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世界的旋律——記世界馬頭琴宗師齊·寶力高

2021-01-09 視線聚焦

文/王力強

「我的民族自尊心讓馬頭琴走向全國,我的國家自尊心讓馬頭琴走向世界。」

——齊·寶力高

齊·寶力高,蒙古族,1944年2月2日出生在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國際馬頭琴大師,蒙古族馬頭琴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現任中國馬頭琴學會會長、野馬馬頭琴樂團創始人兼團長、蒙古國馬頭琴中心名譽主席、日本國國際交流馬頭琴協會名譽會長、蒙古國佛教大學名譽博士、蒙古國社會科學院院士、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中央音樂學院客座教授、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研究生導師。

和馬頭琴如影隨形六十餘載,齊·寶力高創作了超過世界80%的馬頭琴獨奏和協奏曲,近百首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作品,為世人所讚賞。齊·寶力高享有「世界馬頭琴宗師」的美譽。

「潮爾」的變奏

「我很小的時候,常常站在電話線杆下,聽著風吹動電話線發出嗡嗡作響的聲音,覺得無比神奇和美妙。」這種對大自然音樂的敏感和著迷,使齊·寶力高的馬頭琴音樂創作具有原生態的魅力。他概況自己的人生就三個字——「馬頭琴」。他常說,馬頭琴已變成了自己,自己也變成了馬頭琴!

馬頭琴,蒙語裡稱為莫林胡爾,從唐宋時期拉弦樂器奚琴發展演變而來,故名「奚胡」或「胡琴」。一千多年來,馬頭琴已經成為草原人民不可缺少的生活夥伴。傳統馬頭琴以獨奏為主,不同蒙古族部落的人演奏馬頭琴的方法也都不一樣。

齊·寶力高3歲被內蒙古科爾沁草原上的莫力廟確認為第五世轉世靈童,但他只在喇嘛廟呆了一年。回到家裡的小齊·寶力高,對樂器特別感興趣,父親就送給他一把「潮爾」(類似馬頭琴的一種古老樂器)和一把四胡。

在美麗的科爾沁大草原,流傳著動人的故事:有一個叫蘇和的牧羊少年,有一匹心愛的白馬。在一次賽馬會上,白馬奪得了第一名。貪心的王爺看著眼紅,就搶走了白馬。白馬因為思念主人,找機會脫韁而逃,不幸被王爺的毒箭射殺。傷心的小蘇和懷念死去的小馬,以其骨為柱,尾毛為弦,並按小馬模樣雕刻馬頭裝於琴頂,與自己朝夕相伴。

在不斷演變的過程中,蒙古人用梨木、紅木做成馬頭琴的琴杆,藤條上拴著馬尾做琴弓,用兩束馬尾做琴弦,梯形的音箱兩面,用繪有圖案的馬皮、牛皮或羊皮蒙住,兩側有出音孔。

因為有超人的藝術天賦,1958年,14歲的小齊·寶力高被內蒙古實驗劇團(後改為歌劇團)選中,有幸向馬頭琴大師桑都楞等老藝術家學習馬頭琴演奏技法,期間跟隨馬思聰的高徒王華翼學過4年小提琴等西洋樂器。古為今用、洋為中用,齊·寶力高后來將小提琴的跳弓、快弓運用到馬頭琴演奏中,大大豐富了馬頭琴的藝術表現力。

齊·寶力高對傳統馬頭琴的製作工藝和演奏技巧多次進行革新,把定音鼓的皮先後改為蟒皮、梧桐木面和松木面,改變弓子的行制,統一馬頭琴演奏的指法和弓法,拓寬琴聲音域和穿透力。經過改造的馬頭琴,音質音色都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齊·寶力高對馬頭琴的改革創新,不但統一了馬頭琴演奏的手法,還設計出了高音、中音、次中音、三根弦、大提、貝斯馬頭琴等,極大地豐富了馬頭琴音韻的穿透力和感染力,實現了馬頭琴從獨奏到合奏、協奏的發展和跨越。馬頭琴那獨具民族特色的旋律飛出美麗的科爾沁草原,傳遍世界各地……

