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魔?南懷瑾:世界上最可怕的東西

2020-12-26 aha風

引言:

哎呀!我就是一個普通,學佛之後,我也還是普通人,又不會飛上天,也不會遁下地,你說是不是呀?

現如今學佛的人也越來越多,無非是生活中有太多的困惑,自己又不能夠解決,於是乎去請教普渡眾生的菩薩來幫助自己,開始走上了學佛之路,大家也都知道,在學校,有學霸也有差等生,同理,在佛家也有學佛學得好的,學得不好的。

對於南懷瑾老先生大家也都不陌生,他是當代的詩文家、教育家,同時也是一位佛學家,雖然現如今他老人家已經不在了,但很多學者都會去看他老人家的生前的教學影像,南懷瑾老先生說,這個世界上最為可怕的就是佛魔,他們總是裝作一副很佛的樣子,已經忘了自己就是一個普通人。

學佛的人容易被"佛魔「困住

大家也都知道,每個行業都有職業病,就好比一個人當了老師之後,就有罵人的習慣。

「這道題我都講了一百遍了,你們還不會,長點腦子長點記性好不好!」

所以就算學佛的人也是,但學佛終歸來說,他並不是一種職業,而是尋找一種解脫,對自己良心的一個交代,所以說職業病也無從談起。

只能說,有的人被困在了學佛的道路上。

為何會被困住呢?因為佛魔,他們自以為學佛之後,自己就是一個佛了,不再是個普通人,要時時刻刻保持一個莊嚴的樣子,講起來話來一套一套的,就好比一個國人學了英語,回到國土後,時不時在大家面前講兩句英文,還說哪些東西不高端,舉杯要優雅之類的。

我真的……出去了一趟忘記了自己是誰了是吧。

那被佛魔困住的的人具體是一個怎麼樣的表現呢?

滿口佛話,一身佛氣,自然一點不好,非要做作?

南懷瑾先生說,他身邊的那些學佛的人,一身佛氣,滿嘴佛話,講起話來一套一套的,全是術語,什麼般若、什麼供養、什麼布施,一點都不真實,記得有一次同學打電話,當時我就在旁邊,同學對著電話那頭說要」供養」什麼東西,當時我在旁邊聽了後,那個氣不打一處來,開口就罵。

「講什麼供養?你把東西給人家不就是了嘛,偏要用供養。」

真的好討厭,一點也不真實,有朋友說,來這裡和我聊天很好玩,只不過我身邊的那些同學有些不正常,我聽了之後,連忙附和道,是是是,朋友你說得沒有錯,這些學生就是不太正常,滿嘴佛話,一身佛氣,你說你就是一個普通人,非要搞出一副很高深不普通的樣子,多討厭啊,所以,社會上的人就常來看我們這群瘋子。

筆者覺得,南懷瑾老先生說的沒有錯,好端端地一個人,非要擺個很高大的死相,人與人之間相處自在一點不好嘛?有什麼說什麼,不要搞一套一套的,看起來一點都不真實,有點做作,真的讓人受不了。

