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安徽師範大學大三學生突感不適,室友送他到安徽蕪湖市中醫院急診科就診。
到達醫院時,該同學呼吸困難,臉色慘白。中醫院急診科在掛號收診後認為該同學病情嚴重,科室不具備收治搶救條件,讓其轉院。
據護送其去醫院的同學說,他曾請求接診醫生給予一些急救幫助,比如輸氧等,但是醫生沒有,並強烈建議他們轉院。之後兩人只能打車去蕪湖市第二人民醫院,然而當到達市二醫院時,該同學已經沒有了生命體徵。
目前該事故已經在調查,具體情況等候官方通報。
說實話,在醫患關係緊張的今天,筆者個人能理解醫生拒收,建議轉院的心理。如果在確實不具備治療條件的情況下收治,最終導致病人死亡,醫院和醫生同樣會面臨問責。
可在理智和職業道德上,作為一名急診科醫生,在沒有做任何急救措施的情況下把病人拒之門外,這是否能對得起急診醫生的稱號?也許當時最先接診的醫生能有一些措施再轉院,一條生命是不是就可能被留下?
琅琊榜二裡筆者對一句話印象深刻,林奚說,世人對醫者最大的誤解莫過於以為我們是神仙,若有救治不回的病人,必定是沒有用心。
當然醫生和患者家屬之間都有極端的個別。醫生因為害怕惹事上身,所以拒診。患者家屬認為醫生就應該將所有收治的病人全部醫好,否則就是庸醫,黑醫,甚至傷害,殘殺醫生。於是醫生開始為了少惹麻煩拒收病人,推諉接收病人。
每一段關係如果不和諧,必將會影響社會的每一個人。如何正確處理醫患關係,不止是社會問題,更應該藉助更具體的法律規範。
但願醫者能被尊重,患者能得到及時的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