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我們考生來說,要寫好交際語境寫作,最為重要的是改變寫作觀念。過去的寫作往往是根據作文題目中的材料確定一個立意,或議論、或記敘,不考慮讀者,不考慮寫作目的。
而新的寫作觀念要求我們考生進行真正有意義的寫作,寫作時要有明確的讀者。
掌握三個應對技巧
交際語境規定性與關聯思維限定性共同制約下的高考作文,應對策略可從以下三方面展開:
第一、把握材料內在聯繫,靈活構思
對於材料的分析,既要求同,又要求異。求同是指根據實際需要,把多個素材有機地聯繫在一起進行「求同」思考,以尋求其結合點,然後從這些結合點中產生新創意的思維活動。求同強調發現事物內部存在的規律和聯繫,將不同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揭示出來,從而整合、建構新的意義。
求異是指在創造活動中從多角度分析事物,在同類事物中發現其特點,找出其個性的一種思維方式。求異思維有助於擺脫思維定勢,克服思維偏見,深化對事物的認知,增強思維主體的主觀能動性。
第二、針對交際語境內容,明確讀者
近年高考作文試題比較關注交際語境下的讀者意識。要求我們考生在寫作時,心中有特定的閱讀對象和明確的表達目的,並能針對接受對象和表達目的選擇合宜的言說內容和恰當的表達方式,將寫作服務於交際需要。
第三、善於駕馭關聯思維,激活素材
交際語境下的高考作文,對於我們考生的素材積累及運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僅要求我們考生善於多渠道地積累素材,而且能靈活調用素材。既要求素材運用合乎特定的交際語境,又要求素材運用能因應關聯思維的有機聯繫,做到素材用得對頭、用得新鮮、用得巧妙。
明確交際語境五大寫作要素
交際語境的寫作有五大要素,即我們考生要在動筆之前的審題階段,就必須有明確的話題、讀者、目的、文體以及發布。
我們考生心中有了這些交際語境寫作的要素,這些要素就會制約著我們考生寫作的內容和形式。
我們考生心中有了讀者,寫作就變成了作者向讀者的傾訴或與讀者的交流。
第一大要素:話題。即「寫什麼」或者「寫的情景」,可以設計並營造一個話題、活動、任務的場景。
第二大要素:讀者。即寫給誰,關於讀者的特點、類型、愛好、需求、禁忌等。
第三大要素:目的。即「為什麼寫」,關於寫作的傳達、分享、記述、描寫、勸說、審美、娛樂等。
第四大要素:體式。關於各種實用文體、文學文體、日常應用文體及媒體文本等。
第五大要素:發布。寫完之後如何發表、呈現、交流,達成寫作交流的目的。
特別提醒:
高考作文寫作必須具備強烈的題旨(主旨、主題、中心或話題)意識、目標意識、讀者意識、文體意識。
【模擬試題一】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在物質生活漸次豐盈的當下,對高品質生活對精神家園厚度的嚮往與追求,正在成為一種新的社會風尚。在公眾欣賞水平、文化需求不斷提升的今天,「博物館熱」的出現很難說不是一種必然。尤其是假期,帶著孩子去博物館開拓視野、增長見識,成為不少家長暑假安排的熱門選擇。但是,人群的喧鬧聲,嬉戲追趕的孩子,躺在兩個座位上的遊客,將一隻腿放到座位上摳腳的參觀者,腳踩欄杆地臺打電話的遊客……在重慶三峽博物館的遊客意見簿上,有多名遊客都表示了對於「不文明參觀行為」的不滿,「感覺像在逛農貿市場」「參觀時總會被他人的說話聲打斷思緒」。這引起了人們的深思。
請結合材料內容,寫一封倡議書(統一用「復興中學一學生」的名義)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並提出希望與建議。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優秀作文】
尊重歷史的聲音
廣大的博物館遊客:
你們好!
博物館是一個將過去和現在相連接的地點,是所有歷史的畫面鋪展開在你面前的地方。在這裡,你所能觸及的一切歷史文物無一不在訴說著那過去的時間。但在你認真觀賞文物的同時,可否遵守公共場合的秩序呢?
近來,多地博物館都有不文明現象的發生,嚴重影響了其他旅客的旅遊和心情,也給場館造成不良影響。
文明參觀博物館是對歷史文化的尊重。那陳列箱裡的一件件文物穿過了時空的界限來到你的跟前。它或許是一個時代最好的象徵,或許是一段歷史的見證,亦或許是與你靈魂相通、情感相融的寶物。文物中蘊含的不僅僅是歷史,更有情感,更有記憶。當記憶鋪陳於面前時,我們理應敬重地回味,認真地聆聽那穿越幾百年、幾千年的歷史聲音和文明呼喚。博物館裡的種種不文明行為實際上是對文化的褻瀆,是對歷史的不尊重。一個對歷史和文明不尊重的人,是不配享有這珍貴的歷史資源的。
文明參觀也是對文物工作者的一種尊重。文物可能於地下掩埋了幾千年,經過歲月的積壓可能早已成了碎片。而文物修復人員則負責讓文物返回原貌,《我在故宮修文物》就是部記錄故宮文物修復師的紀錄片。看完這部片子,你會驚奇於他們出神入化、細微極致的工藝技巧,會佩服於他們甘願坐幾十年冷板凳也要修文物的決心,會感動於他們即使對生漆過敏,也必須克服困難的赤子之心。博物館中的每一件文物都會經他們之手,這上面有他們的辛勞,更有他們對歷史的熱愛。文明參觀、認真觀賞也是對他們工作的尊重。
文明參觀是自身文化素養提高的有效方式。「通古今,知天理」是我們的追求。物質生活漸次豐盈,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就逐步增加。既然想要提升素質和修養,那為何還要做出不文明行為呢?
