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文 |《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 王際娣
近年來,韶關市翁源縣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重要抓手,提出「1136」鄉村振興總體思路,以農村風貌提升、帶動產業興旺等一系列做法,打造鄉村振興的翁源樣板。
11月24日,翁源縣翁城鎮明星村,在冬日暖陽照射下一片安靜祥和,從南門向村內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景觀塘,塘內倒影出遠處白灰格調的房屋瓦舍,村內閒置地塊種上花草綠植,街坊鄰居在其中閒談,孩子們嬉戲玩鬧……
翁城鎮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個景觀塘曾是被垃圾包圍的魚塘,四處髒亂差,如今通過農村人居環境改造,村內環境得到很大提升,村民生活質量也提高了。這是翁源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生動體現。
素有「中國蘭花第一縣」美譽的翁源縣,如今已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蘭花電商體系。圖為翁源縣蘭花電商創業園。圖 / 楊武
巧用「加減乘除」法 落實鄉村振興頂層設計
翁源縣,隸屬韶關,位於韶關市東南部,北江支流滃江上遊。總面積2175平方公裡。下轄8個鎮,2019年年末戶籍人口421756人。今年3月,獲得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稱號。翁源屬山區縣,林業資源豐富,種養產業發達,被評為「中國三華李之鄉」、「中國九仙桃之鄉」、「中國蘭花之鄉」,是「全國最大的國蘭生產基地」。
近年來,翁源縣將改善居民生活環境與滿足城市發展需求緊密結合,不斷加快老城更新,提升新區品質並統籌好「生產、生活、生態」三者關係,集中力量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農房管控風貌提升,提出「1136」(「1」即一個指導,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1」即一個引領,突出以黨建為引領;「3」即三個步驟,按照「3年取得重大進展、5年見到顯著成效、10年實現根本改變」三個步驟;「6」即六大行動,開展產業融合發展、美麗鄉村建設、鄉風文明提升、農村綜合改革、興農人才培育、脫貧攻堅「六大行動」)鄉村振興總體思路、帶動產業興旺等一系列做法,探索出翁源鄉村振興的特色之路。
近年來,翁源縣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及省委、市委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工作安排,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被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評為「2019年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
翁源縣委書記黃令遙表示,要堅持在機制保障上做「加法」。強化縣委統籌抓總,嚴格按照「三年取得重大進展、五年見到顯著成效、十年實現根本改變」的鄉村振興路線圖,建立「三個一」工作機制,縣委書記、縣長每周至少一次調度,深入一線破解瓶頸問題;鄉村振興領導小組每月至少召開一次會議,研究解決重大事項和問題;每季度舉辦一次現場觀摩會,通過各鎮之間的「比學趕超」,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氛圍。
在村莊整治上做「減法」。每季度開展一次人居環境整治攻堅行動,號召廣大黨員幹部踐行「四帶頭」,帶頭拆除破舊泥磚房、帶頭做通親屬工作、帶頭建設美麗庭院、帶頭倡導文明鄉風,共建美麗鄉村。
在農房管控上做「除法」。翁源持續開展農村「兩違」整治,加強農村建房管控,嚴格落實「一戶一宅」。對全縣156條行政村編制村莊規劃,印製多套具有客家風情特色的農房圖集,開發了智慧化農房管理系統,並成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推行「五公開」「三到場」及每日動態巡查等制度,逐步形成審批監管一體化管控體系。
在風貌提升上做「乘法」。翁源以農村風貌提升帶動產業興旺,凸顯乘數效應。重點提升打造「蘭鄉古韻」廊線、「三青片」「連塘片」等示範線。紮實推進「6個全覆蓋」(實現汙水處理全覆蓋、村道硬化全覆蓋、路燈照明全覆蓋、安全飲水全覆蓋、垃圾分類全覆蓋、電商服務全覆蓋)及「9+1」公共項目(一個村口標識,一個黨群連心廣場,一個文化禮堂,一個黨群服務中心,一個衛生站,一個候車亭,一個文明公廁,一個居家養老公寓,一個觀景平臺等9個公共項目及1個自選項目,如:先祖堂、鄉村驛站、村史館等)。
近年來,韶關市翁源縣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重要抓手,打造鄉村振興的翁源樣板。圖為壩仔鎮金星村道路整治成果。翁源縣委宣傳部 供圖
