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演示:最經典打坐教學視頻《如何靜坐》

2021-02-12 靈性療愈專題

 南懷瑾老師自示範打坐視頻《如何靜坐》

(建議在wifi環境中觀看)

靜坐的目的主要是使身心學靜 ,而不是學座,靜是所有生命恢復本有自然規律狀態。人要增強自己生命的功能,並且活的健康長壽,那麼建議您來學習靜坐。
「靜」和「靜坐」是世界上各學派各宗教的共法,從靜坐得到定靜的境界,不屬於哪一家,所以是共法,另外釋迦牟尼佛所講的真正的佛法是不共法,和其他各宗各派都不一樣,那是無上智慧成就的大學問。不過靜坐不一定就是學佛、修道,也不是一定要信仰任何宗教,靜坐的目的是要使自己的身心達到決對的寧靜。
盤不了腿的人正坐也是打坐

  靜為什麼重要呢?道家老子說過,「夫物芸芸,各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這是天地間不易的原理。宇宙萬物,不管哪種生物形態,它的生、發、茂、盛,都要歸元到本身根本的蘊藏,就像草木一樣,要有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就是恢復自己本有的靜態生命,這個宇宙究竟是「恆動」還是「恆靜」呢?這是最高深的哲學問題,暫時不在這裡討論。

  中國的道家、儒家和佛家,各家的修養想要求得「入定」,「入定」是要進入某種程度的靜的專有名稱。宋代理學家主張,在靜中養其端倪,認為在靜中才可能培養出真正的能力。西方宗教要禮拜、禱告,並且講究慧思,也要很寧靜的時候才能產生高超的智慧,這些都足以說明靜的重要。

打坐貴在長期堅持: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練習打坐,乃至念佛功夫也都是如此。初學打坐的人覺得熬腿最難,但也可能以一時的勇猛挺過去,更難的是長期堅持打坐。能長期堅持打坐,從不懈怠的人,即使不能「入定」,定力也已經很強了。

  南懷瑾老師在《我說參同契》裡說:「在一念不生的狀態下,時間久了,定久了,坎中實,太陽真火,自然發起,炎上,而離中虛,太陰真水,潤下,集於中宮,身心皆忘,氣住脈停。這與佛家講的空心及第,心一境性,證入初禪的境界,實在沒有什麼兩樣。而佛家的定就是道家講的凝神。」

靜坐之前必須先注意的幾個重點:

  第一、靜坐的地方該如何選擇呢?很多宗派講在靜坐的時候要面對東方,因為按照五行來看,東方屬木,是生氣方,氣都從這裡生發上來;西方屬金,是太陽落下去的地方,是死方;北方是完全冷凍的方位,南方又太熱了,所以有些人認為打坐一定要面向東方。

  另外有些宗教的人,為了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主張要面向西方。又有些道家的修行人,要坐北朝南,像當皇帝似的南面而王,南面是光明面,也屬於生旺面。還有些人修神通的,又認為需面對北方,北方屬於不空成就佛,面對北方修法才會有效。世界上就有些對方位執著的觀念。也有些國家學了中國禪宗的末流,認為打坐一定要面壁而坐,把被背對著外面,這些都是誤解,執著的觀念,雖然都各有理由,但是都不圓滿、不究竟。


七支坐法要點

  真正學靜坐,是學「靜」,而不是學「坐」,所以到處都可以靜坐,無往而不靜,無處而不靜,如果被空間、方位限制,而不能靜,坐得再好也沒有用,因為坐的目的是「靜」,靜到最後得「定」,至於得了定以後又如何呢,,那就是另外一件事了。

  所以我們學靜坐,必須自己得定,找一個最適宜的地點,在家裡、在房間裡面,甚至在床鋪上面,都可以,最好準備一個大的坐墊和一個小的坐墊,坐墊要柔軟而平穩,並不一定要棉花墊,也可以用草做成,比如榻榻米,或者好幾層地毯堆起來,但是不能像沙發一樣柔軟而有彈性,在沙發上打坐,坐起來軀幹是傾斜的,會妨礙生理的氣血運行,還有要有蓋腿的毛巾或毯子等,兩個膝蓋頭和後頸這三點,對靜坐特別重要,一定要準備穿的衣服,遇到氣候或個人感覺氣體變化的時候,就要遮蓋兩個膝蓋頭以及兩個頸肩背部。

三種常見的打坐姿勢

  靜坐的地方第一個要注意的是空氣,假使開門窗,不能對著身體正面,更不能對著身體背面,空氣需要對流,但是要在座位前方使空氣左右對流,決不能夠使身體正前方和正後方的空氣對流,這是錯的。因為靜坐的時候體溫容易降低,所以不要直接吹風,這樣會生病的。身上也一定要準備披掛的東西,就像人在睡眠中一定要蓋被子一樣,等到將來功夫到了某一步,就算脫光了裸體,在雪地裡靜坐,雪都會融化,那是以後的事,不能混為一談。

