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精粹+創新元素」,《2021新春相聲大會》為傳統曲藝「賦新能」

2021-02-17 烹小鮮

  喵族碼字員:徐小怪

相聲是一門語言藝術,講究說學逗唱。

只要能給大家帶來歡樂,那是我們最高興的事。

——牛群、馮鞏《兩個弄潮兒》

作為一門深受群眾歡迎的曲藝表演藝術,相聲一直是春節期間的必備「佳餚」。CCTV-3綜藝頻道於大年初一推出了《2021新春相聲大會》,旨在為觀眾輸送歡笑,弘揚傳統曲藝的魅力。據了解,該節目總共六期,預計在初六正式收官,陪伴觀眾至假期的最後一天。

根據觀察,《2021新春相聲大會》一方面從相聲藝術本身出發,聚集了老中青三代相聲演員,選取了經典的相聲作品加以改編,由淺入深,推廣相聲藝術。既得到了相聲行業內的認可,也為觀眾降低了門檻。

 

另一方面,節目亦在語言內容和表演形式上融合更多當代元素,進一步促進了相聲的創新,加之邀請跨界藝人參與其中,實現了多維度的「破圈」。

 

總體來說,《2021新春相聲大會》以「相聲精粹+創新元素」的方式,不僅為相聲迷獻上了一道新口味十足的春節大餐,也讓更多的年輕觀眾認識並喜愛相聲。

「這個說相聲,講的是嘴皮子利索。這繞口令說不好那可不成。」

 

一片張燈結彩,一襲馬褂長衫,一聲辛丑安康。在線上億萬觀眾的注視下,《2021新春相聲大會》正式拉開帷幕。受到疫情影響,節目採用雲錄製的方式。即便沒有現場觀眾,相聲演員依然有穩定的發揮,顯出了極為專業的能力。

 

首期節目裡,央視主持人朱迅、相聲藝術家姜昆、相聲演員周煒和喜劇演員楊迪共同作為主持人節目的亮相,新老喜劇人齊聚,帶出給大家的祝福,帶出傳統相聲的經典作品,也帶出《2021新春相聲大會》的特別之處——年輕演員與老一輩的藝術家同場競技。

這一特點貫穿了整檔節目,在已播出的內容裡,我們可以看到老中青三代相聲演員匯聚一堂,同臺獻藝。泰鬥級的馮鞏、王佩元、戴志誠等人「寶刀不老」,中生代的李菁、王玥波等人「功力穩健」、青年一代高曉攀、劉延超、金霏等人「後浪奔湧」。

 

他們或以合作的形式,或以單獨表演的形式,結合口技、柳活、貫口、太平歌詞、開場小唱等傳統十三門技藝,將「說學逗唱」的精彩展示得淋漓盡致,並用循序漸進的節奏,逐漸傳遞出相聲的知識門道,如同一副生動的相聲教科書,向觀眾展示出這門藝術的精髓。

 

首先是經典相聲再詮釋。以首個作品為例,「相聲名家隊」的代表王佩元和「相聲新秀隊」的代表高曉攀率先組合出場,前者為相聲名家常寶霆的弟子,功力深厚,後者是「嘻哈包袱鋪」的班主高曉攀,備受年輕人喜愛。

兩個人搭檔出演的《新論捧逗》改編自經典相聲《論捧逗》,雙方採用「子母哏」的對口表演方式,一邊以相互間的爭辯抖出包袱,一邊道出了捧哏和逗哏的角色功能。

 

而後,同一期節目裡,老藝術家戴志誠、鄭健則通過新編傳統相聲《黃鶴樓》,讓大家感受到另一種對口表演方式——「一頭沉」的精妙。兩位老師在現場模仿京劇名家表演,一唱一和,一推一摔,凸顯了「柳活」、口技等深厚功底。

其次是三種形式齊匯聚。在對口相聲之外,單口相聲和群口相聲亦是相聲表演的經典形式,而這兩種形式在《2021新春相聲大會》中同樣有著出色演繹。

 

先說單口相聲,中生代相聲演員王玥波在第三期節目裡表演了故事性強、妙趣橫生的《舞臺軼事》,搭配唱段、敘事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說出了因舞臺事故而引發的笑話。

 

