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花慢昨日與親鄰瞻仰綦江烈士陵園

2021-01-11 青山牯牛

文/炎月(詞林正韻)

得親鄰約步,借風慢,踱陵園。正值仲冬臨,榕樟繡嶺,池水生瀾。丟冠,盡含敬意,仰聯詞賦語解千難。雲動驚弦起樂,共吟浩浩河川。

潸潸,淚落涼垣,先烈志,夢魂牽。漫小道清幽,瞻碑讀故,仰聖思安。神虔,對陵寢地,俯身行禮敬頌詩箋。拼卻今生歲月,齊書盛世宏篇。

庚子年冬月初九日上午於綦江

齊天樂陪楊敏修老師,張維老師遊綦江博物館及烈士陵園

文/炎月(詞林正韻)

先生從早驅車出,漓漓更吟珠露。趆嶺穿林,捎風剪霧,偏奔綦城伊處。弦音共訴。又逢舊人邀,敘今思故。杳杳南州,自涼獨為摯情舞。

山陰又逗客慮。為誰頻遣輿,枯草飛絮?博館臨冬,陵園悼烈,更有傷心無數。清詞寄與。借寒舍端杯,品聯觀賦。幾撥文弦,響詩情萬緒。

庚子年冬月十一日晨於綦江

如果可以

文/張家俊

如果可以

我想託日出問你早安

請清風為你護航

在每一個晨曦曉暮裡

如果可以

我想在皓夜摘下流星

掛在你的屋簷

收集你的夢想

驅趕你的憂傷

如果可以

我會去江邊撈起盈月

收藏在你的行囊裡

在你迷路的時候

照亮你的行程

如果可以

請將我的夢,我的憧憬

捎帶,纏繞

在觸手可及的明天

攜手綻放

屬於你我的青春

詩和遠方,正拉開帷幕

舞臺上,隱隱約約

寫著你和我

還未開始的故事

作者簡介:

張家俊, 婁義華之子,綦江中學高一九班學生。

婁義華,筆名炎月,貴州省詩詞楹聯學會會員,桐梓縣詩詞楹聯學會會員,1980年11月18日生於貴州省桐梓縣獅溪鎮。至今創作詩,詞,文章近千餘篇(首),有二百多首詩詞和數篇文章發表於多種報刊雜誌,近四百首詩詞發表於多個微刊平臺。並有百餘首詩詞發表於省級期刊,周刊。2020年秋出版發行詩集《淡香》。

《僰俗》徵稿啟示:

