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轉發、會惠及更多人、會幫助更多人。
新聞熱線:024-53830035
郭英森回應稱:他們太武斷、太強勢,我沒有話語權。
郭英森說:當時做節目是按編導的思路來的,編導讓他那樣出場,他的思路全被打亂了,沒辦法。當初參加節目純粹是為了找個工資相對高一些的工作。
對於突然之間成為備受關注的人,郭英森說:不認為自己成名人了,更多的是感到無奈。
2月11日,美國宣布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到引力波的存在。這個消息讓整個物理學界和天文學界為之沸騰,也在全球引起軒然大波。
時隔僅一周有餘,20日,一段遼寧下崗工人五年前電視節目中,提到引力波的視頻引爆網絡,遼寧撫順的「諾貝爾哥」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而這次輿論的焦點,更多的人關注的是,「下崗工人郭英森」與「打假鬥士方舟子」的「歷史恩怨」,人們是否欠郭英森一個道歉。
「諾貝爾哥」網絡走紅
節目中,郭英森剛上臺以一個「口誤」時的表現,稱「讓中國成為20世紀真正的創新型國家……」隨後,被主持人張紹剛打斷並糾正:「21世紀!20世紀已經過去了。」引發現場一片大笑。
在陳述了自己關於一種「無輪汽車」這個相對較形象的研究對象後,郭英森提到引力,「現科學是在『慣性系加粒子實體』,在這個運動範圍之內,物體運動的速度極小極小於光速,它的物理學叫正物理學。而在新科學當中,是『加速系+引力波+物質波』,它的速度可以極大極大地超光速。」
再接下來的闡述,郭英森便被節目嘉賓方舟子打斷:「我看到他的介紹是初中學歷,我是覺得他可能連初中都沒有學好,只記住了幾種術語,就開始亂用。什麼引力波、物質波的。」
隨後,郭英森想用「數學表達式」來進一步闡述自己的「理論」。
「這是你自己發明的,這個世界上沒有哪一個物理學家可以看的懂。」方舟子再次打斷郭英森說。直到最後,郭英森始終沒有機會對自己的「發明發現」做進一步闡述,便被現場爆發的「娛樂效果」所淹沒。
郭英森女兒:父親忙了一夜
今天上午9時,經過多次撥打電話,遼瀋晚報、聊沈客戶端記者撥通了郭英森的電話,接通電話的是郭英森的女兒。
「從昨天開始,電話就沒斷過,我父親一直忙到後半夜,凌晨3、4點吧,很突然,生活就起了這麼巨大的變化。」
對於突然到來的變化,郭英森的女兒稱,「有些不太適應,打電話來的人太多了,但是,無論是來詢問的、合作的、採訪的,父親都是,能回復的儘量都去回復。」
「我想讓父親多休息一會兒,上午還有一個採訪。這樣吧,十點左右再打電話過來吧。」
談當年節目:按編導的思路
上午10時,記者再次撥通郭英森的電話,談起五年前做節目的經歷,郭英森講,「這些都是當時電視編導讓我這樣出場的,編導說,你正常的出場方式不行,必須得按照他們的方式走,所以,我當時的思路都被打亂了。我也沒有辦法。」
談及上節目的初衷,郭英森稱,「當時,參加節目純粹是為了找個工資相對高一些的工作。當時,咱們撫順的工資水平太低了。」
對於主持人和節目嘉賓在節目中打斷自己的思路,不理解自己的研究成果,郭英森用一句話回復了,「(他們)太武斷、太強勢了唄,我沒有話語權。」
談起,自己下崗工人的身份,「我已經60多歲了,退休了,當年是內退,其實就是下崗。現在有退休金,但是根本不夠研究經費。」
對話郭英森:被院士壓過稿
記者:您從事自己的研究領域多久了?
郭英森:20多年了。
記者:家人支持你的研究嗎?
郭英森:這個沒有問題。
記者:現在研究到什麼階段了?
郭英森:理論已經成型了,就差研究經費了。
記者:您目前為止發表過幾篇自己的研究成果?
郭英森:就在《科學探索》上發表過幾篇簡短文。專業雜誌不理咱,之前,我有一次投稿,被一個院士壓過稿。
記者:引力波的研究成果還繼續嗎?
郭英森:引力波是我研究的理論框架,我提出的就是引力波的應用問題。這個還得繼續,能引起科技革命。
記者:媒體報導過,您向國防大學和科技委發過研究成果,有這事嗎?
郭英森:是,得到他們回復了,有回函,(他們)承認我的研究成果,理解我的愛國心情。沒有合作,他們理解不了,我的理論太超前了。
記者:經過這件事情(網絡視頻熱傳),意識到自己又成名人了嗎?
郭英森:不是,我更多感覺到的是無奈。
撫順「諾貝爾哥」五年前提引力波被嘉賓嘲諷視頻爆火,他需要被道歉嗎?
近日,一期五年前的《非你莫屬》節目突然火了。當期節目中,遼寧撫順前管道工郭英森、一位被稱為「諾貝爾哥」的民間科學家提到了引力波,但他被嘉賓和主持人打斷,並當面嘲笑。
巧的是,五年後,引力波被證實了。
郭英森是誰?