  第二、練習靜坐還要保持光線,與其他事項。初學靜坐的人,光線太強的地方不能坐,容易散亂,因為光線會刺激眼部神經,不得安詳,腦神經也不能安靜。太暗的地方不能坐,容易昏沉而陷入睡眠狀態,而且有些膽子小的還會引起恐懼感,所以光線要恰到好處。什麼叫恰到好處呢?因性別、體能和年齡而有不同,要自己內醒而注意體悟的。像您現在看到的這個畫面,光線就很適合初學靜坐的人練習。

相關焦點

  • 打坐效果不好?問題很有可能出在這裡
    打坐,又稱為靜坐,在實修功夫中,它既是非常基礎的功夫,也是非常高級的功夫。別看只是這樣簡單的坐著,裡面的「秘密」可不少。正確打坐可以令人身心健康、延緩衰老,對各種疑難疾病都有強大的調養和促進康復作用。△弘南老師講解打坐及正坐姿勢甚至,我們可以看到,在傳統文化和佛教文化中,幾乎所有的功夫實修都與打坐有關。
  • 打坐效果不好?很有可能問題出在這裡
    打坐,又稱為靜坐,在實修功夫中,它既是非常基礎的功夫,也是非常高級的功夫。別看只是這樣簡單的坐著,裡面的「秘密」可不少。正確打坐可以令人身心健康、延緩衰老,對各種疑難疾病都有強大的調養和促進康復作用。△弘南老師講解打坐及正坐姿勢甚至,我們可以看到,在傳統文化和佛教文化中,幾乎所有的功夫實修都與打坐有關。很多真正的修行人,看上去精神頭非常好,七八十歲的人體力可能比年輕人還好,而且會比同齡人看上去年輕很多。
  • 南懷瑾老師:靜坐修定的八障與八觸
    譬如我們靜坐,坐在這裡,為什麼不能真達到那個靜的境界?當然睡覺不是靜,睡覺是生活動態之一,不算靜,真達到了定靜的境界不是睡覺,可是也不像現在這樣亂七八糟地在思想,那個才是定。我們有心理的障礙,心中還有事有煩惱,不是東想西想壞事就是好事。
  • CCTV10《先生,南懷瑾》上、下完整視頻
    南先生其時正值二十五歲華年,已深得袁老先生真傳,並隨袁老先生赴重慶參訪虛雲大法師,親聆教誨,隨老師到潼南玉溪口過冬,更得老師親炙,心得更非同一般。其後,南先生為求深研佛法,便悄然離開成都,奔赴峨眉山大坪寺閉關修持。
  • 數息法-打坐入門(後附南懷瑾老師的視頻)
    記得《六祖壇經》裡面有一個磨瓦成鏡的故事,講的是一位修行人認為打坐就能成佛,於是天天就沉迷於打坐,不幹活不勞作,白白的荒廢了兩三年的光景,一天一位大師路過他家,看見他一個人在那裡悶頭打坐,大師也在他身邊席地而坐,沒說話,只是手裡拿了一片瓦在地上磨了起來,過了許久修行人終於忍不住了,於是就問大師,你磨瓦做什麼;大師反問道你打坐又是為了做什麼;修行人說我坐禪成佛啊,大師答道我磨瓦成鏡,修行人笑道磨瓦豈能成鏡
  • 打坐的神奇好處!如何打坐?看了真的受益匪淺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每年有近萬名患有各種疾病的人就診,醫生除了給病人用藥外,還經常會教他們如何盤腿打坐,以消除精神上的壓力和煩惱。而在日本,許多地方流行年輕女性做「一日尼姑」的時尚潮流,到一家寺廟盤腿打坐,齋戒清心,工作的壓力和煩惱也就煙消雲散了。練習一段時間後,你的柔韌性將大幅提升。
  • 淵回說南:南懷瑾講的觀息法門要參考哪些經典?安那般那呼吸修行
    這個視頻雖然沒有字幕,但是有相關文本資料的。文本資料可能會精確一點,大家可以配合視頻來看。直接搜索淵回說南,應該就能夠查到。下面我們步入正題。佛家和道家都有相關的內容南懷瑾老師曾經多次講到安那般那觀息法門。安那般那是梵文音譯,在我們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佛教裡面,這些有關呼吸系列的法門通常被叫做觀息法門。
  • 李連杰:我每天打坐8小時,身體日益好轉
    就在2019年的上半年,李連杰天天在家裡冥想打坐8小時,堅持了180天。事業成功的他,卻身患疾病李連杰,1963年生於北京,1982年主演電影《少林寺》引起不小轟動,從此成名。之後他又拍攝出了黃飛鴻系列、《精武英雄》等經典影片,被大家譽為功夫皇帝。
  • 一念一清淨,打坐最佳時間和靜坐誦讀時為何心氣不通?
    佛家的《妙法蓮華經》有云:「若人靜坐一須臾,勝造恆沙七寶塔。寶塔必竟化為塵,一念淨心成正覺。」可見,禪修靜坐的好處是我們靜心的好辦法,正所謂「一念一清淨,一念一淨土。」當下一念清淨,當下即是淨土。那麼,打坐時什麼時候才是最佳時間呢?