歡迎眾親踴躍投稿。字數300--500字,地區不限,題材:詩詞、散文、記敘、小說和視頻等;內容:美食、美景、人文、地理、民間故事和技藝等。

相關焦點

  • 中華好詩詞·木蘭花慢|一枕青樓好夢,又教風雨驚回
    中華好詩詞·木蘭花慢|一枕青樓好夢,又教風雨驚回 2020-12-20 22: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南京市委常委集體瞻仰梅園新村紀念館和雨花臺烈士陵園
    龍虎網訊 6月21日,根據市委常委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安排,市委常委同志用一整天時間進行集中學習,集體瞻仰梅園新村紀念館和雨花臺烈士陵園,並進行交流研討。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市委主題教育領導小組組長張敬華強調,革命先輩的光輝事跡,是我們開展主題教育最生動的教材。
  • 親鄰科技2021校園招聘正式啟動
    本網12月14日訊 日前,應深圳前海國際人才服務中心邀請,親鄰科技2021秋季校園招聘在暨南大學正式啟動!本次校招旨在引才引智、拓展綜合性人才隊伍建設,面向高校招聘智慧社區領域人才,全力推進親鄰科技「人才興企」計劃。
  • 跟著非遺遊綦江丨「捏」出來的陶土藝術 走進綦江巴古陶
    綦江系山區地帶,境內群山起伏,先民們很早就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捏泥制陶。山不僅養活了綦江人,也創造了獨特、燦爛的綦江古代文化。作為我區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綦江巴古陶,就是綦江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在墓石拓片、陶器上的浮雕、人物、花、鳥、魚、蛇、虎等圖案體現了古代綦江勞動人民的原始藝術。綦江巴古陶藝術的再現,和巴文化有著密切歷史淵源。據了解,黃泥崗山上杉松林立,翠竹滿山。
  • 綦江!憑什麼被2000萬人矚目?
    去綦江! 什麼是綦江? 領略綦江的山水人文風情吧 綦江農民版畫是一種文化符號的代代相傳 是咱們綦江為之驕傲的民間瑰寶
  • 探班《韓國臨時政府在綦江》劇組
    1939年3月,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的人員陸續到達綦江,直到1940年9月,他們才遷往重慶。時至今日,綦江一直被韓國人追憶為「靈魂的故鄉」。5分鐘高清歷史紀錄片——《韓國臨時政府在綦江》將記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流亡中國,韓國人民為推翻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恢復獨立,進行的長期艱苦卓絕、不屈不撓的鬥爭。
  • 【主流媒體看綦江】打遍天下無敵手?綦江這幾個娃兒攤上大事了…堅決曝光!
    可是你知道嗎咱大綦江也有的是武林高手就在剛剛落幕的2017年第二屆絲路漢風中國徐州國際武術大賽中綦江石壕中學武術隊一舉斬獲厲害了綦江武術!給教練和孩子們點讚消息來源 綦江微發布、重慶綦江網、@綦江日報社圖片由 通訊員 袁海龍 提供如您有新聞線索請撥打023-85888236;投訴建議等方面的問題
  • 國家公祭日,上音與龍華烈士陵園共同舉辦「庚子·音祭」活動
    在這樣一個沉痛厚重而又蘊含力量的特殊時刻,上音黨員幹部、師生代表再一次來到龍華烈士陵園,來到「四史」學習的歷史現場,從上海的城市精神啟航,回眸中國共產黨人追求理想、堅守信念的崢嶸歷程,學習「龍華千古仰高風,壯士身亡志未窮」的崇高理想信念。
  • 出遊綦江老瀛山 玩轉恐龍園
    樹木綠,丹霞紅 通訊員 孫治波 攝雙節假期,為了讓遊客更加有耍事和玩事,營造濃厚的節日氛圍,重慶綦江國家地質公園老瀛山景區將舉行以「探秘神綦恐龍·緣起老瀛如來老瀛山大型恐龍雕塑 通訊員 孫治波 攝重慶·綦江國家地質公園-老瀛山位於重慶以南綦江城區東側,主要以恐龍足跡化石和古鳥類足跡化石為主。
  • 綦江將組團亮相「2020重慶體博會」
