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藝術雙年展給新疆藝術帶來什麼

2021-01-12 華夏經緯網

6月25日,在新疆國際會展中心首屆中國新疆國際藝術雙年展現場,

一名觀眾正在欣賞新疆籍藝術家徐唯辛的布面油畫作品《礦工張永慶》。

  作為新疆的又一個文化品牌,中國新疆國際藝術雙年展顯然已成為藝術家和市民的藝術狂歡盛宴。

  雙年展的成功舉辦,不可避免地會與城市、地區、國家發生關係,它可以反映一個國家或者城市的文化生態,發展面貌,而且可以成為連接不同國家、地區的橋梁。

  不管是從規模上,還是作品質量上,雙年展都堪稱一場藝術的至高享受,那麼它的舉辦將會為新疆藝術帶來什麼?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廳副廳長張子康表示,通過一個雙年展,可以從文化上連接不同的國家,在心靈上產生一些溝通。如果只是政治或者商業的交往,可能涉及到利益等其他層面比較多,文化更軟性,更能夠交流,尤其是從心靈上打通之間的交流,能夠提升整個文化層面,同時通過藝術層面的放大,可以了解整個社會的情況。

  推動

  藝術資源轉換

  本次雙年展策展人、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彭鋒認為,一屆雙年展,不只是停留在展覽本身,而是有更多的關於藝術的交流與碰撞。

  之所以不遺餘力地舉辦雙年展,原因則是它可以讓眾多的藝術形式,在一個區域內呈現,通過這種推介模式,讓藝術資源轉換成為更多的可能,最終提高藝術資源的市場認可度。

  新疆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劉建新在本次雙年展上展出了他的油畫作品《甜茶系列》,在劉建新看來,雙年展應該更好地將藝術和產業連接在一起。

  中國油畫學會會員、新疆美術家協會油畫藝委會副主任亞裡昆·哈孜說,守著豐富的文化資源,如何將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優勢,轉化為當代文化語言,是新疆藝術家所面臨的研究課題,這也是新疆美術發展的突破點。

  新疆畫家既要有本土的東西,也要吸收和借鑑現當代藝術的一些表現方式,才能讓創作不走老路,讓新疆的美術有一個更新更好的面貌。舉辦國際藝術雙年展,給習慣了傳統表達的藝術家們提供了一個開闊視野的機會。

  成為

  絲路藝術中心

  新疆擁有眾多豐富的美術資源,色彩斑斕,自然資源獨特,很多國內藝術大家都將新疆作為藝術採風的首選地。

  新疆畫院副院長白鋼說,每年來新疆採風的各地藝術類專業學生非常多,他們在新疆解決畫布上的色彩問題,體驗不同的地域風貌。

  而這些學生的前輩們,許多大畫家如靳尚誼、詹建俊、吳冠中等都曾千裡迢迢來新疆採風,並創作出膾炙人口的油畫《塔吉克姑娘》等一批邊疆題材的作品。

  白鋼認為,新疆的繪畫藝術這兩年發展迅速,作品也在國內外不斷獲各類大獎,從藝術角度來說,新疆畫家的作品並不差。

  雙年展落地新疆之後,首先從藝術種類上拓寬了視角,也加大了交流。

  在張子康看來,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推動作用,科教文化的交流將加大,原本新疆是屬於藝術的邊緣地帶,但是現在反過來了,新疆將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文化的中心,而雙年展也將會成為連接絲綢之路眾多國家的藝術交流的高端平臺。

  改變

  藝術資源配比

  張子康認為,雙年展不是以商業為主題,而是往藝術價值體系方面發展,帶動藝術商業只是作為輔助。

  雙年展真正為新疆帶來的或許是從2012年以來,一直在畫壇上有呼聲的「天山畫派」理論體系的建立。

  張子康說,新疆藝術從長遠的發展來看,需要突出地域文化,建立獨有的藝術價值體系。因為目前新疆藝術界在這方面還不夠強,缺少美術概念,沒有獨特的藝術風格,藝術理論體系還不夠清晰,大眾接受還需要一個過程。

  劉建新說,關於天山畫派的說法也只是提出來了,缺少真正的土壤,雙年展在新疆舉辦,顯然可以改變這一現狀。

  國際藝術的交流,讓藝術評論人、藝術批評家更多地關注新疆的藝術家創作,這對於新疆藝術家而言,顯然會是個好事情。

  隨著新疆國際藝術雙年展向著絲綢之路經濟帶權威藝術交流中心發展,藝術資本的湧入,必然會帶動新疆藝術的創作水準,到那時「天山畫派」或許將不只是一個提法。(完)