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城鄉舊貌換新顏
近年來,翁源縣委縣政府堅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舉全縣之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2019年,翁源縣牢牢抓住被選為省級全域推進「美麗翁源·共同締造」示範縣這一契機,在全縣156個行政村全域開展了「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五共」試點創建活動。確保156個行政村達到乾淨整潔村標準,40%以上行政村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20個以上行政村達到特色精品村標準。
在翁源縣城新城區,道路寬敞乾淨,花圃中各色綠植生機盎然,全然未見冬日的蕭條,道路兩旁新裝的蘭花路燈煞是好看。翁源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縣城主要道路安裝的500多盞「蘭花路燈」,可形成夜間「看燈是景」、白天「看燈是花」的獨特城市景觀。這是縣城品質提升「439」三年行動的成果之一。據悉,去年以來,翁源縣共拆除破舊泥磚房266萬平方米,全縣基本消滅泥磚房,為農房管控、風貌提升騰出了空間。
在布局提升方面,制定了「1568」美麗鄉村建設總體布局,圍繞1條「蘭鄉古韻」廊線,打造5條精品線路,創建6個美麗鄉村示範片,形成8種美麗鄉村建設模式。「蘭鄉古韻」廊線入選廣東省美麗鄉村精品線路,壩仔示範片的珍珠村在全省「鄉村振興大擂臺」中進入前十強。
翁源縣壩仔鎮珍珠村 圖 / 賴慶龍
除縣城品質提升外,翁源因鎮施策,大力提升鄉鎮風貌成為翁源鄉村振興的「重頭戲」。一方面,大力提升鎮村規劃編制水平,全面完成了全縣鎮街提升專項規劃及156個行政村村莊整治規劃編制。另一方面,高標準完成了壩仔鎮、江尾鎮鎮街提升「139」工程,建成了壩仔文化公園、江尾南門廣場等一批民生工程,在韶關市首批鎮街整治提升考核中分別獲得「好」「較好」等次,鄉鎮面貌大為改觀。
在翁源官渡鎮沿江而建的文體公園內,籃球場、路燈、座椅、花池、健康步道……各類體育設施一應俱全,雖然該項工程仍未完工,但籃球場、健康步道等設施已經建設完成,走上步道,沿河景觀盡收眼底,目光所及皆是岸清水綠,令人心曠神怡。數位老人帶著孩子在其中悠閒散步。
當記者問到文體公園的建設給他們生活帶來什麼樣的改變時,土生土長的官渡鎮居民鄧姓老人不禁感慨:「60多年都沒(在官渡鎮)見過公園,這裡以前是菜地四處都是雜草,現在終於建成了公園。以後帶孩子終於有地方可去了,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了,環境也越來越好了。」
如果說文體公園是官渡鎮的一大蛻變,那麼坐落在滃江河畔的河邊村則是全村舊貌換新顏。村口沿滃江而建的市民廣場工人正忙著種花、鋪磚,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廣場內步道、涼亭、花園式景觀,高矮綠植鑲嵌其中,令人耳目一新。
河邊村村幹部表示,曾經村內垃圾成堆,汙水橫流,菜園、荒草雜亂無章,自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後,村組道路得到硬化,汙水管網鋪設,垃圾集中處理,整體環境得到改善。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後,政府又追加了300萬的資金用於村中環境、公共設施提升。現在村口的市民廣場、村內的連心廣場都在加速建設,看著環境一天一變樣,現在越來越多村外的人到我們村裡來一起享受政策帶來的福利。
翁源縣嚴格按照「三年取得重大進展、五年見到顯著成效、十年實現根本改變」的鄉村振興路線圖,建立「三個一」工作機制。圖為翁源縣委書記黃令遙(右二)調研鄉村振興工作。圖 / 塗晨曄
產業振興擦亮城鄉新名片
翁源縣委書記黃令遙近日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鄉村要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翁源縣作為廣東省林長制試點縣,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及獨特的資源稟賦。蘭花、三華李、九仙桃等一批「國字號」「粵字號」農產品,在這片沃土上開花結果,為當地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同時也成為翁源實施鄉村振興的有力推手。
翁源縣精心打造「蘭鄉古韻」黨建廊線,以廊線28條村為重點,每年安排800萬元農村黨建示範點和集體經濟增收示範點創建經費,圍繞「四個一」標準,逐年打造一批黨建示範村。
突出「一村一品一特色」,扶持一批集體經濟增收示範村。翁源縣連續14年實施農村黨員創業示範工程,推廣「公司+合作社+黨支部」「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等發展模式,依託蘭花產業,帶動蔬菜、水果、蠶桑、甘蔗、茶葉等現代農業產業,形成了「一花帶五業」產業發展格局。
