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這些不了解做不到,佛法永遠沒有入門的(從未公開)

2021-01-10 百家名寺錄

前言:本文錄音系首次公開,是南懷瑾老師在1981年講《指月錄》的開篇。南老師宣講了,什麼是佛法的心宗?什麼是禪那?什麼是定?著重闡述了四禪八定的工夫次序和境界,以及什麼是佛法的法。都是學佛修證必須要了解清楚的見地,甚為重要!

(文字部分如下)

禪,尤其是禪宗,是一切佛法的心宗,明心見性這個心,良心的心,也就是說一切佛法的心要。這一個宗派,所謂宗派,什麼叫做宗呢?就是修持方法上的那個宗旨,修持方法上所達到的宗旨,就是拿現在的話講,真正達到佛法的中心的中心。禪宗,也叫做般若宗,因為從中國唐代五祖、六祖這個之間,禪宗的祖師們提倡用《金剛經》,甚至於用般若的這部分佛法為主體,所以後人又稱它為般若宗。一切凡夫成佛,一切人、一切眾生成佛,必須大智慧的成就,般若的成就,這是究竟,所以後世又稱它為般若宗。外國人有時候稱它為達摩宗,因為到中國來開宗傳播的這位祖師是達摩祖師,所以稱為達摩宗。

那麼這個宗派修持佛法為什麼叫禪呢?禪,現在我們後世簡單的稱呼,只有一個字,在佛學裡頭是稱為「禪那」。「禪那」也是梵音,梵文翻成中文的音,實際上也不是「禪」,現在我們跟到國語念「禪」,xiannuo,所以日本話「禪」字也叫xian,因為日本人當時從唐代翻譯過去,xiannuo。「禪那」的意思,翻譯成中文,正統的叫做「思維修」,在教理上屬於「思維修」,八正道的正思維,思維修。後來玄奘法師翻譯稱為「靜慮」,這是玄奘法師的翻譯,後世經典稱為「靜慮」。「大學之道,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靜慮,這都是「禪那」這個意思。所以思維修,禪那,或者翻譯成靜慮,這個修持的方法,是大乘的禪觀。所以禪,又屬於大乘道六度、六波羅蜜多之一的禪波羅蜜多。由靜慮,禪波羅蜜多的成就,最後再得般若波羅蜜多,得大智慧的大徹大悟。所以禪,屬於大乘禪觀的這個禪那。

它同小乘佛法的禪定有沒有關係?也有關係。小乘佛法的禪定,等於說是屬於佛法修持止觀法門的偏重於修止。小乘佛法的禪定,是有一個層次、次序,可以說明的叫做四禪八定,也叫做九次第定。佛學裡頭的經典上爭論的很多,關於禪定的名稱等等。九次第定,是偏在小乘的禪觀修法,屬於小乘禪觀止觀的止。止,就是人修持中間把身心專定在一個境界上,所以有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的分別。四個禪的層次,又加上四個定,色無邊處定,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合起來叫四禪八定。最後有一個滅盡處定,滅盡定,證得阿羅漢果入滅盡定,這就是所謂九次第定,這是最高的定。

四禪八定綜合起來就叫做禪定,這是小乘禪定的工夫。其實無論大小乘的佛法,要真正走修證的工夫,四禪八定是必修之路,不走四禪八定,無論是大乘、小乘,這個佛法永遠沒有入門的。譬如你們現在靜坐,打坐是準備走入四禪八定基本的一個方法,並不是說你現在會盤腿、會打坐,就算是四禪八定初禪了,這是不對的。那麼所謂禪定的定,也就是經教教理的止觀的止。譬如我們大家現在人生都有欲望、煩惱,生命身體,生老病死苦,容易衰老,容易生病等等,總而言之,身心生命的力量,在輪迴,一股力量在轉動,自己做不了主,大家情緒做不了主,思想做不了主,身體做不了主,就是沒有定,有了定力的時候,自己能夠做自己的主宰,就不聽生理、物理、心理狀況亂跑,此所謂定。那麼這個定,不一定是打坐的時候才行,那不算,要走路、站在那裡、睡覺,隨時隨地都要進入這個定,才算修止修定。所以真正的學佛,不管大乘小乘,第一步先進入止定的境界,這是基礎。

