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地一系列民生工程穩步推進 涉及就業、安居、養老等多方面

2020-12-27 環球網

央視網消息:南水北調惠及億萬民生,而在全國各地,一系列民生工程也在穩步推進,涉及就業、安居、養老等方面。

四川宜賓:促就業 教育帶動人才建設引優質企業

改善民生首先要發展教育,促就業增收入。在四川宜賓,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當地經濟主要依靠白酒、煤炭等傳統產業,近些年,當地用發展教育帶動人才建設,從而吸引高新企業落戶。為了解決企業科技人才支撐不足問題,宜賓按照「城市圍繞大學建、產業依託教育興」的「學教研產城」融合發展思路,同步啟動了大學城和科創城建設。目前,包括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在內的多家高校相繼落戶辦學,宜賓的高校數量已經增加到12所,在校大學生達到7.8萬人。

四川朵唯智能雲谷有限公司副總裁 盧平:

原本以前我們核心的技術、研發團隊都是100%從深圳、沿海過來,現在可以做一個對比,(人才)本地化基本上超過了45%。

有了科技人才支撐,如今,宜賓已吸引寧德時代、極米科技等智力密集型高科技企業落戶,以智能製造、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為代表的新興產業蓬勃發展。

四川省宜賓市大學城科創城建設服務局黨委書記 李華:

全面實現10所普通高校、10所高職院校和20萬大學生入駐宜賓,為宜賓加快建成成渝地區經濟副中心提供科技人才支撐。

河南:促安居 最大棚改項目首期主體完成

想要樂業先要安居。昨天(12月11日),河南省最大的棚改項目首期主體完成,全部建成後,10萬戶居民將實現自己的安居夢。

這個安居項目位於焦作市解放區,總投資約200億元,佔地約7000畝,作為一座煤礦資源型城市,焦作市因煤而建的簡易樓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城市「瘡疤」。

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區澗西街居民 陳小春:

我在這住了30多年了,每次一到陰天下雨可以說出門就踩著水了,見不著陽光,沒暖氣、沒天然氣。(現在)這邊可以,你一看就知道了,啥都有。

河南是人口大省,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生活品質一直是政府和百姓的共同追求。2016年以來,河南省累計開工棚戶區改造安置房191.54萬套,開工總量位居全國第二,提前完成「十三五」規劃155萬套的目標任務。

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區區委副書記、區長 趙海燕: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抓好城市更新的各項配套工作,下大力氣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山東濟南:促養老 長者助餐站點解決老人就餐難

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問題也成為民生大事,為解決高齡、孤寡、獨居老人的就餐難問題,山東濟南首批101處長者助餐站點正式向社會公布,站點按照每餐不少於「一葷兩素、一主食一湯」標準配置餐品,老年人可按照政府補貼的優惠價格用餐。

山東省濟南市市民 李新安:

菜的花樣很多,口味也可以,特別是解決一些老年人孩子不在身邊、自己又懶得做(的問題)。

濟南市民政部門根據各助餐站點的規模面積和服務形式,給予1到5萬元不等的一次性建設補助,並設定了年總助餐3萬人次的起始門檻,對於服務規模超過起始門檻的,按照每人次1元進行流量補貼。

山東省濟南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處長 孔彬:

