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籠屋,掃大街,億萬富豪扎心總結:這個社會正在懲罰不讀書的人

2020-08-26 越讀時間


上周,《乘風破浪的姑奶奶姐姐》開播,在官方零宣傳的情況下,靠著自來水的力量依舊刷爆了朋友圈。

而在10多年前,香港一檔名為《窮富翁大作戰》的綜藝紀錄片也紅極一時期,成為街頭小巷熱議的話題,其傳播力和影響力一點也不遜色前者。

節目組每期都會邀請香港各領域的頂級富豪體驗5天窮人的生活,參與的嘉賓非富即貴,有政界精英,上市公司CEO,身價過億的富豪等等。

在節目開始前,他們都會被問到一個問題:努力就一定可以脫貧嗎?

大多數嘉賓給出了肯定的回答,億萬富豪田北辰也不例外。

面對節目組的提問,他很樂觀地說道:

「我始終信奉自由市場,淘汰了很多弱者。只要你有鬥志,弱者亦可以變強者。」


但諷刺的是,短短5天過後,他就說:

「我每天努力工作只是為了吃一頓好的。」

隻字不提如何依靠鬥志變成改變命運之類的話。

這5天到底發生了什麼?

沒有手機,沒有信用卡,沒有朋友幫助,田北辰的體驗從香港特有的籠屋開始,面積大約有1.67平方米。(15平方尺=1.67平方米)

即便這樣,田還是受到節目組的特殊照顧,享受的是豪華籠屋,看起來就像是縮小版的軟臥車廂,而普通的籠屋其實長這樣。


在香港高樓林立,華燈璀璨的熱鬧背後,還有10萬香港居民就生活在這不足2平米的「籠屋」裡。

解決了住的問題,第二天,田北辰在便要開始工作了。

早晨6點多,田穿上清潔工的制服,鬥志滿滿地準備開啟新的一天,但2個小時過去,他就有點受不了了,原本2小時清理10個垃圾桶的工作量,田一半都沒完成。

一上午,好不容易堅持下來,拿著15港幣的報酬,田來到便利店準備買點吃的,尋摸了一圈發現,竟然連一份最便宜的便當都買不起。

為了生存,香港很多清潔工都會再找幾份臨時工,每天平均工作的時間將近17個小時。

換句話說,他們除去睡覺、吃飯的時間,生活就只剩下工作了。

結果可想而知,因為文化水平有限,清潔工們只能從事賣力氣的活兒,又因為工作時間過長,缺乏學習的條件,工作機會被永遠禁錮在賣力氣的活兒上,最終形成惡性循環。

節目的最後,田北辰說了一句話,雖然很扎心,卻很現實:這個社會正在嚴厲懲罰讀不成書的人。


有句話說得好:

不讀書的人只能活一次,讀書卻可以經歷千種人生。

生活在香港底層的清潔工生存不易,面對生活沒有那麼多的選擇,但和他們相比,大多數人還不至於淪落到時時刻刻為了生存,活著只是為了填飽肚子的地步。

所以,趁著改變的通道還沒有徹底封死,一定要想盡一切辦法閱讀,去提升自己的思維方式!

可能有人會抱怨沒時間讀書,但「九層之臺,起於累土」,讀書這件事,只要堅持,哪怕每天只是10分鐘,也能積沙成塔,集腋成裘。

就比如來自上海的朱先生,利用4個月的通勤時間,讀完了《中國建築史》三本書,累計100多萬字。

當然了,雖說開卷有益,但能夠挑選一些適合自己的書籍便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浩瀚書海中,書籍的分類不計其數,我自己特別鍾意的一類書,就是心理學書籍。

在沒有接觸心理學書籍時,總覺得這類書特別枯燥、學術性太強,但誤打誤撞接觸後會發現:心理學書籍才是和生活最接近的書籍。

因為書中的問題都是那些實實在在發生在生活裡的事兒,讀完就發現,原來自己絞盡腦汁思考的問題,前輩們早已把答案寫在了書裡。

今天給大家推薦10本自己非常受益的心理學書籍,都是對個人成長很有幫助的書,包括溝通交流,認知升級,親密關係等等。

書中自有塑造靈魂的力量,刷一千遍朋友圈也不如讀一本書,希望下面這份書單能夠幫助你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記得看到文末,有一個超值的福利送給你哦!


