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大衛,可能大家會聯想到米開朗基羅的英雄雕像《大衛》,但這裡我們即將講述的大衛,原名雅克·路易·大衛,是十八世紀法國新古典主義美術點領導者,在法國的美術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不僅自己成為了美術大師,他的學生安格爾也成為世界公認的美術大師。他的作品是新古典主義繪畫的典型代表,以復興古希臘古羅馬藝術為旗號,選擇了重大的歷史和現實事件作為表現題材,強調理性的表現、構圖的完整、造型的嚴謹。我們知道,18世紀,法國大革命爆發,新古典主義也與這場革命息息相關,因此也被稱作革命的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的繪畫,不是簡單的形式上向古代學習,而是借古開今用繪畫反應社會的一種創作方式。大衛留下了多幅名作,《馬拉之死》、、《薩賓婦女》、《賀拉斯兄弟的宣誓》、《拿破崙翻越阿爾卑斯山》、《拿破崙一世及皇后加冕儀式》等等。
《馬拉之死》是一幅不朽名作。馬拉是一位物理學家、醫藥博士,在法國大革命時期成為職業革命家,他是雅各賓黨的領導人之一。在1793年7月13日在家中浴盆中被與反對雅各賓黨的吉倫特黨有勾結的女保皇分子夏洛特.科爾黛刺殺身亡。這幅畫正式描繪的馬拉死於浴缸中的場景,馬拉的死激起了法國人民的極大憤怒和抗議,同時也深深地觸動了大衛,他真實的刻畫了馬拉之死的真相,兇手逃遁,匕首拋在地上,鮮血從胸口流出,左手緊握著兇手給他的留言便箋,右手無力地垂落下來。這是一副沉浸於深刻的悲劇情感中的、結構簡潔而嚴謹的作品,大衛成功的把人物肖像描繪、歷史的精確性和革命人物的悲劇性結合起來。
《薩賓婦女》自從拿破崙徵服義大利以來,這幅作品一直被人視為是希臘藝術的再現。正如大衛所有的歷史和神話題材的作品一樣,我們在這幅作品中看到了兩個場面。一個場面是在戰火之中,一個薩比諾女人站在畫面的中心,伸出雙臂把戰士分開;另一場面是,多年內戰之後,一封邀請和解的信,其意寓在敘述之中,因此這幅畫特別受新的政治團體的歡迎。這幅巨作不但結構宏偉、色彩的層次和引起的激情效果令人驚嘆不已,其繪畫之美和信件之嚴肅意義更超越了精雕細琢的技巧。1799 年,大衛把這幅畫在美術館陳列了出來,是第一次在法國展出風俗畫,他不僅想用這次展出來同官方的沙龍進行辯論,而且要經由這次展出來確定自己在現代派畫家中的地位。他認為:「……感動人們的心靈是藝術的一種神秘力量,是一種能夠給人在群和社會國家之間推動某種氣質的巨大而無形的神秘力量。」
《荷拉斯兄弟的宣誓》作為新古典主義畫派的代表作品,不僅是大衛的成名之作,而且對於法國美術史而言,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荷拉斯兄弟的宣誓》,作於1784年,正值法國大革命的前夕。它的主題是宣揚英雄主義和剛毅果敢精神,個人感情要服從國家利益。畫面正是表現三個兄弟在出發前向寶劍宣誓「不勝利歸來,就戰死疆場」的場面,老荷拉斯位於畫面的正中,他手上的刀劍是這場宣誓激情的焦點。右角是三勇士的母親、妻兒和姐妹,母親擔心出徵兇多吉少而心痛如割,妻子摟著孩子泣不成聲,最右側的一個姊妹,由於她是作戰對方的未婚妻,心亂如麻,因為不論勝負,她都將失去自己的親人。婦女的哭泣與三個勇士的激昂氣概,形成鮮明的對照。為了祖國,必須犧牲個人和家庭的幸福,在這悲壯的戲劇場面上得到了充分的揭示。由於作者以樸實無華的寫實風格、精確嚴謹的構圖和英雄式雄渾的筆調進行了描繪,所以這幅畫後來成為繪畫藝術的典範。
在拿破崙執政的十年裡,大衛創作了一系列為皇帝頌德的作品,其中不少作品顯示了畫家非凡的藝術才能。在《拿破崙翻越阿爾卑斯山》一畫中,畫家為拿破崙塑造了一個神奇十足的理想化形象,他腳跨駿馬,威風八面,背後是綿延的山丘,山上有進行中的軍隊,拿破崙看了之後,大家讚賞,還特意吩咐畫家複製兩幅,以供部下觀賞。後來做了皇帝後,他還讓達維特為他的加冕儀式創作一幅紀實作品。
《拿破崙加冕》這幅畫是奉拿破崙的命令而作,描繪的是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在巴黎聖母院舉行的加冕儀式。畫面中心形象是拿破崙從教皇手中接過的王冠,賜給皇后約瑟芬。羅馬教皇被請來參加儀式,想借教皇在宗教上的號召力來擴大自己的影響和肯定稱帝的合法權,不過只讓他坐在祭壇前作為後盾而已。受加冕的皇后長長的皇袍由宮女羅席福柯拉夫人和瓦勒特夫人牽著,中間平臺上坐著皇后的母親,圍繞中心周圍站立著主教、王公貴族、將軍、各國大使以及前來祝賀的外國國王、王后等,畫中有近百人的肖像,據說很多是請真人來到畫室畫的。這幅畫構圖宏大,氣勢磅礴,構思巧妙,以肖像寫實手法創作而成,雖為拿破崙歌功頌德,但作為歷史畫卷是不朽的。
大衛其他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