蛾眉拳練法二種

2021-02-13 華武功夫

一、蛾眉拳玉女按蓮功(掌功)

蛾眉拳是我同傳統武術的優秀拳種之一,它不以力敵,而以法取,立意別出心裁,擊法獨樹一幟,講究「拳不接手,槍不走圈,劍不行尾」。

功力練習,對技擊來說是十分重要的,「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蛾眉拳的功法包括:玉女按蓮功(掌功)、排打功、拈花功等,本文僅對本人所了解並修習的玉女按蓮功介紹於下,以饗同好。

功法特點:蛾眉玉女按蓮功(掌功)功法簡單,實用,不出偏差。不講求丹田之氣、意念誘導之法,不講求用藥功洗手以增其功力,當然更同於一些不切實際且白傷肢體的所謂大力掌法的練習。它是一種隔軟打硬,出手無形,自然功成,力透臟腑,有助於技擊的功法。練習時自然呼吸,前頂、後撐、上起、下伏,以硬按硬,以硬按柔,以柔按硬,以柔打柔,以內力(整體力)作用到外力,自然出擊,形成透勁。

循序漸進地達到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功成於不知,這也就是外無內有、視輕而重的功夫。如果用按蓮功去迎擊來敵,因為敵人是向前來的,你義是整體前迎的,故打上是兩人相加的力量,會給人造成很嚴重的內傷,因此特別提醒在應用時,要慎重,掌控好自已力道的大小,不要故存傷人之心。

練習方法(以左高姿封掌式為例):

1、預備式:以蛾眉拳的高姿封掌式自然站立,手臂前伸,全身放鬆,面對牆壁或樹杆(如圖1)。

2、按擊方法:前臂伸直,上身滑步前傾,在接觸目標的一瞬問,以掌根部用周身整體力撞擊目標,緊接著前臂瞬即放鬆,借反彈力返回原位再練,如此反覆練習。注意,撞擊時前臂一定不能彎曲,力是整力,其撞擊力量之大,決非手臂彎曲向前打出的一臂之力可比(如圖2)。

3、按棉墊,以練隔軟打硬,形成透力之功。用舊棉絮做成二寸左右厚的棉墊掛在牆壁或樹杆上進行按擊。此掌練好了極易傷人,用時要恰到好處,只阻其來勢就行了(如圖3)。要點:練習時,掌指不須貫力,身體整體都要放鬆,前手腕也可以自然放鬆垂下,就像無事一樣,不提一點勁,不帶一點樣,甚至可以和人說話聊天,按撞上目標的一瞬問掌根翹起,以掌根部迎撞,全身整體向前移動,前臂像身上長出的一根棍子一樣,撞擊牆壁或樹杆。撞擊後,前臂要瞬即放鬆,借反彈力還原,再練,要故意無意練之,如藉此休息一般。其實實際中也是如此,練拳練單式累了,可借按蓮功休息一下,這樣以後才能達到功成於不知,拳出於無意。再以後可以按二寸左右厚的舊棉墊,才開始不習慣,按久了以後就會自然地透過軟力把勁按在牆壁或樹杆上,就跟沒有棉墊一樣,這樣不知不覺中就形成了透力(左右掌要交替練習)。

「爾以意求,我以自然,自然功成,無影無形」,大道至簡,大音稀聲,不要追求深奧和複雜,真功夫往往就在平常之中。武術其實很簡單,不過是擊倒對方罷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要花太多精力去練那些你用一生時問都追求不到的神功絕技,要練那些你用得上、用得舒適、用它能贏人的招數。繁瑣與奇特只能在表演時使人耳目一新,簡單與精深才能在實戰中應付自如。

二、蛾眉拳

三、五合演所謂「三、五」,是指蛾眉拳的三路、五路外手拳法,都是破抓、摟、摔、拿的單式,可拆開單練,這裡介紹將兩路合演而成一種能套用的模式並可以加以變化的好招法:抵胸掌、後蹬腿。

1、抵胸掌

只要對方站在我對面抓我或拿我手臂,我立即用另一手側身抵其胸部推出,用蛾眉拳,「一臂之長」的道理,使對方用不上勁拿我(一臂之長的道理詳見孟憲超先生著的《蛾眉拳全書》一書),因對方手臂被迫伸直後是無力抓拿的。如來不及抵胸也可用插掌直接刺向對方的雙目,這種方法最有效但易傷人。折中的辦法是刺向對方的喉部,刺向「重樓穴」(兩鎖骨交會處)更好,不用多大的力量,對方會立即失去抵抗力,只能自顧,不能反抗。基本功之雙人練習方法有三種:(1)甲抓乙抵,乙抓甲抵;(2)加後拳攻擊,擊心窩;(3)實用時可插眼、插喉、擊鼻,但也要加後手補一拳,這個回身補拳(方法只須身一轉,回身迎面要有拳)要形成習慣動作。

