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懷群:寫在京劇《知己》首演之前

2021-02-19 上海保利大劇院



《一日心期千劫在》

臺灣辜公亮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京劇《知己》製作人 

辜懷群

季子平安否?便歸來,平生萬事,那堪回首。

吳兆騫,清順治舉人,"江南科場案"為人所陷,謫戍寧古塔(今黑龍江省寧安縣)。摯友顧貞觀四下奔走,營救無門。至康熙十五年,吳已流放關外十八年,顧貞觀還在奔走。他把對吳的思念化為流芳百世的金縷曲《季子平安否》。太傅明珠之子、文武雙全的納蘭容若(性德)讀後,深受感動,引為知音,譜下另一首金縷曲相贈,宣示友誼。

一日心期千劫在,後身緣、恐結他生裡。然諾重,君須記。

納蘭性德把顧貞觀接回家裡,以上賓待之,並竭力協助救吳。五年後,吳獲釋返京。據詩詞形容,當年無數的放逐中,這樣的赦回是極少的例外。然而吳兆騫回京後某日,與顧貞觀發生了口角。顧貞觀離開京師,回鄉耕讀終老。

費盡二十載時光、千萬次折難去營救一個朋友,那是何等的交情!奈何在一次口角之後,倏然分手?善於捕捉戲趣的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名劇作家郭啟宏由此切入,將口角的原因合理推估為「顧貞觀發現吳兆騫變了」,變得諂媚、怕死,不復昔年錚錚。簡單地說,顧貞觀發現他心目中的「知己」吳兆騫已不復在,救回來的是個貪生怕死的陌生人!他失望了,自我放逐。

而吳兆騫留在京城,後來究竟如何?史上沒有太多記載。他比顧貞觀大五歲,按理二十年冰凌、澇旱、惡風、加上冬季均溫攝氏零下十四度的寧古塔所摧毀的,不止是傲氣與骨耿,他的身體可能也好不到哪裡去了。套用流行用語,他應是「偷笑」地「撿回」了餘生。

話劇《知己》在北京首演時,我和李寶春去觀摩。次日郭啟宏找我聊天,我們探討什麼叫做「知己」。郭啟宏是悲憫的,他替吳兆騫這種經過冰天雪地非人生活的蒙冤者申辯,指他們的改變未必是個人因素,乃環境與造化使然。知己若不再做得成知己,就是緣滅,不要責備。這很明顯地指攝大陸文革前後的某些人情況味。我提出:還有一種「知己」,是明知對方想的是別人、做的努力也是為著別人,卻仍不離不棄,一路情義相挺;甚至犧牲自己的福祉與尊嚴,助他圓夢。

我認為顧貞觀心儀(要救)的,是他印象(理想)裡的那個有志氣有文採的完美偶像,不是一個有長處也有短處的「人」。當半生追逐的偶像經不起現實的考驗而墜落時,顧貞觀選擇孤身遠隱,確實保持了理想主義者可貴的情操。但他可曾想過:萬一吳兆騫如此苟活,是為了留一口氣回來見他?放逐之日,他與顧貞觀約好在酒館相見,不料在顧貞觀趕到之前,差官就逼他上路了。他難道不重然諾?

更重要的,對吳兆騫失望了的顧貞觀倘若看看身旁為他奮不顧身營謀運作的納蘭性德(戲裡還有默默陪伴噓寒問暖的雲姬),他會發現在現實生活裡,他有知己---知他,而不要求他的朋友。納蘭性德不要求他完美(如他之要求吳兆騫),只風雨同舟同進同退,他很幸福。幸福,原在不起眼處啊!可惜他的眼睛只往高處聚焦,以致理想破滅時,但能遁世,連帶辜負了身邊人的然諾與真情。

當晚郭啟宏寫了一首長詩給我,大概有一百多行。他同時將《知己》的京劇演出權相贈,指定由李寶春執筆改編。李寶春宣布他不演「男一號」顧貞觀,而要主演由眼高於頂變成膝卑如泥、由可敬變到可鄙的吳兆騫!郭啟宏開心了:「這才叫大師格局!好,隨你改!」身為李寶春工作夥伴的我也著實開心:祝福李寶春透過《知己》的編導演,把他少年時所經歷的種種至今難以與人分享的磨難,全面升華!「他認為他懂得吳兆騫的變,就像我們懂得顧貞觀的不變。」吳兆騫的變化究竟是「誠於中,形於外」,還是一個已經拿不下來的鐵假面,我期待看李寶春的詮釋。