「野馬」的馳騁

1986年6月20日,42歲的齊·寶力高集中了一批馬頭琴演奏者,在內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馬頭琴樂團——齊·寶力高「野馬」馬頭琴樂團,使馬頭琴從一人獨奏變為了群體演奏。當時的齊·寶力高是內蒙古歌舞團馬頭琴獨奏演員、民樂隊隊長,並已經對傳統馬頭琴進行了多次改良。

剛剛組建的「野馬」馬頭琴樂團,在內蒙古自治區成立40周年的慶祝會上首次亮相,立刻轟動了遼闊的大草原,從此一發不可收,不僅長期輾轉於內蒙古大地與草原牧民當中演出,同時還參加了很多次國內重要的文藝演出,獲得了廣泛好評。

2016年6月22日晚,永恆——「萬馬奔騰」齊·寶力高野馬馬頭琴樂團成立30周年匯報演出在北京音樂廳舉行,會場座無虛席,掌聲陣陣。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自治區政協主席任亞平,全國政協委員、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原司令員華士飛,全國政協常委、新疆師範大學副校長牛汝極等都來到現場觀看演出,社會各界的草原音樂愛好者蜂擁而至,都想親耳聆聽齊·寶力高野馬馬頭琴樂團30年經典藝術作品的魅力,感受草原文化的悠遠深沉和博大精深。

齊·寶力高自己編曲、演奏並朗誦的經典馬頭琴作品《嘎達梅林》,令整個現場陷入沉思。伴隨著馬頭琴悠揚的旋律,齊·寶力高一段激情澎湃的蒙古語朗誦,將現場觀眾的情緒帶入高潮,雖然很多人聽不懂蒙語,但音樂的旋律、真摯的情感,令在場的觀眾久久難以忘懷。

一首耳熟能詳的《鴻雁的記憶》,熟悉的旋律在大師們的深情演奏下,時而悠揚、時而低沉,如泣如訴,令現場觀眾如痴如醉。當晚,齊·寶力高和樂團的藝術家們現場演奏了《嘎達梅林》《萬馬奔騰》《讚歌》《回想曲》《奔騰的野馬》等經典馬頭琴作品。用馬頭琴演奏的著名作曲家拉克馬尼洛夫的作品《VOCALISE》,折服了現場觀眾的心。

齊·寶力高最新創作的《諾拉》,時而激越,時而悠揚,弓與弦的每一次碰撞,都讓絲絲琴聲迸發出心底的震顫。樂曲結束後,很多人還沉浸在旋律之中,短暫靜默後,全場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近年來,齊·寶力高更加重視馬頭琴藝術的傳播和推廣,他率領野馬馬頭琴樂團與中國國家交響樂團一起,在國家大劇院、北京音樂廳、上海音樂廳等音樂殿堂,以及北京大學、中國音樂學院、紐約藝術大學等高校舉辦了數場馬頭琴交響音樂會和藝術交流活動。

中國馬頭琴學會常務副會長、內蒙古馬頭琴協會副主席陳巴雅爾說:「想當年,野馬馬頭琴樂團剛成立的時候,只有8個人,再看現在,內蒙古馬頭琴協會的會員達到了5萬多人,數字說明了一切,馬頭琴的文化魅力是毋庸置疑的。」

「靈魂」的歌者

齊·寶力高6歲開始學琴,14歲加入專業劇團,從事馬頭琴藝術已有60多年。1963年,他創作出自己的處女作《鄂爾多斯高原》,可以說,這是馬頭琴史上第一首齊奏曲目。

齊·寶力高創作的經典馬頭琴曲《草原連著北京》《草原讚歌》《萬馬奔騰》《回想曲》《獻給母親的歌》《蘇和的白馬》《初升的太陽》,馬頭琴合奏《尋找》,馬頭琴四重奏《命運》,馬頭琴協奏曲《草原天駒》《心靈之歌》等,以及歌曲《錫林河》《難忘》《馬頭琴之歌》等,已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之作。

