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驕陽似火。7萬多名河北雄安新區建設者與時間賽跑,熱火朝天地奮戰在塔吊「叢林」裡;夜色下,建設現場則是一幅「燈光璀璨、壯美如畫」的景象。在這片希望的熱土上,「未來之城」正在拔節生長……
「未來之城」上演「速度與激情」
起重機巨臂高擎、工程車輛穿梭忙碌、建設者埋頭奮戰……秩序井然的雄安新區建設工地上,在保障質量的同時,建設者們揮灑汗水、全力以赴,展現出新時代「未來之城」的「速度與激情」。
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站房橢圓形水滴狀造型初露端倪;北京支持雄安「三校一院」交鑰匙項目日新月異;雄安商務服務中心建成後,將成為雄安首個標誌性城市建築群……
作為雄安新區首批開工房建項目的會展中心已實現主體結構封頂,目前正在進行幕牆工程、機電安裝等作業。
容東片區是雄安新區先期啟動建設的片區之一,根據規劃居住人口規模約17萬。「截至8月8日,容東片區建設現場已矗立塔吊600餘臺,進場建設者超過5萬人。」據容東安置房G1標段項目總指揮李國強介紹,容東安置房項目預計明年6月底交付使用。
今年年初以來,雄安新區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規劃建設,加快推動重大工程項目開復工。在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雄安新區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近16倍,工程建設全面鋪開。
雄安新區2020年謀劃提出百餘個重點建設項目。截至7月底,近70個項目已主體開工或配套輔助設施工程開工。
創新科技「鑄造」智慧新城
建設綠色智慧新城是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重點任務之一。今年5月,雄安新區正式發布智能城市標準體系框架,包含基礎設施與感知體系建設、智能化應用、信息安全三大類的智能城市標準體系,規範了從物聯到數聯再到智聯的新一代基礎設施標準。
雄安新區堅持把智能城市基礎設施與傳統城市基礎設施同規劃、同部署、同實施,實現城市物理空間與數字虛擬空間「雙規劃」合一、「雙基建」同步。
「我們以BIM、雲計算、區塊鏈為技術支撐,提高施工效率,實現透明建設監管,主體結構封頂比計劃早5天。」雄安商務服務中心項目設計負責人吳新竹說。
雄安商務服務中心辦公樓及公寓兩棟建築作為超低能耗被動式建築,在圍護結構、能源和設備系統、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採用多項節能技術。
除了加快推進全域智能感知體系、新一代通信網絡、城市計算能力等智能基礎設施建設,雄安新區目前在建重大項目中,已經有許多先進創新科技元素融入其中。雄安容東片區地下綜合管廊項目設置體檢機器人,在工人進場時檢測人體數據與數位化指標,並及時給出解決方案。
雄安新區設立以來,網際網路企業相繼入駐爭搶布局。阿里帶來雲計算、物聯網;百度將無人駕駛車輛開到雄安;騰訊則拿出大數據、金融雲以及區塊鏈……除此之外,中國移動、華為等紛至沓來,智慧新城從「紙上」到「地上」指日可待。
「藍綠底色」繪就「雄安畫卷」
驅車穿行在雄安新區,一片片綠意盎然的林海映入眼帘,這裡是「千年秀林」工程。截至2019年年底,雄安新區設立以來總造林面積已達31萬畝,樹種達200種,植樹1400萬棵。
「千年秀林」工程於2017年11月啟動,打造以近自然林為主的森林體系,是未來雄安新區城市組團和板塊之間的重要生態緩衝區,結合白洋澱生態環境的治理和修復,構建「一澱、三帶、九片、多廊」的生態空間格局,實現以澱興城、城澱共融。
《雄安新區2019年大數據報告》顯示,經衛星遙感圖像分析發現,與2017年相比,2019年雄安新區的地面水體徑流和水體面積顯著增加,白洋澱水域面積整體增加了24.05%,緊靠雄安新區啟動區的燒車澱水域面積增加尤為明顯。雄安新區部分區域植被覆蓋範圍顯著擴大,「藍綠底色」面積不斷拓展,生態環境治理顯現出階段性成果。
8月6日,雄安新區發布秋季植樹造林項目招標公告,計劃造林總面積約5.5萬畝,預計9月底開工。同時,距離雄安高鐵站東南方向2.1公裡處,佔地面積約5公頃的雄安新區首座全地下「花園式」再生水廠主體結構,也於7日全面啟動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