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kingStory|臺灣有個吳寶春

2021-02-15 SharingStudio

這兩年,臺灣有不少麵包師傅都在大陸做得風聲雀起,最有名的或許就是把軟歐包推到風口浪尖的林育瑋——北京原麥山丘的主廚;還有就是吳克己,常常在不同麵包培訓學校客串的家庭烘焙推廣者。連因茶而生的喜茶熱麥的烘焙團隊也是臺灣師傅執掌,可見寶島在這一領域對我們的影響。

但在臺灣,提起最有名的麵包師,那一定非吳寶春莫屬。這位在2008年就拿過單人世界麵包冠軍的烘焙師,在這十年間,將臺灣的烘焙水準提高到了與日本,甚至法國並肩的地步。原本出身臺南的他如今不僅在高雄有自己的麵包房,也先後在臺中和臺北開了店。

作為烘焙愛好者,去臺北一定要造訪的必然有他的——吳寶春麥方店,店名簡單明了。當知道這家店坐落在松山文創園區的誠品大樓裡時,似乎更籠罩了一層濃厚的文藝氣息。

在負一層很多人排隊的地方便是店鋪,面積本算寬敞,但在排隊購買的人群中竟也略顯擁擠。

傍晚去到時,多款已售罄。如此,也無法抵擋每一個或初次或會員客人的購買熱情,每個人的託盤都堆滿了食物。

臺灣的麵包房和日本一樣,不需櫥窗隔離。

很多款式都走在國際烘焙水準,散發著在我眼中誘人的金黃色,而不是五顏六色又過分修飾的軟歐包之類。

甚至諸多產品還聰明地寫著臺北限定,吸引著臺灣其他地區甚或是從大陸香港慕名前去的食客。

雖然眾口難調,但幾乎每個客人都會拿一款名為「酒釀桂圓」的麵包。

被做成了大中小三個型號供選擇,甚至還有即時享用的分享裝,足見人氣。這一款正是吳寶春摘得世界冠軍的「冠軍麵包」。雖然現在使用桂圓或者其他果乾的麵包已很普遍,但在十多年前,吳寶春首創這一款式的時候,可以說是非常有想像力的。

在我後來了解到的細節裡,與其說他是無心插柳靠此款奪冠,不如說是有心為之。為了衝擊冠軍,他辭去了當時的工作,四處尋找優質食材,反覆嘗試無數次,下了大賭注才贏得如此漂亮。

而這款麵包也順理成章地成了臺灣麵包屆的吉祥物,在吳寶春之後,很多店鋪開始模仿製作銷售。

在店鋪門口排隊時,店員妹子會用溫柔的聲音向客人派發這款人氣產品試吃,但不知是心裡作用,還是等得飢腸轆轆,大家都會很滿足地讚嘆著,「好好吃啊!」

就像吃中餐吃西餐一樣,所謂好吃的東西首先要有好食材,其次是做的人是否用心。

毫無疑問,無論是進口於日本的麵粉,還是法國的紅酒,還是自己養了多年的老面,都能讓人一口吃出好材料,我甚至久違地想起了日本麵包的味道。

但也毫無疑問,在全臺灣有三家店鋪的情況下,吳師傅不再可能親手製作每一個麵包,所以這個麵包也遠沒有神戶麵包房「サ マーシュ」(西川功晃的麵包店)帶給我的震撼大,簡單來說,可以比擬為米其林推薦餐廳和米其林三星的區別。

西川師傅做到全日本出名的情況下,也沒有考慮過開第二家店,且和所有店員一樣每天三點到店鋪開始忙碌,店裡的每一個麵包幾乎都有他製作的痕跡。至於法棍之類的割包,他不會允許任何人做這個環節。在這樣近乎偏執的執著下,雖然只能讓神戶之外的人心痒痒,卻也保證了多年來品質從不下降。(在西川功晃的麵包店實習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但就像米其林推薦餐廳也會讓人滿意而歸一樣,吳寶春的麵包房不僅是臺灣多路明星的心頭好,也成了大陸遊客的打卡聖地。四五位收銀員同時結算的高效下,仍舊有微信與支付寶來便利大家,這在臺灣的手工店鋪實屬罕見。

