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不能只管自己,利己利人最重要
初次到這裡,什麼都搞不清楚的,先把打坐姿勢調好。有一點要注意,在這裡的同學對沒有學過的同學,沒有做到愛人如己。譬如我講七支坐法,很多內容沒有詳細講;可是我不講的時候,你們諸位老同學有沒有幫助新同學再研究呢?沒有。你們有幾個心理:第一,哎呀!他都會。第二,他相信我嗎?我當然比他高明,但是我講了人家不相信。第三,他的事,我管什麼!這些都不是學佛的心理,是自私。學佛的人愛人如己,鼎力相助,可以彼此討論,幫助人家,但是你們不會的。尤其知識分子更自私,只管自己,有很多的藉口。
昨天講七支坐法,大家要研究,尤其有醫生在這裡。黃醫師非常科學的,生理方面,尤其婦女的問題,抓機會趕快問他。他見多識廣,儘管問他。所以講打坐,與生理都有關係,男性也可以跟他研究。他原來不相信修道成佛的,現在他學佛修道比我還迷信,所以你們都應該找他討論。難得在一起,人生能有幾次碰面機會啊!
你們聽了有一個心理,哎呀,南老師特別捧黃醫師,才不是這麼回事!又錯了,我是教你們佔便宜耶!他坐在這裡是我們同學耶,你到醫院找他就不容易了。他這個人是菩薩心腸,凡是我們朋友有問題,他都拼命幫忙。譬如最近有人在香港跌倒骨頭斷了,黃醫師知道了親自去看他,發現問題嚴重,所以馬上叫骨科醫生兒子趕來,一看骨頭斷了,立刻幫忙送醫院,馬上開刀。我講這個故事,是說在香港跟他認識以後,對我們的朋友、同學,隨時這樣幫忙。
這是對我這一方面,他對別的方面也是如此,我很佩服他的人品道德,他做到了有力即相助,很少有醫生的架子。我聽香港很多人提起他,都很佩服的。
這一次的題目是什麼,大家還記得嗎?就是「禪與生命科學的認知」。這個題目裡頭包括了三個大題目。第一什麼是禪?你們要想一想,你們許多都是大博士、大教授,不要馬虎耶!第二什麼是生命科學?現在叫得很鬧熱。第三是新興的認知科學,什麼是認知?三個大題目可以寫一百多萬字的書了。本來要講這個,我說來不及,所以分段分段地講。
昨天晚上講到什麼是佛法,佛法是個大科學、大哲學,不是宗教,但也包括了宗教。佛為一大事因緣出世,雖說大小乘的佛法浩如煙海,不過是講解禪與生命認知的問題。再歸納起來,就是全人類所要追求的宇宙來源問題。究竟人類生命的來源是唯物或唯心?今天的科學發展到了太空,尤其是從愛因斯坦以後,科學家講量子力學這個問題,諸如納米科技、信息的發展、人文管理的發展、計算機網絡的發展,都是從量子的問題來的。當然後面還有很多的問題。其實佛學裡頭就有,只是大家拿不出來。如果你們這些大博士、大教授學會了,把這個問題配合科學拿出來,你們退休後,可以向這個新的科技方面發展,這是貢獻人類啊!
今天中午還剛剛批評了他們,明知道我要講這個問題,人怎麼生怎麼死,當我沒有上來時,你們可以選一選講課的錄音帶,嚴格規定他們再仔細聽一下,這樣對你們也好,對我也好。可是每個人都不動腦筋。也許動了,考慮很多,卻不執行。要講道德行為,儒家叫這個「為德不固」,做功德發心的事,自己雖看清楚了,卻不堅持一定要做,就是「為德不固」,也就是陽明哲學講的「知而不行」。以華嚴道理「理即是事」,道理到了,事情就要到達。跟了我那麼久都做不到,常常聽也聽疲了,如果說你們沒有想起來,那更錯誤。
我今天下午上來就罵人,你以為在罵人啊,這就是學佛的菩薩行,思想就是行為。你們學佛嗎?這些都不學,學佛不是只管自己,利己利人最重要。像這麼大熱天,我們搞這個地方,請大家來玩的嗎?是為了利人耶!你們打坐不是看熱鬧,不是看著我喔!是要聽我講話!生死問題你們聽過再多,仍要重複研究,這一次要切實發心,真修行,了生死啊。
《禪與生命的認知初講》
佛說末世的眾生要想成就圓覺境界,「應當發心」,發什麼心呢?「盡一切虛空,一切眾生,我皆令入究竟圓覺。」《圓覺經》的文字很美,文字後面的意義則很不簡單,不僅要度一切眾生,沒有時間性,永遠永遠入世救人,最苦難的時代,在最苦難的地方,都要來。這是菩薩發心,這一段可參考《普賢行願品》。每一個學佛的人都應該先讀《普賢行願品》,至少我當年學佛是這樣。《普賢行願品》裡有一句:「虛空有盡,我願無窮。」虛空很大,沒有邊際,假如這麼大的虛空有邊際有窮盡的話,我救眾生的願力比虛空還要大。地藏王菩薩就是走普賢行願品的路線,「地獄未空,誓不成佛」。注意!學佛的目的不只是自己要成佛,所有一切眾生都要讓他成佛。大乘佛法是先利他,再利己。其實,利人就是利己,天道好還。記住,佛法的精神只問施出去,絕不求收回。
《圓覺經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