作者: 鞏亮亮 蔣曉攝 來源: 新疆網  轉自:新華網




相關焦點

  • 首屆濟南國際雙年展引藝術熱潮
    ,596件當代藝術作品帶來強勁的衝擊波,引發了久違的當代藝術熱潮。  12月12日晚,由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濟南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和動力——首屆濟南國際雙年展」在山東美術館隆重開幕,這是山東省首個由政府主辦的國際雙年展活動,自2020年起每兩年舉辦一屆,將永久落戶濟南。  開幕當晚,記者行走在山東美術館開闊的展廳裡,與陳列其中的當代藝術作品迎面「遇見」。
  • 什麼是纖維藝術?讓這個雙年展告訴你
    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據了解,第九屆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獲得國家藝術基金支持,成為國家藝術基金傳播交流推廣項目。本屆展覽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深圳市設計之都推廣辦、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纖維藝術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此次參展作品是由14位終評評委從近千件報名作品中選出的,入選率僅為23%。其中不僅有平面壁掛,還有立體軟雕;不僅有牆面的二維形態,還有空間的三維造型。
  • 首屆濟南國際雙年展以藝術方式向世界傳達中國精神
    「在全球疫情仍在蔓延的當下,在中國濟南舉辦『和動力——首屆濟南國際雙年展』,以藝術的方式,向世界傳達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胡上山12月3日在山東省人民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和動力-首屆濟南國際雙年展」相關情況。
  • 復·始-後傳統藝術季:第58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國家館巡展
    復·始——後傳統藝術季:第58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國家館巡展(成都站)2020年9月20日,由藝文立方(成都)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主辦的「復·始——後傳統藝術季」即將登陸成都東郊記憶藝術區。本次藝術季以「復始」為主題,聚焦「傳統在當代的復興」,由第58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國家館巡展(成都站)和「工·在當代」中國工筆畫學術邀請展兩個重要展覽構成。屆時將呈現來自全國各地40多位藝術家的近120件作品,通過裝置藝術、新媒體藝術與傳統繪畫等多種藝術形態,探討「傳統」在當代語境下的復興以及在審美、文化、精神上帶來的啟迪。
  • 首屆濟南國際雙年展開啟當代藝術新引擎
    帶來了包括中國畫、油畫、版畫、綜合材料、攝影、雕塑、影像、裝置等十餘個門類的596件藝術作品,展現了不同地域、不同種族、不同文化背景的藝術家對「和動力」這一主題的深入思考與藝術表達。>12月12日晚,「和動力——首屆濟南國際雙年展」開幕式在山東美術館舉行。
  • 前沿藝術線上線下大集合,首屆濟南國際雙年展開幕 用當代藝術詮釋...
    12日晚,首屆濟南國際雙年展在山東美術館開幕。圖為開幕式演出《和》。本屆雙年展的作品形式包括繪畫、裝置、影像三大類,所體現出的代表性、創新性、高水準是本屆雙年展的顯著特徵,反映了當今國內國際美術的整體面貌和當代藝術的發展趨勢,也體現了舉辦雙年展的初衷——就是用當代藝術的表現方式,詮釋中國優秀傳統思想理念,使人們更加全面了解藝術的多樣性表達,不斷滿足人民大眾日益增長的審美需求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 全球596件藝術作品齊聚泉城!首屆濟南國際雙年展開幕
    據介紹,2020年「首屆濟南國際雙年展」分為三個板塊,山東美術館展出提名藝術家作品,濟南市美術館(濟南畫院)展出青年策展人入選項目,青年策展項目入圍項目以線上方式進行展示。作品形式包括繪畫、裝置、影像三大類,所體現出的代表性、創新性、高水準是本屆雙年展的顯著特徵,反映了當今國內國際美術的整體面貌和當代藝術的發展趨勢,也體現了山東舉辦雙年展的初衷,就是用當代藝術的表現方式,詮釋中國優秀傳統思想理念,使人們更加全面了解藝術的多樣性表達,不斷滿足人民大眾日益增長的審美需求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 前沿藝術大集合!「和動力——首屆濟南國際雙年展」開幕
    12月12日晚,由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濟南市人民政府主辦,山東美術館、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承辦,濟南市美術館協辦的「和動力——首屆濟南國際雙年展」在山東美術館開幕。面對當下人類共同經歷的全球挑戰與文化交流需求,本屆雙年展希望以「和」為破局動力,邀請來自不同國家、地區、民族的藝術家從自身主體經驗出發,探討「和」文化內涵與當代藝術創作的關係,構建一種和而不同又和諧相處的視覺圖景。
  • 2020,哪些藝術大展和雙年展最值得期待?
