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央視版《三國演義》的片頭曲,只展現出現了6個人物,他們分別是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曹操、孫權。這6位人物角色,幾乎可以說是整部電視劇中最穩定的演員。其他的演員,或多或少存在換人的情況,因此導演也不敢將其他人物頭像放在「滾滾長江東逝水」中。
如果說,央視要再重拍三國,或者用AI換臉技術,統一人物相貌,觀眾們可能就不滿足於這6位中心人物,在大家心中肯定還有好多可以放到片頭的人物。小編先拋磚,試著列出後14位三國人物名單,請各位讀者大大品評。
呂布
除了那6位主角,小編第一個想到的人物,是呂布。小說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一說,作為《三國演義》第一武將,他絕對夠格排在靠前的位置。雖然呂布的戲份只到了三國前中期,但他對三國歷史的影響非常之大,以至於呂布死後,但凡有個武力超群的武將,都會有「其武力不在當年呂布之下」。演義裡是他手刃了丁原,讓董卓坐穩了洛陽。也是他手刃了董卓,讓東漢末年的權力分配頃刻顛覆。更是他襲取了曹操的兗州,客觀上免除了徐州的滅頂之災。他給後人留下了太多的典故和傳說,儘管無論歷史還是演義,對他的風評都很低,但這不影響他在後人心中的地位。
趙雲
第8位人物,當屬趙雲。智勇雙全,白馬銀槍的美趙雲,是我們很多人心目中三國最喜愛的武將。他不僅帥氣,還很正氣。趙雲初次亮相,就是於袁紹萬軍叢中單騎救得公孫瓚。驚豔的出場令人印象深刻。之後,又於曹操萬軍叢中,七進七出單騎救得阿鬥;劉備夷陵大敗之後,走投無路,但趙雲一來就絕處逢生;即便是在人生的最後階段,70歲的趙雲還能連斬魏國大將韓德四將,令韓德連失四子。可以說,劉備除了關張之外,趙雲是他的第三個珍視的兄弟。趙雲在劉備狼狽不堪,窮途末路之時,為興復漢室這一共同的大義,就跟隨左右,任勞任怨,捨身忘死。趙雲在《三國演義》小說中,從第7回到97回,整整存在了90回。趙雲上榜,當之無愧。
接下來,要上這個片頭榜單先後次序,就需要有個評判標準。首先這個人需要在三國歷史上足夠出名,其次這個人物一定要在《三國演義》中的戲份足夠多,不能是曇花一現,比如典韋,就上不了這個榜單。
按照這個標準,我們先列出《三國演義》除以上人物之外,戲份最多的人物。因為演義小說太過龐雜,所以很難分清統計數據的準確性。我們姑且把94央視版《三國演義》84集中,每個人物出場集數做一個統計比較,得出一個三國電視劇中出現超過十集的人物名單。
魏延
其中出現集數最多的人物,很意外的是魏延,他至少有18集的露臉次數。儘管魏延出場時間較晚,但他卻是蜀國後期為數不多的能堪當大任的大將。除五虎上將之外,蜀國第六號武將便是魏延。他是一位極具爭議的蜀國將領,圍繞他和諸葛亮之間的恩怨,以及子午谷奇謀的千年爭論,都是後人們津津樂道的談資。
周瑜
魯肅
接著就是周瑜、魯肅,他們都是在三國鼎力的關鍵時期,發揮著巨大作用的人物。赤壁大戰是整個三國時期最為重要的戰爭。他是一個轉折點,在此之前各路英雄,在中原大地血雨腥風,到三國之時,已經盡數凋零。仍在牌面上,有實力押注籌碼的只剩下曹操、孫權、馬騰馬超父子,以及勉強能算上的劉備。前期三國的未來領導人,都在各自的人生軌跡裡,奮力拼搏,積蓄力量。其中,曹操率先脫穎而出。孫權則需要靠一場定國之戰,確定自己在東吳的統治秩序。周瑜和魯肅作為主戰派,臨危受命。小說用了大量的篇幅,去交代赤壁大戰的準備階段,大戰經過,以及大戰之後的新秩序的形成。無疑,在這一過程中,周瑜、魯肅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他們上榜,可以讓本就乏善可陳的東吳一方,增添光彩。
黃蓋
此外,這次戰役出力最多的老將黃蓋,其實也應該能入選。這位老將從孫堅開始,就跟隨孫氏集團打天下。曾經的孫堅創業時期的四大將領,屬他的成就最高,最輝煌。張昭作為兩朝老臣,託孤重臣,為東吳的穩定和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在東吳官場上享有最崇高的地位。幾乎每次東吳孫權,要做某項決策的時候,都需要經問張昭。因此,他在電視劇中,有著長達16集的出場次數。儘管,很多時候他只是一晃而過的人物,但東吳張昭聲名遠播,是東吳文官派的首席代表。因此,他可以是東吳勢力的備選上榜人物。
袁紹
袁紹作為十八路諸侯討董聯盟的盟主,前期的影響力巨大。他也是《三國演義》最早出現在東漢中央政權的權力中心的人物。他在聯盟破裂之後,迅速擴大自己的地盤和勢力,將北方的勁敵公孫瓚消滅,一度成為當時東漢時期最具實力的諸侯。然而,在與曹操爭取北方霸主地位的戰爭中,戲劇性地落敗,使得他很早就退出了歷史舞臺。但袁紹長達16集的出場次數,以及三國前期巨大的影響力,他的上榜毫無爭議。
