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親自登臨黃山,黃山於我,只不過最初的寥寥幾句:
黃山,天下第一奇山。
看自然風光,賞千年奇松怪石。
五月歸來不看山,黃山回來不看嶽。
後來,曉破日出,天光乍現。奇松怪石、霧凇沆碭、雲海波譎、日出日落,都在黃山有了那個稱作「美」的歸宿。
山之奇,奇在黃山
黃山最初不叫黃山,名「黟山」,相傳軒轅黃帝曾在此練丹,故得名「黃山」,傳說暫不作考究,如果非要給黃山一個準確的定義,「駿極於天,勢傾五嶽」八字想來是非常合適的。
徐霞客登臨黃山時曾感嘆「薄海內外之名山,無如為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 黃山二字繾綣於歷史筆墨,掩映於歲月流光,於真正到達過它的人又是另一番景致。當漫天飛雪簌簌落下,這裡,就成了美的聚集地。

奇松怪石,靜守歲月
初見黃山時,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整片亮晶晶的,在冬日的日頭下綴滿了亮閃閃的霧松的銀白色樹簾,黃山松的樹枝丫被大雪壓的低下頭顱,面朝大地,宛若一個個虔誠的信徒。想來,能在寒冷的冬日,仍毅然登臨黃山的人,亦是有一顆虔誠的心,無論是對美景的偏愛,還是對自然的眷懷,亦或只為那句:這裡的風光無限好。

還記得少時學過的那篇《黃山奇石》嗎,存在於課本中的仙桃石、猴子看海、仙人指路……,當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親眼出現在你的面前,該是一番怎樣震撼的畫面,它們於歷史中來,經歷雨雪風霜,於山巔之上,睥睨眾生,於高山仰止間,俯瞰人世百態,定格在記憶裡,流轉於繾綣歲月。
霧凇沆碭,美不勝收
凜冬至,徹骨寒,有些美景,註定讓你難以忘懷。想來,在冬日到過黃山的人,更能體會其中無窮無盡的美妙。當落雪綴滿了黃山松的枝丫,搖搖晃晃卻又遲遲不肯落下,整個山頭都成了潔白的帷幔。寒氣襲來,玉樹瓊枝於一夜間凝結成銀白色模樣,在冬日的陽光下閃爍著光芒,彼時,山間雲霧繚繞,宛如仙境。由此,這裡便成了攝影愛好者的天堂,鏡頭所到之處,美景定格,人影錯落,一生難忘。

雲海波譎,萬籟俱寂
兜轉之間,爬上始信峰,一瞬間,雲開霧散之感撲面而來,那個瞬間好像突然就明白了那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所形容的壯闊,極目遠眺,雲海翻騰,周遭的一切瞬間都失了聲,只剩下眼前的波瀾壯闊和胸腔裡止不住流淌的熱意,想吶喊,又怕驚擾了這不似人間的仙境,於是,默默佇立良久,拍照,記錄,這一刻,多幸運,我曾來過。

日出日落,霞光漫天
夜宿黃山,早起,看太陽一點點從地平線升起,此後漫天霞光灑落,我想到的卻是那句很久前就喜歡的:凌晨四點起來,發現海棠花未眠。

破曉的曙光永遠值得上在漫長旅途中靜靜等待它的人,冬日的光劃開黎明的口子,撞進了期待已久的心扉。至此,日出日落,雲開霧散,所有的等待都有了歸途。
如今,再次重讀那些無意在心間流淌的句子,好像所有的描述都有了畫面,奇松、怪石、霧凇、雲海、日出、日落,鬥轉星移間,一切都有了它該有的樣子。
這個冬天,等一場雪落,登一次黃山,看霧松點綴枝丫,登高遠眺,賞波譎雲詭,待曉破日出,天光乍現,收穫一個美不勝收的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