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食堂2》開播的時候,我曾為這檔節目寫過一篇稿子,說它是我們抄都抄不好的節目。想複習的同學點這裡
昨天看完最新一期的《姜食堂》,我又有了新的感想:煽情,也是一門學問啊。
這得從《姜食堂》中的兩位客人說起。
這兩位客人是一對母子。準確地說,是兒子陪著母親來到姜食堂的。
他們點的是姜虎東負責的新菜品。
因為姜虎東想知道客人對新菜品的看法,所以在母子倆品嘗的時候,姜虎東就在一旁默默關注著。
後來姜虎東走到這桌客人面前,問他們味道如何,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這桌的阿姨對姜虎東說「太好吃了」,兩個人就這麼聊了起來。
阿姨說她是從大田來的。(我查了一下,開車從大田到《姜食堂2》的錄製地慶州,差不多需要三個小時。
這位阿姨因為是姜虎東20年的粉絲,所以一直想見姜虎東一面。
阿姨成為姜虎東粉絲的原因,是她早年得過一場重病,不管是身體狀態還是心理狀態都極度不好。
她的兒子為了讓她振作起來,就給她放姜虎東的節目。阿姨就這麼一檔接著一檔的看,看《兩天一夜》的時候走下了病床。好像只要看到姜虎東,心裡就會充滿力量。
在病情好轉之後,阿姨的願望清單中就添了一項:見到姜虎東。
兒子為了幫媽媽實現這個願望,在《姜食堂2》開始錄製的時候就報了名,然後凌晨來到錄製地點排隊。
母子倆一開始也沒想過要和姜虎東面對面聊天,想著只要能遠遠看著姜虎東就算實現願望了。
姜虎東聽完低頭說了一句:「不是……我算什麼啊,哎喲!」
可能對於姜虎東來說,他想不到有人會因為他的節目得到力量,從而戰勝病魔和心理障礙。
也許他一直把自己放在一個很渺小的位置上,所以在得到這桌客人的回應後,這種鼓勵是讓他很難消化的。
和這桌客人聊完天后,姜虎東回到後廚大哭起來。
然後趕忙調整自己的情緒,重新開始接單做菜。
誰知切菜的時候又忍不住哭了起來,越哭越難過。
隨後告訴負責收銀的殷志源,他要幫這桌客人買了單,不想讓母子倆掏錢。
母子倆用餐結束準備離開的時候,姜虎東又跑出來和母子倆告別。
「阿姨稱讚我,我都不知道為什麼會流淚。阿姨放心,我會幸福的,阿姨也要身體健康,兒子也要加油!」
姜虎東送走母子倆的那一刻,我看到他再次抹了眼淚。但是姜虎東下意識地避開攝像機,和餐廳院子裡的孩子玩了起來,好像不太想讓鏡頭捕捉到這一刻。
完整片段給大家貼出來↓
這一片段我看了兩遍,在看第二遍的時候打開彈幕,發現很多人和我一樣默默跟著姜虎東流淚。
這就是高分綜藝的魅力所在啊。
節目沒有刻意煽情,明星沒有刻意煽情,大家都很克制。但這種克制之下的溫情,往往是最打動人的,是會讓大家不禁跟著落淚的。
韓綜最巧妙的地方就是「不刻意」。不會刻意找話題,不會刻意煽情,一切都讓其自然發生。
慢綜藝的代表作《孝利家民宿》中,有很多這種克制的溫情在。
在第二季的中,有一對姐妹花講了她們和患有唐氏症候群的哥哥之間的故事。
小時候不懂事,總覺得患病的哥哥很丟人,所以哥哥去接她們,她們都裝作不認識。
哥哥好像也意識到了自己的樣子會給妹妹丟人,在某一天接妹妹放學的時候,沒有等妹妹,自己先走了。
後來兩個妹妹長大,才懂得小時候的做法很傷哥哥的心,總覺得對不起哥哥。
事實上,哥哥並沒有生氣,喜怒哀樂還是會第一時間和妹妹們分享。
講到這裡,妹妹對李孝利說:「有一種愛是不變的,就算我沒付出過什麼,也能得到。」
姐妹倆在民宿和李孝利、允兒聊了很多,雖然只住了幾天,卻有了感情。
在姐妹倆離開民宿的時候,給李孝利和允兒留了兩封信。
李孝利看著看著就哭了起來,眼淚啪嗒啪嗒一直掉。
李孝利擦鼻涕啜泣的聲音被允兒聽到,允兒問「姐姐是在哭嗎?」
李孝利說她只是感冒了。
然後馬上跑到二樓洗澡,看上去是想立馬結束這個場景,不想被鏡頭拍到。
隨後允兒開始看姐妹倆的信。
同樣是邊看邊哭。
在二樓以洗澡為藉口調整情緒的李孝利,聽到允兒的抽泣聲趕忙問:「你在哭嗎?」
允兒回:「沒有!被姐姐傳染感冒了!」
允兒和李孝利一樣,不想被鏡頭拍到流淚,在把信收好之後就跑到室外鏟雪。
這一片段,被很多網友說是《孝利家民宿》最戳淚點的部分。
很奇怪的是,我們並不知道這封信裡寫了什麼,節目中也沒有煽情的BGM,當事人都在迴避「煽情」這件事,結果觀眾卻跟著李孝利和允兒一直哭。
我仔細想了一下,發現韓綜是將溫情傳遞給大家。
我們經常說國內有些綜藝強行煽情很尬,原因是節目做得不是「傳遞」,而是讓觀眾自己去代入情緒。
《王牌對王牌》中有兩個例子非常明顯。
正面的例子是晴兒和老佛爺重聚。
二十年後,兩個人又把劇中分別時的場景演了一遍,說實話我看著是感動的。
演完之後兩個人仍是淚流不止。
王豔哭著對飾演老佛爺的趙敏芬老師說:「他們都沒說你要來。」
趙敏芬一臉寵溺,猶如對待自己孫女那樣安撫王豔的情緒「他們不讓我告訴你」。
我記得當時有不少網友是這麼說的:光看圖片都要哭了。
看,這就是情感上的傳遞。演員和節目組都不用費太多力氣,觀眾就能感受到這種情緒。
反例則是沈騰和大學老師重聚這一部分。我對當事人和事件本身並沒有意見,只是覺得節目組這樣做太刻意了。
沈騰的老師一直誇沈騰怎麼好怎麼好,說當年總是吵沈騰,沈騰不但沒有恨老師,反倒想著老師。
當沈騰老師說出「沈騰是一個非常有情有義的好學生」,節目又放出非常煽情的BGM時,我滿腦子都是問號。
這時,主持人又說老師為了來見沈騰推掉了很多事情,甚至都沒有讓節目組包機票、酒店!