  • 熱乎出爐的30首兒歌+老師演示視頻,速速查看!
    身體律動教學是現時最盛行的音樂教學法,其特色是以身體去體驗及感受音樂的細節。將身體律動教學融入課堂,使兒歌不僅唱起來,還能跳起來!那秘籍是什麼呢?是不是很好奇?不要著急,好東西需要慢慢欣賞,先偷偷放一個視頻給大家看看:將身體律動教學法融入課堂兒歌教學,及時對課程模式進行創新,解決兒歌律動的難點,幫助幼兒積累與兒歌相關的知識經驗。大多數幼兒不識字,身體律動與兒歌相結合,由抽象的歌詞轉化為身體動作,進一步刺激孩子學習欲望,提升孩子對兒歌的興趣。
  • CCTV10《先生,南懷瑾》(上、下)完整視頻(含珍貴照片)
    南先生其時正值二十五歲華年,已深得袁老先生真傳,並隨袁老先生赴重慶參訪虛雲大法師,親聆教誨,隨老師到潼南玉溪口過冬,更得老師親炙,心得更非同一般。其後,南先生為求深研佛法,便悄然離開成都,奔赴峨眉山大坪寺閉關修持。
  • 祝您中秋快樂,為您送上《先生 南懷瑾》(上、下)完整視頻
    心理學、新時代思潮、身心靈、靈氣最新資訊,訂閱請點擊圖片上方「百合書院」,進入後點擊「關注」即可中秋到了,祝您中秋快樂,全家幸福美滿,為您送上紀錄片《先生 南懷瑾》(上、下)完整視頻,轉發本文贈送您中秋禮物——高能量<靈氣杯墊&
  • 南懷瑾老師親身示範講解九節佛風和寶瓶氣
    南懷瑾老師親身示範講解九節佛風和寶瓶氣。
  • 南懷瑾老師:這些不了解做不到,佛法永遠沒有入門的(從未公開)
    前言:本文錄音系首次公開,是南懷瑾老師在1981年講《指月錄》的開篇。南老師宣講了,什麼是佛法的心宗?什麼是禪那?什麼是定?著重闡述了四禪八定的工夫次序和境界,以及什麼是佛法的法。都是學佛修證必須要了解清楚的見地,甚為重要!
  • 南懷瑾老師:世界上什麼都容易學,唯有學佛是最難最難的事
    首先世界上什麼都容易學,唯有學佛是最難最難的事;第二重意義啊,人生畫虎不成反類犬,老虎沒有畫成反畫成了狗,學佛學不成,我不曉得你會變成什麼!所以啊,希望先把做人的道理完成了,再來談學佛的事。但是既然要學佛了,千萬要注意「不住於相」四個字;一住相,什麼都學不成了。
  • 大師南懷瑾為什麼反感當代一些學佛修行人?答案或許對你有所啟發
    反而是很多講空的大乘佛教經典特別吃香。但是證果之人少之又少,這是為什麼?一代宗師南懷瑾對當代修行人的態度一代宗師南懷瑾先生在世時,極其反感現在一些學佛人的態度和方法:一身佛氣、眼高手低,從不禪修。一來就要求學習大乘佛法如《楞嚴經》,追求所謂的開悟;或要求學習《法華經》,追求所謂的即身成佛;或者每天就在六根、六塵、五陰十八界上面繞來繞去。盡玩文字遊戲。
  • 靜坐丨最好的狀態
    近日,和一個朋友聊天,說起靜坐時,他善意提醒小編靜坐不當可能導致身體出現問題,還開玩笑地說,注意不要走火入魔。除了感謝朋友的關心之外,小編特別想和靜坐的初學者分享一個關於靜坐的基本認知。靜坐,不是索取,不是生活欲望的延伸,更不執著於為了達到某種玄而又玄的境界;靜坐,是生命的實踐活動,是認知自我的一個過程。通過調整身體的坐姿,以數息、觀呼吸等方式,持續強化自我的覺知能力,不斷培養專注力,從而起到通經活絡的作用,同時自律和自信也得到提升。靜坐,是對人體身心的一種鍛鍊方法。
  • 無數人翻唱的中韓經典歌曲​《I believe》尤克裡裡指彈也超好聽!演示&教學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首無數人翻唱的中韓經典歌曲《I believe》。歌曲最原始的版本是韓國的申升勳演唱的,當時這部劇也是贏得了很多中國女生的喜愛。後來有很多紅人翻唱這首歌,比如韓國偶像IU、中國歌手張信哲、範逸臣、孫楠等等,不同的版本,同樣的喜愛。
  • 南師百問:南懷瑾考倒數第一,小學沒畢業,如何成為國學大師的?
    南師百問:南懷瑾小時候考倒數第一,小學都沒畢業,他是如何成為國學大師的? 用南懷瑾老師自己的話來說,南懷瑾老師這一輩子是: 生於憂患,死於憂患。一無是處,一無所成。 當然,我們都知道所謂的一無是處,一無所成,是南懷瑾老師的謙虛話。 其實話說回來,根據南懷瑾老師的一生,我們不難看出。南懷瑾老師從來也沒想過做國學大師,他老人家也不想成為什麼所謂的國學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