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我是蟻叔。
今天和大家探討一本有關哲學的書《尼採》。
其實哲學並不是晦澀難懂的文字,相反,那些樸實的文字才能傳達最深的思想。
我們今天說的最多的是生命。
生命是什麼?
是孩子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一聲啼哭,是成長曆程中的酸甜苦辣,也是逝者長眠的悄無聲息。
我們從來沒有認真探索過生命的真諦,哪怕是哲學家們,也不過是用高深的理論掩蓋對生命的無知。
沒有人喜歡故作深沉的長篇大論,人類需要的是直擊心靈的痛擊,然後才能大徹大悟。
歷史由生命推動
尼採說,生命是時間的輪迴,在未來或過去的某一個時間,存在著和我們自身一樣的人,只不過在時間的疊加中,歷史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前進。
歷史,包括歷史這個名詞,也是由人類的強力意志推動。
我們不妨說,人類的強力意志,是欲望的集合。
換句話說,我們所看到的一切,是由人類欲望堆積起來的產物。
科學發展的如此之快,因為人類已經不滿足於當下的生存狀態。
想走得快,發明了車子。想住的高,蓋起了高樓。
想認識更多的陌生人,拿起了手機。
想離開地球,於是先有了飛機,再有了火箭。
目之所及,無一不是欲望的產物。
欲望,並不是貶義詞。
無欲無求,那我們還是生活在原始社會。
佛家說,貪嗔痴慢疑,是五毒,欲修佛,先除五毒。
生命,只要還在,就離不開這五毒。
所以至今,還沒有人能成佛。
活著的人怕死嗎?
人一生下來就怕被毀滅。
剛出生的小孩,把手伸進火裡,灼燒的感覺條件反射般,小孩縮回了手。
在自然界,所有的動物都一樣,包括人,生下來就懂得生存之道。
尼採在《查拉圖斯特拉》中說,上帝已死,過好現世。
用現在的話說,過好當下。
所以,對於一個人來說,肉體的死亡,就等於精神的死亡。
人若沒了思考,就沒了精神。
有些人的精神能一代代傳遞,傳遞的人實際上繼承的是思想。
思想就好比我正在寫的文字,讀的人若認同,就能開始思考,繼而轉化成自己所理解的精神。
如果世界毀滅了會怎麼樣?
世界將走向何處?
這是哲學家們用一生回答的問題。
推向世界毀滅的終將是人類。
或許還有另一種可能,當人類走向終點的時候,世界照常運轉,而人類只不過換了個地方生存,繼續思考世界將走向何處。
終究還是輪迴。
工作之外,便是生活,溫飽解決,是頭等大事。
沒了飯吃,何談生存,更何須去思考世界毀滅了會怎樣。
不過,尼採說藝術家和普通的工人都是在追求生命真諦的人。
藝術家每天到處走,到處看,用美來表達生命的意義。
而普通的工人在在熟能生巧之後,便會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這看似簡單的思考卻是對無限生命的拓展,這和思考世界毀滅了會怎樣是同一個級別的問題。
當你凝望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望你,當你和怪獸搏鬥的時候小心自己也成為怪獸。
尼採的這句話是矛盾的升級。
矛盾是讓事物螺旋式上升的催化劑。
深淵是極端,也是人所經歷的每個時刻。
每時每刻,我們都在和自己鬥爭,那些瘋掉的人,殺人的人,救人的人,都無時無刻在和自己作鬥爭。
有些人掉進了深淵,有些人成為了怪獸,慶幸的是,大多數人安撫了心中的魔鬼,成為了人。
有時候,和你搏鬥的人並不是自己,而是周圍的環境,最危險的莫過於被環境同化,再一次成為了怪獸。
但從另一個矛盾講,另一個和你搏鬥的人也可能把你從深淵拉回來,或幫你摘下怪獸的面具。
無止盡的循環,推動著人成長,推動著歷史前進。
藝術是拯救生命墮落的開始
尼採鍾愛音樂,但也會和音樂作鬥爭,正是這種鬥爭,讓尼採不斷更新自己,不斷重生。
除了音樂,所有一切能稱之為音樂的,都是對生命的表達。
羅大佑從醫生轉變為歌手,雖然是換了職業,但都是對生命的探索。
用他的話說,醫生是用無情的手段拯救有情的生命,作曲是對有情生命的一種表達。
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藝術夢,有些人實現了,有些人仍做著夢。
沒有好與不好,藝術只是手段,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謀生的手段。
為了保持生命的新鮮度,就要讓生命呼吸空氣,而給生命呼吸的人不是別人,只能是自己。
人生不過百年,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和喜歡的人在一起,看喜歡看的書,寫喜歡寫的字。
不求奢華,但求知足,不求名利雙收,但求生命殷實。
豐富的人,堅定且強大,強大的人,修身且齊家,齊家的人,才能治國為天下。
尼採,值得一讀再讀的人,同時要辯證地分析他的觀點和思想,喜而取之,錯而棄之。
這是《尼採》,也是生命。
蟻叔,90後,安靜的大男孩。喜歡閱讀、運動和一切美好的事物。本文首發蟻書Antbook (ID:good_readers),來蟻書,蟻起讀書。轉載請在後臺回復「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