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速成法

2021-02-07 傳統武學

過去形意門裡其實有技擊速成法,就像李仲軒老說的,為了強國強種強軍,老輩人編了很多速成有效的東西,普通人基本上半年下來打一兩個沒問題,一年以後打五六個沒問題。不是說形意一年打死人嗎?就是這麼打的。如今幾乎沒有這麼練的了,主要是沒市場。不過現在看,把這些東西整理一下練練還是有用的。

形意拳是以槍為拳,所以最先出來的勁是「槍勁」。馬上用大槍什麼勁?很容易意會成直勁。其實過去馬上用槍不是兩手端著去捅的,那個才多大勁?你可以試試,端著槍坐在馬上往前捅,看看得勁不?過去是兩馬對衝一個回合,其實就一下,捅上就贏了,打不著就再來。大戰三百回合,就是三百個照面。

馬上大槍最短的一丈二,還有一丈五的,怎麼使?兩手端著捅,那是三八大蓋。如今以訛傳訛的東西太多,真的沒人知道,說出來反而沒人信。春秋戰國時期馬上還有使長劍的,有兩米多長,用今人的思維更不能想像了。怎麼用的呢?如今的射箭比賽要是和過去的比純粹就是玩意兒,弓太小,勁也太小了。

看過一個老騎兵寫的東西,說只要騎兵一撒開,步兵基本就是等死。馬上功夫怎麼用的?要人馬合體,人要借馬的力量和威勢,馬一飛起來四條腿得象長到自己屁股下頭,然後轉腰擰勁起手一槍,那得多大的勁?形意拳把它落實到地上,沒了馬可這間架和勁道不能少。三體式怎麼回事?最終落腳點都在腳後跟上。

過去的拳譜裡都告訴你,動起手來心黑手辣絕不留情,現在很多人不理解,那是因為時代變了,過去那個年代社會上不太平,隨時有生命危險,你不殺他他就要殺你,所以動手就不能留後患。如今看看新疆和西藏這些事,那些兇手狠不狠?刀砍斧剁,無論老人婦孺,躲進屋子還要灌汽油燒死你。切記,莫有婦人之仁!

過去為什麼講究窮文富武,有錢才有閒,不然窮的天天找飯轍,哪有時間練功啊?所以民國那陣如孫祿堂這樣的前輩都是把徒弟養在家裡,或者像中華武術會、國術館這樣的把人養在館裡專門練功。文武文武,過去人是真拿它當回事,如今是連影子都看不到了。

蔣介石對文化傳統很重視,當時各地國術館都是中央財政撥款支持。民間還有各種國術館和武術會,都是當地財團支持。另外還有一些軍閥資本家自己辦的小型國術館等等。那時的中央政府對文和武的教育基本是不幹涉的,所以教育家辦學校,武術家辦武校,才有人才輩出。錢學森問前總理那句話,答案其實在這裡。

1、5000米長跑加100個深蹲,保證身體素質;2、學習三體式,以散打高度站好,注意後腦勺-尾椎骨-腳後跟必須在一條線上,這是一條垂直線。前後後手在一條線上,又是一條線。全身勁往裡兜一下放一下,體會鬆緊縮放;3、三體式,打拳擊的刺拳、直拳、擺拳、勾拳。

人身體肌肉力量只發揮出百分之二十幾,形意拳就是把那百分之七十幾找出來。出來了沒人能抵擋。關鍵在轉胯,後腳跟一蹬,胯一轉,通過脊椎轉到手上。把這個勁練出來效果就厲害了。可以反覆雙手推牆體會,然後用在拳擊上。一開始靜態三體式,然後過渡到活步三體,其實就是拳擊進步出拳,整體不丟就行了。

從靜態打一拳,過渡到進一步打一拳,最後到飛起來打數拳,記住身架不丟力量不減就成了。我們就打直線,又快又很,沒人防得住,因為暴徒也都是普通人,擋不住我們雷霆一擊。再解決硬度問題。弄一個方形鐵塊揣兜裡,沒事就拿拳頭兩個大指節打,一開始力要小,慢慢力大。最後什麼效果?一拳倒臉上出血。

凡是這麼練一年的,基本上都是街頭霸王了,希望不要去學壞啊。我還要告訴大家的是,空手不如拿傢伙,兵器就是拳頭的延長。能拿傢伙的時候不動手,動手是最後沒辦法才用。還有需要記得打什麼地方。心口、兩乳、咽喉等等,其實大家也都知道。你練出了速度,就可以打到。

