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的告誡:不要輕易學佛,因為學佛者最易犯這3個毛病

2021-01-07 千面略懂先生

佛教常講:聖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如今,學佛的門檻越來越低,我也漸漸發現身邊相熟的人開始學佛,終日參禪悟道,不亦樂乎。

小區一位老同學去年做生意失敗,變得灰心喪氣,將自己整日關在屋子裡面睡大覺,什麼都不肯幹。起初的時候,我和很多同學都相約去看他,安慰他,開導他。

但是,半年過後,我們再也沒人去過他家了。他的妻子是一名佛教徒,為了激勵他振作起來,建議他學佛修行。

哪知道,老同學學佛不久,整個人就變得心慵意懶,精神萎靡,一味地抱怨社會,說盡喪氣話。

我們和他交談興味索然,感受到的只是他的負面思想。時間長了,有誰願意做他的「情緒垃圾桶」呢。

其實,我的這位老同學明顯違背了學佛的初衷。他不懂得自省,也就化解不了負面情緒,是嘴在學佛,心在學魔。

老同學的境遇,讓我不禁想起佛學大師南懷瑾的告誡:別輕易學佛,學佛最易犯的3個毛病,有一個你就廢了。

01執:拘泥形式,不知變通

佛說: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執於一念,將受困於一念;一念放下,會自在於心間。

有時候執念蒙住了我們的眼睛,看不見自己的需求。越是得不到,越是覺得美好;越是得不到,越是不甘心,一味的想要結果。這種執念讓人生魔,抓住不放只會傷了自己。

南懷瑾對此也曾說:「正確的執著是通往成功的階梯,錯誤的執著則是一條沒有出路的死胡同。學佛本是一件大好事,只是別過了頭,不要太執著了。」

關於這點,先與大家分享我在朋友圈看到的一個《救救老公》的求救帖子:

一位名叫 「伊人淚滿面」的網友發帖訴苦說,她的老公完全沉溺於學佛,一天到晚什麼事情都不幹,光知道躺床上看網頁,微信群也都是諸如放生群、不吃不喝群、悲天憫人群等等。老公經常半夜三更起來念經打坐,不和孩子說話,也不跟親朋好友聯繫,對家裡的大情小事更是不管不問,只是嘴裡反覆念叨,幻想解脫,去西方極樂世界,沉醉於生死輪迴。

孔子在《論語》中有言:凡事皆有度,過猶不及。意思是說一旦過了「度」,事情就不對了,好事變成壞事。

這位網友的老公學佛本來是一件好事,可他沒有把握好「度」, 欲望過度膨脹,內心過於執念,結果給他的家人帶來了困擾。

我們做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行動,學佛也是如此。參禪修行的途徑有多種,我們應採取因人而異、因事而異的方法來修行。