素有「中國蘭花第一縣」美譽的翁源縣,目前蘭花種植面積達1.8萬畝,產值超18億元。今年以來,腰包逐漸鼓起來了的村民們更是把目光投向了國外市場。如今,這朵「致富花」已經成功實現自主出口。同樣因蘭而興的蘭花產業園(特色小鎮)、蘭花交易市場、蘭花電商體系等一系列蘭花產業集群,為1.7萬餘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人均年增收1萬元以上。
在「蘭鄉古韻」廊線沿線打造的28個村莊中,松崗村是該廊線的一個重要節點。松崗村位於省道S245線旁邊,交通便利,旅遊資源豐富。同時,該村也是改善城鄉風貌連片拆除泥磚房面積最大的行政村之一,僅丘老和丘新兩個村小組共拆除破舊泥磚房887間14500平方米,為現在正在進行的村莊風貌提升騰出了空間。這些空間成片相連,松崗村委會通過土地流轉等方式,出租給農場,同時也能享受農場帶動的鄉村旅遊產業帶來的經濟紅利,實現村集體增收。在未來,當地將加快商貿物流發展。大力推進縣、鎮、村三級電商服務體系建設,力爭建成電商服務站點110個,實現村級電商覆蓋率達70%,帶動起農村發展的活力。
據介紹,該村除了引進農場、農家樂外,還把村裡樟樹林和上京古驛道開發成旅遊景點。建成之後的松崗村,將實現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
接下來,翁源縣將圍繞做旺現代服務業,打響旅遊品牌,培育經濟發展新亮點,以武深高速為依託,主動對接大灣區休閒旅遊、現代服務等需求,推動全域旅遊加快發展,把翁源打造成為「雙區」休閒旅遊的「康養地」「後花園」「體驗場」。謀劃打造武深高速旅遊經濟帶,與始興、仁化、新豐等縣開展合作,將翁源青雲山、蘭花、冷泉與周邊的溫泉、櫻花等旅遊資源進行整合,打造一至兩日的兩地旅遊精品線路。認真辦好第三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暨生態農業博覽會」等節慶活動,進一步擴大翁源旅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力爭全年接待遊客400萬人次,旅遊收入達28億元。
翁城鎮遊心文創中心,採用「政府 + 企業」開發建設模式打造的四個共享空間,同時也是該鎮為了增加公益性公園管理經費、促進公園良性發展而進行的探索。圖為社區孩子們在「閱讀共享」圖書室閱讀。
翁城鎮開放式黨群服務獲村民點讚
翁源縣委書記黃令遙表示,鄉村要振興,基層黨組織是關鍵。翁源縣聚焦黨支部建設,圍繞「四抓兩強」,持續對軟弱渙散黨組織開展精準整頓,實現「後進」變「先進」。翁城鎮對如何讓「後進」變「先進」有著深刻的感悟。
翁城鎮黨委書記陳德道介紹,以前黨群服務中心都是封閉式的,大院的功能多是「兩委」幹部辦公場所,群眾沒事根本不會去,幹群之間的距離感明顯,存在一定的「衙門主義」。翁城鎮拆除圍牆實施開放式辦公後,與村民碰面的時間多了,打招呼露笑臉的接觸自然也就多了。村民上田地幹活,路過黨群服務中心,也會到大廳抽根煙喝口茶,通過溝通,村幹部更加容易掌握村裡的各種信息,群眾也能理解村裡工作的不易,不僅加深了相互的感情,還增進了互相的信任,這種關係的遞進讓政策實施起來更能落到實處。例如,這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果的維護就減少了阻力。
翁城鎮鎮府圍牆拆除後,騰出的空間經過景觀改造成為市民公園。從鎮政府辦公樓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間白牆灰瓦結構的房屋。翁城鎮文化公園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遊心文創中心,採用「政府+企業」開發建設模式打造的四個共享空間,分別是「閱讀共享」文化書屋、「智創共享」直播間、「交流共享」遊心工坊、「文明共享」旅遊公廁,同時也是該鎮為了增加公益性公園管理經費、促進公園良性發展而進行的探索。
遊心工坊負責人麥英華向《小康》記者介紹,「智創共享」直播間,除了直播賣當地的蘭花、富陂村富硒大米、文創產品等之外,該公司還提供電商技能培訓實踐服務以及創新創業項目展示交流。而「閱讀共享」文化書屋則是全天面向所有市民免費開放的,目前已有藏書約6000冊,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這個書吧就成為了成為居民們茶餘飯後的「網紅」打卡點。
走進書屋,整齊排列的書籍和木製書桌,在黃色燈光照射下,整個書屋顯得很溫暖。「今年快80歲了,但是我這一輩子從來沒有享受過這麼好的條件,這個時代來之不易,我們要感恩。現在廣場做得那麼好,可是我唱歌也唱不動了,就來書屋看看書。」翁城鎮老人郭叢稱對《小康》記者說。
郭叢稱老人年輕時當過兵、做過鐵路工人還做過礦山工人,是中國開發建設的「拓荒牛」,對如今環境、生活的改善感觸頗深。這也是鄉村振興實施的重要意義。(劉志良、黃偉瓊對本文亦有貢獻)
編輯/麥婉華
(《小康》·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本文刊登於《小康》2020年12月中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