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雄安」:勾勒未來之城綠色圖景

2020-12-24 澎湃新聞

雄安新區是我國多要素城市地質調查試點的第一個示範區。歷經3年多努力,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初步建成城市地質信息平臺,為新區規劃編制、實施、監督、用途管制、生態保護修復等提供了全鏈條支撐,開創了新時代地質工作支撐城市現代化規劃建設運行的「雄安模式」——

雄安新區 資料圖

精準對接新區規劃建設對地質工作的需求,構建「四方聯動」機制

2017年4月1日,設立河北雄安新區的消息傳遍大江南北。這個誕生於新時代的國家級新區,承載著打造新時代中國高質量發展全國樣板的期望,肩負著謀求區域發展的新路子、打造經濟社會發展新增長極的使命。

黨中央明確,雄安新區建設要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規劃建設雄安新區,要堅持先謀後動、規劃引領,用最先進的理念和國際一流的水準進行城市設計,建設標杆工程,打造城市建設的典範。

區位優勢和自然稟賦,讓雄安具備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解決「大城市病」和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條件。由於開發程度較低,雄安新區的城市建設基本是從零開始。如何立足高起點、高標準建好雄安新區備受社會關注。

千年大計,地質先行。

在獲知雄安新區設立的消息後,中國地質調查局黨組審時度勢,組織人員僅用21天就編制完成《支撐服務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地質調查報告》,獲得原國土資源部、河北省領導的充分肯定。

2017年5月,中國地質調查局黨組提出充分發揮地質調查工作的基礎性、公益性、先行性作用和技術、人才優勢,全力服務、支撐和保障雄安新區建設。隨後,中國地質調查局相關負責人率隊赴河北雄安與新區籌委會進行工作對接和需求調研。雄安新區籌委會表示,編制雄安新區總體規劃和相關專題規劃迫切需要地質資料支撐。

在精準對接需求的基礎上,中國地質調查局將雄安新區列為多要素城市地質調查試點之一,並提出了構建世界一流的「透明雄安」、打造地熱資源利用的全球樣板、建成多要素城市地質調查示範基地、為雄安新區規劃建設運行管理提供全過程地質解決方案四大目標。

中國地質調查局、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河北省自然資源廳、河北省地礦局建立「四方聯動機制」,2017年6月,支撐服務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地質調查工作正式拉開帷幕。中國地質調查局11家直屬單位和河北省地礦局所屬10家單位,調集鑽機200多臺、工程技術人員1700多人,在雄安新區這片熱土上率先開展了工程地質調查、土地質量調查、地下水與地面沉降調查、淺層地溫能調查。 僅用兩個多月時間,雄安新區地質調查第一階段成果出爐,為雄安新區總體規劃提供了地質依據。

其後,中國地質調查局接續部署開展了新區工程地質、土地質量、地下水與地面沉降、地熱清潔能源、白洋澱生態環境等多項調查工作。由中國地質調查局天津地質調查中心牽頭,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環境監測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中心、自然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地質研究所、地質實驗測試中心等單位共同實施。

根據新區規劃建設需求,相關單位在綜合集成調查成果的基礎上,陸續編制並提交了《支撐雄安新區總體規劃地質調查報告》及圖集、《雄安新區工程地質調查專題階段報告》《雄安新區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評價階段成果報告》《雄安新區容東片區工程地質勘查報告》《雄安新區自然資源與環境監測報告》,以及雄安新區「一主五輔」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成果等,有效支撐了雄安新區總體規劃綱要及重點規劃區詳細控制性規劃編制。

開展資源環境及承載力調查評價,助力「美麗雄安」建設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是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全過程貫徹的理念。為支撐雄安新區綠色發展,中國地質調查局在雄安新區部署實施了深部地熱勘查、白洋澱地區生態地質調查、水土質量調查評價、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綜合監測等項目,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雄安新區地熱勘探

最新調查成果顯示,雄安新區的水土環境總體優良。雄安新區土地質量調查評價工作查明,起步區土壤環境質量總體清潔,無汙染風險,其中一等無汙染風險的土地佔99.241%;新發現富硒耕地574公頃,主要分布在容城縣南張鎮、小裡鎮等農田區;新區淺層地下水質量總體較好,深層地下水質量優良,富鍶地下水分布較廣。