司馬懿
現在的榜單上,魏國的勢力還只有曹操。從統計數據得出,除曹操之外,出現集數最多的魏國人物是司馬懿,至少有14集的出場。司馬懿是後三國時代嶄露頭角的人物,在此之前,他作為曹丕的智囊,一直在三國的最後方的宮苑裡,進行著隱秘腹黑的男版宮鬥劇。誰曾想,天命難測,曹氏一脈,似乎是曹操享受的福報太多,造下的業障太大,將子孫的運勢都帶走了。還引來了運勢強人司馬懿,讓其耗死了曹氏三代明主,終於在幼主曹芳時期崛起,露出兇狠的獠牙,曹操「三馬同槽」的噩夢終於降臨。
張郃
電視劇中,另一位魏國大將,五子良將之一的張郃出場次數超過了14集。第一次正式登場是在第22集官渡之戰中,郭圖向袁紹進讒言,要以作戰不利之罪,將張郃和高覽殺了。高覽直接將信使刺死,裹挾張郃一起投靠了曹操。曹操以禮相待,從此張郃一生都跟隨曹魏集團。張郃在將星璀璨的三國前期,只能淪為配角。但架不住他活得長,經過長期的作戰,他在三國後期,成為了一位令蜀軍自諸葛亮起,皆忌憚的魏國名將。張郃用兵巧變,善列營陣,善估形勢,善用地形。在街亭之戰中,大破蜀國馬謖,迫使諸葛亮退回漢中。
張遼
除此之外,魏國的五子良將裡的其他四位,如張遼、樂進、于禁、徐晃,曹操嫡系親屬將領曹仁、曹洪、夏侯淵、夏侯惇,曹操的兩任護衛將軍典韋、許褚,都未能有太多劇集戲份。最多出場的是張遼,至少有9集的出場戲份。張遼原是丁原的并州系將領,後跟隨呂布與曹操多次交戰,令曹操吃了很多大虧。後追隨曹操南徵北戰,立下赫赫戰功。尤其是逍遙津一戰,張遼親率800騎兵,突襲孫權10萬大軍,打得孫權部隊潰散,指揮中心直面張遼部隊,幸虧甘寧、呂蒙拼死斷後,凌統護送孫權衝出了包圍。從此,孫權落下了「孫十萬」尬名。
郭嘉
曹魏陣營的謀臣,如荀彧、荀攸、賈詡,都沒有得到展現。而出場集數最多的曹魏謀臣,不是郭嘉,而是程昱。程昱活到了曹丕稱帝的時代,而郭嘉早於曹操之前病逝。相比於郭嘉的早逝,荀彧的離心,程昱是曹操最忠誠、最得力的謀臣。他多謀善斷,卻性格剛戾,與人多迕。漢末三國時期,唯有程昱、曹仁、袁渙三人被評價為「勇冠賁育」,形容他們的勇敢。只不過在電視劇中,程昱的表現機會太少,很多時候就是一個處理曹操日常事務,偶爾進言獻策的人物。基本上大家都忽略了他的存在。
或許是因為曹操本身就足智多謀,所以掩蓋了這些謀臣的實力。在電視劇中,表現搶眼的是荀彧面對徐州呂布和劉備聯手的局勢,為曹操獻上的「二虎競食,驅虎吞狼」之計。但更多的人記得是官渡之戰前,郭嘉為曹操獻上的「十勝十敗論」,堅定了曹操的抗袁之心。最令人驚嘆的是,郭嘉死後遺計定遼東,讓曹操愛到骨頭裡,惋惜到心坎上。以至於在之後赤壁大敗後,他還會痛哭流涕地直對著眾大臣說: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因此如果要論知名度,郭嘉最應該上榜。
電視劇中,其他不少於10集存在的著名三國人物有姜維、劉禪、馬岱、王平、孫乾。姜維自不必說,諸葛亮死後,蜀國國運的「關鍵先生」。姜維死後,整部三國也即收尾。因此,他上榜也毫不牽強。
劉禪
蜀漢後主劉禪,由長坂坡趙雲懷裡的襁褓小兒,成為樂不思蜀的末代皇帝。他的一生,為《三國演義》極盡歌頌的蜀漢集團,畫上了一個諷刺性極強的「句號」。多少英雄豪傑為之努力的崇高理想,只過了一代人,就已經面目全非。「興復漢室「的衛道士們只是那個時代,逆潮流而動的守舊勢力。歷史車輪碾過了劉漢,曹魏,孫吳,終歸於司馬氏。中國的古代王朝歷史一再證明,沒有千秋萬代的一姓皇帝。
再說說,孫乾、王平、馬岱。電視劇中,孫乾類似於曹操手下的程昱,幾乎就是劉備手下打雜的人物,沒啥出彩的事跡。王平,則更多的停留在規勸馬謖當道下寨的印象中。至於馬岱,在諸葛亮主政時期,還算有些搶眼的表現。尤其是手刃表露反骨,猖狂至極的魏延的那一句」我敢殺你「,令人痛快淋漓。然而也僅此而已,如果非要馬岱上榜,那置馬超於何地?如果這三個人物上榜,叫三國的那一堆將星智囊置於何地?
所以,央視三國片頭曲如果要出現二十個人物,小編排上的人物依次是: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曹操、孫權、袁紹、呂布、趙雲、周瑜、司馬懿、張遼、魏延、張郃、魯肅、黃蓋、張昭、郭嘉、姜維、劉禪。
以上是小編心目中的人選,因為三國人物眾多,五虎上將之一的馬超、江東小霸王孫策、裸衣大戰的許褚、拔矢啖睛的夏侯惇、老當益壯的黃忠、有周亞夫之風的徐晃……那些未上榜的三國人傑,需要下一部經典之作來演繹。假如還是按94央視版《三國演義》電視劇風格拍攝,並且書中人物精彩片段都能拍攝出來,那你又會推薦哪二十位在」滾滾長江東逝水「裡走一遭?有感興趣的朋友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