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根:隱私保護之痛下,風口何在?

2020-12-25 騰訊網

文/陳根

隨著雲計算、物聯網與大數據等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系統服務中針對用戶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預測手段不斷成熟。各種基於位置跟蹤、行為偏好記錄所產生的定向服務,為人們日常生活提供諸多便利的同時,也越來越多得引發了隱私關注。

一方面,人們通過社交媒體進行信息交換與自我表露,在網購平臺進行購買行為,利用智能交通系統實現實時路況查詢。在參與這些在線服務的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數據讓人們不可避免地面臨隱私洩漏問題。

另一方面,數據作為現代商業與個人的核心價值與重要資產,正在重新塑造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IDC Research統計,2019年大數據和分析市場的銷售收入約為1870億美元。但由於數據本身可複製,易傳播,一經分享無法追蹤,數據資產的確權困難。隨著數據隱私監管日益加強,商業化被嚴重製約。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隱私計算站在了隱私保護的「風口」上

隱私保護之痛

數字經濟時代下,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加上數據的頻繁洩露,數據隱私安全成了時下亟待解決之痛。而現有的隱私保護主要從信息處理過程中的隱私保護、隱私度量與評估兩個方面入手。

從信息處理過程中的隱私保護方法來看,主要分為訪問控制技術方法、信息混淆技術方法、密碼學技術方法三類。

訪問控制技術通過制定信息資源的訪問策略以保證只有被授權的主體才能訪問信息,從而實現信息的隱私保護。近年來,多個基於訪問控制的隱私保護方案相繼提出。比如,基於強制訪問控制(MAC)模型的高可用智慧卡隱私保護方案;基於自主訪問控制(DAC)模型的外包數據存儲隱私保護方案;基於角色訪問控制適用於多場景的隱私保護的數據挖掘方法等。

信息混淆技術是基於特定策略修改真實的原始數據,使攻擊者無法通過發布後的數據來獲取真實數據信息,進而實現隱私保護。其中,k-匿名、l-多樣性和t-近鄰等多種匿名化技術通過將用戶的原始數據隱藏到一個匿名空間中實現敏感信息的隱私保護。

密碼學技術是利用加密技術和陷門函數,使攻擊者在無法獲得密鑰情況下不能得到用戶隱私信息。為了保護雲計算中用戶的隱私信息,研究人員出了同態加密的概念,基於同態加密而構造了隱私保護的空間多邊形查詢方案。

但無論是訪問控制技術方法、信息混淆技術方法、密碼學技術方法的隱私保護方案都主要是針對特定場景局部數據集的具體算法,缺少針對特定場景動態數據集的算法框架,更缺少適應多場景動態數據集的普適性算法框架。此外,針對多媒體數據需要多個隱私保護算法的組合,而目前也缺少成熟的方案。最後,將不同隱私保護算法互相疊加以獲得更好保護效果的方法也有待開展研究。

隱私度量與評估通常從披露風險和信息缺損兩個角度對隱私保護的效果進行度量。事實上,現有的隱私度量都可以統一用披露風險(Disclosure Risk)來描述,即攻擊者根據所發布的數據和其他背景知識可能披露隱私的概率。通常,關於隱私數據的背景知識越多,披露風險越大。信息缺損則表示經過隱私保護技術處理之後原始數據的信息丟失量,是針對發布數據集質量的一種度量方法。

此外,隱私度量與評估的應用領域主要聚焦在社交網絡、位置服務、雲計算等方面。在社交網絡領域方面,研究人員提出了針對網頁搜索中基於混淆技術的隱私保護方案,對用戶隱私進行了量化。在考慮用戶意圖不同時每個個體不同的搜索行為,研究者設計了一個通用性工具,對基於混淆技術的隱私保護方案進行隱私度量。