因為其他經過的麵包房能刷卡已算便利,有些小店鋪還走著島國風格的「只能付現」,著實傲嬌得可愛。

無論是樸實的日系風格,還是精緻的法式風格,臺灣的麵包都會給人「成熟」的味道,也難怪這兩年大陸的麵包受臺灣影響頗深。最典型的莫過於法國沒有日本沒有隻有臺灣偶爾有現在大陸遍地有的軟歐包。

雖然說並非正統麵包款式,但對食物一向態度開放的我,始終認為,好吃即王道。

有了這樣的背景,我想吳寶春的價值在於,不是一款拿了冠軍的酒釀桂圓,而是他推動了臺灣烘焙的大躍進。不僅讓世界看到了亞洲烘焙的崛起,也讓更多臺灣人知道了什麼是好吃的麵包。

他甚至還不藏私地把冠軍麵包配方一併寫入自己的書裡,說,「希望有更多麵包房做這一款麵包,這樣就能帶動更多臺灣農民的收益了。」而事實上,與他合作過的農場,也都產生了「吳寶春效應」一樣的爆發力,訂單應接不暇。

在這個意義上,似乎我又不應該要求他還能親手製作每一個售賣的麵包,否則又怎麼可能讓全臺灣都能品嘗到酒釀桂圓的味道。

而日本,一個處處都已高度發達的社會裡,不僅基礎設施從東京到四國鄉下無差,連好吃的麵包都遍地開花。手藝人追求的不是讓更多人知道他們的存在,而是簡單地做自己喜歡的事,如果你也恰好喜歡,這就是他生活的意義。

把麵包房開在深山老林裡,用傳統的土窯烤制,每周還要休息,你能開車來就「真是太感謝您大老遠跑來了」,不能來就「真是抱歉,我們的店開在這種地方」……如此折騰人的店鋪還真不少。

最近流行講佛系,可以說每個日本的手藝人都快成仙了。

所以,流水線味道過渡到職人味道需要漫長的過程。

吳寶春的店裡擺放了很多日文的烘焙書籍,他也多次赴日赴法赴義大利拜師,每次都會在新的筆記扉頁寫上「以朝聖和歸零的心態重新開始」。

職人,往往有著跟自己死磕的執著。

而當我們還在普及麵包文化的時候,不能強求所有麵包房都拿出職人精神。只是每每看到我們的麵包房用所謂的「T55麵粉」「天然酵母」「低油低糖」等關鍵字誤導大家的時候,這感覺就像看到有人在日料店拼命吃打折的三文魚刺身,然後還以為是日本人最愛。

多麼希望大陸也能儘快出現一位吳寶春,可以讓更多人明白好吃的麵包不僅僅以「軟」「甜」「抹茶」為噱頭,而是一口咬出自然的味道,像春天的風吹在臉上。

在吳寶春麵包房的收銀臺背後,有這樣一行字:

