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民生的中國方案

2021-01-11 經濟日報

盤點2020年的「民生帳本」:前11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99萬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近600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基本實現應保盡保……從穩定就業、就醫優惠,到社保擴面、弱勢救助,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各項民生指標邁上新臺階,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一)

縱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世界經濟充滿不確定性,民生事業發展同樣面臨難以預料的挑戰。

就業是民生之本、收入之源。受疫情影響,企業用工需求減少,勞動者返崗就業相應延後。

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黨中央、國務院把保就業放在「六保」任務之首。各地迅速出臺實招硬招,從「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全面強化保就業,力促千家萬戶端穩飯碗。

企業穩崗有困難,真金白銀幫減負;線下招聘不便,「雲端」招聘解難;轉崗求職缺技能,海量培訓送上門……一組數據,詮釋著就業由「低」轉「穩」的良好態勢:2020年1月份至11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22.1%。11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比10月份下降0.1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下降。

在擴大就業的同時,我國還出臺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政策,推出「免、減、緩」三項措施,助企業「輕裝上陣」。人社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2月份至11月份減免的社保費,超過2015年至2019年6次下調社保費率為企業減費的總和,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全國工商聯、工信部等部門對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的調查均顯示,減免社保費政策是惠及率和滿意度最高、最為有效的支持政策。

2020年,我國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實現「十六連增」,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等參保人數及保障水平穩步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分別達到人均每月665元和每年5842元,同比增長7.7%和11.3%;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同比增長0.6%,實現由負轉正;前11月,衛生、教育投資分別增長26.1%、13.9%……聚焦公共衛生、醫療、養老、社保、糧食供給等重點民生領域,一項項超常規部署、一項項前瞻性謀劃,讓人民群眾在高質量發展中感受民生「溫度」、收穫幸福「質感」。

(二)

回望過去一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國家治理體系顯現出巨大優勢。

越是面臨風險挑戰,越要時刻把人民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疫情發生以來,一輛輛專車、一趟趟專列、一架架專機,跨越山海,把農民工從「家門口」送到「廠門口」。「第一次坐飛機,竟然是政府送我們出去打工的專機!」不少農民工發自內心地感慨道。隨著復工復產全面提速,越來越多富餘勞動力走上就業崗位。

越是面臨風險挑戰,越要加大民生領域投入力度,保障民生基本運轉。從上調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到提高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啟動完善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鈎聯動機制。一項項硬核舉措織就嚴密社保網,兜固兜牢基本民生底線。

越是面臨風險挑戰,越要貫徹新發展理念,拓展「新就業」。疫情發生以來,新就業領域和新就業形態不斷湧現,絕大多數企業通過數位化管理倒逼優化調整,拓展發展空間,創造就業新增長點。專家表示,新經濟高速發展使我國就業結構發生了很大「位移」,新經濟正在成為創造新就業崗位的「發動機」。

改善民生非一時一日之功,民生領域看得見、摸得著、體會得到的積極變化,讓中國人民更加充滿信心。

(三)

為民謀福初心不變,改善民生永無止境。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體現在每一個實實在在的民生目標。

當前,廣大人民群眾在物質需求日益得到滿足的同時,多層次多樣化多方面的民生需求不斷增長,必須順應這一趨勢,不斷提高相關民生服務水平。無論是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提高人民收入水平,還是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展望「十四五」,民生保障事業不僅要注重「面」的擴大,更要確保「質」的提升。要從人民群眾普遍關注、反映強烈、反覆出現的問題出發,拿出更多改革創新舉措,把就業、教育、醫療、社保、養老、食品安全、生態環境、社會治安等問題解決好,努力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只要堅持人民至上,我們就有理由期待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能夠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就有信心為民生保障制度探索提供中國經驗、中國方案。

