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浪費」生活方式,斷舍離後更輕鬆

2020-12-25 騰訊網

你試過一家四口人一年的垃圾,用一個袋子就能裝完嗎?

以前我肯定不會相信,在現代社會還能如此生活,但今天,我想給大家介紹一個新的生活方式,叫「零浪費」生活。

如果你嚴格按照這套觀念生活,或許可以做到。

- JIMU -

一、

「零浪費」與「斷舍離」有異曲同工之妙,最早由一位叫Bea Johnson的法國女士提出。

她的倡導是:儘量不製造任何垃圾的「苛刻」生活,利用各種手段為地球「減負」,比如杜絕使用一次性商品,把多餘的物品轉贈他人,或者捐給慈善機構,把生活中可降解的垃圾進行堆肥處理。

說實話,這是件迫在眉睫的事情嗎?

《了不起的蓋茨比》中有一段話:

「蓋茨比深切地體會到財富怎樣幫助人們擁有和保存青春與神秘,體會到一套套服裝怎樣使人保持清新靚麗,體會到財富怎樣使黛西像白銀一樣熠熠發光,安然高踞於窮苦人激烈的生存鬥爭之上。」

它狠狠諷刺了20世紀20年代美國社會消費主義使人墮落的惡果。

當大多數人還在享樂主義的光環下如痴如醉之時,這項看起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種「苦行僧」一般的生活方式卻在全球掀起一陣浪潮,並正式登陸北京。

二、

27歲的餘元被這個思想深深吸引。

餘元認為,零浪費生活提倡6R原則,即Refuse,Reduce,Reuse,Repair,Recycle,Rot。(拒絕、減少、重複使用、維修保養、回收、分解)。

