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樂(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或許是某個未開發的荒涼小島,或許是某座聞名遐邇的文化古城。
當我們社會在飛速前進的過程中,也出現了非常多的發明和工程,在能源使用飛速進步的時代,二次利用能源的發展和使用不僅變得普遍,並且這在新種能源的研發方面也給予了很大的幫助,近年來,隨著煤炭石油等舊一代能源的日漸枯竭,很多國家開始開發新能源,我國也不例外,我國在新能源的開發利用上,做出了重大貢獻,安徽淮南的太陽能浮動電站就是一個典例。
中國花費10億挖了一個大坑,這個大洞令印度非常不解,德國卻豎起大拇指。這個大坑究竟是怎樣的,為什麼要耗費巨資打造一個坑呢?說到這個大坑,要先來說一下大坑的形成,礦產資源開發後,這些大坑無人管理,在長年累月中灌入了大量積水,形成了天然湖泊。我國專家突發奇想:在這些大坑中放置太陽能,能不能聚集大量的太陽能呢?這樣不僅減少煤礦能資源的利用,也填補了大坑的缺陷!
這就是巨型太陽能發電站,這項工程的完工,致使這裡產生的收益也非常不錯,而且每年能夠省下3萬噸以上的煤。除此之外,這個太陽能發電的作用非常多,不會佔用陸地上的面積這是大家都能夠看到的,而且也有利於城市的規劃問題。除此之外,還有利於提高太陽能電池板的功能表現。而這座發電站擁有166000個太陽能電池板和40兆瓦的總容量,能夠很輕鬆為1.5萬個家庭提供更加充足的能源。
這些礦坑不僅佔用了土地資源,還會存在地質隱患,進行改造是必然。因此,為了進行改造,花費了10億,把這些露天礦洞修建成了一個大型的太陽能發電站。把太陽能板鋪設在上面,進行光能的儲存和電能的轉換。據了解,因為這一工程,我們每年可以節約用煤3萬噸以上。印度在一開始看不懂,還笑了起來.而德國的工程師對我們豎起了大拇指,表示稱讚,看懂了我們的想法。
德國旅遊業也十分的發達,每年有大量的國內外遊客去德國旅遊,更是擁有38處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最為著名的景點便是科隆大教堂,柏林國會大廈,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館,黑森林,國王湖,新天鵝堡等,這些地方每年都吸引著無數的海內外遊客到這裡遊玩。而每年前往德國旅遊的人數已超過了4600萬次,如今也還在不斷增長當中,人們最喜歡去到的便是德國的建築,以此來體驗不同的風光。
一個原本已經廢棄掉的煤炭開採地,卻能變成為能夠造福周圍城市的發電站,而且是從不可再生能源變為可再生能源。對於我國的填坑舉措,也並非第一次了,像是當初上海世茂深坑洲際酒店也是得如此,建成後已經的成為世界之最的建築。這一次我國有展現出自己的基建技術實力,不僅能在大型建築方面有所突破的額,而且也能在大型的能源基建上做出創新。
所以這樣一種遺留下來的礦坑,只需要加以改造,又能夠為我們的人們提供更便利的生活條件。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