圖解說明:

凡對方站在我對面抓拿我,我上體即速轉身出掌抵住敵胸部,使敵擒拿之手臂伸直,形不成拿勢,或脫手再回身出拳擊之,如圖4、圖5、阿6(以左抵胸掌為例)。

要點:

我以抵胸掌撐之,則敵我都是一臂之長,敵若不鬆手,則手臂必然伸直,伸直則無力擒拿,我手脫不掉也沒關係,可趁其回拉之下意識,回身出拳擊之就可以了。

應用法舉例:

(1)敵若用左手抓我胸部,出拳欲擊我,我即出左掌抵之,使其不能出拳,夠不上(當然也可以出掌直接插眼、喉),當敵下意識用力回抓我時,我抵胸掌突然一松,出右拳向其心窩打出局外看就好似我將敵抓回擊出一樣(如圖7、圖8、圖9、圖10)。

(2)敵以纏腕拿我,亦可用此法制之,敵若回推也可順勢擊其一拳(如圖11、圖12、圖13)。

2、後蹬腿

後蹬腿是一種被敵身後擒拿時的解脫方法,它可以在許多類似的情況下運用,這個方法簡單好用,凡是擰我手臂往我身後拿我的都對之有效,這絕對是個簡單的好招法,望習者細研之。

基本功練習方法:

(1)甲拿乙臂,乙轉身後蹬;(2)乙拿甲臂,甲轉身後蹬。

圖解說明:

在敵纏我之時,我即向後轉體俯身,使我腕離彼纏勢,並同時抓住敵腕不放,起腿蹬之。然後借慣性前落腳走之(如圖14、圖15、圖16、圖17)。

要點:

敵纏我時,我身向後一轉,成背身手心向上式,敵對我腕已無法纏拿了,即敵已無纏我之勢了。

(1)甲方俯身後蹬,要與乙方按肘順勢進行,使乙力不能加於甲身。(2)俯身後蹬時不能鬆開乙手,使乙不能逃脫和抄擰我腿。(3)重心只要前傾,就是乙方緊貼甲之身後,也可拉出蹬腿的距離來。(4)用此法時,前腳千萬不能向前邁一步再蹬,那樣就來不及了。

另外對擒拿之法也談點看法:(1)要能拿則拿,能打則打,不要單純練習和運用擒拿動作,那不符合實戰,是不行的。(2)拿要到位,要分筋錯骨,要以制勝為目的,不要文拿,拿不住拿傷也可以。

月印千潭,只是一月,說破玄機,只是一理,以上之法實為妙招也,望習者多加開悟.不拘一法,以一破萬。總之研習武術不要拘泥於成式,要多加變通,一切以實用制敵為準,這也是蛾眉拳的指導思想,什麼好就肯定什麼,搞技擊的人千萬別搞花架子,只有這樣,才能不離技擊之道,才有新的生命力。記著,我們不是叫人看的!