李寶春真的把戲改了。第一稿就請郭啟宏過目,「獲得巨大褒獎。」他把顧貞觀的部分寫為崑曲,藉由表演技法的不同,區隔人物,同時也在京昆兩路音樂上力求融合。

好戲即將登場!盼望您達達的馬蹄,能在劇場門口停下。讓我們珍惜難得的緣會。

大型新編京劇《知己》

演出地點: 上海保利大劇院 大劇場

演出時間: 2015-11-10 19:30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更多

相關焦點

  • 京劇《大盛魁》在呼和浩特首演
    ↑10月15日,演員在表演京劇《大盛魁》。 10月15日晚,由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京劇團排演的京劇《大盛魁》在呼和浩特市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音樂廳首演。  ↑10月15日,演員在表演京劇《大盛魁》。 新華社發(王正攝)
  • 辜振甫先生在上海唱京劇 馬博敏、劉建
    汪道涵先生和辜振甫先生的友誼還得追溯到1993年4月27日,在新加坡舉行的舉世矚目的汪辜會談。汪道涵和辜振甫越過不足兩米的會議桌,兩雙手緊緊地握在一起,共同揭開了海峽兩岸溝通對話的序幕。事有巧合的是,辜先生自幼酷愛京劇,曾拜孟小冬為師,是位餘派老生名票;汪先生對京劇情有獨鍾,是位梅派乾旦名票。
  • 新創京劇大戲《許雲峰》成功「雲」首演!
    日前,北京京劇院現代京劇《許雲峰》進行了網絡「雲首演」,主演譚正巖、杜鎮傑、朱強以及劇組全體演職人員以高亢激昂的革命之聲和「紅巖」精神的動人力量,為全國人民奉獻出了一場精彩絕倫的「雲端」京劇盛筵。
  • 京劇電影《大鬧天宮》舞臺版福州首演
    12月9日晚,由中國11個藝術院團的逾百位優秀演員聯手打造的京劇電影《大鬧天宮》舞臺版在福州鳳凰劇院首演。 劉可耕 攝劇中孫悟空到御馬監養馬。劉可耕攝孫悟空返回花果山,樹立起「齊天大聖」的旗號。劉可耕攝孫悟空返回花果山,樹立起「齊天大聖」的旗號。
  • 臺灣京劇名家李寶春攜臺北新劇團在京演出
    臺灣京劇名家李寶春攜臺北新劇團,於6日至7日在北京保利劇院先後上演新老戲《趙氏孤兒》和新編京昆大戲《清輝朗照》,受到了首都觀眾的熱烈歡迎
  • 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12月初首演
    中國網11月26日訊 12月2日、3日,由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出品,北京交響樂團、北京京劇院聯合製作的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將在國家大劇院首演。目前,該作品正在緊張排練中。11月24日下午,主創團隊邀請媒體走進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探班排練進度。
  • 京劇《夢中的婚禮》在京首演 致敬抗疫英雄
    近日,由中央戲劇學院在校師生共同創排的京劇《夢中的婚禮》在北京首演。據了解,該作品取材於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醫生彭銀華的真實事跡。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武漢之際,彭銀華主動請纓,發出「疫情不散,婚禮不辦」的誓言,深深地感動了社會大眾。
  • 新編現代京劇《追夢》成功首演
    1月6日晚,由德州市文化和旅遊局出品,德州市京劇藝術研究院創排的新編現代京劇《追夢》在德州大劇院成功首演。新編現代京劇《追夢》講述了一個當代青年共產黨員不忘初心,毅然放棄城市安逸的生活環境、優越的工作平臺,回到家鄉椹仙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帶領鄉親們艱苦奮鬥,讓全村人就近就業,解決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夫妻分居等困難,真正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發展的特色路,譜寫了新時代農民的幸福新篇章。
  • 京劇《帝女花》首演丨李勝素、于魁智二十載默契搭檔再現「任白」傳奇
    2018年3月2日是中國傳統的元宵佳節,當晚的香港文化中心更是熱鬧非凡,粵劇《帝女花》中長平公主的首演者、現已90歲高齡的粵劇表演藝術家白雪仙和近兩千名觀眾共同見證了京劇《帝女花》的首演。     中國國家京劇院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勝素、于魁智以他們合作整整二十年的默契,傾力打造醞釀多年的新創作品《帝女花》,在第46屆香港藝術節隆重首演,再現「任白」經典傳奇,     許多人認為,京劇《帝女花》的過程十分神秘,而這也正是由於主創們對經典作品萬分的敬畏之心、對藝術創作不渝的「工匠精神」,用精益求精的態度力圖將這一大戲呈現得更加精美。
