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IP改編劇作層出不窮,《琅琊榜》《花千骨》《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這些曾經風靡一時的小說被紛紛搬上銀幕,雖然口碑反響皆有不同,但有一點是相似的,那就是對原著的改編幅度較大。然而小編今天要說的,是一部非典型IP改編神劇!
如果說《西遊記》是我國第一大IP,相信沒有人會有異議,這部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神話小說衍生出太多的影視作品及周邊產品,每年暑期檔反覆播放的86版《西遊記》就是明證。不僅在國內市場上口碑爆棚,連海外觀眾都對孫悟空這個名字耳熟能詳。但要說到對它的續寫,這部《西遊記後傳》可能是最得其精髓的。
想要故事精彩,劇情就必須給力,《西遊記後傳》劇本出自於錢雁秋之手。啥?你沒聽過這人?
好吧,當年火的不行的推理懸疑劇《神探狄仁傑》就是他編劇並導演的。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西遊記後傳》明明是一部神話劇,卻被拍出了懸疑推理劇味道的原因。
而這部劇的劇情,是師徒四人取經成功後修成正果,卻沒想到大反派無天發起了一場席捲三界的浩劫,把如來佛祖趕出了靈山。為了光復三界,以悟空為首的正義之師踏上了尋找如來轉世靈童和17顆舍利子的徵途的故事。
哎,等等,為啥這個劇情這麼熟悉?跟《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的設定何其相似,兩派勢力中都有一位曾經的定海神針:如來VS鄧布利多
都有一位一襲黑袍的大光頭BOSS:無天VS伏地魔(what?無天是一頭長髮?他的原型魔羅是這樣的好嗎?)
兩位BOSS的小弟都不太得力:黑袍VS盧修斯馬爾福
都有一位最終死而復生的主角:悟空VS哈利波特
都需要尋找某種神秘道具:十七顆舍利子VS七件魂器
更重要的是這兩位主角分別就是最後一件神秘道具!!
天吶,羅琳阿姨您確定自己不是是看了《西遊記後傳》(2000年上映)才有了寫《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2007年出版)的靈感嗎?
當然,除了劇情十分給力外,整部劇的角色設定也非常大膽:推理小能手悟空,武林高手師父,拈花惹草的轉世靈童……當然最大的顛覆還是我們的大BOSS無天,跟許多電視劇裡宛如智障的壞蛋不同,他被塑造成一位具有著極強反抗精神的亦正亦邪的悲劇人物,對比故事開始時天庭裡那些敗類神仙如武德星君之流要讓人喜歡的多。
先來說猴哥,有六小齡童的美猴王珠玉在前,很多人一開始對這位面癱版的齊天大聖並不太看好。但是當故事慢慢展開深入,你會發現這簡直是有史以來最強的悟空啊!
武力值高:以前的悟空連如來佛祖的手掌都翻不出去,這裡的猴哥能跟與如來法力相等的無天打的有來有往;
智力值高:略施小計便能識破偽裝的無懈可擊的假觀音;
魅力值高:無論誰誰,說到猴哥都會豎起個大拇指;
情意深重:即便是對假的八戒,他仍然不肯揭穿。
大師兄的扮演者是曹榮,他不僅是劇中的男一號,更兼執行導演、動作指導和電腦特技於一身,堪稱最全面複合型人才。而我們對這部劇最耳熟能詳的鬼畜(一個動作做三遍)鏡頭就是出自於他的手,像這樣▼
和這樣▼
雖說很多網友吐槽將這些鬼畜鏡頭縮減到正常拍攝的話,整部劇的長度只怕會少一半,但小編小的時候卻看得津津有味,絲毫不覺得影響到觀看體驗,反而很喜歡這種視覺衝擊感。值得一提的是曹榮老師與《西遊記》的緣分可不止這些,他曾在六小齡童版的《西遊記》裡扮演過西海龍太子摩昂▼
可能是當年還沒過足癮,所以到這部劇裡飾演了男一號,連口頭禪都酷到不行。
再來是師父,唐僧是大帥哥這一點人盡皆知,就連當年的女兒國國王都為他傾心不已。這部劇裡扮演唐僧的是《武林外史》沈浪的扮演者黃海冰▼
似乎是將《武林外史》裡的武功平移過來了似的,以往只會吃齋念經的唐長老居然無師自通成了武林高手▼
之前一直被悟空保護的他,連勇氣都隨著武力值的暴漲而增加▼
沒有了「吃一塊唐僧肉就能長生不老」這個梗,妖精們都不會上門來騷擾,反倒是唐長老能追著妖怪砍,這樣的帥師父變得令人喜愛的多了呢。
最值得大書特書的是最終BOSS無天,這位酷似重金屬搖滾樂手的男人留著一頭飄逸的長髮,飽含藝術家的氣息。
很顯然錢雁秋先生喜歡這個角色,不僅沒把他寫的十惡不赦,反而在劇中給他加了很多前世緊那羅菩薩的戲,頗有為他洗白的意思。
而無天之所以墮入魔道,在於受到當時的佛界的排斥,因此才走上的反抗之路,決定以自己的能力去創造新的秩序。(有木有覺得他像網文小說裡的中二少年男主?)
但他內心善的一面始終沒有消失,所以儘管他想要一統三界,卻哪怕到了最後的緊要關頭,都還一直對大師兄和師父抱有尊重和欣賞。
無天的扮演者是黑子,他當年飾演這個角色的時候還不到30歲,卻演出了很多中年演員才有的氣勢(此處應該有掌聲),十分老成。而後來他塑造的經典角色也不少,大多是古裝戲裡的,比如《笑傲江湖》裡的任我行▼
《神鵰俠侶》中的金輪法王▼
還有前不久收官的新《射鵰英雄傳》裡的歐陽鋒。等等,好像都是金庸武俠劇哎^_^
其他可以講的角色太多了,像八戒、小白龍、「三公主」哪吒、喬靈兒等等,今天暫時就寫到這兒。不過小編要留個懸念,接下來會單獨去寫寫裡面的某個角色。
有網友曾經戲稱這部劇開頭十分鐘(每一集片頭都要有五分多鐘的人物介紹),片尾五分鐘,鬼畜又佔去五分多鐘,每一集其實只有二十分鐘的時間在講述劇情,這種說法其實有失偏頗。因為這部劇當年的收視率並不低(由此可見大家還挺喜歡的),裡面的經典橋段時隔17年依然會被人們記起,這已經非常不容易了。何況劉歡的主題曲《我欲成仙》和毛阿敏的片尾曲《相思》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種享受,兩首歌都是經典,更為這部劇增色不少。
特別是《相思》的歌詞,小編愛的不行,就把她送給看到這篇文章的你們吧~
最肯忘卻古人詩
最不屑一顧是相思
守著愛怕人笑還怕人看清
春又來看紅豆開
竟不見有情人去採
煙花擁著風流不再
監 制:戈 準
編 輯:商博良
消息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屬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