再說群口相聲,首期節目裡,「國民男神」馮鞏攜中生代相聲演員賈旭明和自己的兩位愛徒曹隨風、侯林林表演了《詩詞小會2》,四人在臺上大鬥詩詞,言語之間兼顧古詩詞的韻腳和相聲的腔調,表現出了「說」的韻律感。

同時由於內容帶有「下一位如何對詩」的懸念感,充分調動了觀眾的好奇心。這個過程裡,馮鞏連著對出三句「風」開頭的詩,收穫掌聲連連。

 

除此之外,其他期的群口相聲亦有不同的側重,給予了觀眾極為豐富的感受。比如,第三期的《學外語》,青年相聲演員閆佳寶搭檔來自哈薩克斯坦的Tina和來自烏克蘭的耶果,借語言不通之梗,造出了一連串笑料。

 

再比如第五期的《傳幫帶》,老藝術家楊議與新一代的劉釗、孫超共同登場,三人用新老競技的橋段設計,請楊議在現場展示了「貫口」基本功,那一串「舞」不得不讓人豎起大拇指。

顯而易見,通過老中青三代相聲演員的表演,我們能夠感受到相聲藝術的精髓以及相關人員所為之付出的努力。之所以這門傳統曲藝可以一代一代流傳下來,本質在於其深厚的藝術魅力與一輩輩從藝人員的傳承,二者相輔相成。而《2021新春相聲大會》則以深度凝練的方式,集中輸出了傳統相聲多元化的精粹。

當然,一檔藝術門類想要持續煥發生命力,不能僅靠傳統精粹,還需要不斷進行創新。畢竟,隨著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人們的娛樂方式愈發多元化,相聲需要鞏固自身的競爭力。

 

對此,《2021新春相聲大會》通過元素創新,證明相聲可以與時代同頻共振,高度貼近年輕用戶,受到新一代觀眾的喜愛。具體表現於演出陣容和內容主題。

在這兩個方面,節目以層層遞進的方式輸出新內容,既展示了新一代相聲演員的實力,也吸引到了眾多新觀眾,促使年輕的表演者和受眾形成了雙向聯結。

 

第一期以重新演繹經典相聲作品為主,優先捕獲了相聲的核心受眾,加上「新老」PK的競技看點,讓各個年代的相聲演員碰撞出了火花,也讓觀眾感受到了這門藝術的傳承。在群口相聲《酒令》裡,老藝術家賈侖和青年相聲演員陳印泉、侯振鵬身著不同服裝,各自風採迥然,卻同樣耀眼。

第二期邀請歌手烏蘭圖雅、演員谷嘉誠、演員孫怡、電臺主持人大兵四位跨界藝人加盟,吸引了泛娛樂領域的觀眾。其中前三者的表演是群口相聲,為作品錦上添花,大兵則是對口相聲,大有「反客為主」之感。

 

烏蘭圖雅在《草原唱響》中大秀唱功,引得清華「學霸」李寅飛和出身於京劇世家的「葉蓬」讚嘆不已。谷嘉誠在《大雙簧》裡搭檔中生代的應寧與新生代的王磊,在這一嚴格要求配合度的作品裡,他沒有任何膽怯,甚至施展出隨機應變的能力。演員孫怡在《花燈使者》與科班出身的付朝奎、青年相聲演員於磊大猜燈謎,給作品平添了一絲可愛感。

 

電臺主持大兵在《學電臺》與師從李菁的張碩並肩演出,以自身的專業和優勢,擔當捧哏,惟妙惟肖地模仿出電臺的聽眾,視為跨界轉型的範本。

第三期以樂器為必備道具,提高了整體的演出難度,也增加了節目的看點。青年相聲演員金霏和陳曦合作的《我要當演員》,以輕鬆幽默的方式侃出了當代影視市場的現狀,表演了《羋月傳》中的大王和后妃,雙方大飆「演技」。只是沒想到,原本點名表演的「排簫」變成了「豎笛」。

 

李菁和其徒弟李涵一起表演了由李涵創作的《餘音繞梁》,這裡面,李涵非常「大方」,邀請李菁「全家喝一罐王老吉」,並用嗩吶吹了一首《好漢歌》,「安排」李菁夫婦在梁山上結婚。兩個人將「聲音」「唱」「包袱」巧妙得串聯在一起。

 

