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中,連續性地看網海裡的帖子內容,不感同身受也會深有感受,替代性心理創傷無從發洩。翻看電影,點到《海上鋼琴師》,一部從頭淡到尾的電影,看得人不禁淚流滿面。雖然是雙重情緒的發洩,但這部電影真的是戳中內心,讓人慾言又止,淚眼模糊,心裡又為主角的解脫微笑,有很多話隨海風而去。
《海上鋼琴師》,顧名思義,海上的鋼琴師。這位鋼琴師從出生到死亡都在海上,沒有下過船,從沒有讓雙腳踩在陸地上一次。
或許這樣的故事真的存在過,或許就是導演一個結合現實的情緒出口。
1900,來自虛無,是他也是那個年代。男主角叫1900,是撿拾他的船員丹尼給他起的名字。身世的傳奇預示著一生的不確定性。
收養1900的船員丹尼是個大老粗,認得些字,想不出更好的名字來,就以這個被遺棄在頭等艙的嬰兒出生那年作為孩子的名字,簡單而粗暴。
從名字來看,1900這個名字代表的不應該只是孩子,更多的是代表了20世紀初,命運類似的人的命運。這部影片並不是一部純粹的文藝片,只不過用文藝的形式表達了20世界初美國的工業化形成的移民潮,那些站在船頭努力穿過迷霧找尋自由女神的眼睛就是移民掙扎的方向。時代的特徵轉移到1900這個名字上,融合了所處在這個改革變遷年代的人的動蕩不安,純真和嚮往。
同時,這個孩子的名字也預示了他並不擁有一個確定的自己,誰也不能代表一個時代,他,必然會失去自己,而向逝去的時代致敬。
像客輪一樣,1900漂泊不定,沒有出處,沒有未來,他追求自由,保持自我,對本真固執追求。
就像他血液裡流淌的旋律。鋼琴,是他的天賦也是他的命運終點。
音樂天賦是上天賦予1900的神奇禮物。他被遺棄在頭等艙,這說明他的生父母可能是身份高貴的人,他的音樂天賦也可能遺傳自高貴的家庭基因。
可惜的是,這種天賦被大海淹沒了,娛樂了船上的聽客們,滋養著1900自己。
整個影片裡有1900演奏鋼琴的三個吸睛片段。
夜晚的客輪上傳來動人的鋼琴聲,大家循聲而來,發現是從來沒有摸過琴的1900行雲流水地在彈琴,小小的孩子坐在琴凳上,雙腳還夠不到地板,所有人都驚掉了下巴。
第二個片段是在海浪跌宕的夜晚,吐得膽汁都要出來了的麥克斯,勉強跟著如履平地的1900來到鋼琴前,看著1900解開了拴著鋼琴的鐵鏈,任由鋼琴隨著船身的起伏而四處遊走,1900則氣定神閒地演奏著鋼琴曲,一曲未終,鋼琴撞破了船長的臥室門。從此,麥克斯和1900成為無話不談的知己。
第三個片段也是整部影片的高潮,1900彈琴聲名遠揚,和爵士樂發明人傑力要和他鬥琴。為了體現1900彈琴時手指速度之快,鏡頭裡,黑白鍵上出現了四隻手在彈琴,琴畢,1900拿起一隻香菸放在琴弦上,香菸被琴弦點燃。成心找茬來的高傲的傑利,被驚得酒杯脫手摔在地上粉碎。這裡,鏡頭體現了天生的技能,無與倫比的手指技能。
這幾個片段是層級遞增的升華,讓觀眾認識了1900,了解他的鋼琴天分,驚訝於他的天賦異稟。這樣擁有絕技的人,在世俗社會裡是不是會過得名利雙收呢?