2008年 1月12日,齊·寶力高在北京為自己的系列專輯《草原靈魂的歌者》舉行了籤售會。與馬頭琴相依相伴數十載,他早已把自己的生命和對馬頭琴的熱愛融為一體,不可分離。在發布會上,齊·寶力高回憶了自己艱辛的藝術道路,並且現場演繹了自己創作的多首馬頭琴曲,與現場觀眾一起分享馬頭琴的藝術魅力。齊·寶力高期盼著,具有草原文化氣息的民族文化能夠早日走向世界。

齊·寶力高的這套系列專輯《草原靈魂的歌者》,集合了京、蒙、港三地音樂人共同的理念,精選了齊寶力高五十餘載所演繹的最具代表性的馬頭琴經典作品,囊括了4張專輯《萬馬奔騰》《維也納金色大廳》《難忘》和《九個太陽》。

金氏世界紀錄版《萬馬奔騰》,收錄了最為引人注目的齊·寶力高野馬馬頭琴樂團演繹的,被選入世界吉尼斯大全的《萬馬奔騰》版本。

《萬馬奔騰》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馬頭琴演奏曲,也可以說是齊·寶力高的成名和代表作之一。1968年,齊·寶力高在內蒙古巴林左旗參加那達慕大會,親眼目睹一匹賽馬因奮力奔跑而猝死在跑道上,這讓齊·寶力高很有感觸,當場就決定,一定要把馬的這種為跑而生、為戰而死的鬥志,與馬頭琴的靈魂匯成一部昂揚奮進的曲子,演繹一種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經過不斷揣摩和錘鍊,《萬馬奔騰》那捲土狂奔的蹄音,以呼嘯之勢聲聲敲打著人們的心房。

2017年8月,在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慶祝晚會上,齊·寶力高率領70名馬頭琴演奏家,再次演繹了經典馬頭琴曲《萬馬奔騰》,用激昂的旋律,一起見證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年來的發展變化。

維也納金色大廳會演版《維也納金色大廳》,收錄了齊·寶力高和野馬馬頭琴樂團走進維也納金色大廳,在世界第一場馬頭琴專場音樂會上所演奏的全部節目內容。

全球首度發行版《難忘》,有齊·寶力高第一次的親身獻唱,充分表達了他長年旅居海外,對家鄉草原無限眷戀的赤子情懷。個人獨奏版《九個太陽》,收錄了齊·寶力高自己作曲、編曲,並親自演繹的五十載力作。

在系列專輯《草原靈魂的歌者》發布會上,齊·寶力高坦言:「我為馬頭琴而活,假如有一天我倒下,也是倒在舞臺上。」齊·寶力高用現場演繹的馬頭琴聲,感謝一路支持自己的人,他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讓馬頭琴那獨有的藝術魅力感染和打動更多人的心。

「母親」的讚歌

遼闊的草原,奔騰的駿馬,炊煙嫋嫋,氈房座座,揮動的套馬杆和悠揚的馬頭琴聲,無一不展現出蒙古民族豪放的天性。

草原人給予了馬頭琴生命和靈魂,馬頭琴則用它那飽經滄桑的旋律,和草原人相互訴說著人世間的悲歡離合。生活在草原上的人們覺得,馬頭琴是上天賜予給人世間唯一「有腦袋的樂器」,所以它才能真切地表達牧民的生活和情感。

齊·寶力高說,「有腦袋就有了五臟,有五臟就有了生命,有生命就有了靈魂。」 他認為,因為能和天地對話,所以馬頭琴的每根馬尾都是哲學。

齊·寶力高的好多作品都是用真心真感寫給母親,寫給兒女,寫給朋友,寫給民族的。他說,如果一切都按錢來衡量的話,這個民族不會純粹,只要有愛存在,世界上任何事情都好做。