速成的辦法,必須練硬功,不然就一般人的筋骨,打上幾拳骨頭上的筋膜都腫起來了,還打誰啊?這都是經驗之談,不信的就去試一下,看看你的拳頭夠不夠硬?體力不夠的,打幾下就拉胯了,別說面對暴徒,就是普通人打架一分鐘下來就站不起來了。真要是對面幾個拿著刀的,擎等著挨宰。生死搏命,胡猜的沒用。

雙方對壘,你必須快過對方,無論先出手還是後出手,慢了就死了。一拳或一腿先打到,還要保證一舉拿下。這就是我說的內家拳只有一沒有二,有二的是擂臺搏擊,只有一的是武術的生死較量。別存幻想。新疆西藏那地方沒法有幻想。要打就先下手,下手就見效果,否則就是你死。如今這時候,才見到點武術本色。

就是練過搏擊散打拳擊的,也要解決體力和硬度問題,不然面對生死對決一樣要吃虧。體力的最好方法就是跑步,硬度就是打鐵塊或者鐵砂袋,可用半斤地骨皮加半斤鹹鹽加水,把手放在裡頭煮,直到水熱受不了拿出來就練。練完了再煮一次。一開始練得是直勁,慢慢要體會出透勁和震勁。

形意拳三體式非常科學,站三體式能夠快速均衡全面增長身體素質。我說的三體式,是孫氏拳的三體式。網上有張烈先生三體式教學,有興趣的可按圖索驥。這個三體式就是門內一直秘傳的極限三體式。一般人一分鐘都站不了,也不要求你站多長時間,只要保持均勻深長之呼吸十數次即可。左右反覆四五輪足矣。

站三體式立掌非常關鍵,五個指頭都要乍開,大拇指要平,這個是長勁的關鍵。渾身關節都要一一抻拔開,即所謂易骨易筋。幾輪下來站不動了,就做雙尖伏地。也就是大腳拇指尖和大食中三指支撐身體,先耗時間,慢慢功夫長了就可以做上下起伏。此法快速增長功力。在此基礎上能夠結合長跑就更好了。

站幾個月三體式,體能素質飛快增長,而後每天打崩拳1000次。一開始要打直勁,有點直著往前捅的意思,體會蹬地、轉胯、擰腰、伸肩、衝拳的整體作用,慢慢就打出了全身之力。此時發一拳真有地動山河之威。直勁打好了慢慢體會直中有短,往裡頭加寸勁,而後練習快速連續出拳而勁力不衰,這一步就成了。

然後就是活步崩拳,往前進步出拳,變換身法出拳,直到隨心所欲想打就打,就得了崩拳的間架和拳勁了。到這步就可以把拳擊的直拳、勾拳和擺拳揉進來靈活運用,做到無論出什麼拳都是崩拳的架子和勁力,加上身法快速,拳頭夠硬,就具備了一定殺傷力。平時要多上拳館實戰,不能等到事來了臨陣磨槍。

用木頭棒子打人,最忌諱高高揚起再往下打,因為預備動作時間太長,且動作發力太老。其實無非劈和崩二法。劈是要把棒子快速從身前向上立起,此動一是蓄力,二是防守。雙手過頭後上步快速下劈,此時注意二力合一力。最好用是崩,毫無防範瞬間就崩到對方心口胸口臉面等部位,要帶著身力一下子透過去。

傳統武學平臺會員招募書(草案)

關於傳統武學會員招募書的補充說明

傳統武學會員年度課程計劃  

今天是我不間斷分享的第609,這個統計算是對自己繼續前行的一個要求和鼓勵吧!