說到這裡,筆者不免想扯一扯,就是有些喜歡作詩搞文藝的朋友,從本質上來說,這並沒有什麼不好,只不過有些人,他們每天都寫一首,然後發到朋友群裡給大家看。

我只想說,我很想看你的東西嗎?真的受不了。

人家古人都是遇到一些事物,然後為了抒發心中的感情而賦詩一首,可是他們呢?每天都來,天天都來,我服!還有,你寫就寫,你不要發出來好嗎?你自己看不就行了。

其實,佛魔和我舉得這個例子,無非是內心的那股虛榮心在作祟。

「我學了一種東西,你不會吧,哈哈。」

他們總想著高人一等,與眾不同,這些人就有點像的魯迅筆下的那「假洋鬼子」。

而這虛榮心還是骨子裡的自卑所引起的,總感覺自己比人低一等,所以才總是想著要高人一等,要奇特怪異。

真正的大乘道不用裝作學到的樣子——《維摩詰和花雨滿天》

如果每個人都這樣學佛學,那麼必然是與佛學之路背道而馳,而且是越走越遠。

其實,說白了,南懷瑾的處事風格,和老子很像,老子不把名利當回事,南懷瑾先生也是一樣。

有人說先生學問好,先生就是自己只是一個跑江湖的。

有人說先生懂禪,先生就是說,是是是,我懂饞,快吃快吃,來來來

有人說什麼,先生就說,好,好,是啊,是呀,謝謝。

現在的一些年輕人,燒香拜佛行跪拜禮,其實根本不用,你有恭敬心,一進門,佛就可以看出來,直接打個招呼不就好了嘛,說白了,你規規矩矩學佛,好過跪拜磕頭。

不得不說,南懷瑾老先生豁達、真性情,這樣就是為什麼先生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原因了,因為真實。

佛魔佛魔,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希望大家不要誤入歧途,被其控制。

最後,做一個簡單的總結,其實學佛就像是讀書,只不過讀的不是知識,而是人生的智慧,但本質上並沒有什麼區別,就像那句話說的,讀書時不可有己見,讀書後不可失己見。

真正學成有歸的人,看起來就和普通人沒有任何區別,而那些學得半吊子水的人,越是奇特怪異。

說到這裡,筆者又想扯一扯,相信那個68馬保國被一個50多歲搏擊愛好者,馬保國30秒倒地被KO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吧,在我認為,雖說馬保國年紀大是大了點,但中國武術也沒有那麼不堪吧,KO也不能這麼快吧?