如今,齊·寶力高雖已古稀,但仍堅持著自己的追求:「我母親在50多年前跟我說過,一個男人一定要跟自己過不去,跟自己過不去的男人,才能跟任何人過得去。」

「媽媽的慈愛是陽光雨露,媽媽的恩情如大海高山」,1979 年,齊·寶力高創作了馬頭琴曲《獻給母親的歌》,感恩母親的養育和教誨。這首曲子歌頌了母親坦蕩的胸懷,美好的心靈和堅強的性格,表達了齊·寶力高對母親無限的愛戀。《獻給母親的歌》頌揚了母親用無私的愛,賦予孩子勇往直前的性格和坦誠博大的胸懷,也讚頌偉大的祖國母親日漸繁榮昌盛。

齊·寶力高談及《諾拉》創作的初衷,動情地說:「諾拉是我愛人的名字,深夜,看到孩子的母親不辭勞苦、毫無怨言地為孩子餵奶,我為之動容,母愛是無私而偉大的,毫無條件的,世上除了母親的愛之外,再沒有這般不計較的付出,天下的母親最偉大!」齊·寶力高用《諾拉》獻給全天下的女人,全天下的母親。

正是源於對生活質樸的愛和感恩的情愫,齊·寶力高才能創作出世界上超過80%的馬頭琴曲,而且很多經典曲目早已家喻戶曉。60多年與馬頭琴朝夕相伴,齊·寶力高絲毫沒有厭倦,他不忘初心,始終不渝地懷揣著夢想和熱愛,活躍在國內外的舞臺上。

生活中一定要有愛,世界才能更美好。

「足音」的鏗鏘

「我這輩子只為三個字——馬頭琴!」從家鄉美麗的科爾沁草原到世界音樂的最高殿堂,齊·寶力高用畢生精力推廣馬頭琴藝術。一步步的足跡,鑄就了一步步的輝煌。

1974年,齊·寶力高出版了歷史上第一部蒙漢雙語馬頭琴演奏法;1979年,參加國慶30周年文藝演出,馬頭琴獨奏《萬馬奔騰》一舉奪得作曲銀獎和演奏金獎。

1986年,齊·寶力高創建了齊·寶力高「野馬」馬頭琴樂團,結束了以往馬頭琴只能獨奏的歷史,給世界的藝術舞臺留下很多優美動聽的民族旋律。1988年,成為第一位在蒙古國首都烏蘭巴託舉辦個人馬頭琴獨奏音樂會的中國人。

1989年,中國馬頭琴學會成立,齊·寶力高擔任學會會長。馬頭琴,這個自古以來多以獨奏形式出現的樂器,其演奏法第一次得到統一。隨著與日俱增的聲望,齊·寶力高陸續被聘為蒙古國馬頭琴中心名譽主席和日本國際交流馬頭琴協會名譽主席。

1993年,齊·寶力高在日本大阪國際室內音樂大賽中獲得特別一等獎,在日本福島市世界青年音樂節上榮獲「大使獎」;1996年,在全國色拉西馬頭琴大賽中,獲得「大師獎」;1997年,在日本橫濱市世界和平文化音樂藝術節上,榮獲世界音樂和平獎。

2000年,齊·寶力高在家鄉科左中旗捐資新建了「馬頭琴希望學校」;2001年,在呼和浩特市成功舉辦了首屆國際馬頭琴藝術節,帶領千名馬頭琴手齊奏《萬馬奔騰》,被載入世界吉尼斯大全。同年,用漢、蒙、日三種語言出版了自傳《馬頭琴與我》。

2003年,齊·寶力高榮獲蒙古國社會科學院與成吉思汗大學聯合頒發的世界遊牧文化最高獎——成吉思汗獎章。2005年,齊·寶力高率領野馬馬頭琴樂團,參加了在世界音樂殿堂——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行的紀念反法西斯勝利60周年音樂會演出,被歐洲音樂評論家稱為「中國的帕格尼尼」。

