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不離世間法,學佛容易做人難,學佛先要學做人。有很多同修學佛多年,不僅沒有變得輕鬆愉快,反而活得更累了,這是咋回事呢!本來是想求解脫的,然而什麼都沒放下,不僅沒有解脫,反而更束縛了。
學佛人常講的一句話:遇到事情,不要去執著、一定要隨緣。先不說別人,自己能做到嗎。當認識到了人生所改變不了的現狀,能放下嗎,能不去想嗎?不能。雖然知道,但是做不到。事到臨頭,不自由;紙上談兵,何其樂。當然這也是人生需要經歷的過程,一念放下,我們普通凡夫確實很難做到。
修行是在學佛,而不是在學凡夫。當學佛出現以下這些狀態時,就要停下來好好想想了。
世間的事都不會做,還想做佛,就是妄想。有些學佛後,好像不食人間煙火,嚮往的那種幽靜自在、山水優雅的生活。我覺得,學佛的人應該以入世的態度做事,以出世的態度做人,把佛法落實到生活中,才是最好的修行。作為世俗人,追求那種青山老林的生活,是在逃避。
我們要知道,學做「佛」,比學做「人」要複雜得多,辛苦得多,學佛必須要經過各種磨練和考驗才能成就。佛是「有求必應」的,我們現在連最基本的都無法得到感應,又怎麼能學成「有求必應」的佛呢?我們現在不是佛,但讀了很多佛書,了解了佛的境界,佛的胸懷,佛所說的真理,就要依教奉行。
很多人學佛,不解其中意,越學越自私,本來是學佛之人所到之處無不令眾生歡喜,結果變得讓人討厭,為什麼會這樣呢?
就有這樣一位老太太,她學佛後是吃全素的。女兒嫁到了外地,想把母親接過去小住幾日。她對女兒說,去可以,我只吃全素的飯菜,你家裡的鍋做過肉食,要單獨給我買新鍋、新碗,我才去。女兒答應了,去了以後,老太太還是每天堅持做早晚課,拿一個木魚,敲得左鄰右捨不得安寧。不過女兒很孝順,沒有著急發火。那這種狀態,是真正的學佛嗎?值得深思。
如果學佛以後,形式做得很完美,自己的品德、性格沒有改變,不替他們著想,那讀經念佛也只是修點有漏的福報而已,而這點福報也不會在人道享福,因為做人是失敗的。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形式做得不如理、不如法,當別人看到,哎呀,學佛人都這個樣子,都神神叨叨的,那誰還進入佛門呢。
還有些人認為,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活得比以前更累。就拿飲食來講,如果一個人喜歡吃素,沒有徵求家人的意見,就給家人都做素食,從而引起家庭不和,兒女抱怨,同樣也沒多少功德。
我們聽聞佛教思想後,如果不能以此提升自己,不能提升自己家庭的生活品質,那肯定是學跑偏了。學得越多,所知障越嚴重。學一輩子也只能是恍恍惚惚,無法自度,更別說度人了。學佛最重要的精神品質,是體現在付出、奉獻、寬容、布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