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號風向 | 做到第29季,《與星共舞》為何仍能續寫選秀造星的神話?

2021-02-07 傳媒1號


近期,ABC老牌真人舞蹈選秀《與星共舞》(Dancing With the Stars)最新一季(Series 29)的收視率飆升,超越《美國好聲音》(the Voice),在2020年末的的收視率競賽中拔得頭籌,並讓其所在的電視臺也在總體排行榜上穩居前位。究竟是何種魔力,讓全球觀眾都沉迷這部的舞蹈真人秀呢?



美國廣播公司(ABC)出品的《與星共舞》改編自英國廣播公司BBC的《舞動奇蹟》(Strictly Come Dancing) ,目前已被全球十多個國家成功複製,所到之處,即創收視高峰。明星們會表演他們精心編排的舞蹈,並由專業的舞蹈導師組進行評判。這個節目的創始人是國際超模兼女商人Tyra Banks。其上一季(Series 28)在電視和數字平臺上播出35天後,就創下了一季平均910萬人的收視率。

 

《與星共舞》最新一季主持人和評委。圖片來源:Screenrant


2020年7月,在《與星共舞》播出周年發布會上,BBC全球格式分銷部的高級副總裁Andre Renaud 說:「這部作品的成功對整個BBC工作室都是很大的鼓舞和動力,而且大膽地向全世界展示英國的名人圈和文化力量。」


這部美國廣播公司(ABC)的舞蹈節目最後一季,在18-49歲的成年人中獲得了1.0的收視率,吸引了610萬觀眾,比上一集的收視率增長了20%。


節目在近幾年更是推出了不同國家的續集版本,包括與蒙古電視臺展開合作。「自從2004年在澳大利亞Channel 7推出首次改編以來,《與星共舞》已經成為了一種全球級現象,發展出了超過350個系列,以及4000多集的獲獎形式,並在在美國、印度、南非和俄羅斯等國家播出。」Andre說。


雖然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但是世界各地的續集仍然在緊鑼密鼓地製作當中。目前第29季由BBC位於洛杉磯的部門負責製作。ABC娛樂總裁Karey Burke在接受Deadline採訪時說:「BBC工作室已經從先前的區域性製作裡汲取了大量經驗。我監督過整個《與星共舞》的製作到上演過程,疫情環境就好比我們在一個陌生的新國家開啟製作一樣。我認為這也能激發我們的獨創性和更多靈感,新一季將充滿期待和驚喜!


打破邊界的多元舞蹈


《與星共舞》以其引人注目的選手編舞、富有魅力的評委嘉賓和有趣吸引人的娛樂故事而聞名於世,同時各位嘉賓也在隨時帶來充滿活力、浮華和魅力的表演。最新的第29季剛剛於2020年9月14日進行首播,還邀請了多位重磅的超模以及模特大賽創始人擔任嘉賓。


作為具有60年資質的老牌真人秀,《與星共舞》一直在尋求各種新穎的,讓國際觀眾眼花繚亂、打破界限的選秀方法:比如2019年,丹麥版本的真人秀迎來了史上第一對同性伴侶冠軍舞者,喜劇演員Jakob Fauerby和他的舞伴Silas Holst。


另外,《與星共舞》也邀請過一位荷蘭帕運會冠軍Bibian Mentel,他是第一個坐在輪椅上完成舞蹈表演的名人。他甚至因為這一卓越的表演在2019年一舉進入了決賽。而模特Nyle DiMarco則在2016年成為美國版《與星共舞》中第一位聾人冠軍。2014年的義大利版本中,迎來了節目史上年級最大的91歲義大利演員兼電影導演Giorgio Albertazzi。


Bibian Mentel在役時的參賽照。圖片來源:Zimbio

 

而2020年的疫情又加大了拍攝難度,製作人員便使用了非常大膽且創新的方式將這部劇搬上了銀幕。在澳大利亞,節目直接將舞臺搬上了屋頂,使用遠程攝像機拍攝,帶來了一場令人眼花繚亂的「屋頂舞蹈」。疫情當下,但是《與星共舞》依然在以各種全新的方式如火如荼地展開,劇集目前正在美國、烏克蘭、芬蘭、尼泊爾、挪威和波蘭播出。


