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學佛不能只管自己,利己利人最重要

2021-01-07 傳承網

學佛不能只管自己,利己利人最重要

初次到這裡,什麼都搞不清楚的,先把打坐姿勢調好。有一點要注意,在這裡的同學對沒有學過的同學,沒有做到愛人如己。譬如我講七支坐法,很多內容沒有詳細講;可是我不講的時候,你們諸位老同學有沒有幫助新同學再研究呢?沒有。你們有幾個心理:第一,哎呀!他都會。第二,他相信我嗎?我當然比他高明,但是我講了人家不相信。第三,他的事,我管什麼!這些都不是學佛的心理,是自私。學佛的人愛人如己,鼎力相助,可以彼此討論,幫助人家,但是你們不會的。尤其知識分子更自私,只管自己,有很多的藉口。

昨天講七支坐法,大家要研究,尤其有醫生在這裡。黃醫師非常科學的,生理方面,尤其婦女的問題,抓機會趕快問他。他見多識廣,儘管問他。所以講打坐,與生理都有關係,男性也可以跟他研究。他原來不相信修道成佛的,現在他學佛修道比我還迷信,所以你們都應該找他討論。難得在一起,人生能有幾次碰面機會啊!

你們聽了有一個心理,哎呀,南老師特別捧黃醫師,才不是這麼回事!又錯了,我是教你們佔便宜耶!他坐在這裡是我們同學耶,你到醫院找他就不容易了。他這個人是菩薩心腸,凡是我們朋友有問題,他都拼命幫忙。譬如最近有人在香港跌倒骨頭斷了,黃醫師知道了親自去看他,發現問題嚴重,所以馬上叫骨科醫生兒子趕來,一看骨頭斷了,立刻幫忙送醫院,馬上開刀。我講這個故事,是說在香港跟他認識以後,對我們的朋友、同學,隨時這樣幫忙。

這是對我這一方面,他對別的方面也是如此,我很佩服他的人品道德,他做到了有力即相助,很少有醫生的架子。我聽香港很多人提起他,都很佩服的。

這一次的題目是什麼,大家還記得嗎?就是「禪與生命科學的認知」。這個題目裡頭包括了三個大題目。第一什麼是禪?你們要想一想,你們許多都是大博士、大教授,不要馬虎耶!第二什麼是生命科學?現在叫得很鬧熱。第三是新興的認知科學,什麼是認知?三個大題目可以寫一百多萬字的書了。本來要講這個,我說來不及,所以分段分段地講。

昨天晚上講到什麼是佛法,佛法是個大科學、大哲學,不是宗教,但也包括了宗教。佛為一大事因緣出世,雖說大小乘的佛法浩如煙海,不過是講解禪與生命認知的問題。再歸納起來,就是全人類所要追求的宇宙來源問題。究竟人類生命的來源是唯物或唯心?今天的科學發展到了太空,尤其是從愛因斯坦以後,科學家講量子力學這個問題,諸如納米科技、信息的發展、人文管理的發展、計算機網絡的發展,都是從量子的問題來的。當然後面還有很多的問題。其實佛學裡頭就有,只是大家拿不出來。如果你們這些大博士、大教授學會了,把這個問題配合科學拿出來,你們退休後,可以向這個新的科技方面發展,這是貢獻人類啊!

今天中午還剛剛批評了他們,明知道我要講這個問題,人怎麼生怎麼死,當我沒有上來時,你們可以選一選講課的錄音帶,嚴格規定他們再仔細聽一下,這樣對你們也好,對我也好。可是每個人都不動腦筋。也許動了,考慮很多,卻不執行。要講道德行為,儒家叫這個「為德不固」,做功德發心的事,自己雖看清楚了,卻不堅持一定要做,就是「為德不固」,也就是陽明哲學講的「知而不行」。以華嚴道理「理即是事」,道理到了,事情就要到達。跟了我那麼久都做不到,常常聽也聽疲了,如果說你們沒有想起來,那更錯誤。

