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陸客不來臺灣,臺北市士林老街商圈繁榮促進會理事長蘇文山接受訪問時表示,2008年開放陸客後全盛時期假日會有超過100輛以上遊覽車來士林夜市,每天晚上至少會有幾千位陸客在逛夜市。2016年蔡英文就職後,大陸團客一路走下坡,商圈開始醞釀退租潮,去年個人遊陸客約佔士林夜市的人潮1成、業績佔1至2成,未來陸客應該不會來了啦,前景不太樂觀。
蘇文山
蘇文山是土生土長的在地士林人,在士林擁有房產,現在除了當房東,也在臺北市士林老街商圈繁榮促進會擔任理事長,服務在地商圈7年多。
新冠肺炎重創臺灣觀光產業,臺北市商圈也受創,臺北市議員王鴻薇日前調查1月份各大夜市來客數,其中士林夜市下降了44%成為重災區,從捷運劍潭站走出來,車水馬龍的文林路短短700公尺就有超過30家待租店面。
士林夜市曾是陸客遊臺必到的景點之一,蘇文山接受訪問時回憶道,2008年開放陸客團後,每天至少50輛遊覽車來士林夜市,假日還會超過100輛以上,陸客旺的時期每天晚上至少會有好幾千名陸客逛士林夜市,店家爭先恐後來此開店。自從2016年蔡英文520就任後,陸客團便一路走下坡,業者撤走之後的空店面也愈來愈多。
蘇文山說,陸客團的優勢在於購買力強,且是搭遊覽車,伴手禮一箱一箱拿直接用遊覽車載走。陸客團斷掉後對士林夜市的影響非常大,團客沒了,賣伴手禮商店就慢慢撐不住退出了,又沒有其他業者遞補,導致空店面開始越來越多,現在賣伴手禮店面大概只剩下3成。
蘇文山指出,陸客團客慢慢少掉後,剩一些個人遊大陸遊客,但個人遊旅客較不會衝動型消費,看到喜歡的東西不會買很多,伴手禮也很少買,實際消費金額並不大。以去年士林夜市觀光客結構來說,有7成是臺灣民眾、1成是大陸客、1成是日韓客,剩下1成則是東南亞、歐美旅客。
蘇文山強調,士林夜市業者自己也要修正觀念,經營店面要多方考量、雞蛋不要放同一個籃子,不要只經營國際觀光客,像2000年臺灣經濟環境很好,各行各業百花齊放,根本就不需要觀光客就賣得嚇嚇叫,但前提是「臺灣經濟環境要好」。2008年後就是因為景氣不好,大家比較依賴觀光客,而現在國際觀光客沒了,臺灣本地又因疫情導致經濟不好,士林就開始步入黑暗期。
來源:中評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