在位置服務領域,有研究人員提出關於位置隱私保護機制的框架。該框架利用確定攻擊模型以及敵手的背景知識,通過信息熵等方法來描述攻擊過程的精確性、確定性、正確性,從而實現隱私保護效果的度量。在雲計算領域,為了保護雲端的數據隱私,有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基於單個關鍵字的可搜索加密方案,適用於多個數據所有者上傳數據、多個用戶訪問數據的應用。

然而,上述各類隱私度量方案缺乏對隱私概念的統一定義;其次,隱私度量隨信息接收主體、擁有數據量大小以及場景動態變化,目前缺乏隱私的動態度量方法;第三,信息跨系統傳播,缺乏不同系統隱私度量的一致性、隱私信息操作控制的形式化描述方法,不能支持跨平臺的隱私信息交換、延伸授權等動態保護需求。

綜上所述,現有的隱私保護以及隱私度量方案零散孤立,還缺乏隱私信息操作審計和約束條件的形式化描述方法。

尚未有將隱私保護與隱私侵犯取證追蹤一體化考慮的方案,因此目前無法構建涵蓋信息採集、存儲、處理、發布(含交換)、銷毀等全生命周期各個環節的隱私保護和隱私侵犯取證追蹤的技術體系。而隱私計算的誕生則突破了現有隱私保護的局限,成了數字時代下隱私保護的風口。

隱私計算離我們並不遙遠

隱私作為一種敏感信息,是大數據的重要組成部分,隱私保護則關乎個人、企業乃至國家利益。但是,含有隱私的信息會在網絡中傳播、在各類信息服務系統中存儲、處理(編輯、融合、發布和轉發)。

隱私計算是面向隱私信息全生命周期保護的計算理論和方法,具體是指在處理視頻、音頻、圖像、圖形、文字、數值、泛在網絡行為信息流等信息時,對所涉及的隱私信息進行描述、度量、評價和融合等操作,形成一套符號化、公式化且具有量化評價標準的隱私計算理論、算法及應用技術,支持多系統融合的隱私信息保護。

隱私計算涵蓋了信息所有者、搜集者、發布者和使用者在信息採集、存儲、處理、發布(含交換)、銷毀等全生命周期過程的所有計算操作,是隱私信息的所有權、管理權和使用權分離時隱私描述、度量、保護、效果評估、延伸控制、隱私洩漏收益損失比、隱私分析複雜性等方面的可計算模型與公理化系統。

從技術理論來看,隱私計算主要分為三大技術路線,即密碼學、可信執行環境、聯邦學習。其中,密碼學是以安全多方計算(Secure Multi-party Computation)、同態加密(Homomorphic Encryption)、零知識證明(Zero-knowledge Proof)等代表的隱私計算技術。

可信執行環境(TEE)通過硬體技術來對數據進行隔離保護,將數據分類處理。支持TEE的CPU中,會有一個特定的區域,該區域的作用是給數據和代碼的執行提供一個更安全的空間,並保證它們的機密性和完整性。

聯邦學習則是近些年新崛起的新興人工智慧技術,在2016年由谷歌最先提出,其設計目標是在保障大數據交換時的信息安全、保護終端數據和個人數據隱私、保證合法合規的前提下,在多個參與方或多個計算節點之間開展高效率的機器學習。

不可否認的是,隱私計算技術路線雖有差異,但密碼學對於隱私計算的影響依舊舉足輕重,密碼學理論研究成果也影響著隱私計算技術的進展

由於隱私計算不洩露原始數據,因此可以在保護數據安全的前提下,實現多個維度數據的跨界融合。這將有助於破解數據保護與利用之間的矛盾的優勢,也越來越受到市場的關注。Gartner發布的2019年技術炒作周期(hype cycle)曲線報告中,就首次將隱私計算列為處於啟動期的關鍵技術。

隱私計算離我們的生活並不遙遠。

2016年,蘋果公司在全球開發者大會上首次提出了差分隱私技術(Differential Privacy)。從iOS 10開始,蘋果使用差分隱私技術,在個人使用模式的小樣本中注入數學噪音。在不影響個人隱私的前提下,幫助發現大批量用戶的使用模式,從而增強用戶體驗。