除了擁有良好的水土環境,雄安新區還賦存豐富的清潔能源。

雄安新區分布著容城、雄縣、高陽3個基巖熱儲地熱田,具有良好的開發利用前景。為打造「採灌均衡、深淺聯用、清潔高效、永續開發」的地熱資源利用全球樣板提供技術支撐,是雄安新區地質調查工作主要任務之一。自2017年11月雄安新區深部地熱勘查工作正式啟動至今,中國地質調查局在雄安新區三大地熱田共布設深度地熱勘探鑽井21眼,開展了地熱資源整裝勘查。

調查成果顯示,雄安新區淺層地熱能廣泛分布於地下0~200米,適合地埋管地源熱泵的利用,可利用資源量折合標準煤400萬噸/年,能滿足約1億平方米建築物供暖、製冷需要。中深層地熱主要是地下熱水,集中分布在三大地熱田地下600米~4000米,熱儲層溫度60℃~130℃,在採灌均衡條件下地下熱水可利用資源量為4億立方米/年,折合標準煤346萬噸/年,可支撐供暖面積超過1億平方米。據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副總工程師王貴玲介紹,雄安新區地熱資源儲量大、溫度高、水質好、易回灌,在技術、經濟、環境可行條件下適宜規模化開發利用,可為雄安新區打造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提供穩定安全的清潔能源供給。

這些得天獨厚的資源、環境條件,讓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雄安」底氣更足。

地上地下資源環境 「一張圖」三維集成展示,打造「透明雄安」數字平臺

雄安新區野外測量

建立智慧新城是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重點任務之一。正如經濟特區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先鋒隊」,雄安新區則是智慧城市這一新生事物的「探路者」。而構建「透明雄安」正是打造智慧新城的關鍵一環。

地質調查工作在雄安新區起步區建立了地下100米深度範圍內米級精度三維地質模型,評價了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條件和工程建設適宜性,並構建了起步區萬米深度範圍內地下含水層、地下熱儲層、深部探測層等多層次、多尺度地下空間三維結構框架,有效支撐雄安新區地下資源開發利用,為「透明雄安」數字平臺建設奠定了基礎。

據「透明雄安」數字平臺建設負責人、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周小元介紹,「透明雄安」數字平臺由地質大數據中心、數據共享服務系統、三維可視化系統組成。其中,地質大數據中心通過利用網際網路、物聯網技術實現了地質調查、地質監測、工程勘察等地質數據的採集、管理和服務,面向雄安新區委辦局提供基礎地質數據服務。

三維可視化服務系統,集成了地質結構模型、地質屬性模型、傾斜攝影、遙感影像、地下構築物模型等多種三維數據,將地下空間開發、地下水管理、地熱資源開發、地質安全監測等地質業務與三維技術融合,實現了地上、地下資源環境三維「一張圖」集成展示,使雄安新區地下0~1萬米的資源環境狀況及變化情況一目了然。用戶通過「透明雄安」數字平臺進入三維可視化服務系統,即可了解地下不同位置的結構和屬性。

數據共享服務系統,目前已上線「透明雄安」、地質安全、工程地質、地熱、地下水、土地質量和地質大數據等七大專題,可提供定製化的三維地質模型、地面沉降監測、工程虛擬勘察諮詢、地熱資源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管理調度、土壤質量評價等地質數據和地質產品服務。

如今,「透明雄安」數字平臺已與雄安新區數字規劃平臺實現對接共享,將地下三維地質結構模型嵌入新區數字規劃平臺。

據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部主任邢麗霞介紹,今後雄安新區的城市地質調查工作將逐步轉向對自然資源環境的定期監測,動態反映新區生態環境狀況變化。據悉,目前中國地質調查局正在推進雄安新區土地及林草資源、地熱及淺層地溫能、溼地、土壤環境、地面沉降等資源環境的監測工作,已初步建設了區域地下水專門監測站點87個。「透明雄安」數字平臺已接入「雄安雲」,為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提供地質監測數據和預警信息服務。

如今,歷經3年多謀劃的新區已進入大規模開工建設階段, 未來之城畫卷正在華北大地上徐徐鋪展。相信在多要素城市地質調查工作的支撐下,雄安新區的綠色智慧圖景將越來越清晰。(高慧麗 葛偉亞 馬震)