通過這些方式既給老年人提供了就近就便的服務站點,也給他們提供了比較方便的服務模式。

相關焦點

  • 打好就業組合拳 築牢民生基本盤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也是社會穩定的「壓艙石」。突如其來的疫情、國內外風險挑戰讓今年的就業形勢更加複雜嚴峻。為抓好民生之本,黨中央把就業放到「六穩」 「六保」之首,我省更是第一時間打出「免、減、緩、降、返、補」等一系列援企穩崗政策「組合拳」,幫扶大學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推動失業保險擴圍提標,千方百計築牢民生基本盤。省人社廳12月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11月,全省城鎮新增就業120.1萬人,提前一個月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總量居全國前列。
  • 代表委員熱議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民生紅利
    (文/記者 閆偉奇)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丹東市朝鮮族中學校長尹清:2016年,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14萬人,這超額完成了去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的目標。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的預期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應搭建就業招聘平臺,實現就業信息公開透明傳遞。
  • 東城區今年擬辦23件重要民生實事
    一、優化基本公共服務1.繼續採取多種形式擴增學位2000個,緩解適齡兒童「入園難」問題。主要責任單位:衛生健康委4.龍潭街道照料中心實現運營,提高全區養老驛站、養老照料中心運營效能,為老年人就近提供短期託管、助餐、助浴、助潔等居家養老服務。
  • 安徽人社築牢民生之本 「十三五」以來城鎮新增就業339萬人
    12月8日,安徽省政府召開「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發布會,安徽省人社廳廳長徐建在會上介紹,「十三五」期間,安徽人社部門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民生為本、人才優先,積極應對國內外環境複雜多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各種挑戰,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全省穩定就業、社會保障、人才人事、勞動關係等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 156.27億元民生資金用在了哪裡?眉山曬出這張「成績單」
    秉承眉山先賢蘇東坡「愛民之深、憂民之切」的民生理念,眉山市委、市政府交出一份高分民生答卷。4月22日,記者從眉山市2019年政府民生工程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眉山已全面完成十大民生工程117個項目和20件民生大事,涵蓋教育、衛生、就業等多個百姓關心的內容。
  • 民生工程是幸福合肥的最美底色 聽聽這些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幸福故事
    傾聽民之意、關注民之憂、化解民之困,柴米油鹽,衣食住行,從住房就業到上學看病,從養老出行到休閒娛樂,一件件,一樁樁,匯聚民心,關乎大局。 數字最能說明碩果。
  • 努力擴大就業,穩固民生之本
    總的來看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略有上升,但是主要群體就業總體穩定。受到疫情影響,全球經濟步入衰退是大概率事件。世界銀行和IMF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出現一定程度萎縮,同時全球失業率將不斷攀升。「風景這邊獨好」,中國在統籌協調打好「防疫」和「經濟社會發展」兩大攻堅戰中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指標好於預期,尤其是失業率保持在合理區間。
  • 青平:一筆一畫繪就更美好的「民生圖景」
    在會議規劃的2021年八項重點任務中,涉及民生的內容佔有相當篇幅,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指導性、實踐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更高層次。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抓民生就是抓發展。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民生工程提出了新部署,要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工作,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對更高質量就業、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糧食安全、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民生保障和社會穩定工作作出了新部署。
  • 2021:幸福民生的「中國開局」
    慈善公益報(本報記者 李濟慈)在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釋放出「要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工作」「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以改善民生為導向擴大消費和有效投資」及「更加注重民生基礎設施補短板」的重要信號,作出了一系列政策部署,其根本直指民生關切,
  • 聚力民生暖民心——2020年我國民生改善成就掠影
    通過堅持不懈培育特色富民產業,積極推進光伏扶貧、電商扶貧、就業扶貧,當地實現了村村有主導產業、戶戶有致富門路,貧困群眾面貌有了根本改觀。到2019年年末,全國農村貧困人口551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6%。全國832個貧困縣只剩52個縣未摘帽、2707個貧困村未出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未全部脫貧。