果不其然,近日,李連杰恩師談馬保國被KO的事情,他表示道,馬保國根本不能代表中國武術,他完全不會。

額……也對,他的是中國「舞」術,就是跳起來有些不正常,但還是能起到一個搞笑的表演效果,能給觀眾帶來歡樂,從整體上來說,還是非常不錯的。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最可怕的魔是「佛魔」
    早幾天參加別人葬禮,不放鞭炮、不跪拜(吳氏中醫註:基督的信仰禮節確是這樣),別人便說他閒話(吳氏中醫註:人家受怎麼說就讓人家說去吧)。今天正好看到朋友圈裡有下面這篇文章《世界上最可怕的魔是「佛魔」》,忽有感慨。
  •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佛魔之戰
    常說:「一念成佛、一念成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見佛與魔在某些方面是有具有相通性的。善為佛、惡是魔、佛與魔皆在一念之間。修行人必須時時刻刻驚醒,請看宣化上人,淨空法師,南懷瑾先生的相關論述,及佛魔的著名大戰。
  • 佛魔一念間
    所以一方面在說不可做魔也"教育"別人不可做魔而自己正在做魔,魔並不可怕,就是你的那一念,而佛~亦然!我們以為魔是無惡不作的"大魔頭",戕害他人,毀滅世界!事實上一念不佛便是魔,所以當有魔念的時候我們選擇否定!這是最省事的方式變成佛念不是嗎?然而據大數據顯示這種方式並不奏效,大數據裡顯示的是在閒來無事的時候口裡說自己是佛而紅塵煉心的時候卻展現出魔的一面,我想這種心口不一隨處可見吧!所謂道貌岸然便是此處的心口不一吧!
  • 南懷瑾老師:世界上什麼都容易學,唯有學佛是最難最難的事
    學佛是最難的問:最近有很多年輕人學佛,這是好現象嗎?最近我發現年輕同學特別喜歡學佛修道,我都有些擔心,我常常跟年輕的同學們談,你年紀輕輕,學這個幹什麼?我這個話你不要難過,這有兩重意義。首先世界上什麼都容易學,唯有學佛是最難最難的事;第二重意義啊,人生畫虎不成反類犬,老虎沒有畫成反畫成了狗,學佛學不成,我不曉得你會變成什麼!所以啊,希望先把做人的道理完成了,再來談學佛的事。但是既然要學佛了,千萬要注意「不住於相」四個字;一住相,什麼都學不成了。
  • 金剛經精華40句最高智慧 南懷瑾
    今天一起跟著南懷瑾大師走進《金剛經》甚深智慧,學習《金剛經》最精華句子。對於經典的學習是永遠不夠的,何況是《金剛經》這樣包含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最能代表大乘般若思想的經典。所以,今天繼續跟著南懷瑾大師一起學習《金剛經》中的精華句子,探討解脫生命困惑的大智慧,在其中獲得重要的人生啟迪。《金剛經》:一切諸佛,皆從此經出。
  • 首次公開的秘密【南懷瑾先生】
    有時候在境界裡看到什麼東西,有時候在夢中看到什麼東西,看到了不要執著;佛菩薩現前、準提菩薩現前,皈依禮拜恭敬,不要說:「哎呀,佛母啊,你終於來了,我那個支票剛好明天三點半( 到期 ),沒辦法呀!」,佛母那裡沒有支票,祂也不開支票,祂也不給你跑銀行,這個心思是不對的。  所以你得到感應,你的事情無形中都順利過去了。我們得感應的目的是求福,對不對?求福氣,世界上真正的福氣是什麼?
  • 南懷瑾:持世菩薩──如何修行?
    憶念我昔,住於靜室,時魔波旬,從萬二千天女,狀如帝釋,鼓樂弦歌,來詣我所,與其眷屬,稽首我足,合掌恭敬,於一面立。」  現在《維摩詰經》的主角換成了持世菩薩。我們要注意,每一位菩薩的名號同佛法都有密切的關係。持世是保持這個世界,世間一切法就是佛法,在家在俗是世間,世間法就是出世間法,沒有兩樣。做到這樣才能夠修持、行道。  佛轉向持世菩薩,要他代表佛去探維摩居士的病。
  • 南懷瑾:念誦金剛經感應實例
    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則非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
  • 佛魔爭戰
    魔並不是獨立於自我之外的另一種真實存在的怪物,也不是存在於靈界之中邪乎的東西,更不是什麼邪惡的力量,因為,那些說法都是迷信有誤導人的成分,是沒有文化的人在道聽途說,一知半解瞎編出來的。那麼魔到底是什麼?如何理解魔的真正含義呢?      魔的真正含義就是障礙。因為魔障礙了我們心性的自由,使我們的內在被束縛,解脫不了,所以說,魔由心生,又叫心魔,所謂心魔就是指心的障礙。
  • 佛與魔的對話,震驚世人!
    我的廟宇已遍世界各地, 披袈裟的弟子已像森林裡的樹木一樣林立。」魔羅說:「我將用兩千五百年的時間把你的教和法摧毀, 我讓我的魔子魔孫,穿上你的袈裟,進入你的廟宇, 宣揚我的魔說,腐化你的僧徒。」 你在的地方我就在,直到我的子孫遍地。」魔羅的聲音在空中迴蕩。