人才輩出的名人撐起的天空

 

不只是舞蹈的表現形式五花八門,就連來參賽的選手也是各有千秋。


雖然參賽選手確實都是「名人」,但是卻沒有一個很明確的定義。他們可以是正當紅的真人秀明星,希望自己的名字可以出現在冠軍名單上;他們也可以是已淡出的演員,想通過這檔節目重回公眾視野;而對於那些娛樂圈頂級明星來說,可能就是想嘗試下新事物挑戰下自我,或者塑造一個新的公眾形象。到場的名人無論資歷,舞蹈水平和審美觀念都各有千秋。


比如Rossy de Palma就跨國參與了法國和西班牙版的「閃光球獎盃(Glitterball)」爭奪戰,而Pamela Anderson則在美國和法國分別晉級成功。更甚者有明星直接身兼數職,Alfons Haider就是《與星共舞》歷史上唯一一位同時擔任奧地利版總主持人、後臺主持人、評委和名人參賽選手的多身份名人。


雜誌《Cosmopolitan》最近編撰了一份被觀眾們近乎遺忘了的50位名人名單。著名的真人秀主持人Jerry Springer,作為最早將「真人秀」引入小熒幕的名人之一,在2003年加入了《與星共舞》,並在第三賽季衝上了第三名。


Jerry參賽的目的是為了鍛鍊自己的華爾茲,以便在未來女兒的婚禮上表演,他的職業舞蹈搭檔是演員Kym Johnson。雖然現在他已淡出了觀眾的視線,但是大家永遠不會忘記他的「真人秀」名聲以及他和女兒甜蜜的故事。


早期的《與星共舞》現場照片。圖片來源:Screenrant

 

第29季最有希望獲勝的的是Johny Weir,他是一名退役奧運會花樣滑冰運動員,曾經獲得過三枚美國花滑錦標賽金牌。他是本賽季的第三位運動員,2013年退役後,Johny憑藉自己的特長,還參加過美國音樂《蒙面歌手》(The Masked Singer)的比賽。


Johnny Weir,退役後參加了很多綜藝和社會活動。圖片來源:Screenrant


同時也在努力擔任社會評論員以及為少數群體平權的積極活動人士。而且由於滑冰比賽積累下來的身體柔韌,優雅感和協調感,他能很快的適應各類舞蹈的編排,預計將有很出色的表現。可見《與星共舞》不僅對參賽者的社會經歷和名聲,也對他們的身體素質有著一定的門檻。


另一位真人秀新星是來自著名DV紀錄片《鯰魚》(Catfish)的演員Nev Schulman。這部作品用特殊的取材和獨特的拍攝視角,探討了愛情、欺騙的家庭倫理。而Nev也幫助很多處於生活旋渦中的觀眾重新認識了自我。同時他自己的演藝生涯也經歷了一次蛻變。這部作品和他的同名紀錄片也幫助他在公眾視野再次走紅。


Nev和《鯰魚》的製作人。圖片來源:Mix 96


這次他在《鯰魚》的拍攝期間依然參加了《與星共舞》,Nev很希望這個綜藝平臺可以給他突破自己,找到新靈感的機會。


幾乎所有最近引起熱議的明星都被邀請來了《與星共舞》。比如卡羅·巴斯金,她是動物紀錄片《養虎為患》(Tiger King)中的主角之一,是一位動物權利活動家和「野生動物保護大貓救援會」創始人,因為離奇的身世和極具戲劇的說辭而極具爭議。她和主角野生喬之間的恩怨也成為了這部紀錄片的中心。


卡羅·巴斯金在模仿《養虎為患》裡的標誌性老虎動作。圖片來源:Entertainment Tonight


很顯然卡羅正在試圖用舞蹈的方式,去恢復自己在大眾面前的形象,繼續扮演一個熱情,無辜的動物愛好者。在舞臺上,她也時刻都在表明自己的立場,包括一直穿著虎紋和異域風情的表演服,談論有關紀錄片和野生動物的話題。