2007年8月15日,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0周年,舉辦了齊·寶力高馬頭琴交響音樂會《把天駒獻給草原》。2008年2月,齊·寶力高被文化部和全國文聯分別授予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稱號,同年,齊·寶力高獲得了內蒙古黨委和政府共同頒發的「終身藝術成就獎」。

2008年8月8日,帶領120名馬頭琴手,在鳥巢再次奏響《萬馬奔騰》,天籟般的旋律,時而婉轉低訴,時而高亢激昂,把現場觀眾的心帶到了遼闊的大草原,一位老人手捧哈達,伴隨著天籟之音款款走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的驚豔亮相,向全世界展示了馬頭琴獨特的藝術魅力,世界的目光聚焦在這裡!

2009年7月15日,齊·寶力高被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內蒙古自治區文學藝術傑出貢獻獎」,並授予金質獎章;2011年10月,由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批准的「齊·寶力高國際馬頭琴學院」在錫林郭勒大草原正式成立。

2013年12月,齊·寶力高率領野馬樂團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辦了專場馬頭琴音樂會,同時被授予蒙古藝術終身貢獻獎;2015年1月,齊·寶力高獲得由中華文化促進會和鳳凰衛視共同評選和授予的中華文化人物獎。

「和平」的琴音

在齊·寶力高家裡,掛著他自己寫的一幅書法作品:「祖先成吉思汗把世界看成自己的草原,作為他的後代,我把世界看成馬頭琴的舞臺。」

10多年前,在維也納金色大廳,齊·寶力高帶著他的馬頭琴樂團,為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進行專場演出,他說:「76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曾揮舞著彎刀到過這裡,今天,成吉思汗的子孫們拉著馬頭琴,唱著和平之歌又來到了這裡,我們是和平的使者。」

齊·寶力高曾在日本待了20多年,使馬頭琴藝術在日本產生了深遠影響。但他並不滿足,「日本有2500個大型音樂廳,現在為止,我在其中的1500個演出過,有1000個還沒演過。」

從事藝術創作與傳播60多年,齊·寶力高在蒙古民族傳統馬頭琴藝術的傳承與發展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多次在國內外舉辦過馬頭琴培訓班,弟子們遍布世界各地。這些馬頭琴演奏家,為蒙古民族瑰寶——馬頭琴藝術的發展,為中華民族的音樂走向世界,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如今,齊·寶力高帶著樂團走過歐洲、美洲、非洲的許多國家,讓更多人了解了中國的民族文化。對此,齊·寶力高表示:「半個世紀以前,是我一個人拉馬頭琴,現在呢,有好幾萬人,遍布世界各地。」

從大草原走進國家大劇院,走進維也納金色大廳,走進聯合國總部,年過七旬的齊·寶力高始終如一,致力於馬頭琴演奏藝術,用民族音樂向世界傳遞中華藝術、和平之聲。

齊·寶力高的大弟子陳巴雅爾這樣評價:「我跟隨師父齊·寶力高已經43年了,我們一起經歷了很多關於馬頭琴的難忘時刻。可以說,沒有齊·寶力高,就沒有今天的馬頭琴。馬頭琴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經過幾十年的努力,馬頭琴終於從內蒙古大草原走向了全世界。」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馬頭琴這門民族藝術,追隨著齊·寶力高的足跡,踏遍祖國各地,遠赴重洋,從東瀛到南亞,從非洲到歐洲美洲,從家鄉美麗的科爾沁草原,到世界音樂的最高殿堂維也納金色大廳……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齊·寶力高目標堅定,從未改變過初衷:讓馬頭琴走上正規化高等藝術教育之路,讓馬頭琴始終走在世界音樂的前列,用自然、和平的聲音帶給全世界人民感動、感激與感恩。為了實現這樣的理想,將畢生做出努力。

