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小總結之不贊一詞、不經之談

2021-01-12 知識點總結小能手

有些成語在生活中不常用,加上其原本意思與現代意義有很大差異,導致很多人在使用時出現錯誤或者在考試中遇到,無法正常理解,作出正確選擇。所以偏見成語的學習依賴於平時的積累,這個積累的過程中可以來源於試卷上的積累,也可以來源於課外閱讀,也可以自己查字典,又或者本人總結的部分。

不贊一詞一般用來形容文章的好壞,所以口語中不常用。但是在第一眼看到這個成語時,很容易誤解,不贊一詞,很容易被誤解為「不能稱讚一句話,指代文章寫的不好」,這種理解就是大錯特錯了。原意是文章寫得很好,不能再添加一句話;現代衍生出來另一層意思-一言不發。所以在判斷不贊一詞的使用場景時,要衡量這兩層的意思,進而作出正確的判斷。不贊一詞是一個褒義詞,用來誇獎別人的文章寫得好的時候可以使用,比如「上周老師說的小李的文章寫得真好,真的是不贊一詞,值得我們大家學習!」

不經之談相對比較常見,意指荒誕不經的話,沒有依據。一般作貶義使用,比如「不要聽東邊王二麻子的話,他是個賭徒,說的話全是些不經之談,會教壞人的。」但如果你是讚頌一個人的話,即使他說的某句話是錯誤的,你只是反駁當前這句話,並不是完全的否定,也不可用這個詞,比如「王某是個大畫家,但是每次也會給我們普及一些歌唱的知識,全是些不經之談。」這裡用的就較為不合適,王某雖然其並沒有兼通兩者,但是本意也是好的,而且藝術是相通的,絕對有一些共同的經驗可以分享,值得學習,這種語境就是不合適的。與不經之談相近的成語有無稽之談,同為沒有依據的觀點,可替換使用。

以上為本人觀點,如有錯誤,多謝指出!