  • 臺灣京劇名家李寶春
    據了解,由辜懷群擔任執行會長的臺灣財團法人辜公亮文教基金會,「衍生」了如今在臺灣地區相當活躍的臺北新劇團,團長、京劇文武老生李寶春集合了海內外有志的專業同好,以臺北「新舞臺」為據點,定期公演「新老戲」並創演創新劇。
  • 不負知己不負卿——寫在原創漢劇《優孟衣冠》首演之際
    「不負知己不負卿」
  • 打響上海文化|用交響翻譯京劇,《京劇幻想》打動尚長榮
    看完《京劇幻想》的首演,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哭了,這是作曲家龔天鵬萬萬沒想到的。4月28日晚,作為「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的參演項目,龔天鵬作曲的《第十交響曲「京劇幻想」》在東方藝術中心首演,指揮張亮執棒上海愛樂樂團獻演。
  • 新編現代京劇《追夢》在德州大劇院成功首演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金剛 通訊員 王金鑫1月6日晚,由德州市文化和旅遊局出品,德州市京劇藝術研究院創排的新編現代京劇《追夢》在德州大劇院成功首演。謳歌了共產黨人質樸情感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部融匯綜合藝術、彰顯黨性光輝的現代京劇。該劇主創是一支專業性較強的有實力的創作團隊,具有豐富的舞臺創作經驗,在繼承的基礎上勇於探索、大膽創新。
  • 大型原創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在國家大劇院首演
    >12月3日 記者 於立霄)由北京文化藝術基金資助,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出品,北京交響樂團、北京京劇院聯合製作的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12月2日晚間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首演。   大型原創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將中國傳統戲曲與西方交響樂音融會貫通,通過中西合璧的藝術語言,抒寫京城大運河之獨特風貌,帶領觀眾走近千年大運河的前世與今生。
  • 中國國家京劇院攜實驗劇《尼伯龍根的指環》赴德首演,獻禮北京-柏林締結友好城市關係25周年
    12月13日,劇組一行赴德國柏林展開了首演前的排練工作,劇組全體人員克服時差、排練場地小、裝臺人手少等困難,不分你我,精益求精,共同保障了演出的順利進行。張亞峰副院長召開首演前動員會吳懇大使在首演前致辭柏林市長穆勒則表示,此次中國京劇與德國戲劇的相遇不僅是一次成果豐碩的創意合作,更是為柏林和北京之間良好的友城關係注入了新的動力,架起一座中德人文交流的新橋梁:「友好城市關係對柏林建立國際交流網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京劇名家】王安祈:綻放臺灣京劇之美
    她創作的「伶人三部曲」幾乎是國光劇團「京劇新美學」的集中代表。2010年「伶人三部曲」第一部《孟小冬》在臺北上演,王安祈寫孟小冬的念頭在電影《梅蘭芳》拍攝之前,她想寫孟小冬是因為迷戀她的聲音。《孟小冬》劇照《孟小冬》首演成功,讓王安祈覺得伶人的故事並沒講完。聽京劇、崑曲長大,在戲曲中獲得最初文學與藝術滋養的王安祈想為伶人代言。
  • 新編歷史京劇《正考父》首演 官高不可忘根本
    12月18日,國家大劇院開幕八周年大戲,由北京京劇院與國家大劇院聯合出品、製作的新編歷史京劇《正考父》在國家大劇院迎來首演。孔子七世祖、西周名臣正考父,從久遠的歷史,走上了當代的京劇舞臺。京劇名家杜鎮傑、李宏圖、張慧芳,著名青年京劇演員張建峰、楊少彭等名家名角,通過動聽悅耳的唱腔、精湛的表演,彰顯了先賢們的崇高情懷。    從遠古的歷史走上京劇的舞臺    恭儉、清廉正考父感動觀眾    國家大劇院建院八年以來,始終致力於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並已先後推出了《赤壁》《天下歸心》《絲路長城》等新編京劇作品。
  • 京劇《煙臺解放》保利院線全國巡演首演——(淄博站)取得圓滿成功!
    一起來看看精彩內容吧~ 按照煙臺市京劇院與保利新舞臺演出製作有限公司戰略合作,京劇《煙臺解放》保利院線全國巡演昨晚在淄博大劇院開啟首場演出,演出現場氣氛熱烈,掌聲叫好聲持續不斷,觀眾深深地被這段難忘的烽火歲月所打動。
  • 【媒體報導:東方網】彩排便已先聲奪人 京劇《蘭陵王》1月17日首演
    (來源:東方網    記者:王永娟)    美得需要戴面具上場殺敵的蘭陵王,搬上京劇舞臺將是怎樣一副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