原載:通遼日報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讚歌」齊·寶力高馬頭琴新年音樂會在北京國家大劇院上演
    2020年12月17日,「讚歌」齊·寶力高馬頭琴新年音樂會在國家大劇院震撼上演。齊·寶力高大師和其帶領的野馬馬頭琴樂團成員把對草原、民族、國家的愛,傾注到悠揚深遠的馬頭琴聲中,對著觀眾深情訴說。演出在最後在一曲雄渾豪邁的《萬馬奔騰》中落幕,經久不息的掌聲響徹整個音樂廳。
  • 世界馬頭琴大師、俄羅斯首席呼麥大師、蒙古族長調傳承者聯袂演繹
    在不久前播出的央視《環球綜藝秀》節目中,世界馬頭琴大師齊·寶力高、俄羅斯首席呼麥大師查幹扎姆(Okna Tsahan Zam)與蒙古族青年歌手、蒙古族長調傳承者烏英嘎共同帶來了一版別具一格的《鴻雁》。不得不感嘆,馬頭琴果然是最能體現草原氣韻的樂器。
  • 成吉思汗當年沒能徵服下歐洲,他卻用一把馬頭琴做到了,因為音樂
    馬頭琴文 | 物道33年前,當段廷俊立志要做一把能登上世界舞臺的馬頭琴時,大家都覺得他是痴心妄想。然而,當他做的馬頭琴被張全勝和齊·寶力高捧上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奏,他驕傲地說,人活著,就要有志氣,吃的苦實際就是甜。
  • 和齊·寶力高上演殿堂級音樂碰撞!
    和齊·寶力高演繹天籟《鴻雁》本期的嘉賓更是堪稱重量級!國際音樂人、知名歌唱藝術家薩頂頂一亮聲,觀眾大呼「開口跪」,驚為天人的高音縈繞國樂舞臺。萬萬沒想到,薩頂頂竟也是個「追星族」,不過她追的卻是國樂界的明星——陳軍和吳彤,突如其來的現場「表白」,引得兩位「國樂男神」頻頻臉紅。
  • 電視劇《成吉思汗》的馬頭琴音樂
    不用說,你是不是開始哼起來了,或者悄悄拿出馬頭琴想要自己試奏一段?這首馬頭琴背景音樂多次出現在主人公回憶的時候。電視劇上映多年來,這首馬頭琴音樂經久不衰,很多觀眾都在尋找它,但是因為沒有固定的名稱,所以實際上難以找到。在電視劇裡的馬頭琴配樂,是由馬頭琴大師——齊·寶力高先生演奏的。它為什麼這麼好聽呢?
  • 有了馬頭琴的《安和橋》
    這種「火」是指馬頭琴吸粉了很多原來不關注、不了解馬頭琴的樂迷。開頭的這個視頻,是2019年昆明五百裡音樂節上宋冬野先生的現場版《安和橋》,是由網友「莢子大魔王」分享在B站的。馬頭琴一出現,真的是無比感染人。
  • 抑揚的蒙古長調——馬頭琴
    九月的天空,格外地高;九月的天氣,格外地爽;九月的風兒,格外地柔;九月的大地,綠意依然;沒有了七八月的炎熱,少了寒冬的刺骨,溫馴而和熙,平和又安詳,讓我們在這美麗的季節裡,相約一起、共同走進民樂,聆聽馬頭琴的動人旋律。
  • 馬頭琴,與10組琴友的故事
    起初,我與馬頭琴在紛紛擾擾的世俗裡相識;其後,我以執念似的痴迷想去獲得馬頭琴的認可與接納;現在,我自認為還沒有獲得馬頭琴的接納,但不可否認,她陪我長大後造就了我。——敖日格樂,來自呼倫貝爾的馬頭琴琴友,馬頭琴專業在讀大學生02.
  • 催眠曲 | 馬頭琴《搖籃曲》睡前必聽,聽後必睡