古人云:「以史為鏡,便可鑑古今。」在一個充滿歷史底蘊的地方,你會獲得你想要的東西。但請你靜下心來,端正自己的態度,可能你「不會奔向明月,但明月會朝你而來」。
所以,在此我們發出倡議。希望每一位走進博物館的遊客都能嚴格自律,文明參觀,認真審視眼前的藏品,細心觸摸那一段段逝去的歷史。除了腳印什麼都別留下,除了知識什麼都別帶走。讓我們懷揣敬畏之心,在安靜的博物館和厚重的歷史藏品中,去汲取知識的營養,豐富自己的心靈。願我們的每一次文明參觀都能有豐富的收穫。
倡議人:復興中學一學生
2020年X月X日
【模擬試題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近日,深圳某知名中學公布了擬聘教師名單。35名新聘教師均為碩士以上學歷,其中20人畢業於清華大學或北京大學,1人畢業於哈佛大學。這份「豪華版」的新聘教師名單一經公布,立即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網友們紛紛發出「清華北大畢業生去哪兒了?原來是去深圳教書了」「本科畢業的我,看完瑟瑟發抖」之類的調侃。
某中學高三年級將以「頂尖名校畢業生去中小學教書算不算大材小用」為話題進行辯論比賽,請你為正方或者反方的一辯,寫一篇辯論詞。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得少於800字。
【優秀作文】
高材生從教中小學,實乃大材大用
——生命影響生命,優秀傳遞優秀
各位觀眾,各位評委,各位辯友:
大家好,我是反方一辯,我方認為,頂尖名校畢業生從教中小學,不是大材小用,實乃大材大用。
我方認為,高材生從教中小學大材小用的論調,本身就帶有一點職業歧視色彩。
教師的職業很平凡,但教育又很偉大,平凡是因為沒有轟轟烈烈、叱吒風雲;偉大是因為教育的本質就是一個生命影響一群生命,用優秀傳遞優秀,本應該受到尊重。因此,我方認為,名校高材生從教中小學不是屈才,而是一種正常的職業選擇行為,他們為教育事業注入新活力,能夠為祖國培養更多優秀的建設者。傳統觀念認為,中小學老師由本科師範生擔任已足夠,頂尖人才就該進高校、搞科研,如果中小學教師讓碩士、博士來擔任,就是大材小用了。但實際上,如今名校畢業生從教中小學已非新鮮事,很多名校碩士、博士會選擇一些發達城市重點中學從教,甚至從教小學。
我方認為,高材生從教,能優化中小學教師隊伍。
這些高學歷老師就像放進水桶裡的鯰魚。古人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教育事業也是如此。長期在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時,無論是學校還是老師都可能會失去了繼續上升的衝勁。但當一兩條鯰魚遊了進來,競爭也跟著「遊」了進來。高學歷老師有學識,老教師有經驗,中青結合,定能繼往開來,開拓創新。
名校碩士、博士生進入中學教書,會給教育帶來新氣象。
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是多方因素作用的結果,其中師資力量是一個關鍵的方面。正所謂最優秀的人才能培養出更優秀的人,真正的「大材」才能培養出「大才」。名校的碩士、博士生們,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創新的精神,有積極投身教育改革的思想意識,尤其是他們有很高的人文素養和豐富的專業知識,在工作中通過理論與實踐的融合,能帶動整個教育教學改革,推動教育向縱深發展。這不是大材小用,而是大材大用。
我方一致認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頂尖人才當老師是大才大用。
教書育人是國之大事,是民族興旺發達的重要保證。教育要捨得投入才能出成果、出人才。生命影響生命,優秀傳遞優秀,一流的人才能培養更多一流的學生;陽光的心態才能培養具有陽光心靈的孩子。對於每一個學生而言,一個見多識廣、知識豐富、年輕幽默,一個心中有詩和遠方的老師,或許更能讓他們獲益終生。因此,對高材生從教中小學不必大驚小怪,要拋開思維定式,欣然歡迎更多的碩士、博士成為我們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用他們的學識、思維和視野引領孩子走向美好未來。
高材生從教中學,實乃大材大用!北大畢業生陳生「賣豬肉」能賣出北大水平,頂尖畢業生教書更能教出「清華才子」。金子在哪裡都能發光,人才到哪裡都大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