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諾貝爾哥引力波」事件,你了解的遠遠不夠

2021-02-25 哈工大威海圖書館

這兩天,社交網絡上不少人都在為微博名為「諾貝爾哥」的郭英森叫屈。《5年前節目中他首提引力波,遭嘉賓嘲諷,如今他們都欠他一個道歉》,這樣的標題足以勾起人們的好奇與衝動。由這件事,我們可以引發出更多維度的思考。

回顧一下整個事件

      2011年2月播出的「非你莫屬」節目片段被人翻了出來重新傳播。在該片段中出場了一位叫郭英森物理學研究者,郭英森基本陷於一種由主持人和嘉賓們構成的侮辱、藐視及同情氛圍中。由於郭英森在該節目中努力爭取到的一點說話機會中提到了「引力波」概念,因而該節目片段迅速成為了網絡輿論的焦點之一。

      老郭之事,有三點熱議之處:其一,有網友認為方舟子等節目嘉賓對於老郭很不尊重;其二,也有些網友認為老郭在五年前就提出了引力波的概念,如今被證實了,果然「高手在民間」,甚至期待老郭會是未來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其三,部分網友認為不管老郭的水平如何,他的研究是值得重視的,夢想是應該有的,並且呼籲專業人士認真研究老郭的理論。

非專業研究人員應該得到應有的尊重和重視  學術無界限

      第一點不僅屬於嘉賓素質問題,平靜地看「非你莫屬」節目相關片段,可以發現,當郭英森登臺時說明只是工人身份、初中學歷,就已經處於了被懷疑地位,而一當他說明了所「發現」的領域屬於高端的理論物理學題目時,就已經處於了被否定地位。這當中存在一根工人、初中、高端學術鏈條,但無論是主持人、嘉賓還是臺下觀眾,基本都不願接受這根鏈條,寧願認為這僅僅是互不能銜接的散亂的鐵環,因此,郭英森試圖想再說什麼,都已經近乎精神異常者,不再願意給他繼續說話的機會,失去了理應給予其基本尊重的耐心(既然讓他上臺,不管他說什麼,總應該讓他有基本的說話機會)。

      學術無界限,這句話包括兩方面意思:一,學術研究的對象無界限;二,參與學術研究的人無界限。這兩者不可偏廢,失去了任何一個方面,當代中國的學術(包括科技)試圖有長足的進步,都是難能做到的。

       第二點和第三點其實都在說一個問題,民科是不容輕視的,有可能是中國未來科學的突破口。老郭在節目中號稱發明了足以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新理論,能夠讓人類長生不老。這是非常典型的民科。

      老郭在節目中提及了引力波、物質波、粒子等等概念。這些概念確實存在,卻並不能代表老郭跟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引力波這個概念來自於愛因斯坦百年前的預測。用微博網友「grLVeat」的評論來說,藍貓淘氣三千問11年前就提到了引力波,是不是也該給超威藍貓頒個諾貝爾獎?

      有人也許會說,老郭提及了引力波,這證明他的理論不是信手沾來,而是真的和科學研究有關係。這句話成立的話,科學的成本實在太低了,人人都可用黑洞、事界、普朗克時間等等學術語言,來拼湊出一套自己的理論來。


老郭在節目中說的慣性系、

加速系這樣的概念屬於牛頓力學,

他又嫁接到自己的一套所謂新舊物理理論中去

      真正的科學,並不是說提出了概念,或者說一個結論便可以的。引力波的觀測恰好是一個適合的例子。韋伯的故事也告訴我們特別重要的一點,科學理論並非空中樓閣,需要經得起嚴密的論證,必須得有數學框架和大量反覆的實驗


美國科學家韋伯早在60年代便號稱發現了引力波,

卻因為不能被重複實驗驗證等原因而被否定

     人們在民科這個問題上,往往不自覺地、帶有同情地站在「弱者」這邊,認為他們受到了官科的打壓。然而,科學不是草莽的叢林世界。和民科對立的不是官科,而是科學本身

      系統二字便是民科與真正的科學學者的區別所在。真正的科學是建立在系統的科學理論體系上,是站在巨人先賢的肩膀上,是使用科學訓練的邏輯思維來思考,而非憑空妄想,空中建樓閣。系統與否,與姓官還是姓民無關。


老郭說,2010年4月,前中科院院長路甬祥表示中國如果可能得諾獎,很可能先是業餘的,然而查無此言;2011年,路甬祥倒是支持來自企業等民間機構的專家也應被選入院士隊伍,後者和民科是兩碼事

民科是時代產物,今天很多人叫好,是主流學界做得很差導致的

     老郭五十多歲。學者田松研究過民科的年齡,結果發現民科基本上都出生在1970年代以前。80後、90後是民科的鳳毛麟角。民科是時代產物。


1978年,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中的浪漫化文字,極大地打動了青年們的心,也是許多人投身民科的熱情來源