郭英森,初中文化,曾在撫順市煤氣公司做管道工。自稱在1994年8月夜間在渾河岸邊看到天空中有飛碟出現。「從那時起,我就迷上了飛碟,並且開始研究物理,一幹就是10年。」
他走入公眾視線的關鍵節點,是2005年。當年「十一」期間,郭英森去了趟北京。「我的目的只有一個,為我親眼看到的UFO正名,我有自己的理論作為支撐,我敢同所有教授當面過招,」「我的這套理論是用了10年時間研究出來的,完全可以證明飛碟製作及飛行原理。」
在此之後,本報曾對他進行過採訪。他對記者表示,從10月8日開始,連續三天他在北大西門和東門擺擂,但沒有人願意和他做交流。而對他的理論,更多的人顯示了不屑的表情。失望之下,沒有氣餒的他又將擂臺擺到了清華大學和中科院門前,但同樣遭到了冷遇,並且還被人清走。
郭英森說,他曾經將自己研究出的理論及心得體會郵給相關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但更多的人則認為他的理論不能作為科學研究課題,只是一種民間活動。
在郭英森的一份自述中,他將那次北京之行的目的概括為3點:
1、告訴中國科學界UFO不是偽科學,而是一個新科學。請中國科學界對它慎言,因為這裡面包含著國家的未來利益。
2、尋求合作者,化解「光速不變原理與光速非恆定值觀點之間的學術矛盾」;化解「宇稱不守恆觀點與宇宙反演觀點之間的學術矛盾」;並同時建立起UFO的新物理學。
3、尋求有條件的合作者,製造出固態反物質與中性物質。將飛碟科學走入實際應用。
北京之行失敗後,他曾寫道:在目前條件下,要想徹底戳穿在UFO問題上的欺世謊言,光有大無畏的勇猛精神還遠遠不夠,還要應該有一些非常的辦法。這些非常辦法包括:與名人的激辯會、UFO降落場地實物以及UFO照片的巡迴展、打造幾個UFO界的痞子王罵遍否定UFO之人,等等。……
他在節目上到底說了什麼?
2011年1月28日,郭英森到天津電視臺製作了《非你莫屬》春節發明家特別節目,在節目中與方舟子發生了正面衝突,即我們看到的這段視頻。
在節目中,郭英森提到了「懸浮汽車」、「長生不老」、「新科學理論」等想法,並出示了一張圖,圖上提到了「引力波」;但他還沒有講完,就遭到方舟子嘲笑。
當期節目確實引起了嘉賓的激辯,最後12盞燈留了3盞。
2011年4月29日,郭英森又到河南電視臺製作了一期《創意時代》節目,他當時在《創意時代》中是這樣介紹自己的:我是ufo愛好者,在探討中找到了它的飛行理論與飛行技術,以及它的新物質,從而創立了一套新的科學體系。新科學有:新物理學;新飛行力學;新動力學;新宇航學;新能源;新物質等等。這些新科學將為人類開拓一個全新的生存空間,更可以使人類社會邁上更高的文明等級!那麼是什麼樣的高級文明?從理論預測上說,在未來人的生命可以無限延長,成為長生不老的活神仙。未來各種車輛都可以無車輪(即人類可以告別車輪時代而進入無車輪時代)。在未來你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遨遊整個銀河系。(在未來人類社會不再索取自然資源,如石油、煤炭、核能)。我們的創意口號:想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請來找我們!希望得到創意基金的同時,找到能為我提供全方位幫助的學術論文合作者,更希望找到能提供研究經費的資助者。不用多只需要十萬元,我就可以幫助中國圓了困惑中國60多年的「諾貝爾獎」夢!
然後,節目中就ufo問題,他與司馬南也發生了正面衝突。
道理我懂但這節目為啥又火了?
近日有大V在微博上發布了這段視頻,並表示,當時嘲笑郭英森的嘉賓,現在都欠他一個道歉。
隨後,這段話和視頻被廣泛轉發,再次引起熱議。
實際上,從《非你莫屬》的節目定位和嘉賓設置上,都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正統科學節目(……估計他們也沒想到小小的「春節發明家」節目會迎來這麼大的一個課題!);可以說,從郭英森到嘉賓再到主持人,大家在演播室裡的身份都逃不開所謂的「民科」。電視臺選擇了郭英森這樣的發明家,而沒有選擇具有傳統科研背景的大牛,本身就考慮到了節目的娛樂性與話題性;而從郭英森此前的北京挑戰、條幅和自述來看,他也希望有一個平臺,來引起人與資金對所持「理論」的關注。
到此為止都很正常,但從節目來看,以方舟子為首的大多數嘉賓沒有給郭英森相應的尊重;而本應在發明家與嘉賓之間維持平衡的主持人,也沒有起到好作用。這導致節目的衝突性很強,但看起來卻沒有《奇葩說》《四大名助》那麼酣暢與舒服。為啥?因為闡釋的一方根本沒能說完,且之後的交流也根本不在點子上……大家吵吵了一通,結果就像小孩過家家。
知名專欄作者東東槍在知乎中回答了「《非你莫屬》中方舟子批評郭英森的有道理嗎?」這一問題,我覺得他說得很客觀:從這個節目片段來看,主持人與部分嘉賓對這位郭先生是毫無尊重可言的。語氣神情中全是無端的蔑視、徹底的不屑,並因此而粗暴打斷,拒絕傾聽(或許節目現場並非如此,但剪出來的片子裡是這樣的)。我認為這種姿態是不應該的,也是不理智的——觀眾們看到的是,你們一聽說人家是初中畢業、一判定人家是民科,就開始這樣了。不能奢望觀眾都有良好的科學素養,都能分辨誰嘴裡的科學是靠譜的誰是不靠譜的。蠻橫無禮的姿態反倒把本該代表良知與科學向民眾發言、撥亂反正的你們推到了民眾的反面。我不覺得這樣的結果對科學有利。
轉自:遼瀋晚報
編輯:李宏宇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均來自網絡,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文中的準確性不提供任何保證,僅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