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改善 成就美好生活

2021-01-11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民生改善,成就美好生活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民生」一詞的外延不斷豐富擴展。做好民生工作,不僅指解決吃飽穿暖等基本問題,還要滿足職工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十三五」期間,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於中國闊步前進的每一個瞬間,也滲透在煤炭企業轉型發展的一系列舉措。在這五年中,我們聽到的和報導過的很多事,既反映著國家和行業發展的宏觀敘事,也體現著煤企職工美好生活的切身感受。

  這五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貫穿煤炭行業始終,民生改善對於一名煤炭企業普通職工而言,是安穩工作多年的煤礦關了,企業教會他(她)新技能,千方百計提供新崗位,讓他(她)始終有安身立命之所;是他(她)因此遠赴異地工作,留守在本部的老人孩子,有組織時常幫忙關照,逢年過節要回家時,企業能幫著包機、包車或搶購火車票……

  這五年,煤炭企業繼續深化改革,民生改善對於一名煤炭企業普通職工而言,是他(她)踏踏實實工作,會得到合理的報酬;是他(她)有想法和幹勁,能擁有施展才幹的舞臺;是他(她)付出的各種努力化為業績,會贏得與之相應的肯定和尊重……

  這五年,煤炭行業以智能化為代表的科技進步成效斐然,民生改善對於一名煤炭企業普通職工而言,是工作環境越來越安全,勞動強度顯著下降;是礦工這個職業被推動著,從「出大力流大汗」的體力勞動者,向高技術含量的技能人才轉變;是礦井逐步取消夜班,適度停產檢修,在煤礦工作也能享受到正常的休息和休假的權利……

  這五年,煤炭企業努力將發展成果與職工共享,民生改善對於一名煤炭企業普通職工而言,是在井下工作時穿著烘乾洗淨的工作服和膠靴,幹活間隙能喝上一口熱水;是食堂不論什麼時候,都能讓人吃上一口熱飯,平價的餐廳確保職工「舌尖上的」安全與美味;是上下班途中,有舒適的班車可坐,下上井路上,能少費些力氣步行;是住上敞亮的房子,居住的環境綠化美化,老有所養,幼有所學……

  這五年,煤炭企業更加注重提升職工的生活品質,民生改善對於一名煤炭企業普通職工而言,是還單身沒有時間和機會交友,工會組織了聯誼相親活動;是業餘時間閒來無事,礦區就有健身、讀書或休閒娛樂的好去處;是遇到了不公平或想不通的事,單位有專人設身處地聽他(她)傾訴、幫他(她)解決……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這五年,國家的發展更多地惠及全體人民,煤炭企業在民生改善工作上持續發力,煤炭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職工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為提升。

  但同時也應看到,煤炭行業仍是一個艱苦的行業,煤炭企業的大多數廠礦地處偏僻之所,煤炭行業職工的收入水平整體上仍然不高。這樣的客觀條件,要想讓每個員工更好地紮根礦山,我們的企業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職業選擇越來越自由的今天,對於每一個行業、每一家企業而言,讓職工願意與其休戚與共,心甘情願付出青春、汗水、才智和信賴的,必然不僅僅是每個月發放到銀行帳戶裡的工資,能將職工的身心攏在這裡的,還包括它們能提供的文化認同和家的溫暖。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一切都包含在民生改善工作中。

  時代的江河奔流不息,又一個新的五年即將開始,保障和改善民生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希望在即將到來的「十四五」期間,煤炭企業繼續努力,讓煤炭人擁有更幸福的明天。

(文章來源:中國煤炭報)

(責任編輯:DF537)

