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名鼎鼎的社交媒體臉書(Facebook)來說,今年的春光並不怎麼明媚——3月份曝光的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醜聞帶來的陰霾經久不散。本周臉書「老大」扎克伯格「單刀赴會」,在「長槍短炮」下接受美國立法者代表們兩天十個小時的「拷問」後,此事似乎告一段落,但實際上它的影響可能比想像中更為深遠。
醜聞
起因是早在2014年出現在臉書頁面的一個名不見經傳的APP——「這就是你的數碼生活」(This Is Your Digital Life)。這個程序屬於彼時頗為流行的那種心理小測試,邀請用戶通過回答各種設計好的問題發現自己的人格類型,答題者還可獲得「紅包」獎勵。
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不僅是27萬使用者,還有他們的臉書好友共計5000萬人(最初披露數據,臉書後來更正為8700萬人)的個人信息數據通過這種方式被獲取。該程序開發者——劍橋大學心理學教授Aleksandr Kogan隨後將這一龐大的數據信息出售給了政治諮詢公司劍橋分析(該公司與劍橋大學並無關係)。而劍橋分析的主要資助者是美國總統川普的支持者、億萬富翁羅伯特·默瑟,副總裁則是川普幕僚史蒂夫·班農。
據劍橋分析內部的告密者Christopher Wylie爆料,劍橋分析之後將其用於對人群進行心理分析,並將結果交給川普的競選團隊。有消息稱默瑟在英國退歐公投前夕也曾給退歐派提供「技術支持」。
個人隱私信息在自己毫無所知的情況下被採集、暴露並濫用,還很有可能通過數據分析結果對民眾「洗腦」,扭轉了本該只由民主意願決定的大選結果。這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引起軒然大波。
火上澆油的是,英國第四頻道新聞(Channel 4 News)的臥底記者拍攝到了與劍橋分析總裁Alexander Nix的「精彩」會談。記者假扮成有意參加競選並對劍橋分析服務感興趣的富豪家族成員,一番溝通後Nix親自出馬爭取「大客戶」,鼓吹他的公司如何能夠敗壞政治競爭對手的名譽,比如使用「美人計」設計醜聞、派遣前間諜收集情報,或者開出天價條件誘使受賄。
Nix舉例說會使用「美人計」 來源:第四頻道新聞、FX168財經網
如此沒有底線的行為讓劍橋分析的任何辯解都無法再取信於人。民眾更惱怒於自己的個人資料很可能被利用於這些不光彩的政治活動中。
誰來負責
程序開發者Aleksandr Kogan被臉書和劍橋分析雙方歸咎,稱自己成了替罪羊。
劍橋分析表示,由Kogan處獲取數據時並不明了其屬於違規行為,且否認將由臉書獲得的數據用於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對於Nix在偷拍視頻中的驚人言論,他本人事後表示視頻是經過了剪輯,而他所說的話也是出自於記者的誘導。Nix如今已被停職。劍橋分析稱其言論並不屬實,他也不能代表公司。
臉書則聲稱,其在2015年發現「這就是你的數碼生活」收集了異常大量的用戶數據,開發者還將數據出售給其它公司,這違反了臉書的規定條款,因此刪除了這一第三方軟體,並在當時就要求開發者和劍橋分析立即刪除數據。令人玩味的是,扎克伯格沒有因為此事開除任何一名公司內部員工。他表示:「我開創了臉書,我運營著它,我對這裡發生的事情負有責任。」
對於普通公眾而言,無論是劍橋分析還是程序開發者,他們除了等待執法者判決外無計可施,於是只能遷怒於並非罪魁禍首、但在此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臉書。有人發起了刪除臉書帳號的活動,蘋果公司創始人之一斯蒂夫·沃茲尼亞克本周聲稱將刪除他的臉書帳戶,成為最近加入這一行列的知名人士。最近披露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此次醜聞以來,美國有9%的用戶已刪除他們在臉書上的帳戶。臉書的股價也隨之暴跌,與2月2日的歷史最高相比,跌幅曾一度達到20%,公司市值迅速縮水數百億美元。
而臉書團隊則相應展開高明的危機公關。扎克伯格本人先是在風口浪尖之下沉寂了一段時間,之後在臉書於英美報刊刊登整版道歉廣告後開始發聲。無論是條理清晰地擺明臉書對此事的責任,還是誠懇的道歉和列舉相應的措施,扎克伯格都顯得不卑不亢、有理有節。
他在一次電話會議中說,網際網路的規模發展到前所未有,我們不斷面臨新的挑戰,我試圖不要通過「會不會有問題」來判斷成功與否,而是用「當問題出現,我們能否有責任感地解決,並確保未來這種問題不再發生」來判斷。
他說:「當你建立像臉書一樣空前的企業,就會搞砸一些事情。」「我想人們應該讓我們負責的是,我們正從失敗中吸取教訓。」
直到面臨國會聽證會這一巨大挑戰前,扎克伯格還在聲明:「我們沒有對我們的責任有一個寬廣的認識,這是個巨大的錯誤。這是我的錯,我很抱歉。」他承認公司過於理想主義,「我們專注於所有連接人們所能帶來的好處。」「現在明確的是,對於阻止這些工具被用於害處我們做得不夠。比如虛假消息、海外對大選的幹涉、仇恨演講以及數據隱私。」