但是這些努力最後,是否能扭轉她紀錄片塑造出來的公眾形象,影響可以說是微乎其微。因為畢竟這只是一部舞蹈真人秀,其能製造新的話題,但通常無法太深入地解讀一個人物。

 

卡羅在《養虎為患》裡作為動物愛好者,引起廣泛爭議。圖片來源:InReview


還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明星,比如魯默·威利斯(Rumer Willis),卡戴珊家族的(Kardashian)兄弟姐妹,甚至是科學家的Bill Nye。


每一季都充斥著各種戲劇性場面、失誤和搞笑的橋段,仿佛是將整個娛樂圈的另一面展示給了大眾看。每一個觀眾幾乎都能找到他們心儀的明星,進行深入的鑽研。這種多元化的設定,正是這檔節目能夠保持與時俱進話題性和可玩性的重要基礎。



作為已經有11年歷史的老牌比賽類真人秀《與星共舞》(Dancing With the Stars),這部美國ABC電視臺的巔峰作品是僅次於FOX電視臺《美國偶像》(American Idol)之後收視率第二高的真人節目。隨著真人秀和娛樂圈的日趨全球化和本土化,比賽類真人秀無論是參賽門檻還是取材也變得更加多元化,更具社會話題性和可玩性,而不再是純粹的競賽。


《與星共舞》經過了多年的實踐和改良,在年末給觀眾帶來了一檔滿分的全明星綜藝。結合各大綜藝網站和粉絲社群,盤點了選秀綜藝的模式和評委主持,並且預測了未來將上臺的明星嘉賓。這檔小熒幕選秀用明星的故事與觀眾選手的互動,贏得業界一致好評,同時也最大化地開發了比賽真人秀的娛樂和社會價值,未來是否會繼續以明星和社會話題為熱點,觀眾的評價和反饋將成為重要的指標之一。