01 《行為上癮》

▲何聖君[著]

收到這本書,只是看到封條上那句「38個原理,每10分鐘離嶄新的自己更進一步」就瞬間點燃了閱讀的興趣,趁周末時間充足,坐在陽臺上一口氣讀完了它。

作者從人類底層心理出發,全面剖析了產品經理們如何利用行為上癮的六大原理一步步讓我們變得沉迷。

有時候,換一種思維方式,就是換一種活法。

當我們能夠從用戶思維轉換為產品經理思維,就能反其道而行之,看穿那些「圈套」,拿回人生的主動權。


02 《墨菲定律

▲書魚[著]

墨菲定律,通俗來講就是如果壞事有可能發生,那麼就一定會發生。

當任何一個事件,只要具有大於零的機率,就不能夠假設它不會發生,這就提醒大家一定要防微杜漸,不可抱有僥倖心理。


20世紀西方心理學曾把「墨菲定律」、「帕金森定律」、「彼德原理」看作三大發現。

但有趣的的是,發現「墨菲定律」的人既不是哲學家、也不是心理學家,而是一位名叫愛德華·墨菲的工程師。

具體是怎麼一回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書裡找找答案。


03 《真香定律》

▲書魚[著]

一本讓你全面了解實用心理學的書籍。

俗話說:「鐵骨錚錚王境澤,給口炒飯就認慫」,《變形記》中少年王境澤的一句「真香」,成為了後來無數人都逃脫不了的定律——真香定律。


學習心理學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成為生活的旁觀者,紙上談兵似的分析各種心理情況,而是為了能在茫然無措時,用所學知識解決一個個實際的問題,讓自己成為生活的參與者。

喜歡《真香定律》這本書,就是因為貼近生活的問題,可操作性強,配上風趣生動的故事,閱讀起來很輕鬆。


04 《彼得定律》

▲包楚婷[著]

有的書適合挑一個整塊化的時間,靜下心來慢慢閱讀,有的書則適合利用碎片化時間,見縫插針式地學習,《彼得定律》便是後者。

根據不同定律的應用範圍,作者在書中為我們整理了5大類,一共52個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心理學定律,非常適合心理學入門。


提醒一下,書中部分定律和書魚老師的書有重複,也正好藉此機會推薦大家試試主題閱讀。

同樣的選題對比看看不同作者是如何切入和理解的,從而更全面地掌握一個要點,建立起整個知識體系的框架。


05 《共情溝通:徵服人心的藝術》

▲趙群輝[著]

雖然每個人都會「說話」,但不得不承認,並不是每個人都「會說話」。

說話是一門藝術,會說話是一種修養,在溝通交流中,有些人真是一張嘴就贏了。

當然,好的溝通,拒絕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以前我就是一個特別不會拒絕的人,但閱讀完《共情溝通》,我確切而又清楚的明白,健康的交往,要從學會拒絕開始。

關於如何委婉的拒絕,趙群輝老師在書中列舉了四招,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書裡找找答案。


06 《深度改變》

▲澤陽[著]


知易行難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如何邁出第一步呢?

在澤陽老師看來,改變只是一種體驗,早睡早起是體驗,堅持跑步是體驗,閱讀學習都是體驗。


這樣看來,是不是就沒有那麼牴觸改變了?有時候,換一個思路,換一種對行動的理解方式,改變就自然而然發生了。

《深度改變》一書共整理了11次認知升級的切入點,9大實操方法,一定不要錯過。


07 《你值得被理解》

▲小姿[著]

「人間值得,你更值得」。

這是一本浮躁社會裡的心理安慰劑,是人們溫暖自己的枕邊書,有時候乾巴巴的乾貨書籍讀多了,不妨換換腦子閱讀一些輕鬆愉快的書籍。

作者小資曾是湖南廣播電臺資深節目主持人,現在是知名的情感主播,所以書中收錄了很多平凡又真實的小故事。


書裡面沒有那麼多直白的大道理,更多是一個又一個的真實案例,希望大家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真實的自己。


08 《擺脫無力感,拿回你的人生主動權》

▲二美[著]

生活一地雞毛不可怕,可怕的是內心世界也一地雞毛,喪失了對未來的憧憬。

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裡,總有某些時刻,內心會感到深深的無力感,想要放棄,但日子總歸還得往前看。

