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覺得手臂臂圍不重要,但是後面隨著訓練發現。
這個手臂臂圍可以讓我們看上去更強壯,所以後期開始重視手臂訓練。
當時採取了好幾種訓練方式,但是效果都不夠爆炸。
後面自己發現了一套容量練法,當時初衷是想省時間,結果臂圍表現卻出乎我的意料。
手臂訓練動作
整體來說,手臂訓練其實就兩個動作,彎舉針對肱二頭肌,屈臂伸針對肱三頭肌。
無論你選擇什麼動作,其實都離不開這兩個手臂基礎。
所以到了實際訓練的時候,動作越簡單越好,不需要開發多餘的動作。
我練的時候,選擇了兩個動作。
啞鈴交替彎舉交替彎舉這個動作姿勢,是練肱二頭肌最簡單的動作。
同時有一個好處就是,你可以甩起來,這並不是錯誤,而是可以超越力竭的一個最佳動作。
選擇的重量大概是在15RM左右。
繩索屈臂下壓屈臂下壓跟啞鈴交替彎舉類似,它是負重最大的一個肱三頭肌孤立動作。
所以我基本上練肱三頭肌靠的就是這個動作。
那麼重量也是一樣,選擇在15RM的重量。
手臂訓練容量練法
其實之前的時候,說過容量練法,那麼當時提出了兩套練法,也即是集中式容量練法和分散式容量練法。
集中式容量練法,就是在一次訓練中增加容量,比如增加組數、以及縮短組間休息。
分散式容量練法,就是在一周訓練中,增加容量,比如一周訓練五天。
手臂屬於小肌群,那麼小肌群本身的耐受力有限,很容易就練到位。
但同時恢復速度很快,因為肌肉纖維很少。
那麼手臂訓練就比較適合「分散式容量練法」。
具體操作的時候,有兩個特點:
(1)分別只練3組
有些人練手臂,可能會花一個多小時,其實你這樣做的話,多餘出來的時間和容量,不一定有用。
尤其對於新手來說,其實3到5組訓練就足夠了,大肌群也是十來組。
所以手臂容量練法,你的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動作,分別練3組就夠了。
比如啞鈴交替彎舉3組,繩索屈臂下壓3組,這可能只用10分鐘時間。
(2)一周練五次
由於手臂恢復比較快,而且才練3組而已,所以大概一個晚上就能恢復。
所以我們可以提高手臂訓練頻率,進而提高手臂訓練容量。
那麼就是一周可以練5次手臂。
注意一下,純新手,一周練3次就夠了。
手臂訓練細節
我在執行這套手臂容量練法的時候,我考慮了兩點。
第一點是如何提高手臂刺激,第二點是如何節省更多時間。
那麼相應的,就總結出了兩個訓練細節。
(1)超越力竭——15RM甩50次
手臂訓練是可以借力的對吧?彎舉和屈臂下壓都可以藉助背部力量,這是借力這不是代償,這又不會受傷。
所以我採用了第一個方法就是超越力竭練法,也就是用15RM的重量交替甩50次。
執行的時候就是,前30次你可以標準來做,後20次,甩起來,知道完成50次。
屈臂下壓也是一樣,是用15RM做30次。
(2)超級組——二頭三頭交替練
為了更省時間,我們要去剋扣組間休息,這樣你可以在10分鐘完成這6組動作。
所以超級組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所以我一般是50次彎舉然後不停留立馬做30次屈臂下壓。
這樣循環3次,就會節省大量時間。
這就是我的手臂容量練法,特點就是一天練6組,一周練5次。
我不知道什麼時候我的臂圍突破了40,但整體時間不到兩個月,可能就是一個月左右。
注意一下,我以前不練手臂,所以這套方法可能僅適用於新手玩家。
而對於臂圍比較粗的人來說,你可能需要更大的疲勞才可以,那麼這套方法就不太適合你了。
#健身隨手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