  • 聚力民生暖民心
    通過堅持不懈培育特色富民產業,積極推進光伏扶貧、電商扶貧、就業扶貧,當地實現了村村有主導產業、戶戶有致富門路,貧困群眾面貌有了根本改觀。到2019年年末,全國農村貧困人口551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6%。全國832個貧困縣只剩52個縣未摘帽、2707個貧困村未出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未全部脫貧。
  • 築牢民生之本 書寫幸福篇章
    穩就業、保民生、強人才,奏響民生福祉最強音。記者從「美好蕪湖『十三五』成就巡禮」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專場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十三五」以來,全市人社系統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服務經濟轉型、改善民生、穩定大局,交出了人社事業碩果滿滿的成績單。
  • 聚焦「三民」活動|青島市人社局:積極穩就業保民生攬人才,助推經濟...
    一、實施穩定擴大就業「四大行動」,確保就業形勢穩定(一)實施政策落實行動。二、社會保險「兩增一降」,養老待遇增長和社保減免緩政策快速落地(一)社保覆蓋面持續擴大。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全市企業職工養老、失業和工傷保險參保繳費人數分別達到287.16萬人、241.49萬人和272.19萬人,較去年末分別淨增18.84萬人、21.09萬人和25.35萬人。
  • 「十三五」巡禮全力推進實施就業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規劃
    水母網12月23日訊(記者 張奕 王一翰)今天,煙臺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重點發布我市「十三五」時期就業和社會保障情況。堅守民生之本,推動實現更加充分和更高質量的就業「十三五」期間,全市新增城鎮就業65萬人,其中,失業人員再就業12.5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2.2萬人;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率90
  • 【民生】涉及8118戶!準格爾旗這項工程完工!
    【民生】涉及8118戶!準格爾旗這項工程完工!15個職工家屬區、8118戶的「三供一業」工程完工!「三供一業」分離移交作為黨中央、國務院深化供給側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既是實現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為了把好事辦好,在準格爾旗政府的正確引導和大力支持下,在雙方真誠、積極的努力下,「三供一業」供水、供浴外網和庭院管網及硬化維修改造工程目前已經竣工驗收,歷時兩年多的「三供一業」分離移交維修改造工程基本完成。
  • 解決老年人「數字鴻溝」,增加學位……明年北京要重點辦31件民生實事
    關注熱點預約掛號更多依靠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家庭醫生轉診明年,重要民生實事項目共計31件。記者了解到,其中延續項目為20件,新增項目為11件,共涉及8個方面的內容。在明年待辦的重要民生實事項目中,記者注意到,「慢群體」的傳統需求被寫入了實事項目中。明年,本市將在公共場所優化智能服務,保留傳統服務,解決老年人「數字鴻溝」問題。此外,在兼顧「一老一小」方面,明年將增加2萬個中小學學位;建設2000張家庭照護床位。同時,本市明年將制定實施養老驛站服務規範,屆時,養老驛站的服務標準將不再各自為政,有望統一。
  • 全國民生示範!天心區一項目獲「2020年民生示範工程」
    全國民生示範!論壇現場發布了「2020年民生示範工程」,長沙市天心區消防安全宣傳「三普一幫」新模式,因思路新、做法實、效果好,社會影響佳、群眾滿意度高,獲評「2020民生示範工程」。據介紹,2014年以來,中國民生發展論壇組委會已連續7年評選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身邊實事,在中國民生發展論壇推出年度「民生示範工程」。
  • 改善民生的中國方案
    盤點2020年的「民生帳本」:前11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99萬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近600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基本實現應保盡保……從穩定就業、就醫優惠,到社保擴面、弱勢救助,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各項民生指標邁上新臺階,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 北京2021年31件重要民生實事項目確定
    實事項目速覽  優化基本公共服務方面,在繼續增加2萬個中小學學位,建設2000張家庭照護床位和200個農村鄰裡互助養老服務點等的基礎上,新增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提高家庭醫生籤約服務水平,預約掛號更多依靠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家庭醫生轉診,以及制定實施養老驛站服務規範,推進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開展養老助餐服務體系試點建設等內容。
  • 改善民生服務社會民生效益逐步顯現
    以省級統籌基本養老保險、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養老保障體系為契機,建立和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以及農村養老、被徵地農民養老、村幹部養老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全面提高養老保障水平。以改善生活、居住條件為重點,加強養老設施建設,提高集中養老供養率。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推進養老社會化。進一步完善農村「五保戶」供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