從2018年開始,國內的大型科技公司接連入局,資本市場也保持高度關注。這條賽道常常被認為蘊藏著新的平臺型機會——在滿足數據合規的基礎之上,誰能率先實現數據源的有效融合,幫助需求方高效地提取可用數據,進而釋放數據價值,誰就有成為大平臺的機會。

此外,2016年底,工信部發布的《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支持企業加強多方安全計算等數據流通關鍵技術的攻關和測試驗證。2019年9月,工信部發布《工業大數據發展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提出在工業領域積極推廣隱私計算技術以促進工業數據安全流通。這也足以見得隱私計算的潛力之大。

數字價值釋放的突破口

當然,由於隱私計算技術發展仍不完善,因此也面臨著一些問題。

一是隱私計算技術性能還難以滿足大規模商用要求。雖然目前隱私計算的性能已經大大提升,但由於其加密機理複雜、交互次數多,當流通的數據量較大或結構較為複雜時,計算效率問題仍然未能解決。

其中,在隱私信息的生命周期中,受益於密碼學發展,隱私的加密化、匿名化和脫敏技術都已經非常成熟,可以大規模應用在隱私獲取、儲存、流轉等環節中。但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讓隱私數據的處理成為了一個難題:大規模的加密數據處理一定會導致計算性能下降,而非加密數據處理又極大概率會導致隱私信息的洩露。

二是隱私計算技術市場難以迅速培育。相對於其巨大的市場前景,目前隱私計算技術的市場還遠未成熟,市場環境的培育也具有較大的難度。一方面,由於隱私計算技術複雜且常常呈現「黑盒化」現象,大部分用戶對隱私技術難以理解和信任。另一方面,隱私計算處理的對象往往是敏感的數據資產,試錯成本大,從而更加增加了用戶的接受成本。

三是現有法律法規未對隱私計算地位進行明確定位。由於隱私計算僅僅避免了原始數據轉移的過程,但仍然完成了基於多方數據的計算,使得其在某種程度上依然破壞了消費者的隱私。這也成為了制約隱私計算發展的無法迴避的問題。

但顯然,這些技術的困境在時間的加持下終將被解決。事實上,數據隱私是進入數字社會最先需要解決的問題。隱私計算技術在當下恰逢其會而且前景深遠,將為數據隱私保駕護航並創造一種全新的「數據交易」龐大市場,也會成為實現數據價值釋放的突破口。