著名小品演員蔡明在第四期驚喜亮相,並與主持人朱迅一起引出了在南方生活的相聲演員。來自重慶的劉延超和程世傑用《樂海潮人》,模仿了張宇、費玉清、騰格爾等歌手,示範了諸如 「咧嘴」「唏噓一口」「肚子疼」等獨特的唱歌技巧,另外還化身重慶說唱歌手,引得全場高呼「要DEI要DEI」。

來自杭州的女相聲演員孔琳與田海龍、姜順然搭檔演出了《白雪公主》,用詼諧的言語重新解讀了大家耳熟能詳的童話,以及讓「白雪公主」變成了「聖誕老人」。來自上海的陳靚則與李丁隔空連線表演了《學三毛》,作品融合了北方的相聲和南方的獨角戲,並且巧用「網絡卡頓」作為包袱 ,於演出內容和合作形式均是一種新的探索。

 

綜藝達人楊迪在第四期首次跨界出演相聲,搭檔李菁,二者一動一靜,表演了《小話西遊》。兩個人都認為自己是最了解西遊記的人,在「爭鬥」中互相「拆臺」,給現場帶來了歡聲笑語。

 

第五期則回歸了相聲的傳統技藝。青年相聲演員郭天翼和以「數來寶」為招牌的劉星用《快板漫談》致敬「傳統三派」,模仿了王鳳山、李鳳山、李潤傑三位泰山,表演了傳統相聲必備的快板技藝。

老藝術家楊進明和青年相聲演員裘英俊則以俏皮可愛的天津話表演了天津相聲獨有的韻味,眾所周知,天津是相聲的重要發展地。

這樣看來,《2021新春相聲大會》對於推廣相聲藝術有著針對性的策略,分別於不同維度進行了創新嘗試,第五期回歸至相聲本身,也是眾望所歸。而在這個前提下,節目的第六期將如何收官,非常值得期待。

近幾年,弘揚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已成為社會的主要進步方向。而相聲作為來自民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傳統文化當中的品德、理念、哲學、生活形態和價值觀念,是應當重點保護和傳承的對象。

 

然而,在當下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市場上卻鮮少有垂直化傳播相聲藝術的節目。因此,我們驚喜看到《2021新春相聲大會》的播出,這檔節目以深耕和創新的思維為傳統曲藝藝術「賦新能」,為文化領域雕梁畫棟。期待在未來,市場上出現更多傳播傳統文化的優質節目。