    馬頭琴的存在,就是濃濃深情的凝聚,馬頭琴的沉吟,是人世間真情極致而深沉的表白。只是聽到,便可觸摸到血肉的溫度,感知到熱血的流淌。 夕陽西下,整個草原披上了紅黃絢爛的五彩霞衣,牛羊悠悠的叫聲中浸滿了安閒愜意,夕陽照著歸家的雛鷹,英俊的馬兒爽氣的吐著鼻息,靜待主人的哨聲號令。
  • 電影《教父》配樂,馬頭琴溫柔傾訴
    ▲ B.D.Tenger - 電影《教父》配樂(馬頭琴版)可以說,只要聽到這段旋律,大家就會想起經典的電影《教父》。青年馬頭琴演奏員騰格爾先生用一把來自蒙古國的音色低沉蒼勁的皮面馬頭琴演繹了這首音樂。畢業於蒙古國文化藝術大學的馬頭琴專業研究生的他,對馬頭琴的演奏和理論表達都有比較前沿和完整的了解。他先後師從陳·巴雅爾先生、Y.Batbayar(堯·巴圖巴雅爾)先生、Ch.Batsaihan(奇·巴圖賽罕)先生。
  • 馬頭琴與2018年度最佳英國單曲《Human》
    YouTube大神Jaavka,用馬頭琴翻奏了2018年度最佳英國單曲《Human》。
  • 今晚節目單|《歸來的馬》賀西格原創馬頭琴作品音樂會
    但當遊子從遙遠的地方回歸草原,雙腳踏在青青綠草上那一刻,心中的旋律便如同琴聲一般舒暢、愜意——這正是人們對《歸來的馬》這首賀西格原創馬頭琴曲的解讀。 音樂會演員陣容由賀西格及包括其學生在內的多名優秀樂手共同組成。
  • 今晚節目單 | 《歸來的馬》賀西格原創馬頭琴作品音樂會
    但當遊子從遙遠的地方回歸草原,雙腳踏在青青綠草上那一刻,心中的旋律便如同琴聲一般舒暢、愜意——這正是人們對《歸來的馬》這首賀西格原創馬頭琴曲的解讀。 音樂會演員陣容由賀西格及包括其學生在內的多名優秀樂手共同組成。
  • 世界30首氣勢背景音樂,讓你熱血沸騰的超然震撼BGM
    在浩瀚音樂世界裡,總有一些旋律,突如其來地迫入耳際,瞬間把你帶往另一個世界。銅管與弦樂的配合,渾然一體,氣勢恢宏、寬廣壯闊,把宏大的電影場面表現的淋漓盡致。激昂、婉轉、狂野與喜悅,在整個樂曲中交替出現,隨著影片的展開一步步呈現出來,即使影片結束了,那種緊張仍在心頭久久不去。
  • 2020年度震撼畫面|划過世界中心的流星雨
    · · ·/仰望·星空Starry sky人類總是喜歡仰望星空而我覺得我就是一顆星星的孩子-by笑笑這個世界上去哪裡看星空最有意義我認為一定是岡仁波齊因為它是世界的中心阿里的星空也是最純淨的在世界的中心看最純淨的星空
  • 央視節目《非常傳奇》丨馬頭琴與冬不拉
    央視節目《非常傳奇》第三季0108期,青春類型音樂節目《明日之子》走出來的兩位老搭檔——蒙古族的哈拉木吉和哈薩克族的薩木哈爾分別用馬頭琴、冬不拉,在這裡再現了兩人的合作曲目《權御天下》。圖 | 哈拉木吉
  • 《怪物獵人:世界》狩獵笛旋律UP收益分析
    《怪物獵人世界》狩獵笛是一款可以切換音色來為隊友上Buff的武器,所以在團隊中也可以充當輔助的位置。請看下面由「晝侵蝕」帶來的《怪物獵人世界》冰原DLC狩獵笛旋律UP收益與團隊作用分析,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