剛才講到四禪八定,定是定啊,禪是禪哦。定,小乘禪觀,剛才不是提到,四個禪四個定。初禪定,心一境性,離生喜樂,這是初禪的境界。一個人不管你用什麼方法,念佛也好,念咒子也好,參禪也好,修白骨觀也好,看光也好,外道也好,內道也好,做到這個心專一了,專一在一個境界上,只有這一念頭,這個境界,初禪的心性集中在一點。譬如念佛,念「南無阿彌陀佛」,其他妄想雜念都沒有,生理上的感受寧靜下來,心理上的雜念妄想寧靜下來,身體上的感受也寧靜下來,心一境性,專一了,在這個境界上,這個時候,感受上有一種好像超越於身體超越於心理的習慣發生,內心無比的喜,高興,喜是對心理而說,樂對身體而說,身體無比的快樂。大家坐在這裡打坐更明顯,打坐坐十幾分鐘,比如你們在修禪定,苦不苦啊?老實話,你講得好,很苦!坐在這裡,腿也痛又麻,既不歡喜也不快樂,不過不好意思叫「我的媽呀」,不好叫出聲對不對?

不但打坐修定的人如此,世界上普通一般人一天到晚身體很難過的,不是頭昏就是眼昏,不是想睡覺,不是這裡累就是那裡不舒服,不然就是肚子餓,吃飽又肚子發脹,都在啊,沒有快樂、快感。樂,就是快感,生理上的舒服沒有過。得到初禪的人,才能夠有離,有脫離這個身心的舒服,發生內心無比的喜歡。這個時候,人自然,人家罵你也不會生氣了,你受了委屈也不會煩惱,受了多大痛苦都是喜歡的,看冤家看仇人都是蠻慈悲蠻可憐的,人家無禮地罵你、無禮地整你,你是覺得好笑,這人蠻可憐,絕不會自己生氣。所以你們老同學們聽聽,有些認為自己工夫蠻有意思的,碰到外面的境界,什麼都跨了,以為自己還有工夫呢,我在入定,你不要見鬼騙人了好不好!不要騙自己好不好,你入定,你在煩惱定,一點沒有錯。

