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完的金庸人物,品不完的人生況味。今天我們就走進金庸的武俠世界,從中醫的視角去看江湖中特性人物的命運沉浮、生老病死,一起發現我們每個人內心的俠骨柔情,和與疾病的密切關係,從中探尋養生治病的啟示。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什麼是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風風雨雨。風風雨雨江湖事,紛紛擾擾無絕期。人就是江湖。
從出生下地的那一天起,我們就成為了江湖中人,一入江湖,終身江湖。醫經中說:「自然以生長化收藏,人以生長壯老已;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人在江湖,生老病死,七情六慾,很多時候都是身不由己的。
事出身不由己,卻也不能不盡人事。人的疾病是從何而來的?這是一個江湖中人常常在思考的問題。在《素問·調經論》中說:「邪之生也,或生於陰,或生於陽。其生於陽者,得之風雨寒暑;其生於陰者,得之飲食居處,陰陽喜怒。」
其中,「陰陽喜怒」指的是七情之病。在喜、怒、悲、憂、恐、思、驚這七情中,不管是哪一種情志的出現,用情太過都會導致內傷。內傷七情是人生老病死的一大病因。摘錄一個醫案為例證:
「一人因憂患病,咳吐血,面黎黑色,藥之十日不效。謂其兄陳狀元曰:此病得之失志而傷腎,必用喜解,乃可愈。即求一足衣食地處之,於是大喜,即時色退,不藥而愈。所以言治病必求其本,雖藥得其所病之氣宜,苟不得其致病之情,則方終不效也。」此醫案暫且不論。中醫歷來倡導:「不治已病治未病」。《黃帝內經》在教我們治病之前,先教我們的是如何不得病。
在江湖中深得中醫之道的人,有藥王谷的程靈素,蝶谷醫仙胡青牛,殺人名醫平一指,神醫薛慕華.若論防患內傷七情之病,小龍女比這些名醫,有過之而無不及。
從前,小龍女是個被遺棄在重陽宮前的孤兒,是由孫婆婆撿回來一手撫養長大的。孫婆婆死的時候,楊過悲傷大哭,小龍女卻說了一句:「人都是要死的,有什麼好傷心的。」
後來,小龍女中毒至深,將不久於人世。一燈大師問小龍女:「是先有的雞呢,還是先有的蛋呢?」小龍女一聽即悟,回答說:「蛋破生雞,雞大生蛋,既有其生,必有其死。」
不論是面對孫婆婆的去世,還是面對自己的命在旦夕,小龍女都是以平常心看待生死,心如平靜湖,如如不動。
似這種修為,《笑傲江湖》中的武功秘笈,《葵花寶典》中說:「厭苦舍離,以達性靜。性靜以後,手若拈花」。這是中醫《黃帝內經》中「心神以寧」的境界。
人世間的一切留戀,都將隨著人的死亡而化為泡影,在生與死的面前,萬事萬物皆不足以道哉。一個臨生死之大事而面有靜氣的人,還有何事可縈於懷?觸外境而心不生七情,小龍女是如何修煉到這個境界的呢?
我們知道,除了號令蜜蜂的絕技獨步天下之外,小龍女還繼承了古墓派最高深的武功《玉女心經》。金庸《神鵰俠侶》原文中說:「小龍女自幼修為,無喜無樂,無思無慮,功力之純,即是祖師婆婆林朝英亦有所不及。」
防患內傷七情之病,我們要向小龍女學習的就是她的《玉女心經》。此經分為心法和劍法兩部分,今天要和親們談的是其中的心法。現摘錄《玉女心經》中的「十二少、十二多」正反心法要訣,如下:
「常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行此十二少,乃養生之都契也」。「多思則神怠,多念則精散,多欲則智損,多事則形疲,多語則氣促,多笑則肝傷,多愁則心懾,多樂則意溢,多喜則忘錯昏亂,多怒則百脈不定,多好則專迷不治,多惡則焦煎無寧。此十二多不除,則營衛失度,氣血妄行,喪生之本也。」小龍女以《玉女心經》修煉心性,平淡心中事。可以一個人獨處,可以在繩子上睡覺,臨世事心神以寧。做到了醫經中所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因此,在紛紛擾擾無絕期的江湖中,無數次免受了內傷七情之病,還收穫了身輕延年之效。
與楊過自斷腸崖一別後,小龍女幽居深谷十六年,雖終不免相思之苦,但憑藉《玉女心經》的心性修為,久別重逢時,容貌嫣然。楊過卻飽經憂患,情志大起大落,相見時也已經老了。
你可能會說:這是純屬虛構的武俠小說,不是現實生活。正因為你這樣看問題,所以,有人從中看到了智慧,受到了啟發,得到了收穫;而你看到了虛無縹緲,一無所獲。能從中看到什麼?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
而且,不瞞你說,這「十二多、十二少」正反心法要訣,是道家養生之法,出自唐代藥王孫思邈的《急備千金要方》,要告訴我們是:七情六慾,勿使太過。金庸先生是從此處轉載進入《神鵰俠侶》中的。
在諸多牽動人七情的因素中,愛情是最令人捉摸不透的。連小龍女這樣《玉女心經》修為很高的人,也因為與楊過的愛情而黯然銷魂,到了絕情谷亦不能絕相思之苦。一般平常人等,七情之病可就太常見了。
「四張機,鴛鴦織就欲雙飛。可憐未老頭先白,春波碧草,曉寒深處,相對浴紅衣。」