我今天下午上來就罵人,你以為在罵人啊,這就是學佛的菩薩行,思想就是行為。你們學佛嗎?這些都不學,學佛不是只管自己,利己利人最重要。像這麼大熱天,我們搞這個地方,請大家來玩的嗎?是為了利人耶!你們打坐不是看熱鬧,不是看著我喔!是要聽我講話!生死問題你們聽過再多,仍要重複研究,這一次要切實發心,真修行,了生死啊。

《禪與生命的認知初講》

佛說末世的眾生要想成就圓覺境界,「應當發心」,發什麼心呢?「盡一切虛空,一切眾生,我皆令入究竟圓覺。」《圓覺經》的文字很美,文字後面的意義則很不簡單,不僅要度一切眾生,沒有時間性,永遠永遠入世救人,最苦難的時代,在最苦難的地方,都要來。這是菩薩發心,這一段可參考《普賢行願品》。每一個學佛的人都應該先讀《普賢行願品》,至少我當年學佛是這樣。《普賢行願品》裡有一句:「虛空有盡,我願無窮。」虛空很大,沒有邊際,假如這麼大的虛空有邊際有窮盡的話,我救眾生的願力比虛空還要大。地藏王菩薩就是走普賢行願品的路線,「地獄未空,誓不成佛」。注意!學佛的目的不只是自己要成佛,所有一切眾生都要讓他成佛。大乘佛法是先利他,再利己。其實,利人就是利己,天道好還。記住,佛法的精神只問施出去,絕不求收回。

