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三點的遼寧省博物館,一樓西側的1號臨時展廳外站著五六個警衛,來往人員要經過縝密地身份核驗,這使得走廊盡頭燈光昏暗的展館愈加神秘。展館裡,幾位工作人員正忙著布置展品,牆上寫著即將與參觀者見面的展覽名「咫尺江山——中國古代山水畫手卷展」。
藝術部部長董寶厚穿著拖鞋與長衫站在展櫃玻璃後,一絲不苟地將畫作鋪展、陳列,他負責整個展覽的策劃與執行,經他手的,都是價值連城的國家珍寶。
一人一書 一卷一畫
魯美美術史專業畢業的董寶厚,2002年畢業便來到遼寧省博物館,進入了當時還叫研究室的藝術部,從此,便把一顆丹心安放到筆墨暈染的山水之間。
中國古代的山水畫不似西方的濃墨重彩,卻能用寥寥數筆畫出清風徐來、水波不興,也能用工筆淡彩描繪出廟堂之高、江湖之遠。然而,這些美輪美奐的工藝與精髓,往往很難被大眾接受、理解。老董的工作,就是要架起一座橋梁,讓更多的人理解古畫、感受古意。
「所有的展覽都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我們的工作從展覽的選題、立意,到選取作品、布置展會,方方面面都要顧及。」董寶厚說。這也是他工作中最有挑戰的一個環節,也是最需要創造力的地方:選擇書畫還是印章、手卷還是立軸,以及,設計從參觀者踏進館裡看到第一幅作品到看完整個展覽的心境。
工作時,老董會全心投入,當他把一件作品擺在展架上時,總會懷著恭敬之心耐心調整,有時一站就是一天。而當別人問起那些名家畫作,他又會變成「話癆」,滔滔不絕為人講述那些山水逸事。「有時回到家,他還會思考展覽的設計,這時候家裡要保持安靜,不能打擾到他。」老董的妻子張書慧提到。
二人三餐 四季五穀
說起老董和妻子張書慧的故事,他們的相遇、相知、相愛都離不開這座博物館。
那一年,剛剛大學畢業的書慧來到博物館,成為藝術部的部員,直屬領導就是老董。在一次布展中,老董發現這個85後女孩沉靜細緻,被這種內斂的性格吸引,展開追求,最終共結連理,成為博物館的一段佳話。
「那時我倆沒公開,同事們都不知道,等大家知道時我們已經拿到結婚證了。」老董說起這件事,臉上還有一絲甜蜜和得意。因為在同一個部門工作不便,書慧被調往藏品部,負責藏品的錄入與登記。
最開始書慧對這個調動心有不甘,「我也是學藝術的,很希望能做策展一類相關工作。」不過慢慢地她發現,藏品錄入也有其魅力所在。「每件藏品都會經過我們錄入登記,它們在這世界上的信息、身份從此確定,這些都是我們做的。」
老董和書慧這對伉儷都對中國古代文化有極深的熱愛,工作中他們會互相探討、學習,回家後書慧也常常為老董策展出主意,老董說許多想法要和書慧溝通後他才能安心。
現在兩人已經育有一個兩歲半的孩子,原本「一屋兩人三餐四季」的生活中增添了更多歡樂和童趣。每一天,兩人相約騎自行車上班,下班後回家做飯休息,嫋嫋炊煙裡有兩人最愛的詩詞歌賦,也是歲月靜好的完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