    綦江展廳示意圖綦江展廳位於國際會議展覽中心T10展區,面積72㎡,展廳從體育成果和創新體育兩方面展示綦江體育事業。綦江體育中心綦江健兒劉嘉許代表重慶市參加2019年全國射擊團體錦標賽獲手槍項目第六名。古劍山迎新登高是連續舉辦十二屆的綦江區品牌賽事活動,通過迎新登高這種綠色、健康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來,展現綦江人民全民健身的風採,每次參與人數超過5000人。
  • 尋味|綦江人的家鄉味道
    無論腳步走多遠 在我們的腦海中 只有故鄉的味道熟悉而頑固 在大多數人習慣了味蕾刺激的時代 那些回歸食材本身的綦江味道 依舊成為遊子舌尖心上難以忘卻的滋味
  • 傳說中最巴適的綦江豆花飯
    綦江在線網友:「xiaoyang1」發表:  周末,特意起了個大早,趕在9點鐘之前去試吃了哈網友們心中最巴適的豆花飯
  • 綦江70歲婆婆被瓦斯嚴重燒傷....
    綦江在線網友「隨遇而安,」發帖:被瓦斯火燒傷,請大家救救這位70歲的婆婆我婆婆不慎被火燒傷,本來去年摔了就有7處骨折,今年過年的時候都也經能慢慢的走幾步了,哪知道點的時候叫我爺爺起來扶她上廁所,沒叫醒爺爺就自己起來,看見爺爺在椅子上光著腳她就去幫他蓋腳,因為手去年也骨折過可能沒什麼力氣就搬不怎麼動,而瓦斯火爐就在旁邊不小心就這樣把身上的衣物燒了起來,就這樣燒到早上7.30家裡只有一個人在家可能是睡在樓上的原因婆婆叫他沒聽見,都還是路過的人聽見我婆婆喊救命才通知我爸爸過去,等我爸爸到的時候我爺爺還是叫不醒就送打通醫院,爺爺煤氣中毒現在還是重症監護室,婆婆比較嚴重就送在了綦江中醫院
  • 在浙江月薪8000多,是該放棄回綦江嗎?答案竟然是…
    在招聘版看到一個月收入5千工作,本來打算回綦江的,有點糾結了。來浙江10來年了,我從工人做到廠裡管理,現在月薪8千多點,因為離家太久了,想回綦江工作了,想家了。但我看回來綦江的工資3000-4000佔大多數,這就有點糾結了,能有人給出出主意嗎?
  • 記載歷史 傳承文化——記綦江苗族蘆笙、苗族刺繡
    綦江轄區共有九個苗族姓氏,分別是張、王、馬、熊、陶、楊、古、項、侯。日前,記者來到趕水鎮梅子村文家溝,對綦江苗族蘆笙、苗繡傳承進行深入了解。在摸索中與時代接軌的綦江苗族蘆笙傳承人——馬帝庭經過熱鬧繁華的街區,沿著蜿蜒曲折的公路,車子駛進被翠綠包裹的大山之中。半小時後,記者一行來到了一個被群山包裹的村子——趕水鎮梅子村。
  • 雙節同慶 來綦江老瀛山看恐龍
    國慶、中秋即將來臨,為了增加遊客耍事和雙節氛圍,綦江國家地質公園老瀛山景區將舉行「探秘神綦恐龍·緣起老瀛如來」系列活動。活動時間從10月1日起至10月8日止。  交通攻略   1、自駕遊線路:內環➟巴南收費站➟通惠下道➟三角鎮➟老瀛山景區   2、乘公車線路:綦江二級汽車站➟通惠➟三角➟紅巖坪➟老瀛山景區
  • 受洪水影響的綦江大橋恢復部分通行 它的風雨48年你知道多少?
    △綦江大橋成為綦江的一道靚麗風景7月11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綦江區獲悉,因受「6·22」特大洪水影響臨時封閉檢測、檢修的綦江大橋,已於近日恢復七座(含)以下客車、摩託車及行人通行。在綦江大橋檢修期間,綦江區城市管理局安排專人對綦江大橋進行巡查、維護。
  • 綦江竟還有如此痴情男人...
    重慶綦江小夥苦等三年 只為娶見過一面的女網友一個手機號碼,長時間無人使用,自然會欠費停機
  • 重慶綦江鐵索橋,劉德華、井柏然走過的「甩甩橋」被洪水「甩」走
    重慶綦江的這座網紅鐵索橋周圍景色秀麗,劉德華的電影《失孤》曾經在這裡拍攝取景,該座鐵索橋位於綦江篆塘鎮蓋石社區。著名演員劉德華和井柏然曾走過這座鐵索橋,井柏然飾演的曾帥駐足於鐵索橋上,劉德華飾演的雷澤寬也在鐵索橋的一端看著曾帥,正當曾帥回憶曾經兒時情景的時候,一群背著書包的兒童也從橋上走過,仿佛是其小時候的情景……同時電影中被拐賣的少年原型也來源於綦江,此外電影《失孤》還在綦江多地取景,比如橫山九道拐等景點。隨著電影的上映,該座鐵索橋也逐漸成為了網紅橋。
  • 【黨課開講啦】今晚21:25分,一起重溫紅軍長徵過綦江的那些事
    【黨課開講啦】今晚21:25分,一起重溫紅軍長徵過綦江的那些事 2020-11-16 14: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