相關焦點

  • 楊靜 徐曼:改善民生的四個維度
    內容摘要:黨的十九大前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新論述新主張,為全體人民勾勒出了美好生活的幸福畫卷,鑄就了新時代的民生事業新篇章。 關鍵詞:民生;習近平總書記;美好生活;全體人民;發展;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享;實現;中國共產黨 作者簡介:   黨的十九大前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新論述新主張,為全體人民勾勒出了美好生活的幸福畫卷,鑄就了新時代的民生事業新篇章。
  • 補齊短板,有效改善民生
    民生無小事,民生無易事。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青海期間,提出「扎紮實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社會治理」的重大要求。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民生改善上體現得尤為明顯。
  • 聚力民生暖民心——2020年我國民生改善成就掠影
    今年以來,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國始終堅持民生優先,持續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交出一張有溫度的民生答卷。抗擊疫情、脫貧攻堅、確保就業、就醫優惠、弱勢救助……以人民為中心保民生、惠民生。
  • 改善民生服務社會民生效益逐步顯現
    二、注重實效突出民生優先五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確定的「民生優先」戰略指導下,縣民生工程工作突出固鎮特色,重點抓好與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社會保障體系,保障性住房和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改善等項目建設
  • 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百姓「幸福指數」
    這不僅傳遞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更凸顯了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的鮮明導向。<br><br>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是暫時性的政策安排,而是中國道路的本質要求。2021年是奮進「十四五」、逐夢新徵程的開局之年,開局關係全局,起步決定後勢。
  • 改善民生的中國方案
    盤點2020年的「民生帳本」:前11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99萬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近600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基本實現應保盡保……從穩定就業、就醫優惠,到社保擴面、弱勢救助,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各項民生指標邁上新臺階,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 民生改善 民心所向
    「十三五」期間,一項又一項民生決策深謀遠慮,一件又一件民生實事落地生根,一幅又一幅民生願景化為現實。生活在這座城市中的人,心中也增添了更多暖意和幸福。 「飯碗」端穩,日子才有盼頭「您好,我是一名失業工人,想要重新找一份工作,請問能幫忙推薦就業嗎?」
  • 青平:一筆一畫繪就更美好的「民生圖景」
    在會議規劃的2021年八項重點任務中,涉及民生的內容佔有相當篇幅,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指導性、實踐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更高層次。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抓民生就是抓發展。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民生工程提出了新部署,要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工作,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對更高質量就業、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糧食安全、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民生保障和社會穩定工作作出了新部署。
  • 政協委員林裕豐:論經濟發展與改善民生的關係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續快速發展,經濟總量已躍至世界第四、進出口總額已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已發展到總體小康,經濟建設成就顯著,為社會發展提供了較充實的物質基礎。
  • 休寧縣東臨溪鎮:民生工程鑄就美好生活
    打我記事時起,我經常聽他們聊天說,實施民生工程好啊,實實在在為農村百姓做了事。我仔細想了想,身邊確實發生了很多得益於民生工程的事情。「四好農村路」編織鄉村振興夢爸爸經常說,要想富,先修路。民生工程給我最直觀的感受首先就是路的變化,這些年的變化不是一般的大。
  • 有呼必應,贏得美好生活 聊城民生重點工程進展順利
    「一校三館」項目進展牽動人心。  民生保障 三所學校建設項目順利推進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  莘縣高鐵新城高級中學教學區項目,一期總投資11.3億元,分別建設學校東區和部分西區。
  • 三組流行語串起2019年江蘇民生改善的切片
    翻閱不久前一些機構發布的2019年熱詞、流行語,記者「拈」出3組詞,用它們串起過去一年江蘇民生改善的切片。   「穩」:   一筆一畫都是百姓獲得感   「穩」,在2019年「漢語盤點」活動中,當選「年度國內字」。
  • 李元斌: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實現脫貧
    作者:李元斌,系新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是穩疆安疆的重要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傾力支援下,新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緊圍繞改善民生促進脫貧攻堅,不斷增進各族人民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奠定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物質基礎和民心基礎。
  • 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託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 2020年11月時政熱點分析:民生小事亦是國家大事
    ,淡出歷史舞臺;漢朝汲取教訓重視民生,愛惜民力,與民休息,成就文景之治。如是,輕民生者失天下,重民生者得天下!保障和改善民生乃國之根本!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切實讓人民群眾富起來,增強群眾的物質獲得感。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的本質即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 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則,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維護人民根本利益,激發全體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社會公平,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十三五」天津財政總支出75%以上用於民生 改善民生辦實事 樁樁件...
    天津北方網訊:棚戶區改造、彈性供暖、關注「一老一小」、完善城鄉社會保障水平……一項項民生舉措,寫進萬千百姓生活,讓百姓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近年來,本市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天津工作提出的「三個著力」的重要要求,將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做好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連續多年實施20項民心工程,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  民生福祉,枝葉關情。本市財政部門堅持突出財政的公共性、公平性,在財政收支平衡壓力持續加大的情況下,確保基本民生投入力度不減。
  • 【十九大•理論新視野】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
    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體人民。維護好、發展好、實現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衡量、反映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標尺與準繩。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
  • 讓惠州人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市委十一屆十次全會擘畫「十四五」跨越發展新藍圖,要讓惠州人民過上更加幸福、更加自豪、更加愉悅的美好生活,吹響建設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的惠州進軍號。會議審議通過的《中共惠州市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為惠州今後五年發展明確了行動綱領,為建設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指明了方向。
  • 第一次「牽手」,成就民生經典
    由於地處偏遠,發展落後,阿日扎鄉沒有一套科學實用的排汙系統,加之當地人口密集,一下雨鄉裡面就成了澤國,水排不出去,常常漫過街道,堵塞交通,而橫流的汙水在困擾居民日常生活的同時也對雅礱江源頭形成了巨大的威脅。由於沒有專門的資金計劃支持,建造排汙系統就成了阿日扎鄉迫切需要解決的民生問題。川慶鑽探公司在實地了解到阿日扎鄉的困擾後,當即便決定要把「改善民生」作為打響精準扶貧攻堅戰的第一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