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 徐曼:改善民生的四個維度

2021-01-10 中國社會科學網
楊靜 徐曼:改善民生的四個維度

2018年06月04日 08:16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楊靜 徐曼

字號

關鍵詞:民生;習近平總書記;美好生活;全體人民;發展;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享;實現;中國共產黨

內容摘要:黨的十九大前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新論述新主張,為全體人民勾勒出了美好生活的幸福畫卷,鑄就了新時代的民生事業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誌」,「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信黨的根基在人民、黨的力量在人民,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關鍵詞:民生;習近平總書記;美好生活;全體人民;發展;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享;實現;中國共產黨

作者簡介:

  黨的十九大前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新論述新主張,為全體人民勾勒出了美好生活的幸福畫卷,鑄就了新時代的民生事業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

  1.描繪美好生活藍圖,承載新時代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十九大報告描繪出的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不僅是我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希冀願景,更是黨中央對人民做出的莊嚴承諾。宏偉藍圖的描繪歸根到底是為了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落實,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宏偉藍圖的實現需要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的不斷發展,要立足於民生的持續改善。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多次提到「美好生活」,可見民生目標具有重要性、戰略性與全局性。

  民生願景不僅承載著人民的殷切期待和幸福未來,更是承載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道路上,新的歷史方位和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對我們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標與要求。當前,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更是日益增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這些具體民生目標,是民生總目標的分解與具體化,涵蓋了對民生建設多領域多方面的工作要求。隨著新時代民生需要的不斷升級,在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總目標下,我們黨的民生工作重點必須落實在人民的每個具體訴求上。

  2.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破解民生難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誌」,「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信黨的根基在人民、黨的力量在人民,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斷把為人民造福事業推向前進」。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習近平總書記深刻地認識到黨與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繫的重要性,中國共產黨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人民是黨的工作的最高裁決者和最終評判者。

  在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奮鬥目標引領下,各級黨員幹部在民生工作中要以問題意識破題,把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熱點難點痛點作為工作重點,將惠民政策持續推進,將察民情、關民心、解民憂的工作準則一以貫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不斷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凝聚起最廣大人民智慧和力量。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作為民生工作的重要任務,並提出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解決空氣、水、土壤等突出環境問題等一系列具體的民生舉措,反映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新形勢下準確把握民生建設的新問題新要求,始終堅持了以破解民生難題為決策導向。