相關焦點

  • 馬保國輸了,形意拳不能打?錯!近代形意拳實戰如何高效速成的?
    後來,王慶民出來澄清,他不是業餘搏擊運動員,而是業餘形意拳愛好者。同為形意拳,一個能打,一個挨打。看來老馬練錯了。不是形意拳不能打,而是老馬沒練對頭!形意拳練習者現狀俗話說:「太極十年不出門,形意拳一年打死人」。這句話就是說形意拳出功夫快,效率高。
  • 形意拳 | 五行拳之秘傳練法
    形意拳被視為三大內家拳之一,其炸似驚雷的勁力歷來為武家所推崇。然而,現在很多人習練的形意拳,無論是演示還是實用均與健身操無二,忘記了使形意拳揚名的是其無堅不摧的剛勁功夫,還說是在追求所謂化勁功夫的最高境界。張佔魁一脈形意拳只講剛勁、柔勁、剛柔相濟。何謂剛?何謂柔?何謂剛柔相濟?勁以蓄而後發,剛勁、柔勁就是發勁、蓄勁的一緊一松。
  • 形意五行拳鍊氣之法,不懂練氣的形意拳是不完整的
    傳統武術裡有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心意拳等等,但是站樁是大多數武術採用的方法。大的門派像武當、少林寺等等,都有站樁功法。在所有的傳統武術中,形意拳是其中獨樹一幟的拳種,其勁法凌厲,打法硬朗,難得的是上攻很快,有一年打死人之說,其體系完整,但動作簡單,易學易練,深得眾人的喜愛。這簡單的招式後面蘊藏的了很多看不見的幸苦和練法。
  • 形意拳比詠春拳厲害嗎?
    詠春拳的日字衝拳是從胸前連續出拳,速度很快,特別像搗蒜,術語被稱為「詠春快拳」。其實詠春快拳太零碎,就像小碎步一樣,這樣的拳法用來捶背還不錯,打人就不給力了。因為詠春快拳節奏太快,這樣力量不夠,也不能結合到步法和轉身、聳肩的力量。
  • 習武人夢寐以求的上乘武功-形意拳的骨力練習法
    形意拳功法體系由樁功和試力兩大部分組成。 樁功是相對靜止的試力,試力包括六力、八法、十二形。 六力從樁法中找,八法是力的運動規律,十二形是(模仿動物)力的運動形式。
  • 形意拳培訓班_八極拳協會
    形意拳培訓班,八極拳協會,(三)面向社會開展培訓教學,配合主管部門普及宣傳傳統武術文化;組織參加專業比賽,開展學術研究與交流活動。, 在濟南的部分大學內設分會傳授培訓班。簡介形意拳 形意拳是中國武林大名拳之一,屬內家拳系。它健身、技擊並行不悖,是優秀武術拳種。
  • 形意拳之難關
    君不見,過去擂臺比武總少不了形意拳。半步崩拳打天下,那是多麼響亮的招牌!師爺宋鐵麟先生說過,形意拳好學難練,學藝者多如牛毛,成藝者少如麟角。一語道出了形意拳的修煉之難。想師爺秉承家學,悟性又高,眾多武林豪傑見得那麼多,條件如此之好,尚且有如此感嘆。可知這是一門高深的藝術。陽春之曲啊!既能成為大家,必有過人的意志、天資、機緣。
  • 形意拳可以這樣練
    都是一生追求形意拳且獲得巨大成就者的肺腑之言,當他的武學思想以嶄新的面貌重新進入形意拳修煉者的視野時,多少困惑而不得門徑的形意拳傳人茅塞頓開,原來形意拳可以這樣解讀。原來形意拳可以這樣練,這樣用……把李老比作孫祿堂不妥,孫祿堂的「拳意述真」再妙,畢竟離我們這個時代有距離,而李老的一番「將死之語」與讀者貼心。
  • 形意拳悟道
    看看以前一起自己盲修瞎練的「師兄師弟」們仍在那裡原地打轉,甚至有的身體還不如以前,心裡真是替他們惋惜,同時慶幸自己總算有福進入了形意拳大門。老師當初跟我說,形意拳每一步都有他的印證,如果身體有些重要的反應沒有來,是不能往下一步教的。
  • 形意傳燈錄:商式形意拳傳承軼聞與秘傳功法
    特別是他晚年,將所學到的形意、八卦、太極、少林五行熔鑄一爐,開創了一支風格獨具的形意拳門派。其中僅一個劈拳,就琢磨出了20餘種練法打法。為形意拳的繁榮和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商師爺名治,長鎖是他的字,河北寧晉人,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出生。從小隨父母一起逃難,是他父親用扁擔籮筐挑到山西去的,在太原定居後,住在滿洲墳,就是現在五一廣場晉陽飯店的後面。