這是大理王妃瑛姑寫給老頑童周伯通的情書。瑛姑渴望和老頑童雙宿雙飛,浪跡江湖。可是,人生不如意事十居八九,因被老頑童拋棄而悲,又因兒子無藥可治而憂,在悲憂中「可憐未老頭先白」。
還有痴情女子如郭襄,「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郭襄終身未嫁,後來出家創立峨眉派,並給親傳弟子取名「風陵師太」,一生都在堅守風陵渡的那一份相思。
什麼是愛情?李莫愁一生為情所困,至死都沒有搞明白什麼是愛情。她始終忘不了初戀陸展元,經常性徹夜失眠,半夜三更在吟唱:「問世間情為何物?」以致心性大變,心中充滿了仇恨,一生在憂愁煩悶中度過。
江湖紛爭恨不休
風雨飄零幾春秋
人來人往都是客
依舊寂寞在心頭
多少話兒難出口
一半歡喜一半羞
痴心兒女無情劍
酸酸澀澀在心頭
「雁孤一世,鶴孤三年,鵲孤一周」。在江湖上,有楊過、段譽、喬峰這樣有情有義,一生只鍾情於一個人的人;也有段正淳、公孫止、田伯光這樣頻繁的喜新厭舊,另覓新歡的人;還有周伯通這樣把人家的肚子搞大了,穿上褲子就不認帳的人。
看到人世間這些令人捉摸不透情感,楊過不禁感嘆:「問世間情為何物?這一句也真該問。」
「厚地高天,堪嘆古今情不盡。痴男怨女,可憐風月債難償。」絕情谷時期的小龍女,郭襄,瑛姑,李莫愁.為愛情所傷的痴男怨女,患內傷七情之病皆是悲憂思。或悲憂,或相思,或悲憂思三種情志一併太過。
相思所致的疾病,在七夕的時候已分享過一個醫案(七夕離人心上秋,神醫巧治相思病)。接下來,與親們說說內傷悲憂。
中醫認為,心神統領人的七情,在喜、怒、悲、憂、恐、思、驚這七情中,不管是哪一種情志的出現,都是由心神指令的。比如說,甄志丙看到小龍女就不能自己,就是心神在作怪,心動而後行動。
悲、憂動於心則肺應。悲、憂是肺的情志,太過則傷其本髒,故「悲、憂則傷肺」。肺主氣,朝百脈。肺氣向上、向外宣發與向下、向內肅降,調節一身氣血津液的升降出入。
《靈樞·本神》:「憂愁者,氣閉塞而不行」,悲、憂則氣血鬱結在肺,致使肺氣宣發與肅降的生理功能失調。從而會出現胸膈煩悶,少氣懶言,長籲短嘆,呼吸不暢,皮膚乾燥,聲音低微,意志消沉,咳吐痰血等症。
內傷七情的辨證論治,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說:「肝在志為怒,怒傷肝,悲勝怒;心在志為喜,喜傷心,恐勝喜;脾在志為思,思傷脾,怒勝思;肺在志為悲,悲傷肺,喜勝悲;腎在志為恐,恐傷腎,思勝恐」。
俗話說:「心病還須心藥醫」,這個心病就是中醫裡的七情之病。古人云:「無情之草木難治有情之疾病」,七情之病中醫治以七情之法,依據五臟相互制化的關係,移精變氣,以情治情。
在前文的醫案中,患者因「憂」患病,醫家治以「喜勝憂」。憂、悲在五行中屬金,喜在五行中屬火,因火能克制金,故喜悅能抑制悲憂。凡人有所憂愁,必多胸膈煩悶不舒,適逢歡快之事,即可氣和志達,情懷開曠。
在朱丹溪的指點下,患者到了一個豐衣足食之地,於是就大喜,說明患者是因柴米油鹽而憂心,在生計問題上失志。生活得到了保障,無後顧之憂後,病情隨之「不藥而愈」。
七情皆由心生,分則為五臟之志,合則皆是心情。內傷七情之病,端在個人的心性修為,求醫不如求己。神醫扁鵲說:「人之所病,病疾多;醫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人的心情陰晴不定,變化多端,又豈是醫生能療的?
是故,我們走進金庸武俠世界,要學習的是《玉女心經》中的心法,而不提玉女素心劍法。
飽經江湖世事的大俠,在臨終託孤的時候,希望他的孩子長大後就做個普通百姓,不要再學武。這是因為什麼呢?
風風雨雨江湖事,紛紛擾擾無絕期。普通百姓,他至少遠離了江湖紛爭的旋渦,在山水田園中,安安樂樂就是福,平平淡淡才是真。古人云:「善泳者溺,善騎者墮,各以其所好反自為禍。」劍客身處在刀光劍影的江湖紛爭中,善用劍者,必死於劍下。
中醫源自道家,道家說:「清靜可以為天下正」。倘若我們也能平淡心中事,捨得劍法,學心法;捨得欲望,擇清靜。若小龍女一樣潛心《玉女心經》中的「十二少」,又何來內傷七情「十二多」?
都道皇家真仙境,冤讎如海似廣寒。其實,幸福不是擁有的多,而是計較的少。小龍女原本是個清純無瑕的人,卻被甄志丙玷汙過,金無足赤,玉有微瑕,不完美、有缺憾,才是人生。
· 完 ·
每天推送3條信息
別忘記點開「餘下1篇」
文章好看就點「在看」
歡迎將本號設為「星標」
更新將第一時間出現在您的訂閱列表裡
轉載/加入讀者群 請聯絡:gegeling49
好文推薦:
好物推薦:
給大家推薦《徐文兵作品:夢與健康+飲食滋味》,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購買。文章內容僅供思路參考,非中醫藥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部分圖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原創投稿合作:cjcmmxinmeiti@126.com
商務合作(微信號):tcmr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