相關焦點

  • 民生改善 成就美好生活
    原標題:民生改善,成就美好生活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民生」一詞的外延不斷豐富擴展。
  • 楊靜 徐曼:改善民生的四個維度
    楊靜 徐曼:改善民生的四個維度 2018年06月04日 08:16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楊靜 徐曼 字號 關鍵詞:民生;習近平總書記;美好生活;全體人民;發展;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享;實現;中國共產黨
  • 補齊短板,有效改善民生
    民生無小事,民生無易事。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青海期間,提出「扎紮實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社會治理」的重大要求。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民生改善上體現得尤為明顯。
  • 民生改善 民心所向
    「十三五」期間,一項又一項民生決策深謀遠慮,一件又一件民生實事落地生根,一幅又一幅民生願景化為現實。生活在這座城市中的人,心中也增添了更多暖意和幸福。 「飯碗」端穩,日子才有盼頭「您好,我是一名失業工人,想要重新找一份工作,請問能幫忙推薦就業嗎?」
  • 改善民生服務社會民生效益逐步顯現
    二、注重實效突出民生優先五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確定的「民生優先」戰略指導下,縣民生工程工作突出固鎮特色,重點抓好與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社會保障體系,保障性住房和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改善等項目建設
  • 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百姓「幸福指數」
    這不僅傳遞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更凸顯了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的鮮明導向。<br><br>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是暫時性的政策安排,而是中國道路的本質要求。2021年是奮進「十四五」、逐夢新徵程的開局之年,開局關係全局,起步決定後勢。
  • 三組流行語串起2019年江蘇民生改善的切片
    翻閱不久前一些機構發布的2019年熱詞、流行語,記者「拈」出3組詞,用它們串起過去一年江蘇民生改善的切片。   「穩」:   一筆一畫都是百姓獲得感   「穩」,在2019年「漢語盤點」活動中,當選「年度國內字」。
  • 政協委員林裕豐:論經濟發展與改善民生的關係
    不但要改善城鎮的民生問題,更要改善農村的民生問題,不斷促進城鄉間社會建設的協調性;既堅持發展和諧勞動關係,促進教育公平、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滿足人民文化需求、促進人與自然相協調,也堅持推進社會事業建設、加強社會制度建設,促進和諧文化建設、完善社會管理的協調,不斷促進社會和諧。三是不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 2021:幸福民生的「中國開局」
    慈善公益報(本報記者 李濟慈)在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釋放出「要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工作」「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以改善民生為導向擴大消費和有效投資」及「更加注重民生基礎設施補短板」的重要信號,作出了一系列政策部署,其根本直指民生關切,
  • 聚力民生暖民心——2020年我國民生改善成就掠影
    今年以來,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國始終堅持民生優先,持續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交出一張有溫度的民生答卷。抗擊疫情、脫貧攻堅、確保就業、就醫優惠、弱勢救助……以人民為中心保民生、惠民生。
  • 李元斌: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實現脫貧
    作者:李元斌,系新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是穩疆安疆的重要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傾力支援下,新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緊圍繞改善民生促進脫貧攻堅,不斷增進各族人民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奠定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物質基礎和民心基礎。
  • 先行示範區 | 深圳:以教育醫療事業為先導持續改善民生福祉
    以教育醫療事業為先導持續改善民生福祉——先行示範區建設年度觀察之四前不久,由深圳市坪山區建築工務署建設開發,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團旗下坪山人才安居公司代建的老坑學校項目實現全面封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提出,深圳要建設民生幸福標杆城市,努力構建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全覆蓋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
  • 縮小數字差距 助力改善民生
    村長奧古斯託指著設備說:「這是中國朋友為我們送來的看世界的『眼睛』,我們一定會好好愛護它。」不久前,作為中國援非「萬村通」莫三比克項目(以下簡稱「莫三比克項目」)的一部分,穆羅塔內村接入了數位電視信號,當地村民第一次看上了高清數位電視節目。
  • 民生銀行:中國民生銀行境外優先股股息派發實施公告
    證券簡稱:民生銀行 A股代碼:600016 優先股簡稱:民生優1 優先股代碼:360037編號:2020-089        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境外優先股股息派發實施公告        本公司董事會及董事會全體成員保證公告內容不存在虛假記載
  • 「十三五」天津財政總支出75%以上用於民生 改善民生辦實事 樁樁件...
    天津北方網訊:棚戶區改造、彈性供暖、關注「一老一小」、完善城鄉社會保障水平……一項項民生舉措,寫進萬千百姓生活,讓百姓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近年來,本市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天津工作提出的「三個著力」的重要要求,將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做好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連續多年實施20項民心工程,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  民生福祉,枝葉關情。本市財政部門堅持突出財政的公共性、公平性,在財政收支平衡壓力持續加大的情況下,確保基本民生投入力度不減。
  • 「法治+民生改善」!滿滿獲得感的N次方打開方式
    寫在「法治+民生改善」前的話——民生需求日益多元,立法如何改變之前「大而全」,逐漸適應「小而精」;執法如何實現「抓大放小」與「防微杜漸」有機結合;司法如何在懲治犯罪與體制創新中雙贏多贏共贏,都成為考驗立法者、執法者、司法者的一道全新課題。
  • 【十九大•理論新視野】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
    維護好、發展好、實現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衡量、反映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標尺與準繩。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
  • 「T+A」方案可顯著改善晚期肝癌患者總生存期,中國亞...
    數據顯示,接受阿替利珠單抗聯合貝伐珠單抗免疫聯合療法(以下簡稱「T+A」方案)治療的患者中位總生存期(mOS)為19.2個月,其中中國亞群患者的中位總生存期達到24.0個月。據悉,IMbrave150是一項全球性III期、多中心、開放性研究,旨在評估「T+A」方案對比索拉非尼在既往未接受過系統性治療的不可切除肝細胞癌(HCC)患者中的作用。
  • 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
    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託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 民生銀行:中國民生銀行關聯交易公告獨立董事意見(大家保險)
    民生銀行:中國民生銀行關聯交易公告獨立董事意見(大家保險) 時間:2020年12月21日 19:25:49&nbsp中財網 原標題:民生銀行:中國民生銀行關聯交易公告獨立董事意見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關於大家保險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20年度集團統一授信及項下單筆業務的獨立董事意見 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擬給予大家保險集團有限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