  • 形意拳技擊訓練功法
    形意拳以剛猛自如,矯健活潑,象形取意而著稱。世人誤認為是純剛無柔之術,形意拳實際是剛中寓柔,柔中寓剛,剛柔相濟,體用兼修之術。
  • 郭雲深先生論形意拳
    郭雲深文武雙全,不僅拳法獨步一時,又熟練兵書,對形意拳理論,進行過系統的研究和總結,遺著有《能說形意拳經》一書。對形意拳理論的論述,其要點如下:「形意拳有三層道理,有三步功夫,三種練法。三種練法是:明勁,暗勁,化勁。」郭雲深在論述形意拳理論時,特別強調樁功,指出三體式(形意拳基本樁法)為萬形之基礎。這些理論對於後人學習形意拳有著重要的幫助。郭雲深先生雲:形意拳術,有三層道理,有三步功夫。有三種練法。三層道理一、練精化氣。二、練氣化神。三、練神還虛,練之以變化人之氣質,復其本然之真也。
  • 形意拳半步崩拳探秘
    二、基本練法由鷹捉三才式開始,先是兩小臂向外擰轉,左手拳眼向上,右手拳心向上,左小臂平與心口齊,右小臂近貼右肋;然後右腳蹬地,右拳鑽至左肘內,身體前移,左腳向前趟出;繼而,擰腰發力,右小臂向內擰轉,右拳順左前臂上面向前平直打出;與右拳發出同時,左拳用力拉回至腰間,拳心向上,左小臂緊貼左肋,左腳踏落;右拳崩至極限時,腕一壓,向下點頭,將勁力放透
  • 薛顛傳下來的形意拳鬼魅-猴形
    飛法在生活中常人也總用,比如過年時放鞭炮,點炮信子時,拿著香頭的胳膊上的那種感覺,就是飛法——沒這個拳意,不成功夫。飛法可以用在劈拳中,我們的掌是「叉叉手」,五指根都要叉開,一掌劈出去,含著掌心,精神在食指尖上。可以將這根指頭當成點炮的香頭,找著這感覺,象形術就進了形意拳。   其實,飛法是形意必得練出來的東西。
  • 《形意拳拳譜》嶽武穆王以槍為拳 六合形意李門世根
  • 歷史上三大內家拳之--形神兼備的形意拳
    在清代鹹豐之後,形意拳得到了較為廣泛的傳播,歷史上將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並稱為三大著名內家拳,可見形意拳的地位也是不容小覷的。
  • 形意拳經解讀——萬法歸宗
    即拳經所云,  「五行本是五道關,無人把守自遮攔」之意。然後以劈、崩、炮,鑽、橫五拳為基礎,以意行氣,以氣運身,以內氣之運行帶動外形之變化,使丹田之氣由背骨往上回住於胸間,充於腹,盈於髒,衝於頂,凝於肋,隨架勢之變化而充於四肢,倏忽之間千變萬化,此乃形意之根本。
  • 形意拳保健功法
    形意拳以心意為謀主,氣意為元帥,力意為將士,就必須以意領先。氣沉丹田,是使氣沉於臍下三指(寬一寸二分範圍)的丹田穴。而且三心要並,即把氣從頂心往下、腳心往上、手心往回的三心,要並收於丹田穴,而使氣歸一。因此氣沉丹田,又把三心三意並連歸一,則丹田養氣,才有基礎。    2、以形練氣,丹田氣聚。
  • 形意拳胯下有一匹「馬」
    形意拳中隱藏著一桿無形的槍,至於這根無形的槍是什麼,大家可以去找來看看,此不重複。其實,形意拳不僅有一桿槍,還有一匹馬,這裡的馬統指坐騎。事實上,十二形代表十二類不同的坐騎。我亦有文章講述過,名字大約是形意拳的美廈豪庭——十二形精藝。這一次則是將這桿槍這匹馬連起來講。 先從形意拳半蹲半坐的姿勢說起。這裡推薦大家仔細觀察一下《志一手繪》中的3圖:特別是其中腰椎的變化。你看到了什麼?註:其中紅線代表「坐」的狀態,黑線代表人體站直的狀態。
  • 尚派形意拳三大絕技之一-----半步崩拳
    其實,這一拳正是按照形意拳前輩們總結的拳經講的那樣磨礪而得。李文彬老先生回憶說:「尚先生文化水平不算高,但他能非常準確地背誦李存義老先生教他的形意拳拳經。」正因如此,尚老先生所練的拳非常守規矩,有哲理,內行看到叫絕,外行看了也舒服、過癮。其實,尚先生打的崩拳就是按著「拳打一陰反一陽」的拳經要求去習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