來源:i自然全媒體

原標題:《「透明雄安」:勾勒未來之城綠色圖景》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智慧藍圖」輪廓漸明——河北雄安新區加快建設「未來之城」見聞
    在這片希望的熱土上,「未來之城」正在拔節生長……「未來之城」上演「速度與激情」起重機巨臂高擎、工程車輛穿梭忙碌、建設者埋頭奮戰……秩序井然的雄安新區建設工地上,在保障質量的同時,建設者們揮灑汗水、全力以赴,展現出新時代「未來之城」的「速度與激情」。
  • 千年大計 未來之城 智慧雄安—2019雄安新區智慧城市安防、消防展歡迎您
    雄安新區是一個綠色智慧新城,將建成國際一流、綠色、現代、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智慧城市涉及面極廣,而智慧安防消防又是智慧城市建成的前提,因此在新一輪智慧城市建設中安防消防是重中之重,高科技安防消防產品需求量龐大,安防行業已經迎來千載難逢的好時代!
  • 探訪|「地下雄安」建設打造綠色智慧水廠「雄安樣板」
    打造綠色智慧水廠「雄安樣板」——「地下雄安」建設探訪(三)近日,容東片區再生水廠一期工程施工現場一片繁忙,工人在再生水廠地下箱體安裝橋架。兩座再生水廠將為雄安新區打造綠色智慧水廠探路。兩個水廠有哪些創新?如何為新區再生水廠建設樹立「雄安樣板」?積極推進再生水循環利用,汙水資源化再生利用率≥99%日前,中建八局容東片區再生水廠一期工程施工現場一片繁忙,350多名工人戴著口罩、緊張有序地進行鋼筋綁紮、拆模、砌築等作業。
  • 復興號奔向「未來之城」!71項智能化設計彰顯中國智慧
    2020年12月27日10時38分,時速350公裡復興號高速動車組從北京西站開出,奔向「未來之城」雄安新區。幾乎同時,雄安站也向北京發出了首發列車。京雄城際鐵路全線開通。「古都北京與『未來之城』連得更緊了!」
  • 聚焦雄安新區|區塊鏈:構建未來城市大腦「穹頂」
    人們在聚焦雄安新區熱火朝天建設的同時,也在感嘆這座未來之城的「城市大腦」建設。雄安新區從規劃開始,就以打造智能城市為重任,讓數字城市與實體城市孿生共長。作為智能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區塊鏈的開發應用一直在悄然進行,從基礎架構的搭建到應用落地的牛刀小試,無不昭示打造「智能之城」雄心抱負。
  • 為什麼最近雄安瘋狂的「美容」
    「漫生活」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寓意豐富,「漫」代表以愛為題的公共藝術體系,孕育包容萬象的容城態度;「生活」是指從心出發的綠色生活方式。「漫生活」主題展望了雄安新區容城縣未來倡導文明、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彰顯了雄安的地域屬性和文化性格。 新區規劃綱要提出營造優美、安全、舒適、共享的城市公共空間。
  • 《聚星巨著》形象大片發布,富陽未來國際化圖景磅礴開卷
    至此,富春·金茂星外灘的真容漸漸浮現,一幅描繪富陽國際化未來都會新圖景磅礴開卷。作為屹立於富春江岸的封面建築,富春·金茂星外灘的三大知名設計天團,以建築進化城市,在形象片中向我們描繪了現代版《富春山居圖》的未來場景。「你可以想像,這將是一個具有前瞻性、彈性、智能化、綠色且生態可持續的城市,一個宜居、激勵、參與和融合的城。」
  • 寫在京雄城際鐵路全線開通運營之際:從首都北京開往未來之城
    從首都北京開往未來之城 ——寫在京雄城際鐵路全線開通運營之際 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 12月27日10時18分,首趟復興號高速動車組C2702次列車從雄安站發出
  • 法治雄安
    人們在聚焦雄安新區熱火朝天建設的同時,也在感嘆這座未來之城的「城市大腦」建設。雄安新區從規劃開始,就以打造智能城市為重任,讓數字城市與實體城市孿生共長。作為智能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區塊鏈的開發應用一直在悄然進行,從基礎架構的搭建到應用落地的牛刀小試,無不昭示打造「智能之城」雄心抱負。
  • 《XIN·雄安》第十八集《未來的公園變電站》
    千年湖澱,碧波翻卷藍綠交織,秀林盎然雄安新區走過的每一個足印,都銘刻歷史踏出的每一個步伐,都邁向未來系列主題微廣播劇《XIN·雄安》站在時間的兩端於葦蕩深處尋訪鄉愁初心數建設滋味展現時代風貌聽雄安聲音,講雄安故事規劃建設雄安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是河北奮力推進的「三件大事」之一。
  • 【瓣瓣同心 攜手共進】觸摸未來之城的「智慧脈搏」
    寒冬時節,北風刺骨,河北雄安新區容東片區綜合管廊施工現場卻是一派繁忙的建設景象。13日上午,「瓣瓣同心·攜手共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一行來到這裡,一同見證未來之城「拔節生長」。
  • 「瓣瓣同心 攜手共進」觸摸未來之城的「智慧脈搏」