相關焦點

  • 不刊之論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不刊之論,刊:削除,古代把字寫在竹簡上,有錯誤就削去。指正確的、不可修改的言論。出自: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議論》:「故中興難於創業,是謂不刊之說」。近義詞有:天經地義、不易之論,反義詞有:不經之談、無稽之談,不刊之論是褒義成語,可作賓語;形容不能改變的言論。
  • 持之有故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成語知識
    出自:荀況《荀子 非十二子》:「縱情性,安恣睢,禽獸之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眾。」近義詞有:順理成章、言之有理,反義詞有:妄下雌黃、無稽之談、不經之談,持之有故是中性成語,主謂式成語;可作謂語;用於學問、文章等。
  • 成語小總結之不刊之論、可圈可點
    本片介紹成語釋義與我們直觀理解有明顯差距的2個成語。許慎著《說文解字》,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本編寫文字來源、分析文字偏旁部首、解釋文字含義的著作,讓後世人得以了解古代漢語文字的全貌,也為更多人的漢語研究提供依據。
  • 中超"成語"科普:世林點讚vs文君指路 武磊又躺槍
    這齣大戲的結果就是,又為大家貢獻了一組新的成語——「巾巾計較」。算上賽季初的「世林點讚」、「文君指路」等等,本賽季中超聯賽提供了眾多新式「成語」素材,經過球迷朋友包裝一番後,實在讓人大開眼界...可能很多人還沒知道這些成語的來歷以及內在的寓意,那今天小編就當一回小老師,將最為有名的中超新成語整理出來給大家好好了解。咳咳,敲黑板,劃重點,大家可要留心聽課哦!
  • 慘綠少年、藥店猛狗……這些「令人噴飯」的詞,居然都是成語
    問之裡人其故。裡人曰:『公之狗猛,人挈器而入,且酤公酒,狗迎而噬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夫國亦有猛狗,用事者是也。有道術之士,欲幹萬乘之主,而用事者迎而齕之,此亦國之猛狗也。」酒家很是不解,於是向附近鄰裡詢問原因,鄰人說:「主要您家那條狗很兇,它一見到拿著酒器來買酒的人就會迎上來吠咬,把客人都嚇跑了,這就是您家酒都酸了還賣不出去的原因啊!」講完故事,晏子總結道:「一個國家也有這樣的猛狗,就是那些專權的人。但凡有志之士出現想要面見國君,他們就會一擁而上大肆誹謗,這些人無疑就是國家的猛狗,嚇退了多少志士賢人!」
  • 人民日報總結:這30個成語人人都錯過,初高中也會考!建議收藏!
    成語是中小學生必學必考的一部分,數量繁多。學生在學習成語時,容易犯「望文生義」的錯誤,但是這些成語卻經常考。《人民日報》總結出了30哥常被誤用的成語,幾乎人人都錯過。初高中學生建議收藏起來,因為考試頻率很高哦!1.曾幾何時並不是「曾經」或「不知何時」的意思。
  • 2018寧夏公務員考試備考技巧之邏輯填空|寧夏省考成語誤用之張冠李戴
    【導讀】華圖寧夏公務員考試網同步寧夏華圖發布:2018寧夏公務員考試備考技巧之邏輯填空|寧夏省考成語誤用之張冠李戴,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   2018年寧夏公務員考試備考技巧之邏輯填空|寧夏省考成語誤用之張冠李戴   邏輯填空是言語中難度係數較大的部分,尤其是成語。通常言語中所考察的成語不會是過於生僻的成語。
  • 2020省考,這些易錯成語你學會幾個?
    蓋三年不窺園,其精如此。」【近義詞】專心致志【反義詞】心猿意馬03不贊一詞【易錯點】易誤解為不說一句贊成(或讚美)的話。19不以為然【易錯點】易誤解為「不放在心上或不屑一顧」。【正確】不認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輕視之意)。
  • 與鼠有關的成語和歇後語都有哪些?
    今年是鼠年,學生特意總結了一些與鼠有關的成語和歇後語,希望能夠與各位進行互動交流學習。鼠目寸光,這個成語一般形容一個人目光短淺,做事情的格局不夠大,看事情不夠遠,為了一時的利益,而忽視長遠的計劃。與之相近的成語就是井底之蛙,鼠肚雞腸,與之相反的成語就是高瞻遠矚,我們老百姓有一句口頭禪:「不要和女人計較,因為女人頭髮長見識短」。意思就是女人有些時候看問題沒有男性看得遠,心量不夠大,總是喜歡斤斤計較。當然學生不是在惡意攻擊女性,希望各位女性同胞諒解。賊眉鼠眼,這個成語一般形容一個人言行舉止不夠端莊,神情飄忽不定,給人一種不踏實的感覺。