相關焦點

  • 改善民生服務社會民生效益逐步顯現
    (四)支持建設美好新鄉村。目前,已建成「四好農村路」近3000條,總裡程達1431公裡;建成自來水廠30處,實現飲水安全全覆蓋;建成戶用沼氣池10萬立方米,大中型沼氣池4處,鄉村服務網點90多個;建成農村清潔工程12個;新型農村規範化社區
  • 補齊短板,有效改善民生
    民生無小事,民生無易事。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青海期間,提出「扎紮實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社會治理」的重大要求。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民生改善上體現得尤為明顯。
  • 民生改善 成就美好生活
    原標題:民生改善,成就美好生活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民生」一詞的外延不斷豐富擴展。
  • 改善民生的中國方案
    盤點2020年的「民生帳本」:前11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99萬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近600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基本實現應保盡保……從穩定就業、就醫優惠,到社保擴面、弱勢救助,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各項民生指標邁上新臺階,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 民生改善 民心所向
    比一比收入,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08元,增長10.0%,高於GDP增速2.2個百分點。「十三五」期間,一項又一項民生決策深謀遠慮,一件又一件民生實事落地生根,一幅又一幅民生願景化為現實。生活在這座城市中的人,心中也增添了更多暖意和幸福。
  • 政協委員林裕豐:論經濟發展與改善民生的關係
    (四)解決民生問題必須堅持統籌兼顧這個根本方法。解決民生問題要求我們用對立統一規律的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一的方法論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民生問題是一個全局性問題,解決民生問題是一項系統工程。二、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任務。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尋求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關注民生,重視改善民生,2007年從新增財力中投入47億元,在解決教育、就業、分配、社保、醫療等緊迫問題上取得了明顯成效,得到了全省人民的擁護和支持。2008年將新增50億元用於改善民生。
  • 徐曼毓閱盡繁華卻依舊初心不改
    這段足以讓履歷表閃閃發光的職業旅程,為徐曼毓凝萃而出的,其實只有兩個字:自信。2013年,徐曼毓再次華麗轉身,成為湖北省首家高端女性文化交流平臺——木蘭薈的創始人,並承辦將於5月25日舉行的「首屆湖北女性文化論壇」。5月19日,她接受本報採訪,表示要將這種自信和純粹推廣給更多的女性。
  • 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四個維度
    勞動教育包括勞動知識和技能、勞動態度、勞動習慣、勞動道德等教育內容,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可從理論、歷史、實踐、未來四個維度來理解和把握。理論層面: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的理論基石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從歷史唯物主義、政治經濟學等角度論證了勞動在人類歷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馬克思主義通過對勞動與價值的關係、勞動異化的闡述,揭示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剝削本質。
  • 聚力民生暖民心——2020年我國民生改善成就掠影
    一年來,我國各項民生事業不斷繁榮發展,各項民生指標不斷改善,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脫貧攻堅,堅決啃下「硬骨頭」「土地流轉費加上在種植基地打工的工資,一年下來,收入不少。」談起現在的好日子,在甘肅天水張家川縣龍山鎮馬河現代農業示範園打工的米金梅難掩笑意。
  • 李元斌: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實現脫貧
    作者:李元斌,系新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是穩疆安疆的重要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傾力支援下,新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緊圍繞改善民生促進脫貧攻堅,不斷增進各族人民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奠定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物質基礎和民心基礎。
  • 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百姓「幸福指數」
    這不僅傳遞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更凸顯了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的鮮明導向。<br><br>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是暫時性的政策安排,而是中國道路的本質要求。2021年是奮進「十四五」、逐夢新徵程的開局之年,開局關係全局,起步決定後勢。
  • 每經專訪商務部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徐曼:18年雙邊貿易增長近30倍...
    針對上述問題,《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專訪了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美洲與大洋洲研究部助理研究員徐曼。徐曼 圖片由本人提供激增的貿易18年總值增近30倍 電商、服貿成合作新亮點NBD:提到拉美國家,在距離上與中國相隔甚遠,但近年來中拉經貿合作卻非常頻繁。這當中包含哪些原因?
  • 警嫂楊靜:我一輩子都不會原諒他
    幼兒園很多小孩就笑話小草沒爸爸,她回家哭了好幾天。一次楊靜去接小草時又見有小朋友在說她沒爸爸,火冒三丈的她二話不說上去就給了那孩子一個巴掌。她說她知道這樣做不對,但是沒辦法,不這樣做沒法平撫小草受傷的心靈,也在氣場上壓不倒人家。晚上那孩子的家長打來電話表示道歉,然後楊靜在電話中也表示了歉意。小草讀五年級時上學把腳扭了,教室在四樓。
  • 葛蘭、方明、徐曼、於芳等數十位老藝術家共同演繹了這場朗誦會
    葛蘭、方明、徐曼、於芳、陸洋、張悅、常亮、龍珍、程顯、文良、徐文燕、傅華、金鋒、戴萱、傅成勵、張文星等著名播音藝術家齊聚央廣音樂廳再現國聲經典。我的南方和北方》  陸洋《老有老的驕傲》張悅《我,生活得好》常亮《銘記歷史 築夢中國》龍珍、程顯朗誦《回延安》      文良《我有一個小小的書櫥》徐文燕《軍禮》傅華《黃山松》      金峰《精忠報國》戴萱 王驛《念奴嬌· 赤壁懷古》傅成勵《卜算子· 詠梅》葛蘭 徐曼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寫好改善民生大文章
    在會議規劃的2021年八項重點任務中,涉及民生的內容佔有相當篇幅,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指導性、實踐性。  以民生為本,當以民情為重,以民意為先。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實踐的主體、認識的主體,必須從群眾的實踐和認識中汲取智慧和營養,才能形成科學的理論、方針和政策。真正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就得「俯下身子、放下架子、撂下面子」,多到矛盾集中、問題突出的地方去。
  • 楊靜‖發生在商丘、睢縣、虞城、夏邑等地的故事(跨越20年後的同學聚會)
    夏邑的劉妍接道:「不早說,來時給你捎個煎饃,現在可不是3塊了,早就漲到5塊了!」上學時跟我形影不離的嬋娟插嘴:「開玩笑,那個時候我們餓呀,嫌飯堂裡的飯不好吃,好不容易熬到周六日可以出門花個幾塊錢買個小吃為我們委屈的胃改善一下生活,乖乖ri(兒),能不好吃,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天天酒場飯場的串,你還能吃出當年的味道才邪了門哪!」
  • 楊靜 電影中永遠盛開的民族花
    從文工團、話劇舞臺到銀幕,她辛勤耕耘和奉獻了半個多世紀,為我們書寫了一個老藝術家對新中國電影矢志不渝的民族情懷。她心中想的一直是當蒙古騎兵為牧民行醫,但多才多藝卻令她分到了文工團。呼倫貝爾大草原的情結楊靜的家鄉在內蒙古哲裡木盟,1929年出生時父母為她取名德勒格爾瑪,蒙語的意思就是永遠盛開的花朵。
  • 「法治+民生改善」!滿滿獲得感的N次方打開方式
    寫在「法治+民生改善」前的話——民生需求日益多元,立法如何改變之前「大而全」,逐漸適應「小而精」;執法如何實現「抓大放小」與「防微杜漸」有機結合;司法如何在懲治犯罪與體制創新中雙贏多贏共贏,都成為考驗立法者、執法者、司法者的一道全新課題。
  • 徐曼:戰「疫」中為何強調堅定「四個自信」
    徐曼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同心協力、共克時艱,取得了戰「疫」的階段性勝利,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戰「疫」中堅定「四個自信」,對於進一步發揮制度優勢,凝聚中國力量,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具有重要的意義。
  • 【十九大•理論新視野】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
    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體人民。維護好、發展好、實現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衡量、反映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標尺與準繩。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