     既然是時代產物,為何到了今天,許多人依然選擇支持、期待老郭。實際上,中國的主流學界在與公眾對話上歷來都做得並不好,自身又有許多備受詬病的體制弊病。而提升公眾興趣,就需要我國的科學家像索恩那樣,重視宣傳,重視與公眾溝通,參與公眾容易感興趣的科普項目甚至科幻小說、電影等等。

由A不尊重B,推導不出B的研究是科學的。態度的歸態度,科學的歸科學。民科成不了科學,但是科學界應該重視與公眾的關係,尊重那些非專業科學研究人員的思想。

相關焦點

  • 遼寧「諾貝爾哥」5年前提出引力波,卻遭嘉賓嘲笑……現在他火了!
    網名:諾貝爾哥。節目截圖好吧,先回顧一下事件的經過當時年齡55歲的郭英森來自遼寧,人稱「諾貝爾哥」,是一名下崗工人,初中學歷,起先提到了「懸浮汽車」、「長生不老」等新想法,隨後在解釋自己的@一天到晚瞎逛的魚:還有引力波是100年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裡提出來的,並不是這個偽科學家首次提的。這麼多微博大V連基本的物理常識都不了解,還一個勁的推廣和稱讚這個偽科學家。真是令人汗顏。。
  • 5年前提出引力波的「諾貝爾哥」遭嘲諷,我們真欠他一個道歉?
    萬萬沒想到,當小財女正以左手薯片,右手奶茶的姿勢沉溺在燒腦的劇情中時,引力波會以這樣一種形式,再次刷屏朋友圈。昨天,一段5年前郭英森在天津衛視《非你莫屬》節目求職的視頻被網友翻出,然後就莫名其妙地火了。然後這條以:「5年前節目中他首提引力波,遭嘉賓嘲諷,如今他們都欠他一個道歉」為標題的視頻被網友翻出以後,在各大網站都迅速得到傳播。
  • 5年前他在電視上提引力波遭大家嘲諷,如今是否欠「諾貝爾哥」一個...
    5年前他在電視上提引力波遭大家嘲諷,如今是否欠「諾貝爾哥」一個道歉?  這兩天,2011年2月7日天津衛視《非你莫屬》的一期節目被翻了出來。節目中,下崗工人郭英森就提到「引力波」的概念,卻遭到嘉賓嘲諷。
  • 揭秘 諾貝爾哥五年前就找到了引力波?為何當時受盡嘲諷?
    回到5年前的節目現場,「諾貝爾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號稱都是具有爭奪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新理論與新發現,卻頻頻被主持人打斷,也令現場波士團、嘉賓唏噓不已。諾貝爾哥研究成真 引力波被證實曾遭方舟子猛烈抨擊節目現場「諾貝爾哥」與方舟子還進行了直接對話, 討論物理學新理論,方舟子甘拜下風,承認自己不懂郭英森發明的所謂的新學說。
  • 關於「諾貝爾哥」,我簡單說幾句
    網絡上突然翻出一個五年前的電視節目視頻,一位下崗工人參加「非你莫屬」節目,想表述自己的科學研究項目——這個研究很厲害,前所未有,甚至可能得諾貝爾獎,並且在他的表述中有「引力波」的字樣。結果呢,他根本沒有機會完整表述,主持人和嘉賓用無禮的嘲諷活生生地就是不讓他說話。事情迅速發酵的原因,大概是因為前幾天科學上證實「引力波」是存在的,並且被新聞大量報導。
  • 他曾提出引力波,遭嘉賓嘲諷;5年後,網友為他聲援!這個「諾貝爾哥」火了
    《非你莫屬》五年前的春節特別節目,有一位被稱為「諾貝爾哥」的民間科學家就曾提到過引力波,巧的是五年後,引力波被證實了。據稱,他「提到引力波,竟遭方舟子殘酷打壓,嘉賓為他當場翻臉失控發飆」。不少網友表示,他的理論未必靠譜,但主持人和嘉賓的不尊重讓人氣憤。網友齊呼:請尊重別人的夢想!
  • 「諾貝爾哥」刷爆朋友圈,誰是幕後推手?
  • 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非你莫屬與諾貝爾哥,誰都沒有贏
    《非你莫屬》諾貝爾哥提引力波被嘲笑,這期節目我以前就看過,當時沒看完,因為我基本上可以預見這種節目的走向,對接下來的發展毫無興趣。
  • 5年前他"首提"引力波,網友之前要求方舟子道歉,如今畫風突變…
    《非你莫屬》五年前的春節特別節目,有一位被稱為「諾貝爾哥」的民間科學家就曾提到過引力波,巧的是五年後,引力波被證實了
  • 方舟子和諾貝爾哥到底誰錯了?
    如果不是一股引力波熱,我相信大部分網友對諾貝爾哥都是一臉霧水,壓根不知道他是誰;甚至方舟子也正在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 「諾貝爾哥「郭英森引力波事件的感想
    最近,「引力波」得到了科學家的證實,這個新聞很快刷爆了朋友圈。