如果僅僅拘泥於表面形式,不知變通,就會讓自己誤入歧途,利令智昏而物極必反。

相關焦點

  • 學佛者最容易犯這三個毛病,南懷瑾因此幾十年都不講真正的佛法
    南懷瑾先生曾說:「我從離開臺灣之前到現在,差不多十年時間,不講真正的佛法。為什麼呢?因為真正的佛法沒有人修的,包括你們諸位。儘管標榜自己在學佛,都不是真的,都是自欺、欺人、被人家欺。沒有真正學佛的人。」
  • 南懷瑾的告誡:保證學佛不偏離正確的軌道,這三者缺一不可
    但是人一多,旁門左道也就多了起來,因為佛門典籍中一些隱晦難懂的句子,許多人理解會出現偏差,使佛門正法中非有識之人不能分辨。許多人剛開始學佛時,都很難遇到名師,遇到一些偏法也無法分辨,這無疑會讓自己在學佛的路上誤入歧途,不僅不能修得正果,甚至還可能走火入魔,墜入魔道。對於學佛時可能出現的這類問題,著名佛學、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提出了他的解決方法。
  • 南懷瑾|學佛修行中遇到的三大心要,怎麼叫作外道呢?
    南懷瑾|學佛修行中遇到的三大心要,怎麼叫作外道呢?國學大師南懷瑾國學大師南懷瑾:「禪宗祖師說:「佛是了事的凡夫」。所以學佛要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你也不要執著於佛經上所有的話,一執著了,對不起,雖然不是邪見,但是成了邊見,也就是宗教性的偏見。
  • 南懷瑾老師:世界上什麼都容易學,唯有學佛是最難最難的事
    學佛是最難的問:最近有很多年輕人學佛,這是好現象嗎?最近我發現年輕同學特別喜歡學佛修道,我都有些擔心,我常常跟年輕的同學們談,你年紀輕輕,學這個幹什麼?我這個話你不要難過,這有兩重意義。首先世界上什麼都容易學,唯有學佛是最難最難的事;第二重意義啊,人生畫虎不成反類犬,老虎沒有畫成反畫成了狗,學佛學不成,我不曉得你會變成什麼!所以啊,希望先把做人的道理完成了,再來談學佛的事。但是既然要學佛了,千萬要注意「不住於相」四個字;一住相,什麼都學不成了。
  • 南懷瑾老師:學佛不能只管自己,利己利人最重要
    學佛不能只管自己,利己利人最重要初次到這裡,什麼都搞不清楚的,先把打坐姿勢調好。有一點要注意,在這裡的同學對沒有學過的同學,沒有做到愛人如己。譬如我講七支坐法,很多內容沒有詳細講;可是我不講的時候,你們諸位老同學有沒有幫助新同學再研究呢?沒有。你們有幾個心理:第一,哎呀!
  • 禪師的告誡:若不摒棄這種學佛心態,就會越學越難開悟
    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傳播越來越快捷方便,了解佛法,學習佛法的人也越來越多,但是人數增加了,成佛的人卻還是寥寥無幾,這是為何?曾經我有緣在一處佛山高寺遇到一位禪師,向他請教了應如何學佛的問題。禪師說,這兩三千年來,修行的方法與佛經的解釋,諸多得道的高僧大德已經講得夠多了,他不必再講經說法,著書立說,標新立異。因為該說的前人都說了,眾生缺的並不是法門,而是能夠深入、老實修行的心。禪師講了一個故事:曾經佛在講法時,有五千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即從座起,禮佛而退。
  • 佛教:學佛,切記不要被這兩點所束縛!
    既然佛說「眾生平等,人人皆能成佛」,那麼作為一個學佛之人,就必須相信佛所說的話,相信我們自己能夠成佛。當然這裡所說的相信,也並非說是盲目自大的自信,亦是憑藉自己的實修而定。但往往雖知佛所說的是真的,卻亦會提不起精進修行之心,為何?因為被諸多煩惱、業力所障礙。但這些煩惱、業力其實皆不是真正的障礙和束縛我們的關鍵所在,真正障礙和束縛我們的其實來源於自己。
  • 一個人學佛,真的是一家人都有福!
    我們信佛的人還是人吶,因為信佛,我們知道自己有毛病和缺點,所以想改變。信佛後心中有佛,懂得謙虛、懂得懺悔、懂得要去改正,這點就比不信佛前強。」所有的佛弟子都有七情六慾,都有自己的煩惱和習氣,畢竟還不是菩薩,不是佛,怎麼可能沒有情緒呢?怎麼可能不犯錯呢?連出家師父也經常會有情緒,更不要說弟子們了。如果皈依之後馬上變得和佛菩薩一樣境界了,那學佛也太簡單了。
  • 學佛後一切都會變好,這是真的嗎?
    有個村莊的村民將附近河裡的魚都捕撈來吃,最後將河中的魚王也捕撈了上來。村子裡只有一個小孩沒有吃魚,但他好奇地用小棍打了魚王腦袋三下,這個孩子即是佛陀的前世。這魚王生起巨大的憎恨心,因為這個因緣,在後世的輪迴中成為國王,然後又造下滅族殺業……這一切的背後都是宿世的因果,而佛陀也因這三棍子,都要頭痛三天。
  • 南懷瑾:世界上最可怕的東西