免責聲明;本文素材選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八極拳小架的五種練法
    小架只一套,單需要好幾種練法才能體現它的功用。每一種練法所起的作用不同,各有各的意義。
  • 楊家太極拳練法揭秘
    總之,吾人先從基礎上練起,決無錯誤。第一求氣血充足,然後能精神飽滿。身體強健,務使架勢正確,舉動合法。練拳二:學習拳架,自第一動起,至末尾止,謂之一套。其中名目百餘,勢勢皆要緊密周到,而且要輕靈沉著,無有一勢可以隨便。無有一勢可以丟頂。丟者離也,頂者僵也。四肢百骸從輕,從綿,從柔,輕而不可忽,綿而不可斷,柔而不可疏。若注意而起僵勁,此所謂頂。便離太極門徑矣,初學者切宜注意之。
  • 形意拳 | 五行拳之秘傳練法
    形意拳的一切功夫都可以從五行拳中練出來。五行拳並非只是五種攻防的招式,而是練用合一的工夫架子。·來自「武宗」公眾號·世傳郭雲深先生、尚雲祥先生善用崩拳,李存義先生、張佔魁先生善用劈拳,那是因為眾先哲長期來用崩拳、劈拳強化自身功力的結果,臨敵時順手用出來而已。五行拳的三種身法,六種步法,構成了形意五行拳的九種練法。
  • 半步崩拳的練法
    其練法亦多種多樣。崩拳有半步崩拳(其中包括定步崩拳和寸步崩拳兩種)、拗步崩拳(也稱十字崩)、順步崩拳、跨步崩拳、快步崩拳(過步崩拳)、退步崩拳等多種練法。本篇重點向讀者介紹半步崩拳的練法,即操練時左足總是在前,右足總是在後;出左手崩拳時為順步崩,出右手崩拳時為拗步崩。半步崩拳是形意崩拳中最基本的練法。
  • 八卦掌的練法
    以內外三合練有形(功力、速度、技巧、手法、身法)為主,是守規矩的階段。高級階段是練無形為主,內外兼修,以意念變化為主,是脫規矩的階段。分上盤,即天盤;下盤,即地盤,中盤,又名人盤。三盤之要道中盤也。上盤練凌空之術,下盤練遁甲之道。其理至深,不同層次的人,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八卦掌之練法,處處需連貫,無勢不合靜動之理。一陰一陽,一動一靜,左右練法以及換式均系一樣。
  • 五行拳練法精華
    修煉順序為,劈拳乃入門必練,是找勁必由之路,崩拳是培育混元整束之勁的最好方法,鑽拳、炮拳是崩拳的不同形式的表現。而最後以橫拳合一,練好了可以將五種勁合而為一,而不必轉練所謂五行合一的功夫,所以橫拳最難練。在這五拳中,身法、步法是修煉的第一階段,勁法是修煉的第二階段,心法是第三階段。
  • 這套手臂容量練法,只需2個動作,一個月讓臂圍再粗2釐米
    當時採取了好幾種訓練方式,但是效果都不夠爆炸。後面自己發現了一套容量練法,當時初衷是想省時間,結果臂圍表現卻出乎我的意料。手臂訓練動作整體來說,手臂訓練其實就兩個動作,彎舉針對肱二頭肌,屈臂伸針對肱三頭肌。
  • 二胡每天必練的三種基礎弓法
    二、中分弓:中弓的位置約有15CM,距離弓跟也約為15CM。拉弓為第一弓,以中弓位置起。外弦4弓,內弦4弓,外弦3弓,內弦1弓,內弦3弓,外弦1弓。練習要求:同長弓與連弓換弦相同。要分慢、中、快3個速度練習。每天練習5次便可。
  • 床上十段練丹功中的六字訣論述及練法
    由於它具有「動靜相念」、「練養相兼」、「剛柔相濟」和「重點突破」的優點,有卻病延年的實效,故又稱「卻病延年二十字訣」。我在少年時體弱多病,人多以為我必將夭折,但練此攻後,竟不到一年而諸病消失,從我個人數十年來氣功教學的經驗看,一般體虛人,若能認真而堅持鍛鍊「床上十段練丹功」當可在一年內轉弱為強。
  • 道家氣功的功法和呼吸練法
    懂勁後愈練愈精,默識揣摩心所欲。本是舍已從人,多誤捨近求遠,所謂差之     氣功是我國傳統歷史遺留下來的一種瑰寶,是非常具有傳承意義的一種養生運動,很多人都通過氣功,來應用到了我們生活中的各個領域,比較顯著的就是在醫療領域上和養生,效果非常的好,但是很多人其實都對氣功並不是非常的了解。
  • 壓肩----一個掌握沉肩的好練法!
    我們練習太極拳,松肩垂肘是初級階段的練法,要把肩松下來,過去我給大家反覆講過三個要素:第一不能挺胸,要想松肩必須含胸;第二兩手臂向外打開,不能夠超過兩手臂的生理延長線;第三不能架肘,一架肘肩必緊。那麼高級階段的練法就是沉肩墜肘,肩沉肘必墜。我通過一年多的練習,覺得陳吉老師傅教給我這個壓肩的方法非常受益,如果不經過壓肩的練習,真是找不到沉肩的感覺。
