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越發達,人就變得越透明。
尤其是當我們打開每一個APP,都要點擊並同意一大堆用戶協議,不然就無法使用時,更加真切的體會到,想要保護個人隱私,是多麼的讓人絕望。
「我已閱讀並同意用戶使用協議」,或許是網際網路時代最大的謊言。
而一旦同意,我們在手機上存儲的所有信息,包括住址、電話、通訊錄、照片、簡訊等等,都會被各種APP隨意採集。
更讓人不安的是,我們根本無法得知,自己的信息到底被用在了何處,未知才最讓人恐懼。
不過,對於現在的蘋果用戶來說,終於可以安心一點點了。
近日,蘋果為系統添加了一條隱私政策,給APP的數據收集上了一道枷鎖。
明確APP收集哪些信息以及用在何處
12月15日,蘋果正式宣布,在App Store上線隱私信息功能,要求開發者向用戶提供隱私慣例摘要。
這個摘要的主要內容,就是說明APP會讀取用戶的哪些信息,以及這些信息會被用來做什麼。
在這個「APP隱私」條款裡面,蘋果將隱私信息分成了三類:用於追蹤您的數據、關聯到您的數據、不會與您關聯的數據。
簡單介紹一下:
用於追蹤您的數據,就是收集的關於用戶或者設備的數據,主要用於定向廣告或廣告評估。
比如今天你搜索了一下「鞋子」,第三方商城就會給你推送關於「鞋子」的廣告,就是因為你搜索的數據被跟蹤了,其實也就是日常見到的精準推送。
關聯到您的數據,就是各種APP上的用戶帳戶,設備標識符,還有其他的與用戶身份關聯的數據。
比如手機通訊錄等,這部分信息其實更加重要,一旦洩漏,就很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進行詐騙活動,所以需要謹慎授權。
不會與您關聯的數據,就是不會關聯到用戶身份的數據,比如搜索記錄之類的,這也是最安全的部分。
對於為何如此分級,蘋果表示,是基於數據對於用戶的威脅性級別,在這樣的分類下,用戶可以快速分辨哪些數據更為關鍵應該得到保護,而哪些信息可以透露。
在這個信息摘要推出後,用戶就可以全面了解APP到底收集了哪些信息,又會用在哪裡,不像以前,只知道自己的信息被洩漏了,但到底是什麼情況,卻一無所知。
當然,在有了這個隱私規定後,App 如果想要調用你的一些數據或者權限,依然需要經過彈窗來獲得用戶許可。
目前在各種蘋果系統,包括iOS、iPadOS、macOS、watchOS 和 tvOS等,都已經上線了這個隱私信息條款。
並且,在蘋果官網的隱私頁面,還詳細介紹了自己在保護隱私方面所做的更新,包括教導用戶如何管理自己的隱私。
180萬APP需要填寫
對於此次更新,蘋果給開發者留出一個月的時間來完成隱私權限說明的填寫,在下一次更新時,必須填寫這些問題,否則將不能提交App更新,這也顯示了蘋果要推廣這項隱私功能的決心。
之所以讓開發者自行填寫,是因為蘋果認為,有些數據的調用,從系統層面不一定看得清楚,而開發者顯然是最了解自己的App。
而對於開發者可能故意填錯的問題,蘋果也回應說,所有的 app 在提交時都會有專人或者是數據的審核工作,如果有任何反饋說,某一個 app 違規侵犯了用戶的隱私,經過投訴後,蘋果是有權對違規app做下架處理,甚至是對開發者徹底封號。
這樣就有了開發者和蘋果審查兩重保障,讓這項功能確實的執行下去,蘋果商店裡的180萬款APP都將受此影響。
目前已經有不少APP填寫了數據使用的信息,比如微信、今日頭條,當然,還有一些正在考慮,比如淘寶。
不過走到這一步,加強信息保護也是大勢所趨了,而且蘋果擁有大量的用戶,其閉環的生態,也讓這些APP無可選擇,要麼遵守,要麼退出。
事實上,近些年,蘋果一直都在努力把隱私保護做得更好,從開始的使用App時會得到彈窗提示,例如是否提供麥克風、攝像頭等訪問權限,此後,還在Safari瀏覽器中加入智能防追蹤功能,如今,又推出了「隱私慣例摘要」。
有消息指出,在明年蘋果還會添加,允許用戶選擇是否同意開發人員或廣告商進行追蹤,這意味著廣告將無法精確的推向用戶了。
有專業人士表示,此舉將導致廣告收入下降40%,而不少應用程式開發商甚至表示,預計廣告收入會減少50%。
足可見,一旦加強隱私保護,會有何等巨大的影響。
國內隱私保護的加強
除蘋果之外,近來國內手機廠商也在有意的加強對用戶隱私的保護。
比如今年四月底才推出的華為EMUI11,就擁有「分享隱私保護」,當你想分享照片時,可以選擇對照片進行「脫敏」處理,去除位置信息、拍攝數據等敏感信息。
而且,EMUI11在應用權限方面,也進一步加強了管控和監測,防止部分APP存在過度索取權限的問題。
此外,還有小米將推出的MIUI 12.5,也會有隱私設置,包括向APP報告大致位置而非實際位置。
這些都是保護用戶信息的措施,過去因為網際網路的野蠻發展,以致於各種APP層出不窮,中國市場的應用數量將近400萬款。
而幾乎不管是什麼APP,都會要求用戶同意各種協議,不管能不能用上,反正把能收集到的數據先收起來再說,比如一款美顏軟體,也會要求你同意查看通訊錄、位置等信息,簡直不知道要幹什麼。
也正是因此,信息洩漏才會如此嚴重,各種各樣的APP一起,可以很輕易的就拼湊出用戶的完整信息,從而進行精準廣告推送,比如將保健品推送給老人。
這種做法也是市場上各種劣質產品不絕的一大原因,通過廣告的精準推送,不愁找不到買家,既然能賺錢,也就沒必要改進產品質量了。
不只是手機廠商,還有個人的信息保護意識也在加強,通過兩方面的努力,過去那種APP隨意收集用戶信息的做法,必需要被改進。
變成需要什麼數據,就給什麼的模式,比如地圖軟體就給位置信息,拍視頻就給攝像權限,而不是隨意一款APP,就什麼數據都要。
作者:老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