相關焦點

  • 陳根:酒店偷拍近日定案,我們離隱私安全還有多遠?
    文/陳根6月11日,福建福州鼓樓區法院宣判了一起非法竊聽、竊照專用器材案,男子陳某自去年7月起網購4套針孔攝像頭安裝在4家酒店的客房內,並利用APP遠程觀看、錄製他人私密視頻,其中包含性愛視頻40多段,受害人達600餘人。
  • iPhone的隱私保護,蘋果手機的王者之劍?
    摩託羅拉發明手機的時候,那身形,真是又大又黑,諾基亞主宰功能機的時代,手機不僅有按鍵,還多了彩色的屏幕,等到了賈伯斯發明iPhone的時候,智慧功能興起,緊接著,小米、華為、OPPO、vivo等國產巨頭,又把全面屏、拍照、快充、屏下指紋等,變成了手機剛需,那麼,手機下一個賣點的風口,會是在哪裡呢?
  • 陳根:可自我修復的手機屏幕,拯救手機碎屏的痛
    文/陳根碎屏是手機難逃的「痛」,手機屏的維修費更是讓許多人叫苦不迭,可自動修復的屏幕就成了對未來手機屏幕的一大技術展望。雖然曾有研究小組試圖通過添加添加劑或在表面塗上一層堅硬的保護層來解決這些問題,但終究無法成功地防止對底層材料的損害。為了在保持無色聚醯亞胺優點的同時,支持裂縫和受損功能的快速自愈,韓國科學院延世大學合作研究小組利用從亞麻植物種子中提取的亞麻籽油,開發出一種自愈無色聚醯亞胺。
  • 個人隱私數據保護趨勢下,科技公司都做了哪些努力? | WISE2020 新...
    傳統的數據分享模式很難完全滿足業務合規性和用戶對於數據隱私機密保護的需求。而隱私計算技術能有效解決數據分享過程中的隱私保護痛點,實現數據「可用不可見」。 吳沈括認為這個問題不單是中國的問題,也是一個全球化的問題。從國際上來看,一方面隨著數位化應用的生態在不斷地拓展延伸,從一些基礎設施到金融應用,場景越來越廣泛。
  • 深圳的朋友:請收下你的人生隱私保護指南
    Level-2課程在Level-1基礎上做了極大提升,除了5小時的授課,學員還將在長達12個小時的大量實戰實驗中分組對抗,學習在不同場景下各類隱私保護設備的使用方法和自我檢測意識So,儂Happy就闊以~• Q: 什麼是KYUUBI隱私保護課程體系?
  • 孩子們的隱私要保護
    檢察官受理該案後提出,不光要打擊犯罪,還要注意——孩子們的隱私要保護辦案檢察官向公安機關送達檢察建議書2020年4月22日,在江蘇省張家港市檢察院的未成年人訓誡室內,檢察官對未成年人劉飛開展了訓誡,指出了他非法拘禁行為的違法性和犯罪的危害性,並希望他認真反思、配合監督教育。
  • 繼央視曝光50款APP後,360董事長正式發聲,用戶隱私安全何在?
    在周鴻禕的正式發聲中,軟體竊取用戶隱私信息的情況也被證實了。02用戶隱私安全何在?儘管我們都知道,有些軟體會自動讀取用戶隱私,可能把照片,帳號密碼等等上傳到伺服器。進行信息售賣,獲取利益,可是用戶根本沒有禁止的辦法,除了允許授權,似乎沒有第二個選擇。網絡時代中,用戶隱私安全何在?難道就只能任由軟體竊取隱私嗎?
  • 追蹤疫情也要保護好隱私
    在被新冠疫情籠罩的時下,幾乎每次出現感染者,就會伴隨著患者個人信息的洩露,僅最近一兩個月,北京、成都、大連等地皆有發生。比如,遼寧瀋陽市去年12月報告的一例陽性患者,其個人及家人的手機號、住址等信息很快出現在網絡被廣泛傳播。據親屬稱,患者接到上百個騷擾電話和簡訊惡語攻擊,導致精神處於完全崩潰狀態,嚴重影響了正常生活。
  • 2021年創業風口何在?
    風口這個東西其實並不適合所有人去抓。而且風口是靠判斷的,而不是靠別人告訴你的 等別人來告訴你這是個風口的時候,往往已經遲了。 再說了風口之下,人人都擠破頭,普通人成功的機率也就更低。
  • 隱私保護
    數據開發共享必然要解決隱私保護的問題,接下來主辦方針對數據分享中的隱私保護問題對嘉賓進行提問。問題三:您認為哪些數據是隱私數據?吳海山:討論數據隱私離不開討論數據服務。。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你用打車軟體時可以把你的定位服務關掉,對方肯定無不知道你的位置信息,但是這樣的話司機也找不到你了。所以我們談任何個人隱私、企業隱私,都必須考慮服務效率和隱私之間的平衡。問題四:數據隱私保護主要涉及哪些技術?通俗解釋下技術基本原理。
  • 全民監控時代,誰動了我的隱私?安全何在?
