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在農村水塘邊上玩耍,有時會看到一種硬殼的甲蟲,長度在3釐米左右,甲殼呈黑褐色,看到這麼大個頭的甲蟲,小朋友們趨之若鶩抓來把玩,在物資條件不怎麼豐富的年代裡,這種甲蟲成為了兒時「珍貴」的玩具。
這種甲蟲的學名叫龍蝨,也被人們形象地稱為「水蟑螂」。現在南方一些地區,將這種甲蟲作為一道美食的重要原材料,由於其富含多種蛋白質、脂肪含量又少,所以被譽為「水中人參」。有一些燒烤攤將幾隻水蟑螂串起來,烤著或著炸著賣,入口有一種說不出來感覺,咬起來嘎吱嘎吱作響,我想有些人是不敢上嘴的。那麼,水蟑螂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動物?它對於人類來說是益蟲還是害蟲呢?
從生物學分類上看,水蟑螂隸屬於昆蟲綱鞘翅目龍蝨科,而和它僅一字之差的蟑螂,則隸屬於昆蟲綱蜚蠊目,龍蝨之所以叫水蟑螂,我想就在於背上那兩片堅硬的甲片,與蟑螂背上的硬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既能有效地保護著內部柔軟的器官組織,必要時還能以飛翔的方式快速進行轉移,有利於提高適應自然的能力和效率。
龍蝨科動物在全世界差不多有4000種以上,該科的動物所包含大大小小的種屬有150多個,我們所稱作的龍蝨,則是所有這些龍蝨科動物的總稱,在我國發現的龍蝨科動物,大約有160個種類,以我國中南和東南部地區分布最為廣泛。
從龍蝨的身體結構和行為方式上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一是身體呈橢圓狀的扁形,通體有光澤,特別是背上的鞘翅散發墨綠光芒。二是後足比較發達,其划水能力出眾,依靠著寬大的基節,既可以在水裡遊泳,還能夠在水面上活動。三是經歷大部分昆蟲所具有的完全變態發育過程,即卵、幼蟲、蛹和成蟲,這個階段都需要在水中或者近水的土壤中完成,所以龍蝨的成長離不開淡水環境。
四是性情比較兇猛,它們擁有一個令許多動物頭疼的技能,那就是「放毒」,當鎖定目標獵物後,先將儲存在毒腺內的毒液,通過中空的上顎注入獵物的體內(龍蝨沒有牙齒,中空的上顎相當於毒蛇中空的毒牙),這種毒液以神經毒素為主,獵物的神經被麻痺後,龍蝨再將自己的消化液注入獵物體內,從而實現「體外消化」,最後用嘴裡的「吸管」將消化後的獵物,以汁液、肉糜的混合形態吸進肚中。所以,龍蝨不但可以獵食很多昆蟲,就是體型比自己大很多倍的魚、蝦,有時也會衝上去「放毒」,成功將其制服。
自然界的昆蟲一共有100多萬種,我們習慣將它們劃分為益蟲、害蟲以及介於二者之間的中性昆蟲3個類別,但這種分類方法,並沒有固定的標準,只是以對人的衣食住行、身體健康和農牧業生產等產生影響的程度而定,帶有很強烈的主觀色彩。對於蜜蜂、蜻蜓這樣的昆蟲來說,其對人類的益處非常明顯;而對於蚊子、蒼蠅這樣的昆蟲來說,害處又比較突出,因此判定它們是益蟲還是害蟲就比較容易,不過有一些昆蟲,它們與人類的生活空間交集很少、或者對人類既包含有益的方面也包含危害的一面,對於這樣的昆蟲,我們用益蟲還是害蟲這種叫法來判定它們,顯然是不科學的。
拿水蟑螂來說,一方面,它通常情況下都遠離人類的聚集區,並不直接與人類社會發生關聯和影響。另一方面,它們的食物來源,既有魚蝦(特別是對於漁業養殖來說顯然是不利的),又有很多昆蟲,而這些昆蟲不但包括益蟲,還包括害蟲,因此對於農業生產的影響有利也有弊,從這個角度來看,水蟑螂我們是不適宜用益蟲還是害蟲的標準來界定的。
但是,假如我們把水蟑螂對人類的價值再引申一下,那就是它們具有較好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從食用價值來看,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特點,顯然是一種綠色健康的食品;從藥用價值來看,長期食用水蟑螂,對於緩解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所以,現在市面上的水蟑螂往往供不應求,從這方面來說,對人體的益處顯而易見了。當下,在其自然棲息地不斷遭到破壞,人為汙染的影響日益加重之時,野生的水蟑螂數量日益減少,有些地區已經看不到了,於是催生出了人工飼養的產業,在為人類服務方面繼續發揮著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