    新華網石家莊12月14日電(王立鵬)寒冬時節,北風刺骨,河北雄安新區容東片區綜合管廊施工現場卻是一派繁忙的建設景象。13日上午,「瓣瓣同心·攜手共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一行來到這裡,一同見證未來之城「拔節生長」。採訪團參觀5G智慧展廳。
  • 國內外專家齊聚雄安新區 共論綠色發展
    人民網雄安8月26日電 (胡宇濃、李雪晴)2019年「雄安綠色發展高峰論壇」日前在雄安市民服務中心舉行,來自德國和國內相關領域的專家解析了生態城市規劃及綠色建築領域的先進成果和發展機遇,為建設綠色雄安、宜居雄安建言獻策。論壇吸引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科研院所及企業代表等200餘人參加。
  • 追夢雄安,弄潮京津冀!
    現在,他們的舞臺又來到一馬平川的華北平原:追夢雄安,弄潮京津冀。「把握住歷史機遇,做民族復興、改革創新的弄潮兒!」新年伊始,在考察調研京津冀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對第一批雄安創業者說的一席話,如同一則「招賢令」,激蕩了無數人心弦,引無數創客競折腰。
  • 未來之城生態治理解鎖新路徑
    根據規劃,雄安新區面積2000平方公裡,其中近300平方公裡是白洋澱,未來還將增至360平方公裡。因此把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好、保護好,對於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意義重大、影響深遠。雄安新區成立三年多來,白洋澱的水質發生了什麼變化?雄安這座未來之城,能否實現與白洋澱的城澱共榮呢?  今年9月,記者來到白洋澱中國家生態環境部門設置的一個國控點位,浮船站點位由監控設備24小時自動記錄、傳輸數據。
  • 「建築界」發力新基建,企業立足雄安智慧城市、綠色出行產業建設
    中交雄安租賃與北京動力源將圍繞智慧交通、大數據服務、綠色出行產業網際網路等新基建建設,進一步貫徹國家新基建戰略部署,助力雄安新區建設發展。發力新基建,創導新業態,共築綠色出行新生態。立足雄安智慧城市、綠色出行產業建設,下一步,中交雄安租賃與北京動力源將圍繞智慧交通、大數據服務、綠色出行產業網際網路等新基建建設,進一步貫徹國家新基建戰略部署,助力雄安新區建設發展。
  • 讓未來之城水長清(央視《焦點訪談》)
    2017年4月,雄安新區橫空出世。設立雄安新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推進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積極穩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根據規劃,雄安新區面積2000平方公裡,其中近300平方公裡是白洋澱,未來還將增至360平方公裡。因此把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好、保護好,對於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 組圖:京雄三人籃球賽在雄安舉辦 16支隊伍參賽
    人民網雄安11月24日電 (李兆民)2020北京-雄安體育交流系列活動之京雄籃球交流賽於11月21日至22日在雄安新區容城市民體育運動中心舉辦,吸引了來京雄兩地的16支隊伍參與。此次活動由北京市體育局、北京市體育總會、雄安新區公共服務局、雄安新區體育總會主辦,旨在豐富新區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動雄安體育事業發展,進一步促進京雄兩地體育文化交流合作。圖為比賽現場。萬館體育供圖經過兩天緊張激烈的角逐,中天思睿代表隊奪得冠軍,首鋼礦業公司代表隊、中天麒麟社代表隊分獲亞軍和季軍。
  • 實地探訪雄安,千年大計最新進展!
    如今,雄安新區已經走過三個年頭,建設工地,一片塔吊林立、絡繹不絕的運輸車、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具體而觀,田野裡「長」出了高速公路和鐵路,眾多知名高科技企業爭相落戶,數字虛擬之城與生活實體之城孿生相伴……從以規劃為中心轉為以建設為中心,雄安,已經開始變化。
  • 紀錄片《人生第一次》 勾勒鮮活生活圖景
    節目採用蹲守拍攝的方式,聚焦出生、求學、上班、告別等12個人生斷面,勾勒出中國人鮮活的生活圖景。  在網上引發廣泛共鳴的第三集《長大》,講述了留守兒童第一次寫詩的故事。詩歌的傳統在中國綿延千年,滋養著每一個中國人的精神世界。雲南省昌寧縣漭水鎮的漭水中學,特別為留守少年設置了詩歌課程。在支教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坐在山野中,把葉子捲成筒仰望天空,用詩性的眼光重新審視這一片養育自己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