悲芻是讀這本書學到一個新名詞,簡單說就是人會反覆回憶糟糕的事,反思一下日常生活,確實很多煩惱都是由此造成的。

至於解決之道,認識到這個新名詞,有意識地去分清當下的痛苦和回憶的痛苦便能緩解很多。

類似的新名詞書裡面還分享了很多,如果你最近有點累,有點喪,建議讀讀這本書,重新找回生活的主動權。


09 《簡單:應對複雜世界的利器》


▲安娜[著]

斷舍離的人生不僅僅是生活物品的斷舍離,還有內心世界的簡單自由。

就像作者安娜所說:人在江湖至高的城府就是返璞歸真,一本寫給身處複雜世界,渴望內心簡單自由的心靈能量書。


打開這本書,你便可以卸掉生活的重負,專注於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情,學會選擇性放棄,不在無謂的事情上用力;

學會對關係斷舍離,把一些人請出自己的生命,在已擁有的一切之下,發現你想要的生活。


10《故事裡的親密關係心理學》

▲俞菲爾[著]

這不是一本愛情書,這是一本讓你遇到愛的書。

親密關係的本質不是幫你找到愛,而是通過你的伴侶找到你自己,因為你就是愛本身。

有關親密關係的書籍市面上有很多,但像《故事裡的的親密關係心理學》,以愛情小說形式分析的還是第一次見,閱讀時有一種看長篇小說的快感,特別有趣。


整本書從釐清內在心理模式到與父母、原生態家庭的關係,從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到吸引力法則,內容精彩全面,層層遞進。

讀完最深的感觸就是:比遇見幸福更重要的是,學會感受幸福,創造幸福,懂得看到自己的價值。

以上就是推薦給大家的10本心理學實用書籍,大家可以挑選感興趣的閱讀。


一個人的成長是循序漸進的,人生不是一根兩極管,閱讀不會幫助我們瞬間從一個狀態到達另外一個狀態。

但閱讀一本書,能掌握其中一個觀點,熟練應用一個方法就足夠了,這些認知,如同那根可以撬動地球的槓桿,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我們的一生。

如果推薦的書籍你都喜歡,為了降低大家的閱讀成本,我們特地找出版社批量採購了這10本書,以超優惠的價格給到大家!