《圓覺經略說》

相關焦點

  • 南懷瑾老師:世界上什麼都容易學,唯有學佛是最難最難的事
    學佛是最難的問:最近有很多年輕人學佛,這是好現象嗎?最近我發現年輕同學特別喜歡學佛修道,我都有些擔心,我常常跟年輕的同學們談,你年紀輕輕,學這個幹什麼?我這個話你不要難過,這有兩重意義。首先世界上什麼都容易學,唯有學佛是最難最難的事;第二重意義啊,人生畫虎不成反類犬,老虎沒有畫成反畫成了狗,學佛學不成,我不曉得你會變成什麼!所以啊,希望先把做人的道理完成了,再來談學佛的事。但是既然要學佛了,千萬要注意「不住於相」四個字;一住相,什麼都學不成了。
  • 南懷瑾的告誡:不要輕易學佛,因為學佛者最易犯這3個毛病
    如今,學佛的門檻越來越低,我也漸漸發現身邊相熟的人開始學佛,終日參禪悟道,不亦樂乎。小區一位老同學去年做生意失敗,變得灰心喪氣,將自己整日關在屋子裡面睡大覺,什麼都不肯幹。起初的時候,我和很多同學都相約去看他,安慰他,開導他。但是,半年過後,我們再也沒人去過他家了。他的妻子是一名佛教徒,為了激勵他振作起來,建議他學佛修行。
  • 南懷瑾|學佛修行中遇到的三大心要,怎麼叫作外道呢?
    南懷瑾|學佛修行中遇到的三大心要,怎麼叫作外道呢?國學大師南懷瑾國學大師南懷瑾:「禪宗祖師說:「佛是了事的凡夫」。所以學佛要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對於學佛者,我勸說不予言論。如果在教與教之間有非議,去誹謗,這算不算是邪見?既然是邪見,我們何必去在乎,何必去與他人一樣打妄語?佛家是最大度,最包容的。佛陀告訴我們,不要執相。這樣自己也輕鬆了,按現代話來說,就是格局。心有所怨,處處都會是怨。南懷瑾:外道、內道的差別何在?怎麼叫作外道呢?心外求法就是外道。
  • 南懷瑾的告誡:保證學佛不偏離正確的軌道,這三者缺一不可
    但是人一多,旁門左道也就多了起來,因為佛門典籍中一些隱晦難懂的句子,許多人理解會出現偏差,使佛門正法中非有識之人不能分辨。許多人剛開始學佛時,都很難遇到名師,遇到一些偏法也無法分辨,這無疑會讓自己在學佛的路上誤入歧途,不僅不能修得正果,甚至還可能走火入魔,墜入魔道。對於學佛時可能出現的這類問題,著名佛學、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提出了他的解決方法。
  • 南懷瑾老師:「貪瞋痴慢疑」都是與生俱來的
    不管你是念佛的、參禪的、密宗的,隨便你什麼宗,你說天宗都沒有用,必須要斷這個思惑。 「痴」就更不要說了,大家都痴,痴痴呆呆,每一個人都痴。我有兩個好朋友,交往二十多年,都跟我在一起學佛。我告訴他說你差不多了,兒女都出國得博士了,也都結婚了,不過麼,我對這位朋友太太講,將來生了孫子你又去忙了。她說不會不會,老師啊!
  • 學佛者最容易犯這三個毛病,南懷瑾因此幾十年都不講真正的佛法
    南懷瑾先生曾說:「我從離開臺灣之前到現在,差不多十年時間,不講真正的佛法。為什麼呢?因為真正的佛法沒有人修的,包括你們諸位。儘管標榜自己在學佛,都不是真的,都是自欺、欺人、被人家欺。沒有真正學佛的人。」
  • 南懷瑾:世界上最可怕的東西
    我就是一個普通,學佛之後,我也還是普通人,又不會飛上天,也不會遁下地,你說是不是呀?現如今學佛的人也越來越多,無非是生活中有太多的困惑,自己又不能夠解決,於是乎去請教普渡眾生的菩薩來幫助自己,開始走上了學佛之路,大家也都知道,在學校,有學霸也有差等生,同理,在佛家也有學佛學得好的,學得不好的。
  • 大師南懷瑾為什麼反感當代一些學佛修行人?答案或許對你有所啟發
    一代宗師南懷瑾對當代修行人的態度一代宗師南懷瑾先生在世時,極其反感現在一些學佛人的態度和方法:一身佛氣、眼高手低,從不禪修。一來就要求學習大乘佛法如《楞嚴經》,追求所謂的開悟;或要求學習《法華經》,追求所謂的即身成佛;或者每天就在六根、六塵、五陰十八界上面繞來繞去。盡玩文字遊戲。搞到最後自己也煩了,甚至懷疑佛經所說的那些境界是否真實存在。
  • 金剛經精華40句最高智慧 南懷瑾
    今天一起跟著南懷瑾大師走進《金剛經》甚深智慧,學習《金剛經》最精華句子。對於經典的學習是永遠不夠的,何況是《金剛經》這樣包含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最能代表大乘般若思想的經典。所以,今天繼續跟著南懷瑾大師一起學習《金剛經》中的精華句子,探討解脫生命困惑的大智慧,在其中獲得重要的人生啟迪。《金剛經》:一切諸佛,皆從此經出。
  • 南懷瑾老師演示:最經典打坐教學視頻《如何靜坐》
    南懷瑾老師自示範打坐視頻《如何靜坐》(建議在wifi環境中觀看)靜坐的目的主要是使身心學靜 ,而不是學座,靜是所有生命恢復本有自然規律狀態。人要增強自己生命的功能,並且活的健康長壽,那麼建議您來學習靜坐。