    學佛的人容易被"佛魔「困住大家也都知道,每個行業都有職業病,就好比一個人當了老師之後,就有罵人的習慣。「這道題我都講了一百遍了,你們還不會,長點腦子長點記性好不好!」因為佛魔,他們自以為學佛之後,自己就是一個佛了,不再是個普通人,要時時刻刻保持一個莊嚴的樣子,講起來話來一套一套的,就好比一個國人學了英語,回到國土後,時不時在大家面前講兩句英文,還說哪些東西不高端,舉杯要優雅之類的。我真的……出去了一趟忘記了自己是誰了是吧。
  • 偶像崇拜、迷信不是在學佛!解脫是靠自己,不是靠他力!離四相!
    簡單,就如在我手中拿著的這根拄杖般清晰明了。在哪裡?就在這裡。這類似佛教的偈子一樣,如《金剛經》中佛告訴須菩提「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佛不在西天,就在你這裡。學佛學道的人有時把人世間稱為紅塵。為什麼把人世間稱為紅塵?
  • 學佛久了,一定要破除這個學佛相!
    看到別人吃肉,自己吃素,就覺得別人業障重。看到別人破戒,就覺得自己戒律清淨。看到別人在看電視,自己在念經,就覺得精進,別人墮落。總覺得自己很有修行人的樣子。要是有這個想法,是很苦的,越學佛就越苦。只會懂得看到別人的過失,這就是吸收陰氣。這樣子越學佛,越往地獄跑。
  • 南懷瑾老師:初步學佛要以《普賢行願品》的教導為基礎
    《圓覺經》的文字很美,文字後面的意義則很不簡單,不僅要度一切眾生,沒有時間性,永遠永遠入世救人,最苦難的時代,在最苦難的地方,都要來。這是菩薩發心,這一段可參考《普賢行願品》。每一個學佛的人都應該先讀《普賢行願品》,至少我當年學佛是這樣。《普賢行願品》裡有一句:「虛空有盡,我願無窮。」
  • 金剛經精華40句最高智慧 南懷瑾
    南懷瑾:一個學大乘菩薩道的人,心胸裡頭還有你、我、他,甚至給了人家好處時,這個傢伙應該賣賣我的交情才對!這是世間法的作風,佛法沒有,給了就給了,要像「事如春夢了無痕」一樣的忘掉它。3.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南懷瑾:是叫我們不要住在色相上布施,不要有對象的觀念。
  • 大師南懷瑾為什麼反感當代一些學佛修行人?答案或許對你有所啟發
    但是證果之人少之又少,這是為什麼?一代宗師南懷瑾對當代修行人的態度一代宗師南懷瑾先生在世時,極其反感現在一些學佛人的態度和方法:一身佛氣、眼高手低,從不禪修。一來就要求學習大乘佛法如《楞嚴經》,追求所謂的開悟;或要求學習《法華經》,追求所謂的即身成佛;或者每天就在六根、六塵、五陰十八界上面繞來繞去。盡玩文字遊戲。
  • 學佛出現這些狀態,要好好想想了,學佛容易做人難
    佛法不離世間法,學佛容易做人難,學佛先要學做人。有很多同修學佛多年,不僅沒有變得輕鬆愉快,反而活得更累了,這是咋回事呢!本來是想求解脫的,然而什麼都沒放下,不僅沒有解脫,反而更束縛了。學佛人常講的一句話:遇到事情,不要去執著、一定要隨緣。先不說別人,自己能做到嗎。
  • 學佛從哪裡學起?學佛人必看!
    1 、學佛一定是愈學愈歡喜,所謂法喜充滿、破迷開悟、離苦得樂!2 、迷惑、煩惱、妄想一天比一天少,不容易做到;至少是一年比一年少,這總是一定要做到的,功夫再好一點,一個月比一個月好。能夠做到一個月比一個月好,那我就很恭喜你。為什麼?你的功夫得力了,非常得力。3 、如果你說你一個星期比一個星期好,那我就可以說,你這一生決定成佛,沒話說,決定成佛。
  • 首次公開的秘密【南懷瑾先生】
    三根香蕉他都要貪汙,而且皮也吃不到,這有道理嗎?所以我們要注意,感應是無貪者感應,心中一切貪心都沒有,一切是交出去、付出去。你們常常聽到**、**的朋友講「我的一切交給上帝」,交出去了。噢,我說:「對了」,真正學佛的人把身心都交給佛菩薩,交給一切眾生,那就是學佛的心情,不要說:「哎呀,我今天上個廟子燒個香、修個法,什麼都要得感應」,吃了三天素,就要上西天,唸了三個月,「哎呀,我都沒有感應?」
  • 『南懷瑾』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說四依法?為什麼學佛先要了解四依法?
    1、佛說的經典最重要,論,是佛的弟子們,這些菩薩與尊者們,根據佛法的修持的著作。有些論著得非常了不起的,但是到底還是菩薩們,是尊者們的著作,不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的,親口所講的原著。所以學佛,2、第一注意依經不依論。3、第二依法不依人。
  • 南懷瑾|《金剛經》「來者即諸法如義」,說學佛法千萬要記住這句
    南懷瑾|國學大師講學佛法四段精句,《金剛經》「來者即諸法如義」,說學佛法千萬要記住一句話國學大師南懷瑾:「我們學佛的根本是什麼?一切宗教都是一樣,都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是第一個起步。如果不修一切的善法,光想求開悟,那就是青蛙跳井了,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