    2019年,我們迎來了包浩斯成立100周年,在威尼斯藝術雙年展中感受了「有趣的年代」,被瀨戶內國際藝術節刷爆了朋友圈。看展逐漸成為像聽音樂、看電影一樣並不遙遠而令人愉悅的生活「加餐」,這一個新的10年,也許越來越多的人不再旁觀藝術,而是跨過美學的門檻,汲取更多美的養分。
  • 那些藝術試驗場的雙年展,疫期如何接受測試
    隨著疫情趨於好轉,世界各地策展人也在重新規劃如何為藝術重聚。但疫情危機讓人們對當代藝術雙年展(三年展)在未來的趨勢產生了疑問。作為藝術試驗場的雙年展,似乎自己也處在被測試之中。未來的雙年展會顯示怎樣的趨勢,如果雙年展不是「雙年展」,是不是會出現其他的形式?
  • 十七版畫大家作品驚豔亮相畫廊周,給畫都藝術市場帶來強烈衝擊
    「天山南北—中國美術作品大展」  (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美術館主辦) 參加的主要國際版畫藝術展覽2013    《中國新疆國際版畫邀請展》 中國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主辦2012    倫敦·奧林匹克世界美術大會展 國際奧委會主辦2003    中國製造•紐約製造
  • 全球疫情背景下 首屆濟南國際雙年展以藝術的方式向世界傳達中國精神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金珊 濟南報導 12月3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和動力——首屆濟南國際雙年展」的相關情況。據介紹,首屆濟南國際雙年展以「和動力」為主題在全球範圍內甄選藝術家和藝術作品。
  • 鳳凰藝術 | Re-睿:如何在威尼斯雙年展上展現好中國當代藝術
    中國國家館的主題「Re-睿」源於對本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主題的再思考。所謂「有趣的時代」放在21世紀上半葉的今天,的確是有所指的。從媒體的信息到我們的日常生活,每一個「我」都或多或少感受到人類仿佛開始面臨所謂的「新問題」。以下「鳳凰藝術」為您帶來的現場報導。
  • 【作品介紹】「從洛桑到北京」第十屆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入選作品(二十三)
    「從洛桑到北京」第十屆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入選作品(二十三)
  • 藝術在他方!首屆濟南國際雙年展推出19個線上線下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程凌潤12月17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獲悉,「和動力——首屆濟南國際雙年展」青年策展項目展正在濟南市美術館舉辦,展出時間將持續至2021年3月12日。「和動力——首屆濟南國際雙年展」青年策展項目展由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濟南市人民政府主辦,山東美術館、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承辦,濟南市美術館(濟南畫院)協辦。
  • 藝術本是社會之鏡——威尼斯雙年展百年回眸(附歷年海報)
    備註:以上內容引用:信息時報記者馮鈺威尼斯雙年展有什麼值得談的一文;以下內容為正文:作為全球最大的藝術盛會之一,威尼斯雙年展走過了近120年的風雨歷程。從構想到踐行,從發生到發展,時至今日,無論是由封閉走向開放,從蕭條走向復甦,還是在爭議中彳亍徘徊,其間的種種跌宕無不引人注目。
  • 一周藝術人物|沙特、伊斯坦堡雙年展分別公布策展人
    2021年,伊斯坦堡雙年展、首屆沙烏地阿拉伯雙年展將分別舉辦。近日,兩項展會公布了策展人,前者由出生於德國的策展人烏特·梅塔·鮑爾領銜團隊策劃,後者由北京UCCA當代藝術中心館長田霏宇擔綱策展人。田霏宇據ARTFORUM中文網報導,北京UCCA當代藝術中心館長田霏宇(Philip Tinari)被任命為2021年舉辦的首屆Ad-Diriyah雙年展的策展人,這是沙烏地阿拉伯首個國際當代藝術雙年展,預計將分為六個部分
  • 藝術萬歲 | 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參展藝術家
    我希望觀者能夠透過作品意識到事物的脆弱性和時間的流逝,以及轉換視角可能帶來的『錯視』效果。」  備受讚譽的臺灣藝術家謝德慶出生於1950年。目前他正在積極籌備代表2017年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的參展作品中,迄今為止自己最全面的創作內容。1974年,謝德慶作為「非法移民」進入美國。四年後的1978年,他開始了一系列以時間為主題的藝術探索。
  • 首屆濟南國際雙年展十三日免費開放
    山東省第一個政府主辦的國際雙年展活動據介紹,雙年展是國際當代視覺藝術極高級別的展示活動,集中了國際最新藝術成果和前沿文化理念,是世界文化互融互鑑的最佳平臺和盛大節日。濟南國際雙年展是經省委宣傳部批准設立的山東省第一個政府主辦的國際雙年展活動,自2020年起每兩年舉辦一屆,將永久落戶濟南。
  • 藝術分館 | 第七屆國際藝術評論獎在線發布全球徵稿
    她策劃了多個國際和當地的藝術家個展、群展、活動及公共藝術項目,包括威尼斯雙年展保加利亞國家館(1999年)、歐洲當代藝術雙年展法蘭克福Manifesta4(2002年)、莫斯科雙年展(2005/2007年)、塞薩洛尼基第三屆雙年展(2011年),以及葉卡捷琳堡第二屆烏拉爾工業雙年展(2012年),並因此獲得俄羅斯國家策展成就獎的創新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