    有人說它像是維護和諧、文明社會的「天眼」,能夠保護公共財產安全、監督食品安全、維護交通秩序、方便個人家庭……但也有人擔心它無時無刻不在窺探我們的隱私,導致普通人生活受到幹擾。雖然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擔憂。
  • 隱私洩露子彈飛太久 數據安全亟待完善|隱私保護|第四範式|...
    面對GDPR這柄一直懸在諸多公司頭頂的利劍,第四範式創始人兼CEO戴文淵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此前多公司觸犯GDPR要求一方面是因為技術層面的不成熟問題,另一方面是因為越過紅線竊取隱私數據的行為的確成本最低。一邊是保證在不侵犯隱私的前提下使用外部數據、但價格較貴;另一邊則是越過紅線、直接購買並使用隱私數據,成本極低。
  • 新冠疫情下如何保護個人隱私?
    由此則變成了吸引熱衷八卦之好事網民的一則醜聞。29 歲的金女士是一白領職員,也正在籌備自己的婚禮。此次旅行本只是為了與她所在教會成員共同組織一場青年活動,並無任何不當之心思。2 隨後,金女士被確診為新冠陽性。於是,政府公布了她的年齡、性別、教會名稱以及近期行蹤。
  • 散布他人隱私會承擔什麼法律後果?如何保護個人隱私
    個人的隱私是需要得到尊重的,侵犯個人隱私權是會受到懲罰的,侵犯別人的隱私可能會給人帶來很多不好的影響,那麼散布他人隱私會承擔什麼法律後果呢?個人隱私保護措施有哪些?下文由河南煥廷律師整理相關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 全新黑科技紅外線探測器,針孔攝像偷窺全不怕,保護你的隱私安全!
    偷窺狂手段極其隱蔽,空調出風口,電源插座,綠植盆栽都有可能成為隱蔽攝像頭的搭載體。只要是有攝像頭,哪怕一根針一樣大小,但在這個紅外線探測儀下,都會變成一個可見的紅點,讓你看到。天花板上、花盆裡、廁所馬桶邊緣、電視機機頂盒...任何能夠安插攝像頭的地方都能把它揪出來。
  • 基於區塊鏈的可信計算/隱私保護,助力數據市場組件化發展
    網際網路數據處於「無主」壟斷的混亂狀態,數據隱私將是未來的最「痛點」。據《2019數據洩露損失研究》評估顯示,2019年全球數據洩露的平均成本為386萬美元,比同期年的報告高出6.4%。該研究還首次計算了與「超大型洩露(超過100萬條記錄)行為相關」的成本。
  • 保護好自己的隱私,前提是要知道怎麼保護
    大家都知道個人的隱私包括什麼,無論是自己的家庭住址,家庭人員情況,房屋信息還是姓名電話號碼,特別是身份證上面的信息,等等吧。。。但是恰恰現在無論辦什麼事,離了這些東西還真辦不成事。經常看到媒體宣傳報導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個人隱私。可是我又經常納悶,現在要怎麼做才能保護好自己的個人隱私?
  • 蘋果更新App 隱私保護說明 下載前可充分了解隱私權限
    12月15日凌晨,蘋果公司對開發者頁面中關於App 隱私保護的詳細說明進行了更新,正式要求開發者提交更新或有新版本時,每個 AppStore 裡所有的 app 都要求提交新的隱私慣例信息,包括蘋果自己開發的APP,該要求覆蓋iOS、iPadOS、macOS、watchOS 和 tvOS。
  • 誰說只有明星需要隱私保護
    出門保鏢貼身,參加晚會貼身化妝師助理圍繞,花邊新聞公關團隊來保護。說到需要保護安全隱私的職業很多人都會想到明星,他們既有著光鮮亮麗的一面,享受著粉絲的愛戴,又同時擔心著個人信息的洩露。經常會出現私生飯圍堵愛豆甚至半夜騷擾的不良行為,他們好像非常注意「隱私」一詞。不過誰說只有明星需要隱私保護,在如今這個人工智慧與網際網路發達的時代,我們普通人也需要隱私保護。
  • 數據驅動之下如何保護隱私
    因此,他們必須了解數據隱私問題,知道如何以及何時保護數據。教育工作者和學校系統必須應對一套複雜的、往往是多層次的有關教育數據隱私的法律。這些法律要求往往會因地區和國家而異。在美國,學校必須考慮聯邦和州的法律,技術和法律環境也在不斷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