  • 心意六合拳「五勁」練法
    五勁練法如下:  踩勁:如踩毒物,踩而非踏。在練功時,下踩要似雞行走,要有踏勁、搓勁和向(地)下的鑽勁。無論是在前進或是後退時,步法均要輕靈而穩健,行走似狸貓、猿猴般,既輕靈無聲,又要沉穩。若無踏勁,則無「如踩毒物」之狠;若無鑽勁,則無「人地三分」之穩。因此,踩勁在運用時,必須運時輕靈,落時沉穩,踩時狠毒。
  • 練好「永字八法」,就能將字寫好嗎?
    《法書苑》中說:「王逸少工書十五年偏攻『永』字八法,以其八法之勢,能通一切」。照這個說法,王羲之練「永字八法」一共花了十五年時間。這是真的嗎?一 「拘於一字,何異守株」其實這只是一個傳說而已。如果只是用十五年時間苦練一個「永」字,王羲之肯定成不了書聖。
  • 「聖弘簡易修行法」是怎麼練成活神仙的
    「聖弘簡易修行法」是怎麼練成活神仙的聖弘簡易修行法是金丹大道,通俗易懂,簡單好練,它的核心方法就是一個盯,一個守,松靜自然
  • 靈活練真法,快速通周天
    先後學練過多種功法,但收效甚微。最後開始按《真氣運行法》一書學練李少波老師的真氣運行法。起初,因時間緊,故只晚上練功,幾乎沒有什麼進展。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結識了鄭老師。在他的指點下,我加緊了練功,並改進了意念方法,只練功四十五天便通了小、大周天,而且我的老毛病腸炎也不藥而愈。「真法」第一步功的要領是「呼氣注意心窩部」。
  • 具體練法匯總!
    貌似現在大家都認同蹲牆功的練法,據說是楊氏早期的不傳之秘,對練習松沉腰胯極為有效。曾經小編也分享過相關的練功心法,今天再次整理完整給大家分享,希望讓你的太極拳功夫更上一個臺階! (二)撐臂蹲牆。這在難度、力度上又加了碼。蹲牆時,兩臂保持左右手舉成一字形,立丁字掌。進一步還可以配合手指的分合。上起時,大、小指分,二、四指分;下蹲時,二、四指合,大、小指合。注意不要使手碰牆壁。練此式更有利於通透上肢。(三)背手蹲牆。①兩手十指交叉、掌心向外,置於腰部命門。經過撐臂蹲牆,起落時身體平穩,不會後仰,就可以採取這種辦法。
  • 具體練法匯總!
    貌似現在大家都認同蹲牆功的練法,據說是楊氏早期的不傳之秘,對練習松沉腰胯極為有效。曾經小編也分享過相關的練功心法,今天再次整理完整給大家分享,希望讓你的太極拳功夫更上一個臺階! (二)撐臂蹲牆。這在難度、力度上又加了碼。蹲牆時,兩臂保持左右手舉成一字形,立丁字掌。進一步還可以配合手指的分合。上起時,大、小指分,二、四指分;下蹲時,二、四指合,大、小指合。注意不要使手碰牆壁。練此式更有利於通透上肢。(三)背手蹲牆。①兩手十指交叉、掌心向外,置於腰部命門。經過撐臂蹲牆,起落時身體平穩,不會後仰,就可以採取這種辦法。
  • 胡貫濤:《楊式太極「法」與「功」淺議》
    晨起廣場上、樹蔭下到處能看到太極習練者的身影。有雜誌評論太極拳練習者分兩種人群:一:年老體弱者、慢性病者。此類人群求身體健康為目的,看上的是太極拳柔軟緩慢,又有群體的人氣,故能堅持鍛鍊。真正太極功夫習練者稱此為太極操:二:追求太極功夫者。
  • 燙種、湯種、中種法與麵包技法
    燙種法:燙種法:是在麵團中加入熟麵糊,能夠提高麵包的持水量、使麵包氣泡細化;麵包倍加柔軟,保溼時間極大地延長。麵包撕開後能有片狀羽毛或拉絲的效果。65度湯種法是燙種法的改良法,即為將麵粉加水後加熱至65度,使澱粉糊化,糊化的麵糊稱為湯種。因為澱粉被糊化後吸水量增多,另外一般湯種麵包都是高溫快速烘烤,所以烤出來的麵包才特別柔軟有彈性。
  • 行氣玉佩銘與古法行氣術 ——全真導氣二步功法
    《玉佩銘》銘文四十五字,寥寥數語,其行修體驗和基本練法,與真氣運行法還有異曲同工之美。銘文根據郭沫若先生的譯文:行氣,深則蓄, 蓄則伸,伸則下,下則定,定則固,固則萌,萌則長,長則退,退則天。天幾舂在上,地幾舂在下;順則生,逆則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