相關焦點

  • 世界正在懲罰不讀書的人——香港江南四大家族之一的富豪田北辰《窮富翁大作戰》的真人秀傾訴
    按節目組的設計,田北辰也要睡這裡,當田北辰看到那些月租從600-1500港幣不等、僅僅能放下一張床、沒有熱水、連洗手間上面都要睡人的「籠屋」時,當他筋疲力盡地掃完一天大街,卻發現自己辛苦一天掙來的錢剛好夠吃兩個最便宜的便當,還要加班才夠錢坐地鐵時,這位成功創立了G2000和U2兩個服裝品牌、畢業於哈佛大學管理系、身家不知多少個億的富豪不禁感嘆萬分地說:這個世界正在懲罰不讀書的人!
  • 富二代臥底貧民窟:世界正在懲罰不讀書的人
    節目組24小時貼身跟拍多位政商界名人、富豪後代到「籠屋」居住,體驗低工資、長工時,感受冬天露宿、跨代貧窮、晚年赤貧、年輕人無法向社會上層流動的困局。我在看這部紀錄片的時候,心情非常複雜。我和米粒爸去過很多次香港,身邊的也有很多女性朋友把香港奉為「購物天堂」,時不時打個飛的過去血拼一場,就又滿血復活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難題。
  • 孩子不想學習就帶他看這部片:社會正在懲罰不讀書的人!
    節目組邀請了香港精英階層的富豪,如上市公司CEO、富二代等,通過節目,在一周的時間裡,去體驗流浪漢、環衛工人等底層香港人的生活。其中很有意思的是,幾乎所有精英在體驗之前,都持有一種盲目的自信感。他們認為自己即使落入貧困,也能夠通過能力和智慧改變自己的命運。
  • 從「香港富豪變形記」看殘酷現實:社會正在狠狠懲罰不讀書的人
    在這期節目的最後,田北辰感慨地說了一句殘酷又現實的話:這個社會正極嚴厲地懲罰讀不成書的人這樣一對比,他們更加堅信讀書無用,再加上吃不了讀書的苦,於是早早踏入社會。目光的短淺,讓很多人低估了教育的意義。但我想,沒有人能夠否定,如今社會上,讀書所給人帶來的影響。如果說,讀書對富人來說,是一種錦上添花、業餘休閒。
  • 世界正在懲罰不讀書的人,請告訴孩子!
    按節目組的設計,田北辰也要睡這裡,當田北辰看到那些月租從600-1500港幣不等、僅僅能放下一張床、沒有熱水、連洗手間上面都要睡人的「籠屋」時,當他筋疲力盡地掃完一天大街,卻發現自己辛苦一天掙來的錢剛好夠吃兩個最便宜的便當,還要加班才夠錢坐地鐵時,這位成功創立了G2000和U2兩個服裝品牌、畢業於哈佛大學管理系、身家不知多少個億的富豪不禁感嘆萬分地說:這個世界正在懲罰不讀書的人!
  • 《窮富翁大作戰》︱這個世界正在極嚴厲地懲罰不讀書的人
    《窮富翁大作戰》邀請了四位來自富裕家庭、擁有高學歷的香港人,到四個基層家庭生活近一星期,從事低時薪工作賺取生活費。他們不能用信用卡,不可以用自己的錢,朋友的幫助也不能接受。看看單憑他們來自上層社會的學識智慧、生活態度,能否在這貧富懸殊的香港社會,改變自己的命運。
  • 香港富豪田北辰當了2天窮人後,頓悟一個真理!
    按節目組的設計,田北辰也要睡這裡,當田北辰看到那些月租從600-1500港幣不等、僅僅能放下一張床、沒有熱水、連洗手間上面都要睡人的「籠屋」時,當他筋疲力盡地掃完一天大街,卻發現自己辛苦一天掙來的錢剛好夠吃兩個最便宜的便當,還要加班才夠錢坐地鐵時,這位成功創立了G2000和U2兩個服裝品牌、畢業於哈佛大學管理系、身家不知多少個億的富豪不禁感嘆萬分地說:這個世界正在懲罰不讀書的人!
  • 香港富翁體驗窮人的生活:這個社會在極嚴厲地懲罰沒條件讀書的人
    但參加了這次節目後,他的觀念發生了180度轉變:「這個社會在極嚴厲地懲罰那些沒條件讀書的人。窮人一輩子都不可能變有錢人。在強弱懸殊的情況下,只有弱者越弱,越來越慘!」原來,節目組請他體驗了兩天清潔工的生活。
  • 香港富豪田北辰當了2天窮人後,頓悟一個真理!(最真實的窮與富)
    按節目組的設計,田北辰也要睡這裡,當田北辰看到那些月租從600-1500港幣不等、僅僅能放下一張床、沒有熱水、連洗手間上面都要睡人的「籠屋」時,當他筋疲力盡地掃完一天大街,卻發現自己辛苦一天掙來的錢剛好夠吃兩個最便宜的便當,還要加班才夠錢坐地鐵時,這位成功創立了G2000和U2兩個服裝品牌、畢業於哈佛大學管理系、身家不知多少個億的富豪不禁感嘆萬分地說:這個世界正在懲罰不讀書的人!
  • 為什麼有的香港人寧願住籠屋,也不願意來內地發展?
    導語:為什麼有的香港人寧願住籠屋,也不願意來內地發展?你們知道「籠屋」嗎?在香港有很多人寧願住「籠屋」也不願意到內地去發展,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第三點則是對於不少住籠屋的人,他們是可以領取到香港政府的救助補貼的,如果他們現在選擇離開香港到大陸的話,這一項補貼也是會被取消了,所以對於很多居住籠屋的人也就不願意去離開香港了。