8月初到10月底,餘元在自己身上做了一次實驗,三個月期間,遵從零浪費6R原則,餘元與男朋友Joe Harvey兩人全部產生的垃圾只有兩罐。

這得益於,換一個角度看垃圾,它就有可能獲得二次生命。「沒有那麼難,從最簡單的小事做起,你可以做到的。」餘元說。

現在,這對小情侶在北京南鑼鼓巷開了一家名叫THE BULK HOUSE(零浪費無包裝商店)的小店,繼續倡導「零浪費」生活。

用不鏽鋼吸管代替塑料吸管

把用過的米袋子舊物改造成時尚手包

把舊布料做的衣服和枕套

用閒置紙盒郵寄快遞

她的做法也吸引了素食主義者和熱衷環保事業的人。

三、

其實積木君以前也有很嚴重的囤積癖。家裡就是各種衣服、文具、生活用品的堆積。

辦公室也差不多,各種文件、筆記本,甚至外賣留下的新餐具…凌亂在桌上。

有一天我突然想明白了…有太多東西,其實我以後根本就不會用上了,卻因為「患得患失」的心態而把他們留下,堆積到最後,已經嚴重影響了自己的生活。

之後我找了一天時間,丟掉了家裡起碼30%的東西,那天給我的感覺就像是「體內排毒」一樣美好。

再養成「隨時丟掉用不上的東西」的習慣之後,我對購置物品也格外謹慎起來。

我的價值觀就是「向實用看齊」,每當我很想買一個東西時,先別著急買,等幾天以後再看看是不是還想買,而往往這個時候,至少60%的東西就都不想買了…

年少吃苦,總比老來吃苦強吧。要想自己老來的日子活著體面些,節儉從我做起。

- JIMU -

相關焦點

  • 「看法」讓「零浪費」成為一種生活態度
    【看法】讓「零浪費」成為一種生活態度苑廣闊商店貨架上一個小玻璃罐,裝著餘元6個月生產的所有垃圾,不到0.5公斤這樣「零浪費」的生活,她已經過了4年多。餘元說,「把它擺在這裡,是想提醒自己堅持下去,也想告訴大家,『零浪費』並不是遙不可及,也並不是需要像苦行僧一樣。」(據《新京報》)「零浪費」生活並非遙不可及,關鍵是看我們有沒有這樣的理念,同時能夠身體力行去實踐和貫徹。
  • 願「零浪費」成為新流行
    零浪費生活方式的鼻祖Bea Johnson,在她所著的《零廢棄之家》中提出了生活的五步簡單要領——5R原則,即refuse(拒絕),reduce(減少), reuse(重複利用),recycle(回收),rot(堆肥)。毫無疑問,「餘元們」堅持了這一點,並進一步發揚光大。<br/><br/>  2009年,日本的山下英子提出「斷舍離」,將「極簡」生活方式帶入了公眾視野。
  • 找回簡單生活的方式——斷舍離
    越往下看,越覺得這真的是一本很神奇的書。斷舍離的思想很簡單,「斷」是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是捨棄多餘的廢物,而「離」是脫離對物品的執念。通過審視自己與物品之間的關係,繼而重新認識自己,以更深刻的洞察力、高遠的觀點、廣闊的視野,培養自己的俯瞰力,有意識地、果敢地、自在地生活,做個簡單、快樂的自由人。
  • 半年只生產一罐垃圾,90後姑娘的「零浪費」生活
    帶著剩下的20%的生活必需品,她搬到了一個小公寓。擁有的東西更少了,生活反而一下子變得輕鬆起來。「比如,我不用再糾結每天早上出門的時候穿什麼、搭配什麼。收拾東西的時候,省去了很多時間,搬家也可以很快打包好。房間裡沒什麼東西,乾淨空曠,呆著也很舒服。」更重要的是,餘元覺得,極簡的生活,讓自己在精神上更加自由了。
  • 「零浪費」用更深刻的環保觀念擁抱美好生活
    在北京,「零浪費無包裝商店」貨架上一個小玻璃罐,裝著店主餘元6個月生產的所有垃圾,不到0.5公斤。這樣「零浪費」的生活,她已經過了4年多。她的初心:不僅僅是賣東西,而是賣給真正需要這些東西的人,鼓勵大家購買真實所需,減少浪費。
  • 輕鬆收納~根本無需「斷舍離」!
    每次說到收納問題,就會有很多大咖站出來提「斷舍離」這個概念...此收納概念自2009年山下英子提出後被廣泛傳播,備受追捧,後來此理念越過海峽進入中國
  • 極簡生活斷舍離:想要過上輕鬆生活,這5件物品千萬不要再留下
    有時候明明想要整理一下,釋放一下自己的生活空間,結果什麼都捨不得扔,家裡還是那麼擁擠。這樣的生活場景是不是很熟悉,這就是我們現在很多人都普遍存在的生活方式。2009年,日本雜物整理師山下英子出版《斷舍離》一書,瞬間在全球範圍內掀起熱潮。
  • 日本35歲主婦,堅持斷舍離,生活美如詩:幸福的生活,從整理開始
    tomo在學斷舍離的過程中,改變了之前強烈的依戀型性格她漸漸地發現:「不對物品執著,可以過更舒適的生活」如今,她已經35歲了,斷舍離這種生活方式,她不知不覺一堅持就是整整10年。在這10年中,tomo將生活過成了詩,一身輕鬆的她,看上去還像20歲的少女一樣明媚。《斷舍離》的作者是山下英子,山下英子畢業於早稻田大學,在學生時代邂逅瑜伽的行法哲學「斷行,舍行,離行」,由此歸納出「斷舍離」,提倡將其運用到日常的「整理」中,自此誕生了《斷舍離》一書。
  • 90後姑娘堅持零浪費 半年僅產生一罐垃圾