扎克伯格的立場鮮明——你看,我們並沒意料到會發生這種事情,公司發展過程中遇到各種問題也是在所難免,但我們勇於承擔責任,也堅決改正錯誤。
當然,他的這些言辭很可能是來自於一個團隊的指引。但無論如何,這種態度和解釋讓投資者受用,聽證會前夕,臉書股價開始回升。
臉書股價 來源:谷歌財經、FX168財經網
儘管如此,各界都更加關注扎克伯格出席的美國國會聽證會,大眾寄希望於通過他的公開表述更加具體地了解詳情,從而選擇對臉書是諒解還是抵制,立法者們則想要通過聽證會來確定具體政策。商業委員會主席Greg Walden及成員Frank Pallone對扎克伯格同意參加聽證會的決定表示歡迎。他們說:「這一聽證會將提供修復重要客戶數據隱私問題的機會,並幫助所有美國人更好理解他們的網上個人信息到底發生了什麼。」
考驗
對於這場嚴峻的考驗,扎克伯格可謂嚴陣以待,聽證會前一日整天都在與團隊開會準備,聽證會間歇記者拍到他的備案,條條款款的厚厚一摞顯示他做足了功課。而聽證會當日他換下平日裡T恤牛仔褲的標誌性裝束,穿上西裝革履,面帶禮貌的微笑面對數十名為他準備好刁鑽問題的議員們以及通過媒體審視他的無數目光。
圖片來源:英國天空新聞、FX168財經網
第一天,他開場首先認錯,聲明是他個人的責任,並承諾改善。但立法代表們並不買帳,不斷追問臉書如何處理數據的缺口,公司將如何改變以防止在未來損害用戶的數據。
然而,當天一個有趣的插曲轉移了人們的注意力,扎克伯格的角色由提供證詞者轉化成了科普者。很多提問者顯然與這位33歲的科技先鋒具有代溝,一位高級參議員甚至問扎克伯格臉書是怎麼提供免費服務而盈利的,扎克伯格笑笑說:「先生,我們有廣告。」
扎克伯格在這五個小時裡表現得禮貌得體,有時也明顯有些緊張。但他的道歉更為具體,他披露臉書職員被特殊官員約談通俄門一事,並承認他不認為大多數用戶閱讀了臉書的服務條款。這讓投資者滿意,臉書股價繼續回暖。
第二天的氣氛則開始更加劍拔弩張。BBC評論員稱,這兩天加起來,扎克伯格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我會讓我的團隊答覆你」——說了至少有20次。
其中一些問題是因為他手頭可能確實沒有相關的數據,另一些則是會讓臉書團隊頭疼的敏感話題。
比如非用戶數據的收集。對於臉書如何收集從未在其平臺上註冊者的數據,扎克伯格諱莫如深,稱他本人也不知道相關的「影子文件」的詳情。他承諾會分享如何收集沒有在臉書註冊者的數據,並披露到底擁有多少這類數據,他還表示將提供用戶在登出臉書後如何被追蹤。
再比如臉書的「點讚」和「分享」選項。實際上,點讚這一由臉書發明的功能可以追蹤到點讚者的相關信息,即使他並非臉書用戶。比如你曾經點讚過一條金融市場的交易信息,那你之後就會收到來自外匯經紀商的廣告。這意味著臉書可以通過上億個自身以外的網頁追蹤上網者的活動。扎克伯格無法言明在網絡世界中到底有多少這類選項。
他也沒能回答臉書到底會收集哪幾類數據,包括他們自己的用戶和那些從來沒有在臉書註冊過的人們的數據。
有議員問及臉書是否對在其平臺上分享的內容具有法律責任,扎克伯格顧左右而言地說起了2014年臉書清理APP及收集數據權限的改革。
雖然他表示將檢測每一個可以在2014年之前獲得大量數據的APP,每一個不當使用數據的APP都將被禁,被影響者將被告知。但密西根民主黨代表Debbie Dingell不滿地抨擊道:「作為CEO,你不知道一些重要的問題。你不知道關於你公司隱私政策的法庭案例,你不知道公平交易委員會沒有罰款政策所以臉書不用為2011法令收到罰單,你不知道你們公司的影子文件,你不知道你需要審查的APP數量,你不知道除了劍橋和Eunoia Technologies,Kogan博士還將數據賣給了多少家公司,你甚至不知道臉書到底收集哪幾種數據。」
無論扎克伯格對於這些問題是真的不清楚還是避而不談,那些想要通過這次聽證會獲得答案的人們可能都難以給自己心目中的這起事件下定論。
立法者可能會認識到,臉書經歷的這次危機並非個案。日新月異的科技界不斷湧現出各種問題,像如何保持網絡中立性,如何讓複雜的資料庫平衡隱私保護以及加密貨幣的未來。這些都需要監管部門迅速行動。
而民眾則看到,臉書這次只是撞在了搶口上,已經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的網絡可能正在不知名處窺探著我們的隱私。英國活動團體隱私國際(Privacy International)警告,隱私擔憂不僅僅在於社交網絡,「目前對於數據保護的焦點在於其是否暴露於第三方,但實際上你的數據每時每刻都在暴露。你手機上的許多APP都具有權限獲取你的位置信息、你的整個電話簿,以及諸如此類的信息。這只是冰山的一角。」
總而言之,這次醜聞暴露出的問題必將需要多方努力來解決,這個「鍋」肯定不是扎克伯格一人、或者臉書一家企業來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