  • 億萬富翁淪為環衛工後……這檔節目太敢拍
    讓坐擁億萬家產的富豪淪為清潔工,節目組簡直不要太會玩哦。《窮富翁大作戰》做窮人還是富翁?是靠雙手,還是天註定,還是社會資源分配不均?每一期節目前,旁白都會再次發問。而為了找到答案,節目組找來多位政商界名流,有服裝界大佬,上市公司CEO,律師精英,富三代等等。
  • 沒見過香港的「籠屋」,你都不知道住得多幸福
    棺材房的租客各不相同唯一相同的是大家都負擔不起一個可以站立的房間只好過著一張張鐵絲網包圍起來的床位就成為了可以居住的籠屋它們大多存在於深水埗的危樓之中而住在鐵籠裡的人,被稱為「籠民」在一個70平米左右的屋子裡被切割成數十個3層鐵籠最多可以住200多人空氣裡混雜著菸草、汗水和老舊房屋的氣味
  • 香港籠屋居住40年,他說:不是我住籠子裡,是看我的你們住籠子裡
    而那些生存於社會底層的窮苦人、老弱病殘,只能像小貓小狗一樣蝸居在鐵籠子裡。香港人住在籠屋裡的悲慘景象在香港電影裡隨手可見。90年代初張之亮導演的《籠民》,呈現的就是繁華都市背後真實狀況的一部電影。在電影中,一群生活在底層的平民,因為收入低微住不起公租房,為避免露宿街頭,不得不住進了被改成密密麻麻雙層床位的老式樓房裡。
  • 【震撼】香港的「籠屋」,奢華背後的痛!!
    被稱為「籠屋」。籠屋,最早出現於1950年代,繼籠屋、板間屋之後,香港出現「棺材房」,居住人士以低收入人群為主。棺材房內,一個板間房再「井」字形改成六間小房,每間房只有棺材大小高度不過五呎的空間,六名住客在此過著穴居般的生活。住客不能在房間站立甚至坐著,必須躺著,出入也要像動物般爬來爬去。
  • 年度最扎心視頻刷爆朋友圈:世界真的會懲罰,不好好照顧身體的人
    年度最扎心視頻刷爆朋友圈:世界真的會懲罰,不好好照顧身體的人這支被譽為「2018年度最扎心」的廣告短片,不到5分鐘,卻戳中了千萬網友的心,刷爆網絡。那天,我們正在病房裡聊天,醫生和護士突然推進來一個病人,進行緊急搶救。幾個護士忙著戴氧氣機,監護儀,血壓儀,醫生一邊安排著治療,一邊大聲安撫著呼吸急促的病人。我們都看傻了,那種一度離死神如此接近,然後又硬生生搶救過來的急促和緊迫,讓看的人也跟著心臟緊縮,說不出話。
  • 如果孩子不想讀書,給他看這部紀實片:沒有選擇的人生有多可怕
    節目接近尾聲時,他第一次嘗盡辛酸並感慨道:「這個社會在極嚴厲地懲罰讀不成書的人」而其他的富豪或成功人士,也在體驗中不斷反思和感悟這種生活——名流周啟邦之子,Brandon在英國攻讀法律,畢業後成為一名律師,成家立業,
  • 不在乎錢的億萬富豪們到底在想什麼?看完又驚呆了!
    紀錄片的名字叫做《億萬富翁們的人生》/《億萬富翁們的饕餮盛宴》,一聽這名字,就知道這是一部足夠扎心的紀錄片。話不多說,趕緊來感受一把億萬富翁們的快樂。 在倫敦,有超多的億萬富翁,跟我們一樣,他們也要吃飯,但跟平常人不一樣的是,普通人在超市選購食材,億萬富翁們則是通過米其林指南來選擇餐廳,並且有時候他們會選擇奢侈品供應商所提供的尊貴食物,也就是高定。
  • 孩子不想讀書怎麼辦?這部紀實片讓娃知道,沒有選擇的人生多可怕
    所有參加節目的富翁們都要在「漫長」的5天裡體驗底層老百姓的生活,有人靠「九九六」工作制度日有人住進貧民窟、甚至有人睡大街……讀書究竟為了什麼?家長們說再多也比不上現實的殘酷帶給孩子的教訓,節目中的很多案例能夠幫助家長們更好地引導孩子勤奮學習。
  • 香港底層社會的一位爸爸,給出最感人的回答
    丈夫是個裝修工人,近年裝修行業不景氣,收入很少且不穩定,偶爾做收買破爛幫補生計,妻子職業未交代,推測以打零工和照顧小孩為主,兒子邦邦正在讀小學。大家可以先感受一下她們的居住環境:▼ 完整視頻44『53″,以上這家人的採訪大概在20′00″- 補充推薦 -「我感覺,這個社會是在極嚴厲的懲罰讀不成書的人。」
  • 香港富豪當小時工住貧民窟,20塊快餐吃不起,努力改變不了命運?
    可能他真的沒想到,餬口怎麼這麼難,即使全心全意的工作,還是會隨時被人炒魷魚,這種不安全感他從來沒有體會過。雖然只工作了5小時,但是他已經花了大部分力氣,身體疲憊、心累,他還要留體力找地方睡覺。她說,「我以為生活在這種環境的孩子,知道自己比不上其他孩子,可能會更加努力,但發現並非如此,很多孩子在這種環境,會因為很多誘惑而不專心讀書。」再後來,她體驗了一下洗碗的工作,結果累得半死感覺怎麼都幹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