並不是,1900隻是生活在精神世界的一朵白蓮花。
自由與希望,無盡頭寧可死。音樂的自由也是靈魂的自由。1900能夠根據看到的人或物,行雲流水、水到渠成地把自己的理解變化成跳動的音符,ONLY ONE,每首曲子都獨一無二,堪為靈魂演奏。這裡是不是也是導演要表達的,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自己,都是生活的主宰者呢。
音樂的自由、思想的自由、船上行走的自由,構成了一個特殊的1900,他是自由的鋼琴家。
這一切,被一場突如其來的愛情打斷了。
1900從舷窗上看到一個少女的面龐,他被愛情擊中了。手下的鋼琴瞬間流淌出讓人心醉的旋律。
少女離開維吉尼亞號去紐約找父親,不善言辭的1900隻有告別的詞語,卻沒有送出去手裡刻著他自創的愛情之音的唱片。少女在他面頰印下一記輕吻,1900從此失魂落魄。在麥克斯的鼓勵下,1900邁出了去尋找世俗世界愛情的步伐。只是這步伐,在旋梯上停滯了。1900望著眼前大城市紐約的渺然不可知,膽怯了。
這個四處高樓大廈,又四處冒煙的工業化城市,徹底擊垮了他嚮往愛情的念頭。陸地世界對於他來說「沒有盡頭」,他心虛了,喪失了追求愛情的自信和希望,那些都是踩在地面上要去探索的,探索的過程對於他純真的人生來說,不可估量地沒有自信。
說實話,在1900即將告別船體的時候,我真心以為他即將踏上花花世界,靠著非同凡響的音樂天賦,迎來不一樣的物質人生。
但是,他沒有,又回到以前的生活裡。執著一隅。他扔掉禮貌,又返身回到船上,關閉了自己一些日子後,走出船艙向麥克斯許諾,從此再也不會下船。
看到這裡,1900的表情很平淡,可是你分明能感受到他內心的死亡,心都碎了。渴望愛情的緊張和恐懼未知的世界,緊湊地折磨著1900,他退縮回維吉尼亞號裡,做了靈魂的守護者,也是蝸居者。唯一的紀念,是雕刻著愛情的唱片。就像一片飄飛的羽毛,找不到終點。這張唱片也是整部片子的引線。麥克斯在二手店裡最後一次吹響自己心愛的小號,沒想到店主聽到曲子馬上翻出來並播放一張老舊的唱片,和麥克斯吹奏的曲子一模一樣。這才從麥克斯嘴裡引出了這段傳奇的故事,讓似信非信又很可愛的二手店老闆沉浸其中。唱片是客輪上的一隻海鷗,記載了1900的一段愛情心曲,這段心曲差一點讓他換了世界換了人生。
影片最後,為了找到藏匿在報廢郵輪中的1900,麥克斯又從二手店老闆那裡索要回唱片,連帶著唱機帶到廢棄的船上,四處播放,最終尋到1900。
因為執著,1900在第一次發現自己的音樂被刻製成唱片後,發怒弄壞了唱片,因為他不想讓屬於自己的音樂流傳到世界的其他地方。
因為執著,1900沒有聽從麥克斯的規勸,最紅決定與廢船同歸於盡,了卻了他傳奇、孤單、寂寞又乾淨的一生,尋得了一個結果。
唱片,在影片裡,是心曲、是愛情、是性格、是漂泊、是結果。就像1900在錄製那首曲子時候的心情一樣,充滿柔情又有些憂傷,最後淡淡的無望。唱片,也成為這段傳奇人生的唯一記錄者,靜靜地和麥克斯訴說過去的故事。
當報廢的維吉尼亞號被爆炸火光沖天的時候,1900,分明露出了解脫的微笑。那一雙只會彈琴的優雅的雙手向孤單、寂寞、戰爭揮了揮,道別。除了死亡,精神自由,身體游離,無根無牽掛的1900,還能去哪裡呢。
麥克斯是證明1900曾經活在這個世界上的證人,唱片是唯一的證據。無力卻又回味無窮。
在這裡插句話:導演的主角配角選得特別到位。麥克斯,胖胖的身材,帶了些油膩味,善良的面龐,認真起來就會對眼並且眼珠還會溫柔地抖一抖,一個近距離接近生活的人。
而1900,瘦瘦弱弱的身材,乾淨又充滿了對外界的警惕性,專注而神經質的面龐和眼神,修長的手指專門為鋼琴打造一般。
兩個人從體型到性格上互相補充,成為知己。沒有麥克斯的偶然上船,1900的人生將會無人知曉。
至此,不用再問為什麼本來可以憑彈琴天賦過人上人的物質生活的1900,執意不離開廢船,寧可隨廢船一同灰飛煙滅;不用再去糾結為什麼本來踏下旋梯走進城市,就可以尋覓到他愛的人,可是他又放棄了美好重新回到固有的生活。奈何!向來情深,奈何緣淺。
結局是死亡應該是悲劇,但導演想要表達的死亡對於主角1900來說真的又不是悲劇,個人傳奇而不真實的命運和社會時代使然。生於年代賜予的命運,死於天賦異稟的孤獨和執著。
這片影評寫得很累。在疫情期間,心緒不寧,每天都被各種各樣的信息充斥著。義大利這幾天又成為世界上疫情大國。祈禱自由的義大利人民天性裡的自由奔放,能夠很快地防控住這變幻多端的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