譯者 | 宋奕雲

編輯|盧楓

原文來源 | Screen Rant,BBC

原文作者 | Kristin Mccarthy;Elisabeth Mcgowan,Louise Loffel


相關焦點

  • 看《與星共舞》如何做到差異化
    節目總製作人徐向東8年前籌劃出了《舞林大會》,隨後幾年中,舞蹈真人秀遍地開花,比如《舞動奇蹟》《舞林盛典》《舞林爭霸》《舞出我人生》……今年,徐向東帶領著原班人馬開始製作《與星共舞》。「你們能有什麼新鮮的東西?」所有人見到他都會拋出這個問題。在節目發布會上,徐向東的應是:「我想,這是一次舞蹈節目的革命。」
  • 陌陌主播登上《創造101》,「直播+綜藝選秀」能成功造星嗎?
    主播也能登上綜藝選秀節目的舞臺?而且還要與各種科班出身的女團進行PK?無論張鑫磊最後是否能夠打通關,但將主播送上綜藝選秀節目可謂是頭一回。畢竟直播造星說了那麼久,這次是正兒八經有機會讓主播出道成為藝人。陌陌此舉打開了直播造星的新大門,只不過,「直播人氣+綜藝出道」這種造星模式能成功嗎?
  • 造星十年,Mnet無法捨棄的選秀和競演
    但我們需要思考的是,經過了《Produce 101》第四季的造假風波,在粉絲信任度降低以及偶像人氣流失的情況下,Mnet為何仍執著於選秀和競演類綜藝的推陳出新,思路又有哪些轉變。《Produce 101》第一季,以一首膾炙人口的《Pick Me》,將限定團這一概念帶到世人面前。
  • 一周美劇排行 《與星共舞》人氣不敵《美偶》
    觀眾們對這個選秀節目支持率也很高,上周《美偶》的兩檔節目收視率全部超過兩千一百萬分別排在第一和第三位,比前一周上漲了10個百分點。另一檔真人秀節目ABC的《與星共舞》也是拿下了絕佳的收視率。3月21日第十一季開場的《與星共舞》又邀請了12位二線明星,這次的開場十分隆重從選手的化妝和他們的舞衣都進行了全方位的包裝,最終拿下兩千兩百多萬的收視率排行第二。
  • 從電視選秀到網際網路造星,偶像養成模式會成為下一個巨星誕生地嗎?
    從電視選秀到網際網路造星,偶像養成模式會成為下一個巨星誕生地嗎?》、王思聰製作的《次元星計劃》等幾檔偶像養成類節目也已提上播出日程……看來又會是選秀節目的爆發年。
  • 香港選秀節目《全民造星》第二季開始報名,卻引網友質疑開辦太快
    由ViuTV主辦的香港選秀節目《全民造星》去年播出後獲得極大迴響,吸引了大批粉絲。除了讓姜濤爆紅獲接大量廣告、打造兩個男子組合MIRROR和ERROR之外,更讓他們有機會開演唱會,名氣不斷攀升。ViuTV非常看中這個節目與優勢,昨日(3月25日)在Facebook上載了短片,宣布《全民造星II》開設第二季並從即日起至4月21日開放網上報名,爭奪成為新一代全能超級偶像。至於參賽者要求,ViuTV就表示參賽者須是年滿18歲的男性,持有效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不限任何國籍及膚色,家庭成員或有需要參與錄影。
  • 湖南衛視回歸造星選秀,快男超女創始人掌舵,但網友卻說搞不動了
    近15年來的國內綜藝市,選秀節目一直佔有很大份額,從個人選秀到團體選秀,無論規模製作大小,總能引起追星一族的關注。雖然節目規模越來越大,賽程制度越來越完善,選手質量也逐漸趨於專業化,但是內地娛樂圈真的有那麼多好苗子嗎?
  • 「百城造星」——國內現場籤約的造星計劃!
    2019 年 1 月 2 日,由麼麼噠選角工作室、青童時代、抓馬娛樂聯合主辦的《百城造星》演員選拔活動在深圳如期舉行。為貫徹《百城造星》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本次活動由青童時代旗下的產品「好賽擂大賽系統」全程支持,無論是線上報名、繳費,上傳作品,線上評委點評,還是到線下掃碼籤到,無紙化點評,打分,成績公布,賽事打CALL傳播等流程都做到嚴謹
  • 《與星共舞》:跳舞,就是這麼任性
    之後幾年裡,《舞動奇蹟》《舞林盛典》《舞林爭霸》《舞出我人生》等舞蹈真人秀遍地開花,讓觀眾記住了「總教頭」方俊辛酸的眼淚,也領略了一把金星的「毒舌」。 今年,徐向東決定帶領原班人馬捲土重來,一起製作《與星共舞》。「你們能有什麼新鮮的東西?」所有人見到他都會拋出這個問題。
  • 《美國偶像》下季被砍 選秀節目所剩無幾
