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10億中國人正在嚴寒中憤怒地掙扎,就是因為中國幼稚地抵制澳貨!」
近段時間,澳媒不斷炒作「中國將封鎖澳煤炭進口」的消息。12月18日,澳大利亞「天空新聞」電視臺晚間節目主持人克裡斯·史密斯(Chris Smith)就此事發表了一番秀智商的「驚人言論」。
他說,中國先是停止進口澳大利亞產品,然後加徵超高關稅,他們以此為樂,但這件事恰恰「咬到了他們的痛處」。
他解釋道:「當70艘滿載價值10億美元的高質量煤炭的澳大利亞貨船,無法在中國靠岸卸貨時,猜猜怎麼著?中國鬧電荒了!」
為了佐證自己「10億中國人在嚴寒中掙扎」的結論,史密斯公然扯謊:「中國的一些地區這周氣溫都降到零下40度了,就是那些拉閘限電的地方。」
史密斯還大言不慚地聲稱:「中國人再也買不到澳大利亞的商品了,我們的產品幾十年來深受中國人喜愛。也許這波反向操作能讓中國尊重我們澳大利亞,並重啟政府間的溝通渠道。」
因復工復產加快、節能減排,湖南、江西等地出臺限電通知
進入12月份後,我國湖南、江西、浙江等地的確出臺了限電通知。
國家發改委在12月21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對此事作出解釋:我國近期復工復產速度加快、南方沒有暖氣供應而導致空調電耗激增,再加上還要節能減排,所以才會採取限電措施。
況且限電的省份和城市大都在南方,根本不存在史密斯所謂的「零下40度」地區。
澳進口煤炭不足我國原煤產量2%
至於其「中國政府減少澳大利亞煤炭進口,導致中國鬧電荒」的言論更是荒謬。
稍微了解一下煤炭進口就會知道,我國煤炭從澳大利亞進口佔比非常小。以2019年為例,全國原煤產量約為39.7億噸(數據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而當年自澳大利亞進口全部煤炭到港量僅為7760萬噸,還不到我國原煤產量的2%。而且中國進口澳大利亞的煤炭,以用於冶鍊金屬的焦煤為主,並不是發電廠使用的動力煤。
中國是世界上電力生產最多的國家,2019年發電量達75034.3億千瓦時,比2018年增加了4.7%,佔世界總量的27.8%,這一數字差不多是第二名美國的兩倍。不僅如此,中國的發電量還在快速增長中。根據中電聯的《2019-2020年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截至2019年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已達20.1億千瓦,預計2020年底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21.3億千瓦。
中國的電量很充足,不存在所謂的「電荒」。
澳大利亞的進口煤炭之於中國,並沒有澳媒所想像的那麼重要;但失去中國市場,卻是對澳大利亞煤炭業沉重的打擊。
煤炭是最具澳大利亞特色的產品。在過去30年裡,澳大利亞的煤炭產量增長了一倍多,出口份額從1990年的55%躍升至2017年的75%。去年,僅昆士蘭一州的煤炭開採權使用費就接近40億美元。
出口數據顯示,在澳大利亞去年約500億美元的煤炭出口中,中國佔21%,是澳大利亞煤炭出口的第二大市場。
煤炭對澳大利亞的經濟至關重要。所以在澳媒炒作「中國對澳大利亞煤炭禁令」時,澳大利亞多家煤炭上市企業股價下跌,澳煤炭行業連忙發聲懇求莫裡森政府與中國合作,確保相關限制不會實施,並恢復兩國長期貿易關係的穩定。
澳大利亞煤炭行業喊話澳政府:修復對華關係 報導截圖
外交部回應:進口煤炭環保不合格情況較多
而對於史密斯所言的,也是澳媒一直炒作的「澳運煤船在在中國港口滯留」一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早在上月25日就回應表示:近年來,中國海關對進口煤炭的安全質量進行風險監測和分析,發現進口煤炭環保不合格情況較多。中方依法依規加強對進口煤炭的質量安全檢查和環保項目檢測,以更好地保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和環境安全。
(來源:中央政法委長安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