  • 成語變冷門,一點都不冤
    人們對這些成語產生興趣,始於「奇怪的知識增加了」,但也只能止於「奇怪的知識增加了」。要是想藉此裝一把,以達成「妹子看我的眼神都不一樣了」的效果,我勸你還是省省吧。「你是無中生有,暗度陳倉,你在汙言穢語,咎由自取……」幾個月前沉迷於郭老師成語小課堂的網友們,大概怎麼也想不到,如今的網際網路上,到處都是自己的一字之師。
  • 最全的成語總結歸類,孩子做作業再也不發愁了!!!
    >(3)帶動物名稱的成語鴉雀無聲 守株待兔 千軍萬馬 鶯歌燕舞 驚弓之鳥 葉公好龍 龍騰虎躍 井底之蛙 一丘之貉牛鬼蛇神 甕中之鱉 盲人摸象 狼狽為奸 打草驚蛇 太公釣魚(4)帶同義詞的成語歌功頌德 移風易俗 左顧右盼 山窮水盡 冥思苦想 胡思亂想 呼風喚雨 足智多謀
  • 把成語編成「數字遊戲」,健忘兒子一天牢記500詞
    把成語編成「數字遊戲」,健忘兒子一天牢記500詞!成語是小學語文學習的重點知識,也是中小學語文考試的必考重點,但是老師平常不會對成語進行專門的講解,只是在課堂上遇到成語的是就順便講解一下,加上很多學生平常沒有積累和總結的習慣,所以在考試中經常丟分,嚴重影響了同學們的整體成績。在小學語文的學習過程中,課外的積累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 書山奇葩 | 臥槽:這些詞居然是上了書的成語?!
    從前有個蹇人,幻想著有一天能上天,後來成了別人嘲諷他的詞  例     句  你咋不蹇人上天呢屙就拉粑粑的意思,溺就是尿尿,意思是古代真的有小仙女拉尿尿都是真金白銀的,形容女生的可貴  例     句  學霸的女粉們一個個都屙金溺銀的
  • 繼「世林點讚」後,中超又出新成語「文君指路」和「傅歡而散」
    2017的中超可謂是熱鬧非凡,奧斯卡,特維斯,帕託等一眾大牌球員加盟,還有就是中超的U23新政策。在球場激烈的比拼的同時,也給球迷帶來了一些娛樂話題,出現了屬於中超的成語「世林點讚」,「傅歡而散」,「文君指路」。那麼這些詞究竟怎麼回事呢?世林點讚
  • 歷史成語故事:眾口鑠金一詞的由來!
    昏庸的楚懷王,不聽忠告,反而偏信讒言,疏遠屈原,並向秦國妥協。結果連連上了秦國的當,懷王最後終於死在秦國。懷王死後,他的兒子橫繼位為頃襄王。頃襄王像他父親一樣糊塗,竟把屈原趕出郢都,放逐到長江以南的沅、湘和洞庭湖一帶。  屈原始終熱愛他的祖國,在被疏遠、遭打擊,以至被流放的苦痛年月中,無時不關心著人民的生活,無時不懷念著國都郢都。他寫的《九章》等不朽的詩篇,充滿了悲憤和熱烈的愛國之情。
  • 成語鑑賞之《 杯》
    成語出處 《史記·滑稽列傳》:「日暮酒闌,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錯,杯盤狠藉。」 杯水車薪bēi shuǐ chēxīn 釋義 薪:柴草用一杯水去救車燃燒著的柴草。
  • 這些「最不像成語的成語」,有何臉面苟活於世?
    有人竟然把「最不像成語的成語」翻出來了——看得我一腦門子汗:酒店猛狗,藥店飛龍,破馬張飛……這麼多稀奇古怪的成語,能被網友翻出來,也是不容易了。但有一些成語,在某些人眼中,並不算十分陌生,只是用得少。我舉個例子:篳路藍縷。這個詞,文化稍微欠缺一點的人,就完全不知道什麼意思。
  • 四川人,平平無奇的成語小天才
    是不是感覺似乎能大概意會說話人的憤怒,但仔細看,卻發現裡頭的四字短語居然一個都不認識?方言文化博大精深,四川話無疑是其中翹楚。別的暫且不論,光是那一串串「打腦殼」的類似成語的四字詞彙往那兒一擺,四川人的學霸體質就再也藏不住了。
  • 成語鑑賞之《 半》
    成語接龍 半壁江山山清水秀秀外慧中中途而廢廢寢忘食食古不化化整為零零敲碎打打草驚蛇 成語出處 清·蔣士詮《冬青樹·提綱》:「半壁江山,比五季朝廷尤小。」
  • 蘇軾被好友妻子趕出門,他憤然寫下一首詞,衍生出一成語流傳至今
    可有那麼一首詞,令人啼笑皆非,作這首詞的原因竟然是因為拜訪好友時被友妻趕出家門,氣憤之下寫下的一首詞,後來經過漫長的歲月竟然衍生出一成語,流傳至今、火了千年!事情是這樣的,蘇軾有一好友名叫陳慥,字季常,我們就稱呼他為陳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