相關焦點

  • 首次公開的秘密【南懷瑾先生】
    以這樣的心情來求佛法得感應,這個佛菩薩不叫做佛菩薩,那叫「貪汙的老闆」。三根香蕉他都要貪汙,而且皮也吃不到,這有道理嗎?所以我們要注意,感應是無貪者感應,心中一切貪心都沒有,一切是交出去、付出去。你們常常聽到**、**的朋友講「我的一切交給上帝」,交出去了。
  • 南懷瑾老師:佛法就在魔法中,這四種魔是不希望你成道的
    所以說人到了高位之後,就有許多人來找他,這些人就是他的魔。這些資料在《大寶積經》中很多,你每天做功夫,什麼時間碰到哪一種境界是哪一種天魔,你曉得了,只要叫他的名字,要他不要囉嗦,他就不來了。有人修道,剛進步一點就出個岔子,見解上有偏差了,走上岔路。
  • 南懷瑾老師:普通人沒有體驗過的喜樂與輕安(「輕安」下)
    「依止成辦所行清淨作意者,謂由此故,依離一切粗重之身,雖行一切所緣境界,而諸煩惱不復現行。」真得了定的人,這個父母所生之身轉了。凡夫平常是粗重,在道家叫做沒有仙骨,所以骨骼非常重要。唐朝宰相李泌,骨節珊然,走起路來非常輕鬆,有仙骨。
  • 大師南懷瑾為什麼反感當代一些學佛修行人?答案或許對你有所啟發
    如《四十二章經》、《安般守意經》等,這些佛經現在都是冷門,沒幾個人看。反而是很多講空的大乘佛教經典特別吃香。但是證果之人少之又少,這是為什麼?一代宗師南懷瑾對當代修行人的態度一代宗師南懷瑾先生在世時,極其反感現在一些學佛人的態度和方法:一身佛氣、眼高手低,從不禪修。
  • 紀念南懷瑾老師辭世4周年,央視紀錄片《先生南懷瑾》全集,轉發功德無量
    南懷瑾老師離開三周年之際,央視人物欄目15年9月24日播出了《先生南懷瑾》上集,由央視與南懷瑾文教基金會合作製作:  南懷瑾老師離開三周年之際,央視人物欄目15年9月25南先生其時正值二十五歲華年,已深得袁老先生真傳,並隨袁老先生赴重慶參訪虛雲大法師,親聆教誨,隨老師到潼南玉溪口過冬,更得老師親炙,心得更非同一般。其後,南先生為求深研佛法,便悄然離開成都,奔赴峨眉山大坪寺閉關修持。
  • 金剛經精華40句最高智慧 南懷瑾
    南懷瑾:凡是你有什麼境界,都是假的;凡是你修得出來的,不修就沒有了。若見諸相非相,你就見到佛了,見到佛的法身了。7.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南懷瑾:你講空也不對,不是佛法,執著有也不是佛法,非空非有也不對,即空即有也不是佛法。8.法尚應舍,何況非法。南懷瑾:一切真正的佛法到了最後,像過了河的船,都要丟掉,何況一切不是法呢?
  • 南懷瑾求仙問道之旅:道士揮手劈松,松樹應手而倒
    當時對於這句話不甚理解,但是在看過金庸老師的作品以後,恍然明白了它的意義。金庸老師筆下的人物,只要是會武功的,個個都能飛簷走壁,更甚至在彈指一揮間,便能置對方於死地。這種出神入化的視覺效果,總會讓坐在電視機前的觀眾產生不明就裡的疑惑:這些,都是真的嗎?所以,這麼多年,人們對於武功、世外高人等這些帶有玄乎色彩的內容而產生的好奇心從未間斷過。
  • 南懷瑾老師:「貪瞋痴慢疑」都是與生俱來的
    再說「瞋」,瞋心瞋念,大家以為自己都沒有,脾氣大,當然是瞋念,恨人、殺人、怨天尤人,都是瞋,是非分明也是瞋。或者你說什麼都不會生氣,就是愛乾淨,看到不乾淨受不了,也是瞋,一念的瞋就是厭惡。你念佛啊!打坐啊!你念的再好,如果這個思惑,這個心理行為一點沒有轉變,免談學佛。這是真正的佛法啊!
  • 學佛者最容易犯這三個毛病,南懷瑾因此幾十年都不講真正的佛法
    南懷瑾先生曾說:「我從離開臺灣之前到現在,差不多十年時間,不講真正的佛法。為什麼呢?因為真正的佛法沒有人修的,包括你們諸位。儘管標榜自己在學佛,都不是真的,都是自欺、欺人、被人家欺。沒有真正學佛的人。」
  • 南懷瑾弟子魏承思 講述他與南懷瑾的交往以及南懷瑾的往事
    1997年的一天,懷師把我叫去個別談話,說看我是個可造之才,要傳我「心地法門」,說此法真能修成的人不多,望我持之以恆。他還說,你十多年後也許會出家。若如此,則必成一代大法師。其實,我一直沒有真正弄懂「心地法門」是怎麼一回事,更沒有動過出家的念頭。兩三年前和懷師舊話重提,他老人家聽罷哈哈大笑,說當時見我仍將佛法當學問,想把我哄進佛門。知道我功名心切,不用此番話忽悠我,我豈肯認真實修。
  • 葉曼先生:南懷瑾老師震天一吼,使我整個大翻身大開發