    來源:新京報90後姑娘堅持零浪費 半年僅產生一罐垃圾「零浪費」生活實踐者餘元半年只產一罐垃圾;開店讓公眾接觸、體驗「零浪費」概念北鑼鼓巷70號,綠色的門框與紅色的窗戶顯得有點格格不入。帶著剩下的20%的生活必需品,她搬到了一個小公寓。擁有的東西更少了,生活反而一下子變得輕鬆起來。「比如,我不用再糾結每天早上出門的時候穿什麼、搭配什麼。收拾東西的時候,省去了很多時間,搬家也可以很快打包好。房間裡沒什麼東西,乾淨空曠,待著也很舒服。」
  • 斷舍離:看了這份清單,我扔掉了一半的家中物,生活變得更高級
    如果想要讓自己輕鬆起來的話,那就來一起斷舍離吧!斷舍離不僅是讓你的生活環境變得寬敞整齊,更能讓你的內心變得豁然開朗。這裡呈給大家一份斷舍離清單,一起來照著扔吧!>變形松垮的內衣內褲破洞或只剩一隻的襪子泛黃的、褪色或變形的衣服尺寸不適合的衣服一年以上沒穿過的衣服不再會使用的包包、帽子和圍巾換下來後再也沒用過的舊床單
  • 汪涵:「我刪掉了範冰冰的微信」,一個簡單的生活,從斷舍離開始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能夠不用智能機,幾乎不怎麼上網,對於現代人來說,簡直不敢想,有人覺得這種生活方式很酷,絕大多數人被信息綁架,成為手機奴隸,早已喪失了自我;也有人覺得這種生活方式太古板,只有與時俱進才能不被時代淘汰。
  • 斷舍離:成功的人,都在給生活做減法
    斷舍離是一生的功課,開掛的人生,從學會「斷舍離」開始!給生活做減法我們的父母輩、祖父母輩經歷過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對物質匱乏的恐懼植根於他們的內心深處,他們潛意識中害怕需要用的時候缺少相應的物品。物品堆積如山,不僅會佔用我們的生活空間,使我們的活動空間減少;而且在整理上,會需要更多的時間,浪費時間也就算了,如果整理無方還會心生煩惱。只有對當下的自己合適且必需,也確實在用的東西,才會留在你自己的空間裡。
  • 從「浪費」到「零浪費」 網友:環保需全社會努力
    當許多「90後」還在享受消費主義帶來的便利和好處、對垃圾生產不以為意的時候,少數人已經行動起來,用「零浪費」來擁抱美好生活。 近幾年,「零浪費」理念在全國範圍內得到廣泛響應。10月份,「源頭減量零浪費街區」試點項目在上海黃浦區益豐外灘源正式啟動。而在第40個世界糧食日,某外賣平臺則聯合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發起了「外賣零浪費挑戰」。
  • 陳數強推的《斷舍離》:要想活得更幸福,就得從這3點開始斷舍離
    陳數強推的《斷舍離》:要想活得更幸福,就得從這3點開始斷舍離2009年山下英子寫下了風靡全球的書籍《斷舍離》,倡導把物質生活過到極簡的生活方式,曾引起日本全民斷舍離的熱潮,也顛覆和影響了全球數千萬人的生活方式。這其中還有我們熟悉的自律女王陳數。
  • 人生真正的智慧:斷舍離,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與獨特的思考法則
    其關鍵在於,她能把生命的智慧表現得如此淺顯易懂,令人深思,尤其是她的作品《斷舍離》,更能讓所有年齡層的讀者都能讀懂。表面上看,斷舍離只有這三個簡單的概念:「斷」:放棄那些想要買回家卻並不真正需要的東西;「舍」:捨棄家中那些泛濫的殘破;「離」:脫離對事物的執念,置身於無人之境。
  • 斷舍離 少物好生活
    過去逛MUJI,除了一邊享受安靜簡單的氛圍之外,心中不免發一頓「價格真高」的牢騷。可是今天不同以往,我邊看MUJI的東西,邊回想起書本的內容,得到了一個新的感悟:MUJI想要傳遞給顧客的是,除了不同的物品使用體驗外,更是一種生活方式。而這也恰恰是很多人所無法感受到的。
  • 北京90後女孩房間如「豬窩」,斷舍離後,溫馨又高級,她激動落淚
    減少一份浪費,就恢復一份精氣神。 然後,翻開人生新篇章。」人究竟可以簡單到哪種地步?也許莉莉(化名)可以告訴我們,莉莉是一名北京網店店主,她是"斷舍離"愛好者,10天為一周期,開始清理家中不需要的物品,對莉莉來說,不斷做減法是一種幸福,雖然家裡看起來"空蕩蕩",但這正是她熱愛生活的表現。
  • 極簡生活斷舍離:這10樣東西千萬別買,生活越過越舒心
    當我們有了足夠的經濟能力,就總是會在自己住的空間裡花費時間,想把自己生活的地方裝扮得更加符合自己理想中的樣子。但是往往因為盲目購買,什麼都往家裡塞,使得生活空間越來越小,平時繁忙的生活結束後,還要面對雜亂的房間,簡直不能更糟心。
  • 簡單生活之美|斷舍離
    斷舍離君按:這是2015年初斷舍離君推薦的一篇文章,喜歡原作者的標題《簡單生活之美》。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生活呢?
  • 《斷舍離》:告別邋遢和髒亂,斷舍離讓你過上更簡潔高效的人生
    很多朋友在知道了斷舍離這一概念後,就馬上開始執行,可往往發現斷舍離描繪的簡潔高效的生活只能持續幾天。這是什麼原因呢?1,物慾橫行,就是控制不了剁剁剁的小手。我們本身就處在一個消費型的社會,每天都有很多的商家無孔不入地衝我們做廣告,就連用手機追個劇都不斷有廣告彈出,讓我們買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