瞬間,錄製現場變成了感動的海洋……
我尋思著,這怎麼就感動了?不讓節目組包機票酒店就很讓人感動嗎?
不管是煽情對象,還是煽情的點,都很莫名其妙啊。
就像「自嗨」一樣,很多綜藝節目的煽情點都讓觀眾不知所云。
我搜了一下最近幾檔綜藝的煽情點,深深感覺我們這屆觀眾太難了,不僅要配合節目尬笑,還要配合節目尬哭。
前段時間,大S因為隔空見到偶像木村拓哉大哭,節目一播出,關鍵詞就上了熱搜。
是,我承認見到自己喜歡的偶像很激動,大S和小S激動到大哭的樣子也是發自內心的。
但是對於不喜歡木村拓哉或者不追星的人來說,這種情緒是很難體會到的,觀眾不會出現「好感動好想哭」的感受,僅僅是看著她們獨自感動。
再來是杜海濤在《女兒們的戀愛》中大哭。
因為他回想起沈夢辰爸爸拉著他的手說的話,感覺很舒服……「很舒服」是個什麼形容詞?
緊接著杜海濤越哭越厲害,邊擦眼淚邊說,以後如果他的女兒有了男朋友,他也要對女兒的男朋友叮囑一番。
可能杜海濤是真的有感而發,越說越難過。可是這個「難過」,很多人是感受不到的。就只是你哭,我看著。
有的時候,節目組為了煽情做的老套路也讓人很無感。
上一季《跨界歌王》,劉愷威在聽完吳秀波唱歌后,哭了……
熟悉節目套路的朋友一定能猜到,鏡頭會馬上對準其他幾位嘉賓,拍下他們也很感動的鏡頭,然後煽情BGM響起。
此時,大屏幕上開始回憶嘉賓的成長過程,老照片必須有姓名,然後現場沉浸在感動的氛圍中。
哎,行行行,我們哭還不行嗎?
還有的時候吧,節目情節是挺燃挺感動的,結果被節目組一直放大式呈現,導致感動值一直在下降。
《跑男》有一期是講划龍舟的,不知道多少人看過。
為了和較為專業的對手一起比賽,明星嘉賓是沒日沒夜的訓練。
與此同時,baby因為體力問題被列為替補隊員,節目組一直在放大baby的情緒。
在正式比賽之前,節目專門切出一個部分來講baby的情緒。
因為不能和隊友一起站在比賽場上,baby失落哭了,教練跟著哭。
李晨在一旁也跟著難過。悲傷的氣氛,在正式比賽之前就在刻畫。
等到正式比賽,節目組又在放大這一過程。
還要加上特別鼓舞人心的字幕:這一刻!同舟共濟!
比完賽之後,鄧超哭。
李晨哭。
鄭愷哭。
全員哭……
就……本來挺熱血的一件事,如果節目組沒有過度渲染情緒的話,其實是很容易就賺到觀眾眼淚的。
然而節目組想要烘託氣氛的那顆心,幫了倒忙。
所以說煽情點和搞笑點對一檔節目來說,同等重要。
有些口碑很好的節目,搞錯了煽情點,觀眾也不太會買帳。
比如何炅在這一季《嚮往的生活》中,聽到黃雅莉唱歌就開始哭,在一旁的黃磊和在屏幕對面的我們,多少有點懵。
哪裡感動?
好在黃磊把梗順了下來,才讓觀眾覺得沒有那麼尷尬。
可見一檔節目,想要有合適的笑點和合適的淚點,不是一件易事。
如果能做到讓觀眾不自覺地跟著流淚,不管是影視劇還是綜藝,都是一種成功。
什麼時候節目組能拋開煽情套路,明星能不再為了流淚而流淚,任何節目的好看程度都會增加。
只是目前很少有人能明白,有的時候,太想為了某件事而去做某件事,結果並不會太好。
如何煽情,是一門學問。
從古至今,觀眾的眼淚都不是那麼好賺的。
點擊圖片即可查看往期欄目
這種生活,還能「嚮往」多久?
王源,別急著長大,長大一點也不好玩
聽說點一下你會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