  • 關注 在《非你莫屬》節目中提引力波被嘲笑一事 撫順的郭英森吱聲兒了
    時隔僅一周有餘,20日,一段遼寧下崗工人五年前電視節目中,提到引力波的視頻引爆網絡,遼寧撫順的「諾貝爾哥」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而這次輿論的焦點,更多的人關注的是,「下崗工人郭英森」與「打假鬥士方舟子」的「歷史恩怨」,人們是否欠郭英森一個道歉。
  • 五年前在《非你莫屬》節目曾提到引力波 五年後撫順退休職工郭英森成為「網紅」
    春節後,隨著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到了引力波消息的不斷發酵,因為5年前在《非你莫屬》春節特別節目中曾提到過引力波的我市中燃城市燃氣發展有限公司退休職工郭英森成為網絡紅人,其在電視節目中提到「引力波」遭到譏諷的視頻在網上熱傳。
  • 引力波為民科翻案?回到5年前《非你莫屬》節目的「民主現場」
    這個叫郭英森的遼寧大叔、下崗工人,只有初中學歷,5年前參加《非你莫屬》節目的視頻,日前在微博、朋友圈中熱傳,據稱,他「首次提出引力波,竟遭方舟子殘酷打壓,嘉賓為他當場翻臉失控發飆」。 比如,姚晨也為他點讚:「一個了不起的工人」,還有許多人給他發微信紅包,以至於郭英森的微博@諾貝爾哥 回應:請大家不要發了,更該關注全中國全民族缺乏創新,迷信權威。
  • 黑洞碰撞產生的引力波,擠壓和拉伸空間,導致時空永久性的扭曲!
    天文學家觀測到引力波是空間和時間的漣漪,由雙黑洞碰撞合併、雙中子星碰撞合併或由中子星和黑洞碰撞等大質量天文事件產生的,因為質量黑洞等大質量天體合併事件,我們人類的儀器靈敏度才能夠探測到,並非是說只有這樣才能產生。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測,引力波(GW)會在經過時擠壓和拉伸空間,並將永久扭曲空間,留下對波的「記憶」。
  • 「民科」與引力波引發的爭議
    借著「引力波」的東風,郭英森5年前參加《非你莫屬》的視頻被網友翻了出來。有人認為他所代表的「民科」無知無畏,因而大加抨擊;也有人為其鳴不平,認為主持人及嘉賓的表現過於刻薄。下崗工人談引力波被張紹剛質疑在參加天津衛視《非你莫屬》節目時,初中學歷的下崗工人郭英森曾提到過「引力波」一詞。
  • 《紐約客》重磅長文:「發現引力波」最完整的內幕
    系統目前隔離如此的好以至於一個部門經理在控制室隔壁發動了他的哈雷摩託,引力波頻道的科學家在自己的屏幕上什麼都不會看到。探測系統的第二次迭代,高級LIGO系統,可以最終探測比上一代大一千倍的空間區域。一些最困難的工作發生在鏡子上。根據Reitze,這些是世界上最好的鏡子,遠遠超出任何的同類。每一面鏡子都有一尺寬,重90磅,被磨成精度到一億分之一英尺的完美的球面鏡。
  • 用引力波探聽宇宙的起源,在世界屋脊傾聽宇宙的初啼
    如果宇宙中發生了一些引力擾動事件,比如說兩個大質量的天體,兩個黑洞或兩個中子星發生了相互的繞轉,並且越轉越快,最後它們要併合,在這個過程中大質量天體會導致時空的扭曲,當它們加速運動時,扭曲的時空會以波動的形式向外傳遞。這個動圖告訴我們扭曲的時空以波動的形式向外傳遞,一份能量以波動的形式向外拋射便產生了引力波。
  • 往屆回聲|引力波:呱呱墜地,未來無限
    其中,引力波作為2016年才被公開驗證的預言,立馬斬獲了201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澎湃新聞特此整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往屆參與者關於引力波的討論。它的意義絕不僅僅是完成了廣義相對論的百年拼圖,更是為人類探索宇宙開闢了全新工具。距離地球13億光年以外,兩個黑洞圍繞彼此,旋轉起舞。
  • 中國「極目」衛星上天,全天候「追捕」引力波
    引力波暴是指兩顆緻密星——兩顆黑洞、兩顆中子星或一顆黑洞和一顆中子星併合產生的引力波。這是一種高頻引力波,頻率一般是從幾十到一千赫茲,也是目前為止人類唯一探測到的引力波。2016年2月,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宣布人類於2015年9月14日首次探測到兩顆黑洞併合產生的引力波,開啟了「聆聽宇宙」的引力波天文學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