  • 佛、魔、人—人的一生
    他叫問心,不知為什麼,他突然想寫點東西,寫點什麼呢?提起的筆又懸在了空中。。。。。。他在自己內心深處尋找著什麼。不知從什麼時間開始,他的內心深處住進了三個影子,一個是佛、一個是魔還有一個是人。它們有著不同的思維模式和做事方式,每天總是無休止的爭論著。有時佛佔了上峰有時是魔還有時是人。佛喜歡上善若水與世無爭,而魔則貪婪放縱和無止境的欲望,作為人親情、友情和愛情總是無法取捨。
  • 南懷瑾:李敖稱他騙子,朱清時尊為大師,其人如何評說?
    在當代華人文化界裡,南懷瑾無疑是一個重量級人物最。無論從經歷、學問、著作、聲名等等方面來說,他都是在臺灣、香港、大陸兩岸三地華人中間受到過相當關注、產生過重大影響的一個,尤其在華人文化圈,更是受到過熱捧,「南懷瑾熱」遂成一種文化奇觀。
  • 「佛來佛斬 魔來魔斬」是什麼意思?
    「佛來佛斬 魔來魔斬」是什麼意思?虛妄(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金剛經上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外面的相,都是虛妄的。打坐會看到許多境界,如果不離相,把那浮光掠影的境界都當成真實的,心就糊塗了。
  • 南懷瑾的告誡:不要輕易學佛,因為學佛者最易犯這3個毛病
    他不懂得自省,也就化解不了負面情緒,是嘴在學佛,心在學魔。老同學的境遇,讓我不禁想起佛學大師南懷瑾的告誡:別輕易學佛,學佛最易犯的3個毛病,有一個你就廢了。01執:拘泥形式,不知變通佛說: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
  • 行走佛魔之間的異數——吞佛童子劇情分析(上)
    劍雪無名:一劍封禪,為什麼...上蒼,為什麼啊...  一劍封禪:劍雪,沒關係,這樣,總算是結束了,勿悲傷,吾最不希望傷害的人,就是你,我的朋友。  劍雪無名:一劍封禪。  一劍封禪:劍雪,替我高興,我終於掌握自己的未來。  劍雪無名:未來,要活著享受,一劍封禪。  一劍封禪:吾希望來世...
  • 南懷瑾弟子魏承思 講述他與南懷瑾的交往以及南懷瑾的往事
    南懷瑾的飯桌是他了解外部世界的一個窗口南懷瑾在太湖大學堂給孩子們上課9月30日,中秋月圓時,正是南懷瑾先生荼毗之夜。我不忍看恩師化為一縷青煙,從廟港回到香港家中。在此期間,先後創辦美國維吉尼亞州東西文化學院、加拿大多倫多中國文化書院和香港國際文化基金會等文化教育機構。前些年更是在世界各地華人社會推廣兒童誦讀東西方經典的文化運動。  其人生豈能用一個「隱」字概括?我決定先花半年多時間,夙興夜寐,將南懷瑾已出版的全部著作重溫一遍。溫故知新,所得甚豐,懷師的學問兼及儒、釋、道三家,在精研中國文化之外,並攝入西方文明的精華。
  • 南懷瑾老師:佛說有十種仙道,其中有秘密
  • 南懷瑾的語錄,道出了對「娑婆世界」的理解,讓人有了更深的認識
    如果不去讀南懷瑾的回答,相信很多人都難回答的清楚,而網上說「娑婆世界」是為釋迦牟尼佛教化的世界。此界眾生安於十惡,堪於忍受諸苦惱而不肯出離,為三惡五趣雜會之所。其實對於我而言,說來說去,還是在說我們這個世界,離不開我們這個世界,也就是說離不開人的生活。一切文學倘若脫離了人類的生活,便稱不上文學,也不會獨立存在。
  • 南懷瑾老師:一個人在開悟的一剎那,這個地方一定是打開的(揭秘「心輪」)
    所以人都是歪心思,因為心臟都是歪的。 「先天地生」,這是引用老子的話。莊子說,「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就是形容這個心,本來不死,就這麼一個東西。「巍巍尊高」,形容它就像上帝的宮闕一樣。所以密宗講脈解心開,真悟了道,得了道,心脈九竅也打開了。脈解心開是實有其事,打開的時候「啪」一下,有爆炸的聲音,會嚇死你。如果搞錯了會以為自己真得了心臟病,不懂修道就會修成魔而瘋了;懂了以後無所謂魔,充其量是死。 「狀似蓬壺」,它的形狀如蓬壺,心臟這裡像個蓮蓬,像個酒壺一樣。
  • 南懷瑾對傳說向來不加嚴謹考證
    他的這種治學是有方法錯誤的,嚴格意義上說,他都不能算一名合格的學者,而是蒲松齡類型的「故事整理家」。缺乏考證精神的南懷瑾,他最著名的一個典型錯誤,就是在其出版的著作《小言<黃帝內經>與生命科學》 中大談所謂男人精液和七種顏色的關係。據南懷瑾說,他對精液的知識,完全來源於「佛的生命科學」,而不是來源於主流學術機構。佛有沒有生命科學,我不清楚,學術上從來沒有這種說法。即使有這種東西,也沒有經過嚴格的學術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