- END -

幕後學院金牌課程,可掃碼領券收聽。


相關焦點

  • 總臺文藝重磅打造《2021新春相聲大會》 殿堂級「相聲園子」 帶來歡笑盛宴
    相聲名家悉數到場,經典名段創新亮相,跨界達人共襄盛舉,文化故事點睛提亮,精彩的演出和創新的節目形式將給這一年來渴望歡笑慰籍的人們送去持續的快樂。《2021新春相聲大會》以「新老聯袂,經典長青」為主題,既有著名相聲前輩姜昆、馮鞏、李金鬥、戴志誠、趙炎等人的參與,又有李菁、高曉攀、賈旭明、陳印泉、侯振鵬等熟悉的年輕面孔。
  • 跨界創新,經典升級 央視綜藝重磅打造《2020新春相聲大聯歡》
    值此新春佳節到來之際,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在「大聯歡」品牌上持續發力,打造了春節特別節目《2020新春相聲大聯歡》,節目將於大年初二晚19:30與觀眾見面。《新春相聲大聯歡》作為春節期間國內唯一一檔以相聲為主體的特別節目,今年在充分發揮「跨界」元素的同時,進行了創新升級,力圖為觀眾帶來一場相聲的「饕餮盛宴」。
  • 中國傳統文化之「相聲」
    何為相聲相聲(Crosstalk),一種民間說唱曲藝,它以說、學、逗、唱為形式,突出其特點。著名相聲演員有張壽成,馬三立,侯寶林,劉寶瑞,馬季,侯耀文,蘇文茂,郭德綱等。相聲發源地中國相聲有三大發源地:北京天橋、天津勸業場和南京夫子廟。相聲藝術源於華北,流行於京津冀,普及於全國及海內外,始於清末,盛於當代。表演形式主要採用口頭方式表演。表演形式有單口相聲、對口相聲、群口相聲等。
  • 徐德亮、王文林加盟2021元旦相聲晚會,北京喜劇院上演
    新京報訊 笑動京城2021年元旦相聲晚會將於2020年12月31日至2021年1月1日在北京喜劇院上演。徐德亮、王文林,郭陽、郭亮,陳印泉、侯振鵬,王玥波等眾多相聲、曲藝名家將歡聚一堂。主辦方供圖徐德亮畢業於北大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既能表演又能創作,被譽為曲藝界極傳統與極現代結合的另類。
  • 公益贈票丨相聲大會——讓你大笑樂開懷
    三,「瓦」在曲藝裡有吉祥如意和與人為善的含義。綜上所述,我們定名「瓦社」又因突出「青年」倆字,又簡稱「青瓦社」性質為藝術工作室,現隸屬於「天津聚華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人員結構均為活躍在天津相聲舞臺上的青年演員。全社人員力求在傳統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尤其在相聲的表演上下一番功夫,延伸創作並表演了相聲劇《哏兒都印象》《今夜瓦們演相聲》《槍下留人》《快樂的督軍》《相聲緣》《偷偷告訴你》系列等。
  • 用歡樂溫暖一座城 第六屆金陵相聲大會爆笑上演
    12月18日晚,「第六屆金陵相聲大會」在建鄴文化藝術中心爆笑上演。本屆相聲大會匯聚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田連元,南京本土相聲大師陳峰寧,著名相聲演員周玉峰、張翼飛、四平、李國靖,江蘇廣播明星DJ笑星天團程鳴、梁爽、楊陽、王鵬、郭臣佳等,他們為觀眾們呈現了一場精彩的相聲大餐。
  • 五代相聲人同堂相聚,德雲社最強陣容奉上「最牛」相聲盛宴
    天津是馳名全國的「曲藝之鄉」,作為全國首檔以「相聲」為主題的春節聯歡晚會,本場晚會將圍繞「家和傳承」兩大主題。馬志明、楊少華、石富寬、郭德綱、于謙、欒雲平、孔雲龍、嶽雲鵬、孟鶴堂、周九良、郭麒麟、秦霄賢等幾代相聲人匯聚一堂。
  • 「2021年元旦相聲晚會」將在北京喜劇院上演,笑聲中跨年
    2020年12月31日,2021年1月1日,連續兩天,「笑動京城2021年元旦相聲晚會」將在北京喜劇院爆笑上演。徐德亮、王文林、郭陽、郭亮、陳印泉、侯振鵬、王玥波等眾多相聲、曲藝名家將歡聚一堂,讓觀眾們在笑聲中跨年,告別2020,擁抱2021。
  • 2021BTV春晚海選相聲選拔專場
    相聲作為一種中國民間曲藝表演藝術,主要功夫分說、學、逗、唱四門功課。根據表演形式的不同可以分為相聲、對口相聲、群口相聲等。中國相聲有三大發源地:北京天橋、天津勸業場和南京夫子廟。相聲藝術源於華北,流行於京津冀,普及於全國及海內外,始於明清,盛於當代。
  • 相聲合伙人(一)世家
