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日扎鄉是石渠縣東部的一個鎮級鄉,不遠處就是雅礱江源頭風景區。由於地處偏遠,發展落後,阿日扎鄉沒有一套科學實用的排汙系統,加之當地人口密集,一下雨鄉裡面就成了澤國,水排不出去,常常漫過街道,堵塞交通,而橫流的汙水在困擾居民日常生活的同時也對雅礱江源頭形成了巨大的威脅。由於沒有專門的資金計劃支持,建造排汙系統就成了阿日扎鄉迫切需要解決的民生問題。
川慶鑽探公司在實地了解到阿日扎鄉的困擾後,當即便決定要把「改善民生」作為打響精準扶貧攻堅戰的第一槍。2013年6月26日下午,川慶鑽探援建甘孜州石渠縣阿日扎排汙工程捐贈籤字儀式在成都舉行。從這以後的3年時間裡,公司先後捐贈300萬元建設阿日扎鄉的排汙系統和汙水處理系統。阿日扎鄉排汙工程不僅為國家三江源環境保護做了貢獻,也成為了當年的亮點工程之一。這不僅是石渠縣第一項汙水處理工程,更重要的是為2015年建設石渠縣城的排汙工程提供了現實的指導意義。
向菜場「宣戰」,保障居民生活
在國家扶貧規劃中顯示,石渠縣所在的藏區是連片的深度貧困地區,也是脫貧攻堅的主要難點。精準扶貧,產業先行,但產業的精準選擇本身就是個難點,更何況是在這些自然環境極端惡劣的地方。川慶鑽探公司通過多次實地調研和脫貧分析後決定,要從「兩不愁三保障」解決這些基本需求來入手。
作為身處高原的偏遠地區,儘管石渠縣貧困縣的帽子戴了很多年,但當地老百姓的日常飲食價格卻是超出常人想像的「貴」。石渠縣城內僅有一個小型、老舊的農貿市場,由私人老闆經營。從農貿市場經營情況來看,規模小,市場交易水平不活躍,還處於小集散市水平,市場管理僅停留於坐收管理費、攤位費上,缺乏系統的信息、諮詢、代管、代理等服務,髒亂差現象嚴重。連最普通的大白菜都超過3元一斤,牛肉鋪只有4家、豬肉鋪3家,還都統一售價,當地百姓的生活壓力一年大過一年。而加之該市場已使用多年,設施老舊,功能不全,排水不暢,環境髒亂不堪,長期被當地百姓詬病。
尖銳的民生問題令縣委、縣政府毅然決定,必須要重新修建一座大型現代化農貿市場,滿足老百姓的生活需要。可這樣一個不大不小的工程卻面臨「省無支持、縣無資金」的尷尬局面。想要解決這燃眉之急,石渠縣領導找到川慶鑽探公司,於是2017年6月20日,川慶鑽探公司與石渠縣籤署了一份關係石渠縣未來農產品交易的合同項目——捐建尼呷鎮農貿市場項目。
2017-2018年捐贈580萬元,2018年底1240平方米的農貿市場及附屬工程已經建成,2019年五一前夕開業了。農貿市場的建立,不僅僅是居民日益增長的生活消費的需要,更為重要的是,這是一條石渠縣農牧民們致富的「康莊大道」:他們可以把家裡自產的農牧副產品拿到市場來賣,也可以依託農貿市場進行種類繁多的創業。市場的建立,克服了原有市場商家壟斷經營的局限,減少價格波動,市場整體形成競爭態勢,價格走勢平穩。農貿市場的建立,還有力推動了農產品基地建設,搭建了農產品銷售平臺,引導了農業生產及結構調整,加大了對農村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投入,從而推進城鄉資源雙向對接和雙向互動,帶動農牧民增收。同時,以市場為平臺,以便捷的現代交通網絡為紐帶,增進城鄉聯繫,為地方發展增添新的功能和提高農村發展能力,加快城鄉統籌建設步伐,是一個產業扶貧「孵化器」。
建立蔬菜「樂園」,形成良性互動
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惡劣的自然環境,石渠縣一直被人們稱為「生命的禁區」,其單一的產業構成在限制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在約束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居民所需的瓜果蔬菜,大部分是通過四川其他區域縣市的運輸引進,高額的運輸成本和保險成本加重了當地百姓的生活負擔。川慶鑽探公司的下一個「精準扶貧」點,盯住的繼續是當地的民生問題:在保障不愁吃不愁穿的同時,如何進一步探索精準扶貧的方式方法,改變簡單的輸血模式,投資造血工程,想辦法探索發展適應當地實際情況的產業,於是「石渠鄧瑪觀光生態農業科技示範園區綠色蔬菜扶貧基地建設項目」應運而生。
建設青藏高原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基地既是脫貧工程也是民生工程。蔬菜基地的建設,是為了在精準扶貧產業發展與生態建設融合方面形成獨特發展優勢,整合脫貧攻堅涉農資金,採取引進公司及一流現代農業技術、對入股脫貧攻堅涉農資金實行保底分紅的模式,不斷提高農民收入。實現產業扶貧和精準脫貧,將高原特色農業打造成為石渠縣農業新的經濟增長點和農業轉型升級新的支撐點,推動當地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示範園區成為石渠縣周圍乃至全川的富有競爭力的「菜籃子」產品生產供應基地。打造完整的產業鏈,增加旅遊體驗,全產業鏈式的創新,更助於實現多元化收益目標。
為確保示範園區工程的順利開展,川慶鑽探已於2019年捐贈300萬元,2020年將再次捐贈300萬元,建設封閉式生態農業冬暖式大棚(日光溫室),適度發展設施農業,發展節水灌溉和水肥一體化系統,利用種植果樹、瓜類和葉蔬,實現智能化、全程機械化、規模化和幫助貧困戶增收的目標。2019年捐贈建設的5個大棚實現增收100萬元,吸納的24名貧困用工獲得收入64.8萬元。生態園以高原特色農業為亮點,發揮產業扶貧帶動效應,逐步實現輸血變造血,為當地建好「菜籃子」工程,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奠定良好基礎。堅持產業帶動,以生態農業項目帶動鄉村振興,「讓牧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高寒牧區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的產業富民之路,成為石渠縣農業經濟新的增長點和農業轉型升級新的支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