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噴《分歧者2》】
一幫兒童的任性苦情鬧劇
by 墨熊
在看過《木星上行》之前,我覺得《飢餓遊戲1和2》一定是最瑪麗蘇的科幻電影;在看了《分歧者2》之後,我覺得前面那個結論為時太早。現在回過頭來想想,不管怎麼說,《木星上行》裡有飛船有高達有黃金聖衣,演員也是帥哥靚女連便當帝肖恩賓都請了來,還逆天改命地沒死。而《飢餓遊戲》就更不用說了,本身書的人氣就更高,女主角也好歹是奧斯卡影后,第三部還玩起了「自由帶領人民」的民主革命,這一下就把瑪麗蘇給男性觀眾帶來的不適給引向了別處。
……而《分歧者2》有什麼?
沒有——它在瑪麗蘇的不歸路上忠實地一跑到底,劇情線索也好背景設定也好乃至人物的刻畫也好,一切都在為瑪麗蘇的任性所服務,讓整個電影院的人都看得唏噓不已,欲語莫名。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下整個分歧者系列的背景設定——在一個後末日的時代,人類為了保護自己,建造了一座被高科技圍牆(感覺就是大型電牆)保護起來的中型城市。城市裡的居民,每到成年的時候就會被送去進行測試(類似於哈利波特中的「選院帽」,套了個高科技的外皮而已),根據個人情況被分發進五個派系,有科學家有士兵有農民有公務員……總之就是將社會化大分工做到了簡直是種族隔離的程度,而如果沒有通過測試,那就更是恭喜,你成為了無派系者,屬於屌絲中的屌絲。
骨骼清奇的女主角,可以適應不同派系的測試,因此被稱為「分歧者」。科學家(博學派)的領導也不知是研究哪個三體問題研究得腦子不好使了,認定「分歧者」是宇宙死敵,必須滅之而後快,因此在第一「作」中博學派發起政變的時候,瑪麗蘇女主與酷炫狂霸拽的男主逃上火車,離開了城市……
我不得不承認,其實《分歧者1》的設定和架構還是很有意思的。就好像《飢餓遊戲》將大逃殺與瑪麗蘇結合起來一樣,《分歧者》實際上是把哈利波特與瑪麗蘇結合在了一起,而且兩者都是後末日題材,多少符合寫了「混沌之城」系列的本熊的胃口。
暢銷書的一個特點是,如果第一本大賣,就算沒什麼伏筆或者劇情已經圓滿了,也得強行開出續集。但是畢竟《分歧者》不是哈利波特,沒有那麼多張口就來的魔法神器給它亂編,只能就用這原先已經挖掘殆盡的設定繼續鑽下去……就這一點來說,作者的筆力比起《飢餓遊戲》就要差了不少,人家的設定也就那麼多,但劇情慢慢扯到高大上的民主自由,這四個字既是美帝的立國之本,也寫進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說是舉世皆喜的大籮筐,套個瑪麗蘇進來也沒什麼違和感。而這《分歧者》的續集雖然也有反抗暴政的意思,但一來沒有提出什麼像樣的綱領,二來也看不出是為了推翻專制建立共和——實際上博學派壓根就還沒控制住城市的統治權,整個局面看起來就像是幫派之間的武裝械鬥……
哦,這當然並不是《分歧者2》的最大問題,還是讓我們來噴一噴,不對,說一說那些顯而易見的槽點吧——
首先,瑪麗蘇。沒錯,就是瑪麗蘇,這是我看過的最瑪麗蘇的瑪麗蘇科幻電影,它的女主角人醜體胖面癱演技差,而男主角人帥體高面酷個性猛——我強烈懷疑這就是導演的故意選角以滿足廣大美帝屌絲女性的意淫,要知道,在一個真正的瑪麗蘇電影中,讓女主角傾國傾城是極不明智的,就好像韋小寶之所以是男人的夢想,並不在於他有七個國色天香的老婆,而在於他自己矮窮矬,卻還能有七個國色天香的老婆。瑪麗蘇還有一個特徵,就是苦情,不是被不愛(至少不是最愛)的男人強暴,就是最愛的男人被人強暴……哦不對,是被奸人所害,反正差不多一個意思。這部《分歧者2》的女主角,從頭到尾都在「受虐」,而且還絲毫不在意向觀眾表達自己被虐得好苦,連「在我身邊的人都會死!」這種「天煞孤星」的絕望吶喊都能叫得出口(這裡請允許我再噴一下她的演技實在拙劣)。或許妹子看了這種苦逼情節會哭個梨花帶雨(或許),但對於我們這些大老爺們,實在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明白她在科幻片裡搞成這樣是要表達什麼。
其次,龍傲天。咦?為什麼還有龍傲天?熊哥你這是要噴男主嗎?不不不,我不是針對你男主角,我是說在座的各位演員,你們都他妹的是龍傲天!前面說了,瑪麗蘇是「我好苦,為什麼全世界都要針對我」,而龍傲天則是「我好酷,我為什麼要針對全世界」!就比如這男主角,完全是處於一種「沒錢,任性」的狀態,想走就走想殺就殺想幹就幹,噴了自己的老娘又腆著臉回來投靠,聽說女主角去投降,拿起槍橫著臉就衝出去準備單刷敵營,無論順境逆境甚至在虛擬實境中都是一副「超威藍貓我最屌」的嘴臉……而實際上,所有角色都存在類似的問題,比如那個前後叛變兩次的反骨仔,比如那個要求和龍傲天男主角單挑作死的反派,比如那個到底是要政變呢還是要滅世的女魔頭……所有人的行為模式都呈現出一種不可預測的量子態,無鋪墊無因果,「我想怎樣就怎樣!」
最後,綜上所述,整部電影的角色平均智商應該不超過14歲,大約就剛好處在初中二年級的中二症晚期。你看這明明是後末世科幻片,連圍牆都豎了起來就差沒說牆外面有巨人了,但從頭到尾沒有任何環境或是人為壓力的表現,都是在自己作死——隨即影片最後給了個十分牽強的解釋:原來外面的世界並沒毀滅,這城裡的幫派鬥爭啊,原來都是人類在做的社會試驗……原來這圈外圈內的人類智商也都差不多,一個不懂的隨便發明點什麼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一個設計了一套兒戲般的機制來考驗所謂人性,最後也沒看出來他想要通過這個試驗研究出個什麼擔擔麵。
噴完了這些之後,本熊不禁還想吐槽一下這兩年美帝科幻電影的品位——或者說,是觀眾與讀者的品位。之前幾年賣到爆炸的《哈利波特》系列我還能夠理解,而《飢餓遊戲》《暮光之城》的狂賺,一下子就帶起了一波瑪麗蘇的節奏,連《木星上行》這種原創科幻電影都走起了苦逼少女被眾人爭來奪去眾心捧月的爛俗戲路,也是不明白這老美到底是怎麼了……如果說是女權主義發達的結果,那也不對啊,女權主義者理論上說應該是看不慣瑪麗蘇這種「小鳥依人的女性被玩弄於命運鼓掌之中「的故事呀?
也許,這就是一個屬於小白臉、瑪麗蘇、偽娘和長腿歐巴的時代,如果你反抗不了的話,就學會去享受吧~~
本文版權屬於星雲網,個人轉載請註明本文連結,商業使用請聯繫星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