「我喜歡,以麵包閱讀世界」

這句略帶哲學意味的句子已成了店裡的slogan,會印在宣傳冊、包裝袋,任何你會看到的地方,潤物細無聲地告訴你他與麵包繼續有的無限可能。

分享生活裡的點滴美好

相關焦點

  • 探店:吳寶春麥方店
    吳寶春稱,有陸資甚至願意捧著鈔票投資他,但他一直不為所動。他稱,「中國巿場雖然有13億,但全世界有70多億,我不會把眼光只看在中國」。這一說法經綠媒報導為「我餓死也不會到大陸」,吳寶春被捧成了抵制大陸的「樣板」。同時也引起了大陸網友的關注。據媒體此前報導,今年3月就有吳寶春要來大陸開店的消息傳出,隨即引發網友抵制聲浪。
  • 臺灣寫真:臺灣「冠軍麵包師傅」吳寶春的尋夢之路
    高雄四維路上,一家常常需要排隊才能進入的麵包店,店裡的明星產品「酒釀桂圓麵包」和「玫瑰荔枝麵包」每位顧客只能買其中一樣,且只能買一個,其餘麵包也只限購六個。結帳的隊伍中,幾乎人人都捧著一個明星麵包。
  • 烘焙之旅(臺灣)2014回顧:有一種感動,叫做臺灣.
    其中烘焙業的產值佔臺灣食品產業的1/10,約是新臺幣逾600億元規模。眾所周知,臺灣烘焙業的成熟度遠超大陸,其國際影響力,尤其是對東南亞地區的影響不容小覷。臺北國際烘焙暨設備展是亞洲地區最富盛名的烘焙展覽會之一,每年都有為數眾多的東南亞採購商參觀展會,目的是尋求機械、設備、原材料等烘焙資源,這對大陸的烘焙企業來說是個不小的市場空間。
  • 看吳寶春的書,成為「吳寶春」!
    「一顆麵包改變人生」,這種說法聽起來誇張,但這是編輯吃過吳寶春麵包後的印象。當時,吳寶春師傅來大陸做技藝交流,編輯飛過去,吃到了師傅團隊剛剛出爐的紅豆麵包——第一口,大家都有被「嚇到」,因為口感柔軟均勻融為一體;後來,過了幾個小時,小編回想起來,竟不免感動。
  • 被稱為「臺灣之光」的吳寶春來上海開店了,向人民幣低頭
    鐵骨錚錚的吳寶春,沒有抵抗住真香定律,屈服在人民幣的誘惑下,上周五在上海開了第一家店。為何吳寶春會被叫為「臺灣之光」呢?給不知道這件事的小夥伴們簡單介紹一下背景:2016年,吳寶春代表臺灣隊在法國巴黎舉辦的四年一度的世界盃麵包大賽中獲得銀牌,接受臺灣《民報》的採訪時說過:中國市場雖有十三億,但全世界卻有70億,我不會把眼光只看在中國。
  • 「臺灣之光」吳寶春上海開麵包店被抵制,忙回應:我是中國人
    吳寶春在聲明稿中表示,我是生於中國臺灣的麵包師,臺灣是養育我的土地;身為中國人,是我的驕傲。但此前也有報導稱,吳寶春曾表示有大陸資本願意捧著鈔票投資他,但他一直不為所動。據報導,他稱,「中國(大陸)巿場雖然有13億,但全世界有70多億,我不會把眼光只看在中國(大陸)」。這一說被綠媒包裝加演繹,「我餓死也不會到大陸」的版本逐漸擴散,吳寶春被捧成了抵制大陸的「樣板」。
  • 揉面揉出來的世界冠軍 吳寶春
    在臺灣,有一個麵包品牌叫「吳寶春麥方店」,2010年11月4日正式開張,營業至今,店門口天天都大排長龍。
  • 一家備受爭議的麵包店,吳寶春
    在灣灣這家店有多紅?網紅程度大約是只要他在灣灣開一家麵包店連周邊的房價會因此而上漲的。意外的走紅在朋友圈沒人評價它的麵包好不好吃,討論的都是政治話題,看起來大家對麵包的藍綠文化比前陣子投臺灣市長丁守中還是柯文哲一票更熟悉臺灣政治。12月底的朋友圈新聞,這個最紅的人叫吳寶春,你以前可能從不知道吳寶春是誰。
  • 吳寶春賣的到底是不是「臺獨」麵包?
    …」,略有刪改,文末為編者所加吳寶春,是不是有點記不得這個人了?那麼回顧一下,看看臺灣媒體當年是怎麼報導的吧:2016年,吳寶春本人接受綠媒《民報》採訪時曾經說過,「中國市場雖然有13億,但全世界有70多億,我不會把眼光只看在中國。」
  • 歐洲人不得不把世界麵包冠軍給這個中國人︱吳寶春麵包
    這個臺灣哥們令人胃口大開,他在臺灣開的麵包店也成了去臺灣玩,要打卡的地方。既然去臺灣,不咬一口吳寶春的麵包,撐君怎算合格? (綬帶環繞著梅字,冠軍麵包梅引茶香王者範十足)這個麵包像吃肉厚實的彈性,綿柔細緻的韌勁越嚼越停不下來
  • 吳寶春最新回應:身為中國人,是我的驕傲.