    電臺後來改名為《閒篇兒》,邀請馬春然、閆翀一起,不說相聲,只話春秋。陳溯會寫字。雖然「耗子招笑兒」的傳奇已從網絡世界的腥風血雨中隱去,但現實生活裡的陳溯依然筆耕不輟。除了報社的工作外,他為師弟金巖創作了多段作品,還參與策劃了央視《挑戰不可能》、東方衛視《笑傲江湖》等多檔電視綜藝節目,收視率都很不錯。
  • 2020嘻哈包袱鋪「金霏曦比」相聲專場2020武漢站
    嘻哈包袱鋪雙瓷王嘻哈包袱鋪的雙瓷王金霏陳曦,在東方衛視「相聲有新人」和「歡樂喜劇人」中以紮實有力的功底,默契度極其強的表演,帥氣灑脫的翻包袱的形式,「瓷實」的作品被大家熟知並且喜愛。嘻哈包袱鋪嘻哈包袱鋪成立於2008年5月16日,它以相聲團體嘻哈包袱鋪為基礎,在經營嘻哈包袱鋪和弘揚中國傳統相聲的同時,兼顧曲藝、話劇、演出等多方面文化經營活動。嘻哈包袱鋪引領了相聲時尚潮流,成為相聲市場化改革風向標,是諸多相聲團體爭相模仿對象。
  • 盧鑫獲中國曲藝新人獎,他會超越郭德綱,成為相聲未來的希望嗎?
    不僅有傳統相聲的味道,同時也融入了很多當下年輕流行元素。牡丹獎最終揭曉,其中盧鑫再度榮獲「中國曲藝新人獎」。盧鑫此次能獲此殊榮,足以看出他的藝術作品從專業角度來說,得到了同行們的認可。反觀如今的德雲社雖然相聲水平停滯不前,但是近些年卻捧出了不少知名度較高的「臺柱子」。除去嶽雲鵬不說,像孟鶴堂、秦霄賢、張鶴倫等,都已成長為德雲社的頂梁柱。
  • 西安相聲演員苗阜,一條微博把他和非遺相聲大會送上熱搜,咋了?
    在第二屆「非遺相聲大會」結束的第三天,西安知名相聲演員、青曲社創始人以及現任西安曲藝團經理的苗阜突然一條微博把自己和「非遺相聲大會」送上熱搜。至於非遺相聲大會上熱搜,能使得兩人不顧姜昆和馮鞏這兩位曲協領導在場的情況下互毆呢?
  • 相聲被脫口秀「吊打」?
    相聲「可溯之源長,可證之史短」,1870年前後,相聲成為獨立的行業,鹹豐、同治年間的相聲藝人「窮不怕」朱紹文被尊為相聲的開山鼻祖。但在曲藝史家的考證中,相聲的藝術源頭經由宋代百戲、唐代參軍戲,可一路追溯至先秦俳優。可以說,相聲從古至今一直植根於中國民間市井文化。
  • 「名家相聲大會」精彩紛呈
    「名家相聲大會」精彩紛呈 2020-12-24 22: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姜昆、郭德綱都在喊原創,「常州相聲大會」用原創節目俘虜觀眾
    由此看來,常州人歷來就講究創新發展,敢為人先。這不,常州人連說個相聲都與眾不同,堅持創新和原創。大多數的傳統相聲都是以北方的語言、民俗、生活習慣為背景,南方人聽起來自然有些吃力。常樂州&常州相聲大會為了貼近常州人的生活,創作了一大批原創節目。
  • 第三屆相聲大會「西皮笑臉」下臺鞠躬!
    初戀充滿了青春,充滿了回憶,有著歡聲笑語,也有著苦澀悲傷,但是如果初戀遇上了相聲,那可難以想像會發生什麼,西北工業大學樂翔相聲社為我們帶來相聲《初戀那點事》,是賓館裡的「遊戲」,還是宿舍中的「激情」,歡聲笑語品年輕過往,樂趣十足看戀愛趣事。
  • 臺灣相聲「大姐大」葉怡均:相聲是兩岸共同語言
    臺灣相聲「大姐大」葉怡均:相聲是兩岸共同語言 原標題:   新華社福州8月11日電(記者喬本孝)從學生時代業餘玩票,到如今擔任臺北曲藝團團長,在傳統為男性主導的曲藝圈,能說一口「京片子」的葉怡均稱得上是臺灣相聲界的「大姐大」。
  • 趙本山改進傳統二人轉,郭德綱改進傳統相聲,兩者有何不同?
    [1]它植根於中國東北民間文化,屬於中國走唱類曲藝曲種,流行於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東部三市一盟和河北省東北部等地區。表現形式為一男一女,服飾鮮豔,手拿扇子、手絹,邊走邊唱邊舞,表現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獷,唱詞詼諧風趣。
  • 【演出預告】秋天的巴黎相聲,演出時間和連結來啦~
    除了通過微信平臺推送消息外,「巴黎相聲大會」近期開通了抖音帳號,(不是tiktok版本哦)歡迎朋友們掃碼或者搜索「巴黎相聲大會」關注我們吧!巴黎相聲大會雲劇場等你做主「雲劇場」短視頻系列:【短視頻】山東快書小段《法國抗疫即事》「閉關瑣記」系列:【酒色財氣】孫廣宇:解封前夕的巴黎脫髮小技巧【地理圖】邵瑛霖:回國機票那些事兒~【糾紛】馬曠林:你軋我腳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