    畢業於北京大學,師從南懷瑾先生,曾任輔仁大學副教授、臺灣佛教協會副會長。以下文字摘自葉曼講述《我學佛的心路歷程》。一九六八年新正,南老師又在臺北,為大家打「禪七」。老師特地事先交待我:「這一次,不要太自私的只為自己修,我要你犧牲自己,幫助幾個外國人,替我做翻譯。」那一年,從美國來了一位海軍少將。本地有一位留學生,大家叫他「老白」。
  • 南懷瑾老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大家看中國古代的人物,像孔子呀,孟子呀,沒有身上不帶武器的。但是有武不用,有功夫不用。很多人學了功夫,一輩子都不用,都沒有打過人,這樣可以,但是不能沒有功夫。「古人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夫者!」人可以有本事,一手可以把天下的頭像切蘿蔔一樣切光,有這麼高的本事。但他卻是永遠慈悲人家,永遠是愛人的。
  • 南懷瑾老師:能受天磨真鐵漢,不遭人忌是庸才
    以佛法看來,這個人的生命、世界的歷史、社會的進步繁華,都是煩惱魔造成的。所以你不要以為魔是不好的,今天人類科學昌明,經濟發達,都是煩惱魔所造的。而佛法在哪裡呢?佛法就在魔法中,佛道就在魔道中,所以轉煩惱就成菩提。你求沒有煩惱,那就不能作佛事。 佛法的標記是蓮花,蓮花的特性是它不長在乾淨的地方,那泥巴越髒,蓮花長得越好。
  • 南懷瑾老師: 節氣與十二律呂
    這種理論,在近世西方才證明到,可是我們祖先早就知道了,能說我們不科學嗎?可惜我們子孫不爭氣,沒有在這些科學上求發展,也可以說我們這些子孫很爭氣,因為懂了這些道理以後,覺得沒有什麼稀奇,不拿到物質方面來運用。
  • 南懷瑾老師講「海底輪」:人體三角地帶的秘密
    我們身體這個小天地,血脈等於長江、黃河、溪流樣樣都有。宇宙間所有的一切,身體內部都有,當然也有很多眾生,有細胞也有寄生蟲。譬如天體有北鬥七星,我們身上有沒有北鬥七星呢?有!但是你不要著相,真的北鬥七星是什麼?就在人的內心、念頭、七情六慾。講有形的人體北鬥七星,你看臉上有七個。
  • 南懷瑾老師:三災來了禪定工夫也垮了,就有這樣嚴重!
    做工夫也是一樣,得到初禪的話,仍抗拒不了火災,碰到身體上精氣不能化的,慾火突然大動,男性女性都一樣會漏丹,初禪境界一下子就垮了,這是火災。到達第二禪境界時,水淹二禪,就沉沒下去,又垮了,照樣六道輪迴。到達第三禪境界,氣脈沒有調順好,一樣會毀掉,這是風災。
  • 【講座早知道】南國熙與他的「老師」南懷瑾
    溫州自古以來算是一個魚米之鄉,而南懷瑾出生的樂清縣地團村和附近的幾個村子,卻是個窮地方,其父親南仰周是個遺腹子,上面兩個哥哥能力不強,南仰周十二歲就撐起這個大家庭的重擔。南懷瑾的首房是王翠鳳,也是南懷瑾的姨表姐。二房是楊向薇,吉林長春人。長子南舜銓(南宋釧)、次子南小舜、三子南一鵬 、四子南國熙。女兒南聖茵和南可孟。
  • 什麼叫做佛法?悟道,悟道沒有一個東西。這裡說的沒有一個東西不是...
    最後佛法又被他否定了,「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什麼叫做佛法?悟道,悟道沒有一個東西。這裡說的沒有一個東西不是斷見,沒有就是沒有。換句話說,成了佛的人告訴你,他是現在的佛,你儘管打他,這個是妖怪,不是佛。佛是無法可得,住在無相中。因為,真是大成就的人,絕對的謙和,謙和到非常平實,什麼都沒有。真正的佛不認為自己是佛,真正的聖人,不認為自己是聖人,所以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
  • 南懷瑾老師:一個人在開悟的一剎那,這個地方一定是打開的(揭秘「心輪」)
    如果一個人自認自己「開悟」了,尤其中脈的「心脈輪」從未打開過,就不能算是真正的「開悟」了。至於「心脈輪」開了之後,由於修持不力,又合攏封閉了起來,不能保任,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混而相拘」,古人講這個心念思想,在心裡頭陰陽混合,善惡都在這個裡頭。 現在只講內在的心,我們過去形容這個心,同心臟有關聯之處。「方圓徑寸」就是心窩子這裡,但不是心臟所在。我們的心臟,每一個人都是偏的,沒有一個人是正的。所以人都是歪心思,因為心臟都是歪的。
  • 南懷瑾舍利子真圖真實揭秘
    談到南懷瑾舍利子,很多人都想觀其真容,為了給大家揭秘南懷瑾舍利子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