    文 | 沈 林 這兩天,有一家看上去匠心十足的麵包店在新天地開業了,沒錯,它就是被臺灣媒體稱為「臺灣之光」的麵包店——吳寶春麵包店。雖然目前還是試營業,但看前方拍回來的照片,人還挺多的。不過,好歹人家得了個冠軍,吹一吹也沒什麼。然而,吳寶春師傅可能心太小了,哦不,心太大了——2016年那會,吳寶春接受媒體採訪時直言,那幾年,一直有人邀請他到大陸開店,有陸資,也有臺灣,願意捧著鈔票投資他,但他不為所動。
  • 「臺獨」吳寶春入駐上海展店打臉?打的是我們的臉!
    然後在臺灣新聞媒體就開始寫了一個聳人的標題「堅守臺灣之光 無視大陸利誘 吳寶春拒展店」。就此奠定了吳寶春臺獨的身份。這是臺灣麵包歷史性的一刻,首屆,並且是臺灣第一人在國際比賽中獲得的最高榮譽。大大提升了臺灣的知名度更是一定程度上推進了臺灣烘焙的發展,所以,吳寶春被稱作是臺灣之光。
  • 【臺北信義吳寶春麥方店】領略世界冠軍的美味
    一開始吳寶春師傅決心挑戰法國人的味覺,經過數百次的失敗,不斷 調整,歷時12個月鑽研而成了麵包的獨特層次。麵團需要至少15個小時的發酵,再融合進浸泡了一夜荔枝酒的黑葉荔枝與玫瑰,才能充分散發出清香。功夫不負 有心人,最終該作品讓比賽評委不禁盛讚:「吳寶春師傅作出了最好吃的歐式麵包!」
  • 「餓死也不來大陸」的吳寶春最新回應:身為中國人,是我的驕傲.
    網友:「真香」吳寶春曾在法國贏取世界盃麵包大賽(Masters de la Boulangerie)個人賽金牌,然而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不在乎大陸市場。為此,有臺灣親綠媒體將他熱捧為「臺灣之光」,並大肆宣傳。昨天(10日),剛剛在大陸開店的臺灣麵包師吳寶春公開發表聲明,稱自己生於中國臺灣,他不是「臺獨分子」。
  • 臺灣之光麵包師吳寶春上海開店被群嘲,上海新天地廣場低調開業,5個餐飲品牌獲融資
    這幾天在上海新天地開了一家被臺灣媒體稱為「臺灣之光」的麵包店,主理人吳寶春的經歷挺勵志,農民出身讀書不太行,學了烘焙之後於2010年奪得法國世界麵包個人大師賽冠軍
  • 【大師視頻】大師吳寶春的成名作-酒釀桂圓麵包
    今天我們來繼續跟著吳寶春大師學習,是吳寶春師傅的成名代表作——酒釀桂圓麵包(又名「紅酒桂圓麵包」)。吳寶春大師(上周已經介紹過,詳情請戳連結文章了解)。這是一個有故事、有內涵、有民族特色的麵包。這款麵包在寶島臺灣熱銷十年, 是奪得2008年世界盃麵包大賽亞軍的第一款「吳寶春」牌麵包,它讓中國臺灣麵包第一次站在了世界的舞臺上。
  • 世界麵包冠軍吳寶春27年技術精華【推薦版】
    林青霞序:平凡的不凡(節選)    去年十一月,在臺北誠品書店《雲去運來》新書發布會的後臺,發現化妝桌上有兩個大麵包,那麵包圓圓大大膨膨的。「哇!看起來就知道很好吃!」餓了許多天的我眼睛發亮地驚呼。周圍幾個臺灣人異口同聲的說:「這是吳寶春麵包,他在巴黎得到世界麵包賽冠軍。」
  • 烘烤視頻配方 | 大師吳寶春的成名作-酒釀桂圓麵包
    今天我們來繼續跟著吳寶春大師學習,是吳寶春師傅的成名代表作——酒釀桂圓麵包(又名「紅酒桂圓麵包」)。吳寶春大師(上周已經介紹過,詳情請戳連結文章了解)。這是一個有故事、有內涵、有民族特色的麵包。這款麵包在寶島臺灣熱銷十年, 是奪得2008年世界盃麵包大賽亞軍的第一款「吳寶春」牌麵包,它讓中國臺灣麵包第一次站在了世界的舞臺上。
  • 吳寶春的成功秘訣告訴你,只要專注和敬畏就能成功!
    他就是臺灣吳寶春麥方店的創始人吳寶春▼不知道是不是匠人的劫數,壽司之神小野二郎有個狠心的爹,7歲就把他趕出家門。吳寶春父親不狠心,但是特別敗家,在吳寶春7歲就敗光了家裡十幾畝地,敗到只剩下個破破爛爛的茅草屋。
  • 超多圖:聯盟成員王紀:臺灣烘焙之旅分享篇之《高雄吳寶春麥方店》
    關於高雄吳寶春老師的店。已經相當的知名了。我們就不做過多的介紹了。直接上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