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熱播的電視劇《三十而已》裡的女主角之一顧佳,無疑成了人們眼裡的完美角色。她亦柔亦剛、能屈能伸、秀外慧中、德才兼備,而她最具光芒的一面,卻是她從不向外索求,而是向內探索、悉心經營,哪怕遭遇婚姻危機,也具有的強大安全感。
遇事不推諉,做人不苛同,這份安全感讓她無論是婚內,還是婚外,都有獲得幸福的能力。她的安全感,來自於每每脆弱時,父親給她的定心丸:挺直了腰杆過日子,有什麼事有你爸爸呢。
父母無條件的愛,便是兒女們向命運宣戰時最強悍的底氣。
多年以後,成傑始終保存著父親留下的「存錢罐」。父親在臨終前,親自將它交到成傑手中,這個曾經裝過蛋白粉的罐子裡,有2萬元現金、5萬元存款。這是多年來成傑交到父親手上的零花錢,父親分文未動。父親說,我就想哪天你想回家了,我存點錢,也能做你安全的後盾,誰知道你會走到今天。
一生貧苦的父親,臨終之際傳遞給成傑最貴重的財富,並不僅僅是一隻存錢罐,而是柔軟的慈悲、是無私的忘我,是長者的擔當與責任,亦是家人的呵護與期待。
成傑每每想到此處,都感覺到幸福滿滿,能量爆棚。
生命會消亡、青春會流逝、金錢會貶值,但人們獲得幸福的能力,卻是可以通過家風的浸染、家族的洗禮、家庭的教育,代代相傳,永不消失。
幸福其實就是一隻存錢罐,你需要點滴存貯、日積月累、用心經營。每一日,每一月,每一年,那些所有疊加的人生智慧與生活哲學,都在持續的存儲中變得愈加厚重與深遠,卻可以讓人們以雲淡風輕、從容不迫的姿態享用每一分「幸福利息」。
多年後,許多抱著來巨海學習個人發展、企業管理的顧客竟意外地發現,這家公司不但幫自己解決企業經營問題,更能循著生命的軌跡,去回溯自己的原生家庭、去梳理和反思自己對生命的理解。
生命智慧的啟示,如同讓人們在乾涸的沙漠尋到泉水的源頭,在板結的土地裡挖掘到深藏的根莖,人們亦開始詢問自己的內心,何為幸福,幸福在哪裡?
因為感受到父母之愛的幸福,成傑在巨海推行孝文化,要求大家回家給父母洗腳。許多父母與子女在那一刻都被最溫暖的愛喚醒,那些自己都習以為常的奉獻、數十年如一日的勞碌、漸漸鬆弛衰老的皮膚,在這一刻,被子女盡收眼底,無限愧疚,也無限感恩。
因為經歷過婚姻的磨合,成傑也鼓勵顧客夫妻同修、同心同德、共同成長。許多企業家夫妻反目的案例說明,在民營企業中,夫妻共同經營事業是常態,但因男女性別差異、視角不同都會造成影響親密關係的危機。選擇共同學習、擁有共同的事業目標與人生境界,一起塑造更具發展眼光的企業文化與理念,能夠讓婚姻更穩固,亦讓事業更有後勁。
成傑說過,生命就是關係,關係是互動的結果。幸福最重要的是,有所作為。
2014年5月23日,在巨海《商業真經》的課堂上,靜靜地坐著一位從金華趕來的女「老闆」。她衣著樸素,貌不驚人,但彼時,她和先生創立的「師大人家」快餐品牌在金華已經拔得頭籌,雖然餐飲利潤不高,但勝在量大、客源穩定。從1999年創業到當時的5年間,這位叫戴春燕的女老闆整天忙於他人的一日三餐,自己卻疏於學習和修復,只知道財務數字的增減,卻不懂企業的經營法則。沾染了一身煙火氣的戴春燕,給自己起了個親切的名字:賣快餐的大媽。她已經看不到事業的方向,也漸漸沒有了創業之初的熱情,企業走到了瓶頸,除了賺錢,她找不到堅持下去的理由。
與巨海的結緣,被戴春燕稱為「在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當她聽過成傑老師的故事,自己的童年像一部光影斑駁的老電影,一幀幀重現在眼前。
和成傑老師一樣,戴春燕出生在農村。下新宅村是浙江金華最偏遠的一個鄉村,媽媽務農,父親是工人,家裡三個姐妹,沒有男丁。在當地的風俗裡,幾個姐妹不受重視、甚至不被尊重。作為大姐的戴春燕,在記事起,就是帶兩個妹妹,或者一邊帶妹妹,一邊做農活。現在的孩子過暑假是敞開了玩,但鄉下的暑假便是農忙季節了。做完農活,赤腳踩在滾燙的田埂上回家,一邊小心著螞蟥,一邊還要小心著水蛇。那份忐忑與恐懼,在一個女孩子的童年裡,成了繞不去的陰影。
她極度渴望走出鄉村,走出這樣的生活。而讀書,便成了唯一的路徑。她考上當地最好的初中,繼而考上浙江師範大學。在家裡,她認識了先生方志剛,畢業後亦獲得母校食堂的承包權,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苦難是人生最好的禮物。」、「學習是最好的轉運。」、「企業的問題,就是老闆的問題。」當一系列智慧心語從成傑老師口中說出,戴春燕的心也被莫名擊中。當時的她,從1999年離開校園已經15年,她身陷生意場中,幾乎忘了當年的自己為了改變命運是如何努力地拼搏。一向不善言辭的她更是被成傑老師的演說所震撼,這麼多年,她很少和員工開會,她從來沒有想像過,語言會有如此大的影響力。
