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Facebook(下文簡稱臉書)承認隱私保護出現漏洞,5000萬用戶信息又外洩了!!!消息傳出後,股票應聲下挫2.5%。另外,如果臉書被發現沒有採取適當措施保護用戶數據,那麼這一漏洞就違反了歐盟新的通用數據保護規定,還將面臨16.3億美元的罰款。
黑客:我們可以看到你用臉書登錄的任何帳戶
該攻擊事件曝光的5000萬個帳戶信息中,甚至包含了臉書聯合創始人和營運長的個人信息。黑客可以看到用戶個人資料中朋友及家人的姓名和出生日期,以及私人照片,同時,黑客還可自由訪問臉書用戶們使用其帳戶登錄的其他服務,比如Tinder、Instagram、Spotify和Airbnb等。
臉書表示尚不清楚該攻擊事件的幕後主使,也不知道對方有何用心。
創始人兼CEO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表示,目前系統已修復,請用戶們放心使用,並且任何人都不需要更改密碼。而我們作為臉書的用戶,真的可以放心嗎?
臉書:事已至此不是我的本意
2006年——「我們真的把這個搞砸了」
2007年——「這次我們做得不好,我為此道歉」
2009年——「我們增加的是你們想要的」
2010年——「我們確實忽略了這一點」
2018年——「這是個大錯誤,是我的錯」
自2004年創辦至今,臉書屢次三番被爆洩露用戶信息。回顧臉書15年的道歉之路,除了一句句「I’m so sorry」,用戶隱私其實一直未得到妥善保護。
美國科技月刊《連線》雜誌評論說,「扎克伯格從未真正理解何為隱私,他認為人們最終會習慣與每個人分享自己的一切,他的商業模式也基於此。」
用戶:道歉有用的話要警察幹嘛
臉書用戶可在應用界面點選「設置」---〉「一般帳號設置」---〉「下載一份你的Facebook 資料副本」,完成後便可瀏覽個人資料檔案庫。
紐時專欄作家布萊恩.陳撰文形容,這個檔案庫仿佛潘朵拉的盒子。即使自認是鮮少發文的「潛水客」,他的電郵地址、電話號碼和全名仍被500家廣告主掌握。臉書還存下他整個電話簿,甚至永久保存過去14年他曾刪除100名臉友的紀錄,包括之前的交往對象。
臉書發言人高提耶解釋: 「你也能隨時刪除你的帳號,但最長可能需要90天,我們伺服器上的備份資料才會刪除完畢。」而這也是臉書頻爆「洩漏門」的重要原因之一。
隨著時代更迭,網絡不斷升級,越來越多的個人信息被默認為公開狀態,而網站的隱私設置就像迷宮一樣讓用戶難以掌握。各種社交平臺頻繁洩漏個人隱私,作為用戶的我們卻只能被動接受。除了在使用社交平臺時儘量避免主動上傳私密內容之外,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呢?
小編認為,打造陽光綠色網絡環境刻不容緩,首先是產品設計需要優化,其次要加強安全建設,最重要的,必須整個行業協同整治,為我們的隱私上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