  • 首次公開的秘密【南懷瑾先生】
    所以,我們學佛的人自己要知道,比如真心唸一句佛,至少自己心裡頭少生一個壞的思想、少起一個壞的念頭,這不是感應嗎?已經改正許多了。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行為,不是增加你的貪慾和做惡的心思,這個要清楚。另外,修了( 準提法 ),真正感應有啊。
  • 南懷瑾老師:身體這個地方打開的時候像爆炸了,很可怕的,一下張開了(揭秘「心輪」)
    那麼這拙火、靈力、靈能,在我們的修持上也有嗎?絕對有的。那麼密宗不同於顯教嗎?絕對相同,否則不叫佛法了。那拙火在顯教叫什麼?就是四加行的暖,得暖。所以《法華經》的妙蓮花,是意的成就。學佛到了明心見性,悟道了,佛經上稱為「意解心開」,就是這個道理,沒有了煩惱習氣的結使。
  • 葉曼先生:南懷瑾老師震天一吼,使我整個大翻身大開發
    畢業於北京大學,師從南懷瑾先生,曾任輔仁大學副教授、臺灣佛教協會副會長。以下文字摘自葉曼講述《我學佛的心路歷程》。一九六八年新正,南老師又在臺北,為大家打「禪七」。老師特地事先交待我:「這一次,不要太自私的只為自己修,我要你犧牲自己,幫助幾個外國人,替我做翻譯。」那一年,從美國來了一位海軍少將。本地有一位留學生,大家叫他「老白」。
  • 南懷瑾老師講述:最偉大的母愛與最重要的母教
    我常說一件有趣的事,中國道家推崇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最後還是崇拜他的母親瑤池聖母;天主教供奉聖母瑪利亞;而佛教中觀世音菩薩普遍被崇信。幾乎所有宗教最後還是以母教為依歸,其理由安在?可以說,每一個宗教都是以「母愛」為人類仁慈博愛的具體表現,非常尊重女性道德典型。從人類文化思想上看,觀音菩薩,在釋迦牟尼佛之前早就存在,尤其在東方普遍地被流傳崇拜。
  • 南懷瑾弟子魏承思 講述他與南懷瑾的交往以及南懷瑾的往事
    初識南懷瑾最初知道南懷瑾這個名字是在1980年代初,剛剛開始接觸佛學。香港何澤霖老居士寄來他的佛學著作。1988年,友人向我介紹劉雨虹老師,說她是代表南懷瑾來接洽復旦大學出版社,計劃出版懷師的書,我這才知道他在香港定居。當時出版海外圖書需經宣傳部審批,而我正在上海市委宣傳部工作。
  • 南懷瑾老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大家也都會引用,尤其那些學佛的,更是如此。我說:不要吹牛,你們那個刀呀,連剃頭刀都不如,不要說自己看到了刀就怕,連看到太太拿起廚房的切菜刀都會發抖的,你哪裡還有資格去拿屠刀呀?放下屠刀是指那些拿著刀砍過許多人頭的人,然後忽然不幹了,看到那些被殺的太可憐了,慈悲心發,放下屠刀,不再殺了。那是慈悲!你連殺人的本事都沒有,說你慈悲放在屠刀?
  • 南懷瑾的點醒:學會自己保佑自己,菩薩才會保佑你
    說到學佛,許多人立馬就會想到莊嚴的大殿,嫋嫋的香火,認為這就是信佛,就是學佛了。心中有什麼難事,就去求求菩薩,供點香火,希望菩薩能夠保佑自己,修行不通了,也去求菩薩,希望菩薩能夠讓自己覺悟。有這樣想法的人,註定一事無成,因為想要佛替自己解決難題是不可能的,否則這世上就沒有誰是不能解脫的了。佛經中一個故事:一位年輕人在屋簷下躲雨,看到菩薩撐傘走過,於是便求菩薩度他一段。菩薩說:「你我都在雨中,區別只是有沒有傘,所以不是我度自己,是傘度我。
  • 南懷瑾|《金剛經》「來者即諸法如義」,說學佛法千萬要記住這句
    南懷瑾|國學大師講學佛法四段精句,《金剛經》「來者即諸法如義」,說學佛法千萬要記住一句話國學大師南懷瑾:「我們學佛的根本是什麼?一切宗教都是一樣,都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是第一個起步。如果不修一切的善法,光想求開悟,那就是青蛙跳井了,噗通!
  • 南懷瑾老師:初步學佛要以《普賢行願品》的教導為基礎
    《圓覺經》的文字很美,文字後面的意義則很不簡單,不僅要度一切眾生,沒有時間性,永遠永遠入世救人,最苦難的時代,在最苦難的地方,都要來。這是菩薩發心,這一段可參考《普賢行願品》。每一個學佛的人都應該先讀《普賢行願品》,至少我當年學佛是這樣。《普賢行願品》裡有一句:「虛空有盡,我願無窮。」
  • 南懷瑾:金剛經的感應力量非常大,我給大家講一個我的秘密
    當代著名佛學大師南懷瑾,在講述《金剛經說什麼》時,講了自己年輕時讀金剛經的感應經驗:金剛經感應的力量非常大,我給大家講一個我的秘密,我在讀中學階段,每天早晨四點鐘就起,練拳運動以後,首先念金剛經。為什麼念呢?我一點都不懂;反正人家告訴我念金剛經很好,我就念金剛經。因為在學校裡,也不敢敲木魚,怕被人家說神經病,偷偷地弄一本金剛經,到會客室去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