三天課程之後,周一回到公司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召集員工開會。在她結結巴巴、語無倫次的「演說」中,她開啟了自己人生的第二次創業。這次創業,是真正的修行,從個人學習到團隊學習,從內部成長到外表呈現,戴春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她變得沉穩而包容,放下自我,眼界更加寬廣;她不存私心,學會了分享智慧、共同成長;她學會了時時感恩,開始不斷發現身邊細微的幸福;最關鍵的是,從此「師大人家」不再是一個快餐品牌,而是通過不斷的技術升級和教育升級走上了平臺發展之路。
在師大人家創立15年的時候,第一次有了企業文化。而這份文化的根源,來自於巨海。就像樹依戀著根、季節追趕著歲月、河流企盼著大海,兩個月之後,成長迅速的戴春燕成立了巨海金華分公司。
當她真實地感受到在巨海學習的成果之後,她願意把這份巨大的喜悅與成長,都分享給金華的企業家。
戴春燕初到巨海學習,先生方志剛是質疑的。作為一個睿智、理性、目標性極強的成熟男性,他對戴春燕付費學習這件事,持保守的態度。戴春燕邀他一起上課,他果斷拒絕了;戴春燕投資一百萬成立巨海金華分公司,他給予尊重,但內心尚不認同。
他用了整整四年的時間,看著戴春燕在員工培訓上遊刃有餘、脫胎換骨;看著曾經自嘲為「賣快餐的大媽」的戴春燕被人尊稱為戴院長;看著巨海精神在師大人家落地生根、服務水平提升、品牌效益倍增。處事向來理智的方志剛,終於從2018年開始,和戴春燕一起,來到了巨海的課堂。
一個人的成長不是看他可以站得多高,而是看他是否能夠放下過往的成功,將自己歸零。
加入巨海的方志剛首先從作息上也有了全新的調整。每天5點半起床,打卡學習,適度鍛鍊。工作與生活仿佛添加了潤滑劑,日子溫和而飽滿、充滿激情。
在所有人看來,戴春燕和方志剛事業平順、婚姻幸福,有一雙乖巧的女兒,已經算是人生巔峰。但他們到巨海學習之後,更加明白人生不僅僅需要創造個人價值、家庭財富,更要創造值得傳承的幸福。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他們的幸福哲學。
一、夫妻——琴瑟和鳴
方志剛的父母一生恩愛和諧,他與戴春燕之間亦是相敬相愛,從來沒有紅過臉。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恩愛、家庭幸福。這種教育帶給後代的影響是極其珍貴的,他們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會在這種氛圍裡擁有愛與幸福的能力。
二、子女——全身而退
從孩子脫離母體開始,整個成長過程就是不斷的脫離。父母一點點退出孩子的生活,讓他們徹底成為獨立的個體。戴春燕與方志剛可以賦予孩子的,是儘可能好的教育條件、樸素溫善的家風、責任心、以及規劃與創造力,而這些,比留下財富更重要。
三、事業——留下痕跡
2019年,金華「燕方歸」城市會客廳耗資2千萬元落成並營業。這個集蘇式園林、徽派建築為一體的精品客棧,所有權只有十年。但對於方志剛和戴春燕而言,以「燕方歸」提升「師大人家」的品牌價值,更能為政府、社會留下一個可以傳承的美好建築,就是來世上走一趟,留下的生命痕跡。幸福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深刻。
四、夢想——順應天道
從追求個人的幸福,到去幫助更多家庭實現幸福,這是方志剛與戴春燕加入巨海以後悟到的「大道」。到了一定年齡和階段,應該活得更通透,想得更明白。千山萬水,不忘初心,這是教育的目的,亦是巨海創立12年來從未改變的路徑。
其實每個人擁有一隻存錢罐,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成長、不動聲色的情義、點點滴滴的積累、悉心經營的幸福,都存儲在歲月深處。它給予我們跌宕人生裡最平穩寧靜的情緒,賦予我們庸常世界裡最高貴的靈魂。
用心經營幸福,用心存儲幸福,生命總有一天會給你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