    而該節目日前宣布,明年的第15季將終結。繼《X音素》去年被砍,曾紅極一時的歌唱類選秀節目僅剩《美國好聲音》。《法制晚報》記者連線美國評論家認為,在網絡衝擊下,音樂行業模式在改變,選秀類節目很難再產生明星選手,這就註定了歌唱類選秀節目走向沒落。
  • 《與星共舞》製作秘技大放送
    由東方衛視和燦星製作聯合推出的《與星共舞》12月21日播出第一期,收視率1.13。「這是一個慢熱的節目,第一期是觀眾對明星最不熟悉的一期,也是明星跳得最不好的一期。作為起點,我們對於這個成績還能接受。當然,我們肯定還會有更高的要求。」節目執行導演車澈告訴「廣電獨家」。
  • 從「偶像經紀」談音樂產業的「造星邏輯」
    · 1 ·不同時代的「造星邏輯」與「偶像經紀」華語樂壇的「造星」經歷了幾次大的變革,唱片時代、選秀時代、粉絲經濟時代,也誕生了諸如周杰倫、李宇春、TFBOYS等不同類型的歌手,他們背後的經紀公司風格也各不相同,除了傳統唱片公司,我們可以將其分為以下幾個類型
  • 一汽-大眾長春基地:引領行業風向 續寫「不老神話」
    29載耕耘不輟,29載開拓創新。一汽-大眾五大基地在實現自身快速發展的同時,對汽車行業發展、上下遊體系成長,以及所在地區經濟提升、促進就業等充分發揮了其行業「排頭兵」的引領作用。數字是枯燥的,但卻擲地有聲。
  • 土味選秀?沒啥錢的他們是怎麼造星的
    我們的賣點,可以很接地氣,很真實,這是我們Viu TV可以做到的。我們就想利用香港的特色去做這件事。」 花姐和她的團隊對目標選手很明確:「我們要找一些很想做藝人的人,只要他想要,我們就給他機會,我們反而不想要太好的,太好了就不需要我們造星啦。」
  • 1號風向 | 評《超級樂隊》:陽盛陰衰,會成為韓團選秀的「導火索」嗎?
    根據韓國JTBC電視臺官網前段時間的消息,旗下元老級樂隊選秀節目《超級樂隊》(Superband)官宣開始製作第二季,令廣大亞洲粉絲們都期待萬分。但在其日前發布的第二季製作申明中,有關性別規定的內容卻引起社會的一片譁然,並重新點燃了第一季節目所面臨的有關性別歧視相關的話題,進而在韓國本地,乃至整個亞洲粉絲和音樂圈內都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 港版《創造101》開第三季,男女可混合參賽?上一季的還沒出道!
    有著「港版創造101」之稱的ViuTV《全民造星》,被譽為香港近年來最大型的選秀節目,不少港媒甚至稱其將打造新時代的港產天皇巨星,但實際上的情況是,第一季選出的MIRROR,只有姜濤比較有偶像潛質和號召力(畢竟進過快樂男聲30強),第二季的則不談也罷,人家前三甲至今都沒組團、出道。
  • 港版《創造101》開第三季,男女可混合參賽?上一季的還沒出道
    有著「港版創造101」之稱的ViuTV《全民造星》,被譽為香港近年來最大型的選秀節目,不少港媒甚至稱其將打造新時代的港產天皇巨星,但實際上的情況是,第一季選出的MIRROR,只有姜濤比較有偶像潛質和號召力(畢竟進過快樂男聲30強),第二季的則不談也罷,人家前三甲至今都沒組團、出道。
  • 29號颱風天兔誕生,西太平洋11月出現雙颱風共舞!
    11月22日晚,西太平洋上繼續維持著兩個熱帶系統共舞的景觀,證明著2018年11月下旬的西太平洋颱風活躍期還未結束。其中,位於南海的熱帶低壓在11月22日持續發展,形態持續轉好中心不斷有對流爆發,日本氣象廳認為其中心已經有8級風力,達到了熱帶風暴強度,正式命名其為今年第29號颱風天兔。
  • 《最強天團》深度揭秘韓國選秀制度PK中國造星工廠
    ,並且還挑戰了最難複製的「偶像團綜」節目。除了收視成績在周五的綜藝檔中脫穎而出,節目播出後也引來了不少網友的猜測:「江蘇衛視此次舉動恐怕是在深度揭秘韓國選秀制度與中國造星工廠的巨大差異。」的確節目在融合中韓綜藝文化的同時,觀眾也能感受到中韓在造星方面各自存在的利弊,而本周五即將空降《最強天團》的少女時代也將會為大家講述不一般的星路歷程,韓國造星制度的特色將會有進一步呈現。
  • 十五年過去了,龍丹妮的選秀變好看了嗎?
    上周六,《明日之子 3》播出第一期,我一邊看,一邊反問自己:十五年了,我為什麼還在看龍丹妮的選秀?這一次,龍丹妮甚至從幕後走到了臺前,與毛不易、華晨宇、孟美岐這三個她一手造出來的星以及宋丹丹、孫燕姿一起,成為了明日星推官。不誇張地說,中國選秀節目的觀眾,十五年來都被龍丹妮支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